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美学讲义(八)

书法美学讲义(八)

 

 

第二章:书法艺术形式美
     
美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在它最简单的关系中,在最严整的对称中,在与我们的结构最为亲近的和谐中的一种形式——雨果《<克伦威尔>》序
    
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张怀瓘《<书断>序》

第一节、用笔、点画的美
一、 从“逆锋落笔”谈起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人们常说,学书应该先从楷书打基础。这是经验之谈。所谓“楷”,就是“法式”的意思。楷书不但在实用上最富于典范性,最易辨认,而且在艺术上也最富于典范性,它有一整套成熟的艺术法则可供临习。人们又常说,点画是书法的起点,这句话也是正确的。积画成字,聚字成篇,楷书也和其他书体一样,都始于点画,终于行间。然而,说得更准确些,一点一画又始于落笔(即起笔),因此,点画的落笔才是书法艺术真正的起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小看楷书点画微不足道的落笔,美也是从这啦起步的。因此,我们探讨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也应从微观分析入手,从楷书点画的落笔这一基点迈出第一步。  
    
楷书最规范性的起笔,是所谓“逆锋落笔”,或者说,是“取逆势”。这个“逆”字里大有文章:小到微乎其微的一点一画的落笔,大到各艺术门类及其所反映的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都莫不有“逆”字在。
    
“逆”者,反也。这个“反”恰恰是形式美的奥秘所在。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曾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①他就用辩证的观点揭示了美的这一奥秘,指出了有些人“不了解如何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②。中国古代哲学著作《老子》,也曾揭示了“反者道之动”的规律。所谓“逆”或“逆势”,正是“相反者相成”、“反者道之动”的规律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富于美的魅力的。
     
先从文学谈起。文学作品中如果很好地采用逆势,能大大地突出所要强调的东西。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是作者着意渲染铺叙的片断。正当刘备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狼狈逃跑之际,糜芳又来报告,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这正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张飞听了,也认为赵云见自己一方势穷力尽,弃刘投曹图富贵去了,并要去寻他,一枪结果其性命,但刘备却坚信赵云心如铁石。经过这一段铺垫之后,小说开始有声有色地叙述百万军中赵子龙,如何浑身是胆,一片忠心,单枪匹马,出生入死,在战场上四处寻找,终于抢救出小主人——阿斗。作者要突出赵云的忠,却从相反方向写起,在“不忠”上逆锋落笔。对这种笔法,毛宗岗评道:“大约文字之妙,多在逆翻处。不有糜芳之告,翼德之疑,则玄德之识不奇,赵云之忠不显。《三国》叙事,往往善于‘用逆’。”是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用一“逆”字,擒住了读者的心。
    
在京剧舞台上,你也可以看到“用逆”的表演。如两人相见,绝不是一下子冲过去互相热烈拥抱,而是先后退一步,身子再往后仰一下,同时双手“逆翻”,向后张开,这样把势蓄足,然后猛冲过去,相互抱住。这种欲前先后的相反动作,还强烈地表现了一种逆势的身段美。逆势在静态艺术中尤为重要。要化静为动,往往得借助子逆势。四川渠县东汉沈君墓阙上的朱雀浮雕28)
意在表现朱雀昂奋行进的动态,但不是让其头部、颈部和双翅都尽量伸向前方,而是相反地都缩向后方,只有一只脚向着前方,举而未落。于是,这只象征吉祥、胜利的瑞鸟,就充满了动势,使人看到它行进中的巨大力量。这个朱雀的姿态,很象京剧舞台上表演两人相见时“逆翻”的身段,虽然对人来说,朱雀也可说是一种“异类”。
    
艺术中逆势的形式美,根源于现实生活。农民坌地,不也取欲下先上的逆势吗?只有举得高,才能落得重,落得扎实吗。拳师打拳,不也是取欲伸先缩的逆势吗?只有臂肘往回屈缩塌一拳打出去才是强有力的。大而至于惊心动魄的战争,或声东而击西,或南辕而北辙,事实证明,往往是退一步者胜,就象《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样……一切艺术形式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探讨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固然不能完全离开书法的本质和内容,但也不能完全离开客观的现实世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书肇于自然。”
    
我国书法艺术,从篆、隶开始,就是用逆锋来书写的。虽然篆书或某些隶书的落笔有“裹锋”之类的名称,但本质上都是“用逆”。这一特点,被蔡邕总结在《九势》里。他说: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藏头护尾”,也就是起笔和收笔都用“逆”,使笔锋不外露。这是要求书法艺术最小的单位——“点画出入之迹”,能表现。出美的形态,即“肌肤之丽”。丽者,美之谓也。就小篆来看,如《泰山刻石》29)中的“斯”字,
其中横画起笔用裹锋,“欲左先右”,把锋“藏”在画里,在头部“藏”掉“入之迹”;收尾时,用回锋,“回左亦尔”,也把锋“藏”在画内,在尾部“护”住“出之迹”。这三个字的每一笔画都是这样写成的。锋毫在笔画开头的这种运行变化,在《泰山刻石》还不大看得清楚,在吴让之的篆书墨迹30)中,就比较明显。你可以看到在笔画开端微有“涨墨”现象,甚至在逆入转锋时墨水外溢而在纸上渗化,这就是逆锋落笔的结果。
    
逆锋落笔,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它符合自然运动的规律,用笔能得势。在书法艺术中,“势”是极为重要的,其内涵也非常丰富。但是一切的“势”,都可说是由逆锋落笔的“势”所派生和引申出来的。石涛《画语录》谈到“一画”的意义时说:“行远登高,悉起肤寸。”在书法艺术中,没有点画“肌肤之丽”的“势”,也就没有一切的“势”。蔡邕十分重视这个“势”,所以文章冠以《九势》的题目。“九”在这里,既是实数,又是虚数,意在强调“势”之多,但这一切的“势”都应从“藏头护尾”的“逆”字开始。
《书法美学讲义(八)(国画网)》由【水墨长安书画网】整理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书法美学讲义(十二)
论汉字与书法的美学关系
郭廉夫: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
启功楷书真迹,字中之精华,结体险峻秀美,笔法自然流畅,可做帖
中国书画作品欣赏之我见-------之二(中国书法)
书法的笔断意连——《书法美学》之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