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間迷。迷空間:進化版茶屋


東方文化特有的茶屋(尤指日本茶室),對西方人似乎有一種神秘而致命的吸引力,因為這種建築形式濃縮了東方文化中最神秘的形而上元素 -- 禪。

何謂「禪」?禪是一種直指人心、無法言說的生命體悟。

台灣的室內設計「禪風」橫行一、二十年,簡直到令人倒胃口的程度。中國人說「道在屎中」,亦即生活中所有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皆為禪,日本人則比較講究形式。我個人認為「禪」既是讓人去參悟的,就不應落入任何形式或框架,不過建構茶屋倒是可以把握它最基本的原始精神:第一,與日常生活隔離成為獨立空間;第二,小而簡單;第三,親近自然。

空間獨立才能沉澱思緒,跳脫慣性思考;小而簡單使精神不受外物干擾;以這種最純粹的狀態直接面對大自然,比較容易放下我執,進而體悟生命的本源。


矽谷人的茶屋

過去總以為「禪」對西方人不過是一種充滿異鄉情調的模糊概念,最近看到一個案例令我刮目相看,因為這個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案例竟清楚掌握到上述三個原則,不拘泥於傳統,以當代慣用的建材:鋼鐵+玻璃+水泥,演繹出屬於矽谷科技人的茶屋。
這項名為 Tea Houses 的建案為美國 Swatt Miers Architects 所設計,2009年完工。起初我對它取名茶屋感到有點困惑,這不是很典型的當代玻璃建築嗎?和茶屋有甚麼相干?


據屋主說,他們會有建茶屋的想法是源於多年前女兒還小時,有一次他帶著女兒在矽谷住家附近的山頭四處探險,發現僻靜的山脊下面有一棵大橡樹,風景簡直美呆了,當時覺得如果能在橡樹上蓋間樹屋一定很棒。

多年後,屋主趁著將原來約170坪的住家大翻新時,決定把當年的夢想付諸實現。不過孩子都大了,樹屋顯然不切實際,最後就蓋成三座獨立的茶屋,想要清淨一下的時候,可以完全退隱到自然中不受打擾。

三座屋子的大小和功能都不一樣。

最大的一間將近14坪(左一),主要作為會客室,供親密的聚會或集體腦力激盪之用;其次是10坪左右的臥房(左二),有簡單寢具,方便在此過夜。這兩棟之間,巧妙地以一個水泥構築的浴室連結在一起。另外最小的一座只有7坪半大小(右一),就蓋在大橡樹底下作為打坐冥想的空間:



不同於傳統茶屋以天然素材為主,三棟屋子都是時下最夯的玻璃屋。難得的是,設計師特別考慮到那棵土生土長的老橡樹,設計時在結構上費了一番心思,利用兩面連結的ㄇ型水泥壁作為基座,嵌進鋼構地板和天花板,讓屋子懸空,減少屋子和地面的接觸面積,以降低對橡樹根群的傷害:




除了保留原生橡樹之外,設計師策略性地在屋子周圍遍植綠竹、銀杏、楓樹和紅衫,不僅美化環境,更成為天然的隔熱系統。天冷時,地板下面設有暖氣管,電力則由屋頂上的太陽能板提供:



從會客室可以看到窗外綠竹扶疏:



正面望出去,滿山翠綠盡收眼底:




連結會客室和臥房中間的水泥結構是浴室:




以水泥結構夾在兩屋之間做成浴室,既可以兼作通道,又增加結構強度,真是神來之筆:




懸空的地板延伸出坡地,使視野更加開闊:




臥房陳設簡潔,僅供過夜:



躺在臥房裡有如被老橡樹環抱在懷中:



另外一座冥想用的小屋遠離會客室和臥房,獨自座落在橡樹的綠蔭下。三棟屋子的理念完全一致,那就是「簡單寧靜」。在這裡,沒有電話,沒有電視,也沒有音響:




夜晚時,通透明亮的屋身就像懸掛在花園中的燈籠:



無論從外面或從屋內遠眺,這三座看似前衛的屋子都與整體地景融而為一:




或許我們還不習慣這麼先進的「茶屋」,但它的確符合了前面所說的三項原則,誰說茶屋一定要令人發思古幽情呢?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數位時代,茶屋也要再進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記住了啊!房子千萬不要這樣裝修!
看起来小得可怜的屋子,进去后就会开始鄙视自己的想法
住宅缺角補救
住宅風水不好時怎樣改造
居家風水小常識!
在澳洲被逼上梁山成万能工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