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功与打油诗

启功与打油诗

(2008-06-19 00:53:50)

启功与打油诗

     老一代学人我最喜欢启功、张中行、金克木三位,一方面是喜欢他们的文章,特别是散文、随笔。但主要还是他们确实可爱。金克木先生的散文极具诱惑,越读越觉老头机智与天真。张中行先生外冷内热,用常人、常理、常言去阐发历来说不清楚地哲理和幽微之情,买回他的书必须经过一番心理准备,才能去领略他密不透风的文风。启功先生我最欣赏的是他不清不浊的处世态度。中华书局《说八股》的小册子就是这三位老头一起写的,饶有兴味。这三位对“打油诗”各有态度,金克木对打油诗赞赏有加,认为其中不乏“小磨香油”亦认为写好打油诗“谈何容易”,其诗作仅在其文章引用中见过的三首,专门的评说没见到,但我从他的文章中见到了打油之祖《咏雪》的另一个版本:“天要往下塌,地要往上涌。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金短文《读启功〈论书绝句〉》。张中行对打油诗的评价王大哥有专门介绍,三位中只有启功写了不少的“打油诗”,痴园打油基本是受市井俚语影响和“剥”启功而来。

启功的诗作称为韵语,印在丛稿里,如张中行所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正襟危坐不让古人的文人诗,如:

          金 台

金台闲客漫扶藜,岁岁莺花费品题。

故苑人稀红寂寞,平芜春晚绿凄迷。

觚棱委地鸦空噪,华表干云鹤不栖。

最爱李公桥畔路,黄尘未到凤城西。(《启功韵语》卷一)

        题自画梅花

苔枝依旧翠禽无,重见华光落墨图。

寄语词仙姜白石,春来风雪满西湖。(《启功书法作品选》第119页)

再看一首启功小时候学诗的课业:

  社课咏福文襄故居牡丹限江韵 

东栏门韵秉银缸。尊酒花时集浩庞。

易主园林春几许,应图骨相世无双。

碧红色乱苍苔砌,楼阁香凝玉女窗。

莫问临芳当日事,寸根千载入危邦。

另一部分就是打油诗了:

沁园春·自叙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读仄声),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读仄声)多闻见解超。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锁,絮絮叨叨。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最著名的是他写的《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前一首是带严整格律的,但也有“成心”和格律作对的。如:

  临八大山人画自题

胆无八大大,气无八大霸。

八大再来时,还请八大画。

八大未来时,此画先作罢。

试读《人觉经》,我话非废话。

    简直就是绕口令了。

仔细说来我所见到启功先生的打油诗,从题材上可分为几个类型。

       一是题咏见解类。如:

贺新郎·咏史

    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撩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看。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试问其余那里去?脖子被人切断。还使劲,齗齗争辩。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谁参透,这公案。

    这里你不能不佩服老先生眼力和见识,启功先生参与校点廿五史十年,要发一下千古“幽微”,当然不再话下,但写成了打油,我认为说明两点,一、打油诗的“诗情” 是“不幽微”的,是一种平常的心态。二、打油诗也是功夫在诗外,需要积累和见识的。这种题材的还有《沁园春·戏题时贤画达摩像六段》等。

其中还有一种是专门作评论的,大宗是《论书绝句一百首》,虽然谐趣少些,但如果是喜欢和了解书法的人读了,绝对津津有味。这更不是随便能写出来的。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是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不可能用诗的比兴手段去渲染,应当准确,但要准确,语言就要直白,这样所谓的“诗味”就淡了,放在打油诗里还是比较合适的。我学诗就是从此开始的,拿张中行先生《禅外说禅》一书作底本去翻成韵语,可以说,见识是张先生的,风格是启先生的,这种打油诗在“中华诗苑”曾经蒙住了王大哥,他以为是我的见解,直到前几天,我把原稿拿给他看,才告诉他真相。

       二是自嘲自叙类  如:

千秋岁·就医

天旋地转。这次真完蛋。毛孔内,滋凉汗。倒翻肠舆肚,坐卧周身颤。头至脚,细胞个个相交战。

往日从头算。成事无一件。六十岁,空吃饭。只余酸气在,好句沉吟遍。清平调,莫非八宝山头见。

    这类题材占启功打油的大部分,说是自嘲自叙,未必准确,也就是拿自己“开涮”,就像郭德刚说的:“说别人不合适”,这也不容易!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不怕“出丑”,当然也不能低俗,打油诗也是有格调的,这个以后说。就说启功先生,他看病住院的打油诗,都是躺在病床上不能动的时候吟成的,能把自己逗乐了,你说,需不需要一个好心态?

