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11)
万有无定 发表于 2014/10/10 17:16
你好!感谢回复,请问中药的学习是不是应该严格按照本草经学习,只论气味不论其他?如何按照你阐述的医理将 ...

1、对于纯正中医来说,中药的学习应该以《本草经》为根据,在“气味”的指引下不断深化对功能的认识。要注意气味是根本,功能是枝叶。如果不讲气味,就丢了根本,用药就会没有大方向。如果只讲气味,不深入认识同一气味下的功能差别,就可能损失用药的精确性。比如,杜仲与半夏的气味都是辛平,如果不讲气味,就不知道两者的共性——治方都在脾机;如果不深入认识功能差别,就不能理解杜仲入脾藏,故健筋,半夏入胃腑,故平風,主要表现止呕吐。所以,学中药,首要在气味,然后在功能。气味是确定的,功能是在气味指引下,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发现和完善的。没有气味指引,要想发现功能主治,就像“瞎猫碰到死耗子”。这个道理也可以用来回答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医不是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产物”,而是在理性指引下不断实践完善的产物。
2、关于第二个问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在整体上把握“什么是中医”或者说“中医到底是怎样治病的”。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一个“方”字。中医治病就叫“处方”,“中医原本”的理论强调人体生命系统是生有方,病有方,药有方,治有方,也就是说,中医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理都在中医原理的“方中”。所以,把“方”字悟透,中医的逻辑就一目了然,学中医就很简单,要比学西医容易的多。
第二,要把五个时空,即五个方位的能量运动规律认识清楚,也就是把在地五行——水火木金土与在天五行——寒热風燥湿搞得滚瓜烂熟,如此,才能为“辨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中医不是以解剖为根据,对五藏五腑的认识和把握完全依据对水火木金土与寒热風燥湿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过去,中医将五角星作为五行的模型,彻底毁灭了五行的“方”,是根本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同时,又将五行的认识焦点放在五行中两两之间的生克胜复上,而不是五行本身的性能上,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此外,讲五行,只讲水火木金土,不讲寒热風燥湿,这就等于完全不顾“五腑”的功用,造成中医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的严重缺失,必须予以纠正。把五行认识清楚,中医的生理和病理就好理解了,同时,生有方,病有方,治有方就落到了实处。
第三,把五个时空,即五个方位的能量运动规律认识清楚,也包括对药物的五行气味认识清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以,五味是在地的能量,是对应五藏的“太极本体”能量,是确定“方”位的;五气是在天的能量,是对应五腑的“阴阳功用”能量,是真正用来治病的能量。把五行气味搞清楚了,中医“处方”就真正名归实致了,这样一来,医与药,理论与临床就完全对接了。
从以上三个方面好好把握了,一定可以学好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精髓
(1)中医的治病原理探究
中医的治病原理探究
刘文澄医理精髓
《图解中医原本》4
中品—紫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