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封之围

有人说“战争的获益者只有蛆虫”,但这对开封之围毫不适用,当旷古未闻的浩劫降临时,甚至蛆虫也在这片诅咒的土地上消失。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围城都将作为最残酷的战争手段得到铭记。如果将目光放在明末,又除去扬州与嘉定,那么在种种悲欢离合之中,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如开封之围般惨烈的例子。死神用最无情的手段,对百万军民进行了半年之久的煎熬,导致其中十之八九死于非命;而对大明,这场战斗又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开封陷落,战乱如野火般烧向帝国各地,将千万生灵引入毁灭——大明之劫,实自开封始。

汴梁幻梦

朝代的更迭,在开封周边留下了醒目的印记,它们不仅包括多座城池和堡垒,还有整整18个别号和雅称。最早的建城记录可以追溯到夏代,当杼继位五年后,便将都城迁至老丘,即今天开封东北约20公里的地方;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则开启了这片土地的黄金时代。在黄土地上,农民奋力开垦,士兵和工匠建起城墙,保护着渴望安全感的贵族和商人。对那些渴望世俗生活、又不愿被尘世纷争打扰的人们来说,大梁(当然还有后来的开封)简直是理想中的居所。

然而,正是富饶造就了许多城市的不幸,从落成伊始,其得天独厚的位置便吸引了王侯将相,也吸引了那些渴望财富的掠夺者们。开封的历史,见证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火浩劫,其中两次带来了彻底毁灭。第一次是战国末期,秦将王贲久攻不克,便引鸿沟之水灌城,将大梁陷于泥沙之下;第二次是在1127年,金兵攻破了其厚重的城墙,令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楼毁宫倾,满目疮痍;第三次是在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的军队从今天的襄阳地区北上,进入河南。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2月27日),洛阳沦陷,福王朱常洵被杀。作为明朝在河南的两大战略重心,洛阳和开封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封的未来就是洛阳的现实。

初围开封

二月初九日,在晚冬的肃杀中,李自成的部队经过三天急行军来到开封城下。先头部队很快证实了守备空虚的情报,因为当300名骑兵试图赚开城门时,遭到的阻碍并是不来自守军,而是那些因惊慌而四下奔逃的人们。然而,正是由于这莫名其妙的“抵抗”,进攻者失去了奇袭的机会,当主力抵达时,所有人看到的只是城门紧锁。

但李自成已决心攻陷这里,他在城西修建起营垒,做长期围困的准备。开封虽然无法称得上是有备无患,但坚固的工事的确为守城者赢得了时间。“今之城门有五,各建谯楼。城之外百步许,有海濠焉。匝城四围,阔数十丈,深四五丈”,郑之鎏在《续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砖石砌成的城墙则高达11米。利用农民军逡巡不前的机会,衙役和士兵被组织起来,并得到了祥符(开封府治所在地)知县王燮率领的4800名民兵的支援。周王朱恭枵拿出50万两作为犒军之资,一时间,“挈弓矢刀槊登城”的百姓竟争先恐后。

但振奋人心的景象总是转瞬即逝,当闯军的攻击在呐喊中开始后,战争的真相才彻底显露。虽然对方只有3000名士兵,但胁从的民夫却有十倍之众,他们被毫无顾惜地投入战场,伤亡更是极为惊人。最初的进攻失败后,李自成没有放弃。十四日,他的部下万弩齐发,民夫在西门附近昼夜挖掘不息,意在一举突破城墙。面对危局,祥符知县王燮献计,自城上向下挖,将其凿穿,并把火药从洞口抛下。翌日,闯军改用云梯,但云梯却和操纵者一道,在火炮和炸药罐的双重打击下粉身碎骨。

第一批伤亡让李自成明白,开封已变得难以攻陷,他带来的是一支轻装部队,而包围又未能构建得足够稳固。当二月十六日,明将陈永福急率部队回防时,竟直接冲过农民军大营抵达城下,他的到来在农民军中引发了恐慌,但得到了市民的一致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其部众多为开封子弟,更重要的是,岌岌可危的城市终于得到了援救。