        三是闲情游戏类。如:

       卡拉OK  

(中行翁见拙词《沁园春·自叙》,笑其调古而辞俗,说“例如孟子之束发加冠,口不离仁义,如果换为西装革履,满口卡拉OK那还是孟子吗?赋此奉答,以表服膺。)

卡拉OK唱新声。革履西装作客卿。

五亩蚕桑堪暖老,四邻鸡犬乐滋生。

齐王好乐谁参预,姜女同来未可能。

莫笑邹人追现代,半洋半土一寒伧。

***伧:今读cang,旧读cheng呈,庚韵。

     这是一首七律,中行翁就是张中行,七律的规矩一点不差,就是往俗里写,这是一种闲情和游戏,因为他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启功还有一首拿张比兔爷的打油诗。

启功名气大,请他题字题诗的,如果是朋友,总少不了这种打油诗,比如给黄胄、黄苗子等。这种开玩笑的打油,只能在好朋友之间,如果交情不够,最好少来。

    讥讽类的打油诗,启功很少写,这个能够理解,年轻时 “派曾右”不敢写,后来名气太大了没法写,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老先生对所谓的“现代派”书法看不惯,日本“现代派”书法在我国展览,请他题字,推辞不掉逐题:

    水如衣带,人民友爱。文字同源,书风各派。璀璨斑斓,陆离光怪。顾后瞻前,称曰现代。

     启功打油和他的性格与人生、处世态度有关,也和他对诗词的见解一脉相承,人本来就是很风趣,经历很坎坷,到了晚年什么都有了,但亲人一个都没有了,可以说一切都“看开了”,也“放得下”,所以打起油来毫不客气。另外,启功先生书法成就世所公认,但他并不承认书法是艺术,对诗词,虽然写过不少论著,但也不认为是什么高雅的东西,用它打油也就很自然。说到这里,又想罗嗦几句,网上学诗词的朋友不少,都是高才,关于格律,大概多数从王力《诗词格律》而来,我也是从它知道的格律,25年前就知道了,但越看越不敢写,直到读了启功的《汉语现象论丛》(包括《诗文声律论稿》),才动了写诗的念头,因为王力只说应该怎样!启功则说了为什么要这样!并且揭示了许多古人作诗的“老底”,靠!原来这样也行!痴园生于穷乡僻地,人也不灵光,20多年才弄明白,自然不能和网络时代的才俊相提并论,因为今天说启功,把自己的这点“隐私”也晒一晒,以便以后更好打油。

廿五年前知格律,行将不惑作油诗。

风花雪月常嫌老,信口开河不算迟。

仄仄平平穷对付,歪歪扭扭大挪移。

启翁地下开言问:哪个拉吾作大旗?

*********

      说了半天启功的打油诗,在空间博客诗吧论坛自己也写过一大堆,顺路也谈一点自己的感受。首先:什么是打油诗?我看,不妨把“打油诗”三个字拆开了加上个这样的解释:“打”就是文辞,是手段,应当浅直痛快,越白话越好,不然就叫“吟”了;“油”是效果,必须“出油”,要引发谐趣,这点最关键,就如同不笑的段子就不能叫相声是一样,没有谐趣,不好叫打油诗;“诗”是外形,越像“诗词”越好。但它的范围到底多大,要确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有来自这样几个方面的“干扰”:

    一是谦虚或曰客气,往往还是一些名家,把自己的诗词大作谦称为“打油诗”,谦虚是一种美德,客气也是人之常情,但对打油诗就不公平了,等于是说,写得不好的才是打油诗。这样的情况虽然多,但影响不大,毕竟是容易辨别的。

     二是强拉入伙,这种做法倒是好心,想给打油诗撑门面,把唐宋名家写得文辞比较直白的诗或词句也当成是打油诗。王大哥送我一本《古今打油诗趣话》,书中把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当成是打油。拿着两句写成对联,送给新婚朋友开玩笑的话,就够打油了。如果硬拉的话,我觉得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可以算。

     三是添加剂,把随意写的带韵而没谐趣的白话文字,也放在了打油诗里,这东西太容易了:

     一个烧饼要八毛,菜价又比昨天高。

     下班路过大市场,可惜只有空钱包。

    虽然也有点自嘲的意思,但太容易了,都放进来,就把“油”稀释了。

    说到这里,其实还是没有触及到打油诗和非打油诗的本质区别。记得以前我有个帖子说“诗情”,把诗情归结为一种“幽微”之情(接受张中行的说法),显然打油诗的“情”是“不幽微”的,月下尊前、登高凭栏的时候所发的“幽微”之情,化作一首打油诗似乎不大可能。

    但“不幽微”也不一定就是打油诗,还有许多别的。还得回到原点,找什么样的“情”催发了打油诗?再往小里缩下,什么样的心态下写出的打油诗?不好说!但可以勉强,即不指望能下一个“定义”,只是闲说,我看不懂用很“艺术”的语言描述的艺术意境,当然也不能用“打油”的风格去寻找打油诗。还是要用“常人、常理、常言”去说。

     中国诗词有一个特征:大部分情况下,诗词写得就是作者自己,纵然诗里没有本人出现,也一样。“李白乘舟将欲行”,作者把自己的名字写了进去,但不写名字,换成“八月乘舟将欲行”依然说的他自己。所以诗里表现出的状态,就是作者的心理反映。我们可以从这里追出这个“心态”来。

