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18)
《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
医案十八、头痛眩晕
    (一)医案原文摘录
李某某,女,48岁,成都某厂家属。
   【病史】患头痛,眩晕约十年。1971年3月,病情逐渐加重,经常昏倒,头晕如天旋地转,并发展到头项及四肢僵直,俯仰伸屈不利,身觉麻木,一年中有半载卧床不起。1974年6月专程赴西安某军医院,经内科、骨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检查,确诊为“血管.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脑血管硬化”及“美尼尔氏综合症”。后转回成都,病情未见好转。同年11月前来就诊。
   【初诊】已卧床不起,神志不清,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头剧痛频繁,自觉似铁箍紧束,昏眩甚则如天地旋游。头项强硬,手足厥冷,全身浮肿,不欲食,三天来只略进少许流质。两手麻木,感觉迟钝,小便短少,大便先秘后溏。经期紊乱,每月三、四次,色暗黑,血块甚多。面色苍白,眼胞双颧浮肿,眼圈乌黑,舌质暗淡,苔白滑浊腻,脉微细。此证属太少二阴,阳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肾阳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脾肾阳虚日甚,已成虚劳。法宜调阴阳,利气化,逐水饮,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10克,生姜60克,甘草30克,大枣30克,麻黄lO克,辽细辛6克制附片60克(久煎)。三剂。
【二诊】上方服三剂,神志渐清,头剧痛减,可半卧于床。原方再服八剂。
   【三诊】身肿、手麻稍有好转,神志已清;仍头痛眩晕。肢体尚觉沉重,稍动则气喘心累;苔腻稍减,病有转机。唯阳气虚弱,阴寒凝滞已深。方药虽对证,力嫌不足。原方附子加重至120克;另加干姜、炮姜各60克,以增强温经散寒,祛脏腑痼冷之效。连进十剂,头痛、眩晕著减,可起床稍事活动。原方附子减至60克,去干姜、生姜,再服十剂。
   【四诊】头痛止,尚有轻度眩晕。活动稍久,略有心悸气喘。浮肿已不明显,头项及四肢强直感消失,四肢渐温,食纳增加,诸证显著好转。但痼疾日久,脾肾阳虚已甚,须进而温中健脾,扶阳补肾,兼顾阴阳,拟理中汤加味缓服。
   处方:党参30克,干姜30克,炒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制附片60克(久煎),茯苓20克,菟丝子30克,枸杞20克,鹿角胶30克(烊),龟板胶30克(烊),上肉桂12克(冲服)。
服上方月余病愈。1979年12月25日追访:患者谈到治病经过,精神振奋,五年来病未复发,并承担全部家务劳动,身体如常。
(二)中医原本辨解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36所示,本例主证头痛眩晕,兼证复杂。病起于寒邪,引起風邪,肾、肺、脾、肝、心五机俱病。



寒淫水郁,肾阳不出。水不滋木,则木郁風淫。脾木郁陷,筋肉拘急,故有头痛。此例头剧痛,似铁箍紧束,说明一方面脑髓空虚,另一方面風寒收引剧烈。
寒邪侵肺,故有呼吸困难,气喘。火郁而不见三焦热淫,可见寒淫不仅伤肺,已伤三焦热腑,且日久积深,成为沉寒痼冷。
寒水不能滋木,必致木郁風淫。脾木郁陷,筋肉屈伸不能自如,故有卧仰屈伸不利、头项四肢僵硬。脾木郁陷,筋急拘挛,故有身麻(痛之甚)。脾胃生化之机不行,故不欲食。
木正不疏,風邪泄水于皮腠,故有全身浮肿。木正不疏,風淫为邪,故经期紊乱,月行数次。水液不从三焦水道而出,必然水湿为淫。湿淫土败,心脉(岸基)不能统血,则風动经行,犹如堤决水泛。月经不期,乃木疏不利,風邪泄于宫胞,不能及时排出而生瘀,故色暗黑,瘀块甚多。
肺机不行,故呼吸困难。呼吸出入不相顺接,是谓气喘,由此脉气无源。脾木郁陷,故纳呆,由此肝血无源。合则心脉气血虚亏。
肝血空虚,则目视虚悬,若風邪侵入肝机,必致视觉旋摇,由此而发眩晕,甚者,犹如天旋地转。本例便是。
