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台人发明了“墨”?

邢台人发明了“墨”?

来源:京燕网

中华文明光耀世界,文房四宝功莫大焉。至于“笔祖”蒙恬、“纸祖”蔡伦都有明确的说法,“墨祖”的身份却发生了较大的争议。

有人说是黄帝时代的大臣“田真”,这种想法可谓太“天真”了。黄帝时代有无文字尚且存疑,“墨”作为它的物质载体就更不可能出现了。还有人将三国时的韦诞作为“墨祖”,但笔者私下以为韦仲将(韦诞字)所制墨锭质坚色佳,“百年不坏,一点如漆”,所以只是“制墨大师”而非“墨祖”。按许慎《说文解字》介绍:“墨。书黑也,从土,会意。”“墨”不过是用灰泥做成的“黑条”,制造工艺比较简单。再结合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实物墨块来看,它产生的年代应该比三国更加久远。而且在《周礼·司刑》中已经有了“先刻其面,以墨窒之”的“黥刑”(即五行之一的“墨刑”)。试想“以墨入面”,断非粗糙的原始书写工具“石墨”可为,“烟墨”出现的最晚底线应该在西周时期。

明代学者朱棠涝在《述古书法纂》中给出了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感的答案,“烟墨”最早出现在周宣王时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做“邢夷”。原文说:“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烟煤所成,土之类也。”可疑问又来了,这个“邢夷”到底是何方人士?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墨”的原产地,也可能为“中华文明”梳理出一条新的源头。据今人宰予在《墨,不只是黑的》一文中引述,现在以“邢夷故乡”自居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制墨大市”徽州。笔者又找了些资料,发现徽州当地还流传着邢夷“洗手河中,偶得松烟。以烟和粥,凝成墨锭”的传说。故事极富生活气息,令人如在目前,不容质疑。但细想一下却又会发现纰漏——众所周知,南方的“制墨工艺”和其他生产技艺(如牛耕、水车等)一样,大多是由在历史上“先富起来”的北方流传过去的。比如让徽州人引以为傲的“徽墨”,就是唐末五代时河北易县制墨名家奚超避乱江南时的杰作。在那以前,徽州是否以“墨名”,在史书中未有明文记载。很难想象,上古发明家“邢夷”会是还处在“蛮荒时代”的江浙地区的居民。

那么,这个神秘的“墨祖”到底生活在神州大地的哪个角落呢?稍通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人“以地为名,以地为氏”的习惯,比如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全都让老祖宗们给入了姓。“邢”,也就是夏朝时的“井方”,今日河北的邢台,和另一个“砚墨之乡”易县相距不远,同属“华北文化圈”。“邢”的得名最晚在商代晚期,史书上就记载有“邢侯强谏纣王,犯颜而死”的悲剧。西周建立后,更是将摄政王周公的四子姬苴分封于此,抵御山戎的东侵,展开了长达五百年的“邢侯搏戎”的卫国战争。“邢夷”应该就是西周时生活在“邢襄大地”上一员,至于他名字里为何有“夷”字,到底是“宣王中兴”时归化的东夷族,还是其他的原因,那就要请历史学家去好好研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受文房四宝文化
邢台古文之三:元代·元好问《邢州新石桥记》
我站在邢氏这方热土丨邢迎清‖心随宗亲到邢台
王宝强老家其他名人
晨6点发布!邢 台出现新情况:病的起因终于找到了,邢台人请 提醒 身边人
河北省邢台市区划、人口、面积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