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献之是书法的"叛逆者"?
userphoto

2022.05.09 陕西省

关注

王献之是书法的"叛逆者"?

王献之在继承了其父王羲之书法风格之后,在"工巧、精熟"的基础上,提出了书法必须要"妙有余姿"的创新之说。那么,在王献之的青年学书阶段,他是怎样的学书态度呢?东晋时期是文化大发展、大交流、大开放的时期,那些文人雅士茶余饭后在谈论书法的"魏晋风度",而王献之此时年纪尚小,他仍然按照家训,严谨学书,只是惟妙惟肖,中规中矩。但28岁以后,也许是成年了,对世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了,加上魏晋风气的对他思想上的长期熏陶,他认为,书法不只是有"精熟、工巧、骨力",而是应当"妙有余姿、媚趣"。

如果按照古人传统的看法,王献之提出的这一书法观点,必将遭到很多人的批评,果然,自南北朝开始,人们对王献之的书法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比如,南朝初期,王献之的影响力一度超过了其父王羲之,陶景弘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说:"比世比例高尚子敬,海内非惟不复如有元常,于逸少亦然。"但由于梁武帝也是一位书法痴迷者,他作为皇帝,亲自撰文但导国人学习书法,并且要学习古人的"古质、骨力",从而否定了王献之的"媚趣"。到了唐朝,唐太宗更是极力推举王羲之,而王献之又被冷落于世。然而,宋朝米芾又推崇了王献之,他认为"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从上面可以看出,王献之的书法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加上他本人英年早逝,但我们从他短暂的人生轨迹和时人对其书法的评价来看,可以得出王献之是书法的"叛逆者"。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公子哥",为什么要叛逆于书法之道呢?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不安于现状,不愁吃穿,整天玩弄于笔墨,加上祖传的"秘方",完全可以成为书法"大家"!然而,王献之不是一般人,他在继承古人"遗风"的同时,找到了书法的"趣味",认为"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这里"宏逸"二字最为鲜明地提出了以往书法的缺陷所在,继而在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书法不仅要有"媚趣"、"妙有余姿",而且亲身大胆实践,因此,王献之的书法在"意趣"上要高于王羲之,这也是历史的公论。

放眼历史,我们仿佛感受到历史是何等惊人的相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书法家苏轼与王献之的学书思想非常接近,可谓是第二个王献之。苏轼早年追慕唐人骨气丰腴,晚年繁华阅尽,又服膺魏晋的平淡浑成,提出了"萧散简远"的学书思想。他认为书法应"妙在笔画之外",而不在于"形质"之状,这里的"妙在笔画之外"与王献之所说的"媚趣"、"妙有余姿"是何等相似。认真分析,可以得出:书法之意,应当从"道",从"自然",这样也正好符合老子所说的大道、自然同为一语,这也许就是书法的哲学之美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颜值论书,这正是当代许多人审美的浅薄之处
王献之 行草书《㛐等帖》
帖学五人谈
章草—书体演变与章草
【魏晋书法】王羲之《长风帖》
王羲之的“传承”与“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