当闯军在十七日迫近城池时,紧闭多日的大门竟然开启了,虽然双方只是隔护城河对垒,但变化还是惊动了李自成本人,更令他担忧的是,河南巡抚李仙风、保定总督杨文岳和左良玉的各路明军正在逼近,继续围困已经不切实际,只是作为最高统帅,有一件事他非常确定,那就是必须前往城下确认局势。当他混杂在伍卒中观察地形时,一支竹箭猝然飞来——据说正是这次意外,让闯王今后只能以独眼的形象示人。

无论李自成是否真的失去一只眼睛,有一点毋庸置疑,十八日清晨,他的军队已经开始撤退。城内没有人沾沾自喜,所有受损城墙都以最快速度得到了修缮,因为百姓都怀着强烈的预感:另一个严酷的冬天,可能会在同样的肃杀中到来。

再次围困

接下来的十个月里,开封局势始终平静,但放眼河南周边,却已是血流成河。明军试图消灭李自成,却并没有意识到在吸纳罗汝才部之后,对方的实力已大为增强。当傅宗龙和杨文岳两位将军贸然出击时,其部队遭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官方始终对噩耗反应低调,但民间早已察觉到了异样,甚至闯军来袭前三天,小道消息便引得满城风雨。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谣言得到了证实,七名骑兵疾驰而至,在城门栅栏上张贴出李自成的文告。“是夜,贼大营至。”第二次开封之围,就此开始。

此时的李自成已是志在必得,其麾下阵容超过百万,“所获火药器械大称饶足”。因此当二十四日,其发起第一轮攻击时,战争立刻显现出了最狰狞的面孔。在曹门的瓮城附近,一时“贼兵拥集”,守军几乎立刻遭遇灭顶之灾,当少数幸存者被追赶着,绝望地请求打开城门时,祥符知县王燮当即下令投掷炸药,刹那间无论是官军还是农民军都葬身烈焰。尽管有《大梁守城记》《汴围湿襟录》的叙述,但白纸黑字还是无法告诉我们,当年的场面究竟有何等惨烈,更没有人能说清楚,在千钧一发之际,是什么赋予了守城者破釜沉舟的意志。在曹门附近还投入了周王府的卫队——当战况告急时,800名勇士一边以土封堵城门,一边从里往外钩住敌兵,拖扯进来,如切瓜剁菜般地砍掉头颅。

破坏和反破坏交替进行,闯军驱使饥民挖掘不停,同时投入了火炮。《大梁守城记》写道:“(十二月)二十六日,贼攻东北益急,攻守皆以炮。二十七日,曹门北,城溃者二丈,贼当溃处并发大炮十余。步贼持枪先登,骑贼踵之”,元月十二日,“飞铁熔铅,四面如织,空中作响,如鸷鸟之凌劲风”。官军肢体横飞,城墙摇摇欲坠,甚至连守城火炮的后坐力都能引发崩塌。此时,守将陈永福坐于炮筒之上:“吾与炮俱碎矣,速点速点,忠臣不怕死!”而当守军得知,城内妇女为免其承受严寒之苦,捐出了仅有的衣被时,更不禁怆然泪下,而农民军则因连日受挫而黯然伤神。

元月十三日,进攻者做了最后的努力,在向城墙东北角的一处缺口填塞了大量炸药之后,顷刻间天崩地裂、砖石横飞。接下来,所有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残余的墙体虽仅厚尺许,依旧巍然矗立,而准备突破的农民军则死状奇惨、血肉横飞——这些或“披甲”或“勒马”的伍卒,显然身经百战,完全不同于之前徒然丧命的协从。顷刻间,城上城下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开封背后有神明护佑,竟不由自主地屈身跪拜。

李自成的耐心正在耗尽,对他来说,围攻除了徒增伤亡外已毫无意义,而不远处,明将左良玉的大军又在坐观农民军流尽鲜血。于是,十四日,“老营贼五鼓拔营,攻城贼未动。午时,贼马飞奔,呼众贼速走。自西北往东南,扬尘蔽日”,留下一片狼藉,数万头耕牛成了守军的战利品。修复城墙的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千疮百孔的地段全部被填平重筑。此役双方遗留尸体有十几万具之多,全城的民夫用十多天时间才完成了收殓。