我们看打油诗的公认之祖《咏雪》(另一个版本):

            天要往下塌,地要往上涌。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前两句纵然直白,却也是在营造大雪的气势,如果接下来写的不是两条狗,而是悲天悯人或豪情万丈,就没有打油的谐趣了。所以张打油当时是没有悲天悯人或豪情万丈的幽微之情的,就是因为下雪,困在家里出不去,没有太多的感慨,拿眼前的大雪当话题。所以打油的心态首先是平常心,不幽微。但是,上面我自拟的“空钱包”,也是平常心,为什么不算打油诗呢?看来仅有平常心还不够,还得分一点心去观察,要观察出“白狗身上肿”才行,也不那么容易,所以对应前面说的话,太容易了不能算是打油诗。在这里我们只说“心态”,所以依然叫“平常心”,还得加上一点非凡“观察力”,也许还要加上点豁达的“处世观”、通俗的“辩证法”等等。

    这个“心态”我就追到此为止。想再回到开头,看看打油诗的“谐趣”是怎么来的。不考虑是不是有逻辑,只罗列一些现象:

     1、雅致的诗词和严谨的格律,与直白鲜活的日常用语的结合,本身就有谐趣的效果。所以,打油诗的外形,在可能的情况下,越“正规”越好,当然,打油诗毕竟不是格律诗词,主要是节奏和押韵。一些词中的小令,节奏上很有特色,完全可以拿来打油。一件平常的事和普通的道理,如果合辙押韵,就容易被人记住和流传。

     2、奇思妙想。打油诗之所以大家喜欢,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出人意料构想的原因。

     3、歪理正说,正理歪讲。相声里有句行话“理儿不歪,笑不来”,可见表现的手段和构思同样重要。这里也包括诗词中一些手法的运用。

     4、热点刻画与评论。这是打油诗的题材问题,也许您不认可这点:热点多了,评论也多了,怎么就和打油有关系呢?我的理解是:当然不是对所有“热点”打油诗都适合,打油诗首先不适合主旋律,主要是针对和生活相关的热点,平民化的视角。当然,打油诗也不会仅限于此,提出这点来,是说,因为是热点,针对性强,关注程度就高,容易引发共鸣,产生谐趣。打油诗历代不衰,很大的原因是它关注时代的热点,渗透到各个层面。说实话,在现实中的一些题材和自己的胸臆,写成传统诗词的样式,效果往往还不如打油诗。

     5、自嘲与嘲讽。自我解嘲本身就有三分谐趣,加上诗的形式,很自然地就有了打油诗的意思。自嘲为什么会有谐趣?因为自嘲能够“自我释然、别人舒服”。“自嘲”对应的心理状态是“自持”,“自持”的状态是不好打油的,因为自己紧张,别人看着也紧张。人的普遍心理是看不惯逞强的,但看见还有不如自己的,就比较舒服,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把自己放到比别人低的角度,就容易被接受。为什么对别人要用尊称呢?不光是礼貌问题,主要是便于交流,话题又扯远了。自嘲的另立面是嘲讽,嘲讽也是打油诗的大户,但说实话,我比较认可自嘲类型的打油诗,针对自己以外的对象嘲讽应当确定个限度:一般是历史、公众话题和人物,开玩笑也应当是熟识的朋友,前提还要是善意的,不然也会闹不愉快,打油诗的“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就凑这么几点吧!!

     前面正题里说到了打油诗的格调,顺便也说一点看法,说这样的话题容易得罪人,大家都是来玩的,你非要弄出个高低来,岂不无趣?考虑再三,还是说出来才痛快。众所周知,诗有所谓的“诗品”,但说实话,我并不能理解,所以,我说打油诗的“格调”,也只能是很直观的比较。并且只说我自己——我比较欣赏:令人回味、出乎意料、会心一笑。认为可列为上三品,有上必有中和下,也弄出个“九品”来,但这我说不来了,只是很明白自己的打油是未入流的。

     去年我写过一个皂罗特髻的词牌,是在添雪词后,效仿她得手法跟贴打油,虽然是即时性的,但事后看了看,也能代表我对打油诗的认识:

皂罗特髻
打油结构,是散淡痴人,一番心态。
打油结构,律去形还在。
都知道、打油结构,最简单、境界诗词外。
打油结构,也算诗中派。

真正打油结构,必须庄谐带。
小人物、打油结构,自嘲语、自带三分怪。
打油结构、正在开张卖。(2007-9-24)

    江城兄开吧打油,王大哥最先告诉我消息,因为我以前说过要介绍启功的打油诗,他便不断地催促我兑现,才有今天大家见到的这篇打油文章。所以,“在这里要郑重地感谢一下——我的夫人”(借郭德刚的习惯用语),因为里面引用启功先生诗词,都是她帮我打上去的。

                                                                   2008年6月1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体诗三步曲
【闲情逸致】雅俗皆宜的打油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一)
《写诗十忌》一
古诗谐趣
打油诗的来历,缘由让人捧腹大笑,以前一直理解是打油时写的诗!
说说打油诗的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