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爱拍照的农民郑德胜,63岁的我在家给老母亲和自己备好了棺材

我叫郑德胜,出生于1955年,属羊,今年63岁。家住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芦溪乡奇口村,我所在的这个村属于皖南典型的山区农村,我曾作为村干部见证了村子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也包括了我的大半生,这是我在村委会(那时还叫大队)办公室拍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模糊了,远到连具体时间也记不清了...我的故事从那里说起呢?我想还是先说一说我的父亲吧!

父亲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过很多战役,回乡后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已经过世几十年。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员回乡后做过乡长,这是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身着军装照的他是英姿飒爽。不过由于身体原因,再加上当兵时留下的伤,在妹妹三岁时就去世了,那时我也才10多岁,老母亲今年也已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的她仍然坚持一个人住在老宅里。父母一生虽然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个,但现在主要是我守在老母亲身边照顾她。

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再加上父亲离世,母亲带着我们几个生活得就更加艰难。我作为家里的长子,从小就承担了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责任。三弟弟小的时候就送了人,虽然后来也相认了,但来往却很少。妹妹嫁到了3里地外的另一个村子,虽然也经常回来,但毕竟有自己的家。本来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小弟也已去世多年,所以现在主要是我在照顾她。这是我年轻时的照片,左边的那张左1是我,右边的这张我骑着自行车、戴着蛤蟆镜,在当时很时髦。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有一身旧军装穿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也不例外,上高中以后军装几乎成了我和同学们的校服,这是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合的影,那时的我们个个朝气蓬勃,上高中的时候我还有些微微发胖。三张照片中,左边中前排左1蹲着的是我,右上的这张前排右1蹲着的是我,右下这张照片里的我更能看出来当时的状态。

1977年元月,我就要高中毕业了,虽然高中两年我和多数同学一样没有学到太多的文化知识,经常是上午干农活,下午去学校,到了学校有可能还有劳动课。虽然干完活已经累得不行,但去学校要走40多里的山路,抛开家里的经济状况不说,当时上学真的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张照片上面的是我们班里的同学毕业合影留念,第三排右起第3个戴帽子的是我;下面是我们平里中学七六届高中团员的合影,最后一排右起第5个是我。

高中毕业后,我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到了家里务农,虽然是学生娃,但我干起农活一点也不输给正儿八经的农民,15岁的时候我就可以挣到和成年人一样的工分了。但好在算是有文化又是团员,我成了村里民兵营的一员,后来还当了民兵营长。照片是我们民兵营的合影,我们营里有男也有女,每个人还都背着一把步枪,第三排左起第4个是我。

我们那个时候在民兵营的训练那也算是准军事化,都是村里成分和觉悟好的年轻人,除了村里的治安维护,如果前线需要,随时就要被调到正规部队去。这是1978年11月23日我们公社里组织的一次训练后全体人员的合影,当时还得了一个大奖状,第二排左起第2个是我。

后来由于我在村里还算是有文化、会算账,我先是当了村里的小队会计,再后来又到大队当大队会计,这是刚工作不久时我们一帮年轻人在学校里的合影,前排左起第1个是我,那时的我还一脸学生气,主要的穿着依然还是老式绿军装。

1979年3月,我作为芦溪公社的团员代表参加了县里的第六次团代会,这是当时拍下的照片。第二排右起第2个是我。能够作为代表参加县里的团代会我很高兴,也很珍惜这份荣誉,并下定决定回去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能辱没了代表这两个字。

尽管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年轻时很喜欢拍照,还曾买过一台傻瓜照相机,不过那个时候主流的还是黑白照片,迫于经济压力,相机买回来没用过几次就被放在了箱底再没用过。两张照片分别是我在村里的小河边和小竹筏上,时间相隔有好几年,那时的我明显又瘦了不少。

这张照片左边的我穿着一件绿色的军大衣拍的单人照,右图的下方是我当时给三个年轻姑娘拍过的照片底版,上面是我买过的上海感光胶片厂生产的全彩胶卷里附带的说明书,上面除了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外,还有质保说明的注意事项以及胶卷的有效期:1983年8月。

这是我今年已经83岁的老母亲,她住在老房子习惯了,直到现在还是坚持一个人住,平时还自己做饭吃。这是她正坐在老宅的堂屋里吃午饭,脚下踩着的是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必备的冬天用来取暖的火桶。她住的这三间老房子也是父亲去世后盖的,也快40年了,当时盖这个房子主要还是因为我到了成家的年龄,在农村要是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子可真不行。现在回想起来,建起这个房子可真是不容易,一砖一瓦每根木头都是靠人力运进来的。