但战争并没有停止,放弃围攻的李自成将左良玉引到偃城,然后突然回师将其包围,双方激战不分胜负,闯军只得主动撤离,转而攻打前来增援的三边总督汪乔年。后者在任上刚挖了李自成的祖坟,故李自成对其非常怨恨,在全力围攻十余天后,汪乔年全军覆没,使开封再次面临攻城的威胁。

万劫不复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二十八日,开封传遍了“闯贼”去而复返的消息,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难民正从乡下赶来,试图得到城墙的庇护。此时,许多居民对敌情已是反应冷淡,这不只是因为前两次守城的胜利,也是因为18万明军正在丁启睿、左良玉的指挥下赶来,形成了对农民军的合围。五月初二,李自成第三次兵临开封,十四天后便仓促离开,“闯贼逃窜”的消息引发了许多人的遐想:肆虐了近十年的动乱,也许会在明天终结?

但一名衣衫褴褛的军官却描述了局势的可怕:在朱仙镇附近,官军遭遇攻击并全面溃败。仿佛命运的玩笑一般,开封上下如梦初醒,一轮更可怕的围困,也就此揭开帷幕。

五月二十五日,百万农民军抵达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两次失败让李自成意识到,面对一个连书生都可以登城守御,家奴、商贾都冲锋在前的城市,强攻已经极不现实。新的策略是长期围困,除了把城外的小麦割尽之外,他们还在周边攻城略地,希望被孤立的开封能不战自陷,但城内军民的意志,将再次令进攻者感到惊恐。

开封人斗志依旧高昂。他们制旗帜、备器械、编队伍,一切井井有条,推官黄澍竖起旗帜,上面写道:“汴梁豪杰愿从吾游者,立此旗下。”一时间,从郡王乡绅到士民商贾,无不愿意效命。回民组成了“清真营”,犹太人的后代和他们并肩作战,是共同的危险让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守卫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城外则平静得令人窒息,和城内的群情激奋更是对比鲜明。无论《大梁守城记》,还是《汴围湿襟录》,对围攻者的动向只有零星的描述。但对围城中心的开封人而言,长久的安静实际是一种折磨,事实上,进攻者不是没有行动,而是以不动如山的态度,攫取着守军最短缺的资源——时间。援军始终遥遥无期:只有七月十四日,刘泽清指挥的部队出现在黄河另一侧,但在留下了惊鸿一瞥之后便离开了。

开封从此与世隔绝。为阻止守军突围,农民军将金代的城址改造成壁垒,每到夜晚,封锁线上便一片火光冲天,让整个城市感觉如同身陷囹圄。饥饿继续蔓延,早在六月底,所有粮店全部售罄,七月,出现了第一批死者,八月,连官府的救济也无力维持。有士兵杀死平民,诡称“杀敌”来换取食物,藏匿少量粮食则会遭受极刑,一些官兵甚至“持令箭直入人卧内,囊箧尽开,至掘地、拆屋、破柱以求”,如此十五天后,连盐、酱等调味品亦搜罗殆尽。

史无前例的饥饿,摧毁了秩序和良知。许多官兵靠食用皮袄活了下来,而在民间,甚至连野菜、草根也被扫荡一空。而以上这些,又尚在人类饥荒史的知识之内,而另一些东西,则是骇人听闻:旧纸、涨棉(浸泡过的棉絮)、胶泥、喂金鱼的沙虫……当骑马者路过,后面一定有大群人尾随,因为每个人都想捡起新鲜的马粪,然后“和水而吞”。

到了八月底,饿死的人已有七成,升粟万钱,米贵如珠——这就是城内百姓的境遇,而最后的结果,便是“人相食”,正如时人所记:

白昼行人断绝,遇有僻巷孤行,多被在家强壮者拉而杀之,分肉而啖,亦无人觅。间有鸣官,亦不暇为理;虽出示禁拿,亦不胜其禁也。甚有夜间合伙入室,暗杀其人,窃肉以归……居民虑不自保,先将仆婢自杀而啖,尤不忍闻者,父食其子,天地冤惨。

间有一二人,枯形垢面如鬼魅,栖墙下,敲人骨吸髓。

也许正是因为普遍的身体虚弱,当九月十四日夜黄河决口之时,满城的百姓竟毫无察觉。谁是决堤的元凶?明清史料多谴责农民军所为,而成王败寇,李自成也无法为自己辩护,但耐人寻味的是,《守汴日志》和《汴围湿襟录》都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看法:“实值河水骤涨,是天也,非寇也。”

