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往往都是传说:重在积累和等待 · 微思考


微思考


人人都想创造人生的传奇,却忽视了传奇往往都只不过是传说。人生有点像打仗,“善战者”其实不是那些打过多少以少胜多战例的将领,毕竟那些战例风险太大,而且一旦输了就会全面崩溃,同时也很难复制。真正的“善战者”就像《孙子兵法》所说,“天下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打败的都是些容易打败的敌人,甚至是战胜了已经失败的敌人。没多少人说他们聪明,也没多少人说他勇敢,而他们的作战之道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是减少自己的漏洞,同时等待敌人犯错罢了。”什么道理呢?很简单,“善战者”只能靠两样:积累和等待。


原文解读


最近在讲授《孙子兵法》时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的核心思路究竟有什么区别?”


仔细想了想,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三十六计》的侧重点是“诡计”;而《孙子兵法》更加“Down to earth”,强调基于扎实积累和耐心等待所堆叠起来的“形”和“势”。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孙子兵法》对于塑造人的心态、尤其是年轻人的心态方面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


1


在《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中,有过这样的几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什么意思呢?孙子认为,以冒险取胜或以少胜多而名扬天下的将领并不是“善战者”。真正的“善战者”,天下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打败的都是些容易打败的敌人,甚至是战胜了已经失败的敌人。没多少人说他们聪明,也没多少人说他勇敢,而他们的作战之道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是减少自己的漏洞,同时等待敌人犯错罢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平庸?


2


我们都学过历史,但在历史上如雷贯耳的战役都是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这样的战役讲起来才让人兴奋、充满传奇色彩。但问题是这样的战役有多少呢?这些战役在未来又有多大的可重复性呢?在孙子看来,追求哗众取宠的主将都是国家的灾难。我们不否认他们超群出众的智慧和勇气,也不否定他们留给后人的无数传奇故事,但他们肯定不会是当时唯一的聪明人,所以他们靠冒险和运气赢得的成果也就很难复制。而最终,一场失败就足以葬送之前赢得的全部战果。亚历山大大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高加米拉战役可谓打得荡气回肠,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无数经典之一,并且亚历山大大帝的聪慧、勇气和幸运在这场战役之后似乎还在不断地延续。但传奇毕竟是传奇,总有一天会结束,而亚历山大大帝最终就败于印度,并且在回程的路上死去,而他的大帝国也迅速分崩离析。


与之相比,凯撒可能因为带兵时年龄较大,就要稳重和成熟得多,按照孙子的标准也称得上是位合格的将领。从凯撒的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在面临顺境还是逆境时,凯撒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决策都从不缺位。比如,除非非常迫不得已,否则他从未刻意去追求过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从未不顾后勤保障而贸然让军队先行推进,从未不顾盟友和军队的体能和情绪而盲目行动,也从未因为占卜师无法取胜的论断而面对大好战机却裹足不前。


传奇往往最后都会变成传说。真正的“善战者”靠的不是一战成名,而是每战都准备充分、按部就班和不出大的差错。他们在历史上往往没留下什么光辉灿烂的战绩,但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谨慎和稳健,才使得皇帝和人民敢于把“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交之于他们的手上。比如汉初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把萧何放在第一位,很多骄兵悍将都不满意,说我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在家里待着,怎么还功劳第一呢?刘邦说,见过打猎吗,猎人规划路线,发现猎物踪迹,然后放狗去追。你们就是“功狗”,萧何是“功人”,你们说谁功劳大?而张预曾说:“阴谋潜运,取胜于无形,天下不闻料敌制胜之智,不见夺旗斩将之功,若留侯未尝有战斗功也。”留侯,是指刘邦的另一个“功人”——张良。


3


接下来咱们来谈谈《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启发。


对于人生的成长最重要的其实无非都是些大道至简的原理,什么“熟能生巧”、“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或者像孙子所说的“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等。什么叫大道至简呢?就是说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背后的信息量极大,甚至不亲身走一遍都不信。比如“等待”和“积累”,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不作为”,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折腾”,去尝试各种方向,其实这是典型的“战略焦虑症”,忘了“作为”的代价、损失和风险。很多人,败就败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办不到的事,就不要强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非要办,就会输光了老本。不能取胜,就不要出战。抓紧练自己。


人生其实和打仗差不多,没有太多捷径和技巧可言,不过就是准备充分、按部就班和不出差错,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坚持不懈的进行系统化重复。比如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守住15年,就能守出一个行业顶尖来,就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到那时候,没人知道你水有多深,因为他们没有在一个地方耕耘过这么久,没有达到过这么深,你就能形成最高的竞争壁垒,别人进不来。然后你就能轻松做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而别人却看不懂。但谁愿意等十五年呢?年轻人经常是哪行不懂也不熟,于是就选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项目开始干。不行再换一个,换上三个行业,这社会基本跟你没关系了,你哪个圈子的人也不是,就被社会边缘化了。所谓的行业高手和普通人相比,其实就像“善战者”和“普通人”的差距,打过和总结的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仅此而已。像廉颇、司马懿和英国的蒙哥马利这样的名将,你没听说他们打过什么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都是让敌人敬畏和忌惮的名将,为什么?因为打的仗太多了嘛!甭管你怎么调动,他们就是“立于不败”,你又有啥办法呢?


末了,再来用《孙子兵法》之《军形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这句话也属于大道至简那头的,信息量同样超大,希望大家回去自己体会: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思考  汇聚点滴思考,拓展智慧疆界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vthinkorg,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什么不常见
如果给吴起、孙武、白起、韩信排一下序,谁将是第一战神?
“以小博大”的背后,是人心浮躁和无知
孙子兵法:《谋功篇》之兵力原则
​以少胜多的10大战役
一张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