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必要的认知原理,打好认知学习的基础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二)

学习知识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掌握学习的底层规律是什么。就好像很多人学不好物理,其实很可能是数学本身就不好,数学其实就是物理的底层知识。而学习的底层基础到底是什么呢?有哪些认知原理我们越早知道越好?今天花时间聊一聊。

一.组块

组块是什么?

将一堆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看成有意义并记住。

一堆乱七八糟的字母是无意义的,但把他们拼成单词后就变得有意义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组块。一堆单词并没有意义,但把他们组成一句话就有意义了,这也是一个组块。一堆句子放在一起并没有相关性,但把他们拼成一篇文章便有了意义,这也是一个组块。

通过这个类比,我们就可以理解认知的不同层次。面对一个问题时,新手的组块可能是一个个单词相互搭配,解决途径和源动力比较单一;而高手的组块则是一篇篇文章,能够多维度,系统性地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所以组块的质量高低,内容大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大小。

为什么查理芒格一直强调要调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把各个学科的底层知识打通,链接组成一个组块,用这样的组块来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效率会非常高。但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大部分普通人还是在用一些碎片化知识和概念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习就像一个拼图的过程,刚开始我们只有一些零碎不相关的碎片,慢慢地通过积累拼凑会形成一块块的图案。只有拼到最后你才能明白原来之前学的看似“无意义”的知识,到后来原来是这样!

二.记忆

组块如何在记忆中运作?

人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用计算机做对比就是,长期记忆是电脑的硬盘,可以储存大量的内容方便需要用的时候查看调取;工作记忆就好比电脑的内存条,容量极其有限,主要是在工作时用来执行临时程序和文件等等,如果程序开多了,电脑就会卡机。

有一个很神奇的数字——7. 研究发现人在一次记忆中最多能记住7个左右的不相关的东西,而后来也有说法7可能太多了,4比较准确。

所以在人的工作记忆中一次性最多可以调用4-7个组块,就好像一次我们最多能记住4-7件事一样。在【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片中,每个“情绪人物”都聚在一个工作间里对主人进行监控,而那个工作间就是我们的工作记忆区,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时就会调用存在后面小岛上的长期记忆来分析解决问题,但工作间容量有限,我们一次能调用的是并不多的,也就4-7个。就好像一个章鱼抓手一样~

那么如何在只开少数“程序”的情况下提高工作记忆的运作效率呢?

很简单嘛,把每个程序(也就是我们说的组块)做大,做得更丰富,更复杂,就好比原本我要计算问题需要开一个计算器,而现在我把计算器融入到旺旺中,那么我聊天的时候也可以计算,只需开一个程序就能解决多个问题。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不用再多开,多调用其它组块。

高手其实就是拥有丰富的组块,同一个问题他们只需要调用一个组块就能轻松解决,不费脑,而新手往往把脑袋都转爆了仍然无法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差距。

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

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大脑会优先对记忆进行检索其次才是思考。

长时记忆分为两种

一种是陈述性记忆,一种是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用于存放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事件,概念,情节,普通知识等等。陈述性知识好比电脑里的word,txt文件,属于死知识,我们中学读书的时候大部分就在积累这部分知识。

非陈述性记忆用于存放程序性知识,比如思维模型,技能等等。就好比电脑里的EXE程序,他能实际的解决一个问题,输入一个东西,能够输出一个东西,比如计算器,浏览器等,进入社会后我们开始更多的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是不是记得越多,组块就越丰富呢?很明显并不是,你的电脑难道文件越多他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吗?当然不是,对吧,如果都是些不用的文件他只能占用内存让电脑更慢。那么怎么让电脑运行更有效率呢?是的,靠的就是各种优秀的应用软件。我们用手机大部分时间是在用app解决问题,而你并不会用照片,备忘录来解决问题,对吧?