诚然,双方都有决堤的动机:一面是守军急于打破围困,而另一面闯军也陷入了补给困难。但问题在于,决堤对双方都是下策。倘若官府孤注一掷,那么全城百姓该如何自保?而对李自成而言,在长期围困之后,开封事实上已是唾手可得,又何必画蛇添足?所有当事人的缄默,使得悬案永远成为悬案。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浩劫之惨,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次灾祸。黄河之水宛如从天而降,刹那间泥沙俱下,将整座城市完全淹没。当是时,水声夹杂着撕心裂肺的喊叫,吞没了一个又一个街区,仅钟楼、鼓楼和王府露出水面,宛如小岛一般。洪水退后,尸体随处可见,鼓起的残肢泡在发绿的污水里,在太阳暴晒下发出恶臭,乌鸦从这具尸体跳到那具尸体,野狼跑进大街大嚼骨肉。即使幸存,居民们还要面对盗匪,死于其刀下的冤魂不可胜计。原祥符知县王燮时在河北监军,得知噩耗大哭不止,他深夜率领船队,从北门直入城内,与巡按高名衡、黄澍一起到王宫搭救周王,发现这位皇亲国戚正伏在墙头,脸上一片茫然——皇亲国戚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又能如何?

运载残军、难民的船队渡过黄河,渐行渐远,当半埋在泥沙下的城墙消逝时,甚至那些看腻了刀光剑影、生离死别的军人们也开始默然啜泣,然后像孩子一样抱头痛哭。更多的人选择了掉过头去,他们只是不愿再看开封。

关于城中战死、饿死、溺死的数字,无人能说得准确,十人九亡是古人的概算。白愚说城内百万之众,后奉旨领赈者不足10万;而今天开封人说:“城破后人还剩2.7万,明末开封最多30万人口。”数字并不是总结一场战争的关键,或许最该知道的是那场战争终结后的历史意义:开封城没等于明王朝的终结。时汜水县知县周腾蛟曾上言:“汴城不守无河南,河南无保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之大势甚可忧危也。”开封水没后,他的预言果真应验。奄奄一息的河南最终化为绞索,将北京与江南的联系切断,并让京城暴露在直接的攻击下。1644年旧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尽管战争又持续了两年并带走了更多生灵,但天数也许在开封城陷之时便已注定,尽管北京的城墙比开封还要威严高硕。

开封之围没有任何一方取得胜利,朝廷和满城百姓自不必言,而李自成最终也没有像梦想中的那样,意气风发地宣布这座城市已经屈服。第一次围困,让“独眼”的形象与他永远地联系起来,直到他登基北京,人们都说他只能用一只眼睛俯瞰臣民;第二次围困,他失去了众多忠诚的兄弟;第三次围困,他失去了开封和中原,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已无法成为他的战略后方,随着刘宗敏败于清军,河南军民随即倒戈南明,他理想中的大顺王朝也黯然收场。有人说“战争的获益者只有蛆虫”,甚至这也不适用于开封之围,当旷古未闻的浩劫降临时,连蛆虫也在这片土地上匿迹:它们要么在洪水到来时,随尸首被泥土淹没;要么在围困期间,被饥饿的百姓吞噬。

开封北城墙外,明显地堆积着沙丘。它连绵数里,几乎与北城墙高度相等。居高临下,郁郁葱葱可以收人眼底——一座公园建在此处,而这今天绝好的游乐之地,又是当年洪水裹挟着泥沙袭来之所,假如不是有人提醒,有谁能设想这地貌,居然是一场惨烈战事的遗存?时间让很多人学会了遗忘,也让他们看不见祖先所承受的痛苦与磨难,只是我们不应忘却,300多年前,李光壂和白愚重返这片令人心碎的土地时,曾一次又一次地泪湿青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这段明史带颜色,只敢贴原文
李自成攻开封多惨烈?猛攻两月不克 ,城下血水横流 ,还被射瞎左眼
一场围城战,为何导致了黄河决口?数万百姓罹难,责任到底在谁?
1641,喋血开封
开封争夺战,攻守双方不择手段,都使出不少损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