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阳气不通验案三则
病例一
高先生,男,27岁,家境优越,工作稳定,来就诊时除了精神稍差,看上去无异常,但性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勃起时间很短,脊梁骨发冷,出汗后更加明显,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经常感冒,总觉得疲惫不堪,舌苔白、多津、质红,脉沉细。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益气聪明汤加减。赤芍药15克,黄芪40克,党参20克,黄柏15克,甘草8克,升麻10克,蔓荆子12克,葛根30克,川桂枝10克,茯苓30克,炒白术30克。
用法:共5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
病例二
张女士,女,53岁,微胖,眼畏光流泪,畏寒,夏天不能吹风扇、不能用空调,睡眠质量差,纳可,舌淡苔薄黄,脉细数。
处方:附子理中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党参30克,制附片10克,干姜12克,大枣15克,炒白术30克,茯苓20克,川桂枝10克,甘草6克,枸杞子20克,菊花10克,香附15克。
用法:共5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
病例三
蒋女士,刚满50岁,怕冷,受凉即咳嗽,侧身时头昏,喉间有痰,睡眠欠佳,纳可。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经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按语
虽然上述3位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不同,但是他们有很明显的相同点——脊梁骨发冷,胃口好。辨证为使道不通引起的心阳不达。
中医认为,有些怕冷并非阳气不足,乃阳气不通所致。
由于食积内蕴,加上缺乏运动,应考虑过犹不及的现象。过多摄入饮食,食积湿滞成饮,饮聚成痰,阴邪伤阳,阻塞使道,从而出现了怕冷、乏力等阳虚证。这种虚证并非真虚,而在于不达。治宜以通为补,阳气通达,则畏寒自消。
本案3例均用川桂枝,盖能温通心阳,如艳阳高照,阴霾自消,使得心阳振奋、使道通畅;炒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水,二者合用健脾祛湿。治
疗高先生的方药中无一味温肾壮阳之药,通过疏通上、中、下三焦,使得怕冷、性功能障碍等虚证得到改善。
病例二、三中的2位女士的病情则要复杂些,虚实夹杂,故结合舌脉,通补兼施,获良效。
通阳之法应用于临证已久。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常用通阳法治疗阳气不通导致的寒、热、痰、瘀,如小柴胡汤、瓜蒂散、乌梅丸等;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拟益气聪明汤等用来治疗阳气不通证。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说法。以上均说明不用温补之药也能收到通达阳气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怕冷并非皆阳虚,阳气不通亦致病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慌心悸案
肾着汤运用总结
苓桂术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真武汤临床新用3则
苓桂术甘汤临床(咳喘、眩晕、水肿、鼻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