而我们的大脑也需要多安装各种应用软件,积累更多的非陈述性知识,建立更多的思维模型,磨练更多的技能,这样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强。

BUT,记住≠理解,如果只是把信息记住而不理解运用它,那它也将成为死知识。

三.迁移

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只“听”了道理,而并没有把这些道理,知识理解消化,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理解消化到改变认知,那么即使你开始践行,你也会怀疑,不久也就逐渐放弃了。所以我个人并不提倡冲动性地实践,因为那很容易放弃。

如何将记住转化为理解?如何不做掰玉米的猴子,而开始做吃玉米的猴子?

答案是我们要学会迁移。

什么是迁移?

把一个情景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情景中去的能力。

如何进行迁移?方法论是什么?

1.归纳法:解决具体的案例,然后收集与其相似的案例,目的是为了能够抽象出其中相似的一般性原理。比如我们为了解决如何减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主题阅读的形式收集各种案例然后归纳出一套减肥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论。

2.条件假设法: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是,加入假设条件'如果……那怎么办?',或者问自己“如果其中一部分的条件变为……那怎么办?”通过这样的变化条件假设去锻炼自己迁移问题的能力。因为当你在反问自己的时候,会调用记忆中的其他知识组块,这样就能轻松实现迁移和应用。

3.批量思考法:尝试思考一件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扩展到思考批量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经营一家公司,转化到思考如何经营十家公司?去思考底层的运行规律。

4.情景联想法:多情景的迁移思考法,将结构相似但情景不同的一般性原理抽离出来对照。比如,砍价的谈判技巧可以用于工作薪资谈判,合作项目谈判,与孩子的教育沟通等,虽然情景是不同的,但背后运用的谈判技巧和一般性原理都是相似相通的。

运用这四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主动让大脑活跃起来,主动去调用我们长期记忆里的资料,让他们产生链接,互相交织,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思维模型也会变得更加丰满。

而作为一个自学者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

自主迁移

是的,不需要主动调用,能够自主地随时进行迁移,那么我们将得到一个持续更新我们操作系统的能力。

四,三重心智加工

三重心智来源于双重心智的升级版,双重心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曼在《思考快与慢》提到的,我们的思考有两种,一种是慢思考,一种是快思考。

快思考是人的本能反应,比如遇到老虎我们会本能的害怕;慢思考则是人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反应,比如如何选择报考哪个大学。

而在《超越智商》里提到的三重心智是什么?

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这里增加了一重——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对应的是快思考,由人的本能产生;算法心智则是慢思考,负责逻辑演绎,推理。反省心智则是在前两种心智背后的一个观察者,就好比我们遇到了一只老虎,自主心智反应是“赶紧跑”,算法心智告诉我们“不行,如果跑的话肯定没有老虎快,先冷静地找机会”;反省心智则是场景背后的摄像机,他告诉我们“别怕,这是只哈士奇”。

其实我的感受是反省心智就等于我们的元认知,他能帮助我们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思考,帮助我们调整优化系统的不足。

这三重心智也像是笑来老师最近提到的“黑马白马骑手“,黑马白马分别就是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他们互相促进影响,骑手则负责带领他俩朝正确的方向前行。

所以我们知道了如果要让自己产生自主迁移的能力,多给自己装上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的程序,打磨元认知,刻意练习算法心智程序,将他慢慢地化为本能反应,最后我们就能在不启动算法心智的时候自主地迁移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这是较高级的一种境界了,很多高手面对问题时一秒钟就能反应过来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这就是长期刻意练习的结果。作为普通人,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法去刻意练习,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实现这种本领!


总结一下:首先要明白我们解决问题的原理是在我们的记忆工作区调用已有的4-7个思维组块,组块的大小和质量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质量。而如何将新知识化为己用,丰富我们的组块,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迁移,将一个情景下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去,主动刻意练习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后打磨自己的反省心智,在任何时刻都保持清醒带领大脑朝正确的方向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框架:它是啥?如何理解它,如何构建它,如何应用它?
学过不忘,学习记忆法则
永澄:每个成长者,必须学会刻意练习
「吸星大法」第四期,来了!
家长到底如何助力,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超强记忆力?
什么是第一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