气血虚亏,神无所依,遇風动则飘摇不定,故见惊悸。風邪劲急,拔神离宫,故见神志不清。
心脉气血虚亏,难达头面四肢,故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血虚亏,故脉细微,沉取方得。气血虚亏,土郁湿淫,脉行瘀滞,故舌暗淡。肺郁,衰火夹寒气入脉而肺色现于心窍,故苔白;浊腻者,寒苔积厚也。
眼圈是脾胃的属地,脾胃被肾机寒邪所困,故眼圈显出黑水之色,此所谓黑眼圈。世称黑眼圈肾虚,其理在此。
脾胃被寒邪所困,水谷精微不能上奉于华盖,故精华糟粕共磨成溏。疏利失常而下出不利,停留有时,近肛门者寒燥而结,因此,大便先硬后溏。
本例病证虽多,咋看复杂,但是,根据中医原本的道理,应用“病证机因图”这个工具,进行辨析,病证机因一目了然,而且不无定解。
2、治方辨解
如图7-37所示,本例处方气味与病证机因相切,故效。


制附子、鹿角胶,味咸兼辛。味咸,治方在太阴寒水肾胱。味不厚不薄,入藏入腑,入肾助阳,补坎中之火;入膀胱则温化沉寒,使寒邪归正。鹿角胶微温,助阳化寒之力稍逊。龟板胶味咸,治方在太阴寒水肾胱。味厚薄相宜,入藏入腑,气平入肾则补本,气平入腑则调和寒热。龟胶之咸平,功在纳气归肾。
炒白术、麻黄、炮姜、血余炭、枸杞,味苦,治方在太阳热火肺焦。炒白术、麻黄,味厚入肺,气温散寒,补益火正;炮姜、血余炭,味薄入腑,气温散寒,补益三焦。上药可解气短、恶寒。枸杞,味薄入腑,微寒收雾,助华盖集聚精华降入肝机,变血生髓。旧说枸杞补肾,道理在此。
细辛、干姜、生姜、桂枝、制附子、鹿角胶、菟丝子,味辛,治方在少阳風木脾胃。细辛、干姜、生姜,味厚入藏,温升脾木;桂枝、制附子、鹿角胶,味薄入腑,温胃散寒。菟丝子常用酒制,味厚入脾,气平补本,如《本经》说:“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寒去風和,脾升木疏,脾本得固,则缘于風淫木郁诸证可愈。
甘草、茯苓、党参,味甘,治方在中央湿土心脉。茯苓,味薄入脉,气平,调和气血,平治湿淫。甘草、党参,味厚入心,气平固本,补土平湿,养心安神,键运中枢。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医原本关于痛与头痛的道理,再举范老先生一个医案。
    医案原文摘录:
张某某,男,38岁,成都某厂工会干部。
   【病史】1970年患头痛,逐渐加重,看书、写字时,头痛目胀尤甚。先后经几处医院,未明确诊断。至1976年,病情转剧,10月来诊,按少阴证论治而愈。
   【初诊】数日前,头暴痛如裂,不敢睁眼。卧床休息并服药,未见减轻,仍阵阵发作。心烦、气短、四肢厥冷。面色青暗萎白。舌质淡而乌暗,边缘有明显齿痕,苔灰白薄润,脉沉微。此少阴阳衰阴盛证,有阴阳格拒之象。法宜通脉回阳,宣通上下,以白通汤主之。
    处方:葱白头60克,干姜30克,制附片60克(久煎)。四剂。
【二诊】连进四剂,头痛和精神好转。但阳衰阴盛日久,须温补少阴,兼顾太阴。法宜继用驱阴助阳,温中益气,以四逆合理中加味,配成丸药服用。
   处方:制附片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生晒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上肉桂15克,宁枸杞20克,菟丝子30克。十剂,水打为丸。
    1979年7月追访,三年来,虽经常加夜班,头痛始终未犯。
    中医原本辨解:中医原本认为,痛,在脾主筋肉。头痛,部位在头,而头与肾机关系密切,故头痛与肾机病变关系密切,而肾机病变,无非寒淫水郁。因此,头痛治方主要在少阳風木与北方寒水,气味主以辛温与咸温。头剧痛者,必是髓海虚空,所以,助肝金变血生髓也不可忽略。枸杞之用,似有此意。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
(七)真武汤——头痛,牙痛,失眠,目赤,咽干
国学讲堂(954):明末名医李中梓
久备不孕赶紧收藏今天分享1个名医名方,来自千年中医世家
四川名医彭履祥先生用益气调肝法治疗不寐症医案研读
零基础陪你读历代名医医案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