房子建好后没过几年,我和同村的一个姑娘成了家,虽然家里依然很穷,日子过得也紧巴。1984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紧接着第二年女儿又出生了,这下子好了,我儿女双全了,我那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照片里是我老伴儿年轻时拍的照片,右边是我的儿子2岁时拍的照片。

有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的压力就更大了,弟弟和妹妹也都到了该成家的年龄。母亲是个不爱拿主意的人,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里拿主意的事更得靠我,弟弟和妹妹的终身大事我当然不能例外。弟弟结婚后,我们都住在老房子里,但显得太过拥挤,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总是不太方便,还容易闹矛盾。这是女儿快1岁时我们三个在照相馆拍的合影,可惜儿子当时没有一起拍。

儿子10岁的时候我们又在离老房子不远的地方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又建了一栋房子,把老房子留给了老母亲和弟弟一家人住,我们一家四口才搬了出去。建这栋房子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好在那个时候我和老伴都还年轻,又请了不少村里的乡亲一起帮忙,这房子才算盖了起来,现在房子变成了老房子,而我也老了。

在民兵营和大队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后来入了党,再后来又进了村委工作,做过副村长、村长等村干部,这是我任村长的时候和年轻人拍的一张合影,人到中年的我反而又变得消瘦起来。第二排左起第5个是我,从当初的学生变成照片里的中年人,拍照的时候我的情绪还有些波动。

年轻的时候除了喜欢拍照,工作的关系我也去过几个大城市,像合肥、南京、上海我都去过,这是有一次去去南京办事情,我和同行的几个人一起在南京长江大桥拍下的留影照片,时间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右起第2个是我。

除了村里的正常工作以外,我的身份主要还是农民,种田和打理茶园、采茶叶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前家里还种过香菇,除了这些农活以外,在农闲时我还会收一些干货到祁门县城里去卖。虽然现在稻子不种了,香菇也不种了,但家里的花园还没有荒废,每年清明节前后也是我最忙的时候,茶叶季过去以后,卖干货成了我的主业。这是我从茶园里采茶回去的路上,竹扁担是我用了一辈子的农具,挑上百斤的东西都没问题,肩上早已磨出了老茧。

上学的时候我就习惯了走山路,肩上挑着扁带走起山路还像一阵风,朋友们还送我一个“飞毛腿”的外号,即便到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走不过我,几十里的山路对我来说依然不算什么。我每次到县城里卖干货都要到离家里13里地外的倒湖火车站乘火车去,从家里到火车站这段路我走了几十年,每次都是靠双腿走路去。这是倒湖火车站和每次要坐的老式绿皮火车,现在的车费是6.5元,到县城要坐一个小时。

去火车站的路上也有车,但我还是喜欢走路去,主要是为了省下几块钱的车费,我们这一代人都习惯了吃苦,不坐车就能省下几块钱对我来说很划算。每次去我都要挑着收来的干货或者山货,主要有竹笋干、干木耳等。有时候从县城回来的时候我还会买一些大米回来,从火车站到家里也都是挑着担走路去。

2018年,通往我们村子的路修好了,这条路可以直接通到县城,宽敞漂亮的柏油路就从村子旁边过,路旁的这栋白色的小楼是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这一带要开发旅游,这条路主要就是为了旅游业而修的,旅游业如果搞起来,相信我们的生活和收入也会更好。

前几年我买了代步的电动三轮车,到茶园采茶叶、外出收山货全靠它,现在路修好了,每次去倒湖火车站坐火车我也会骑着它去,以前走路去要用2个小时,现在只要20分钟就到了,到火车站后就把它停在那里,从县城回来再骑着它回家,它给我节省了很多力气和时间。

最后说一说我现在的情况,我的一双儿女都已各自成家,有一个外甥和一个小孙子。女儿嫁到了安庆市,平时和女婿在杭州打工;儿子在宁波工作,在那里也买了房,老伴和儿子一家生活在宁波,主要帮着带孩子。儿子和女儿也都买了车,放假的时候他们会回老家来,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最热闹。我这辈子很满足,特别是现在的生活,虽然成了“留守老人”,但不愁吃喝,除了自己卖茶叶、卖干货,每月还有养老金,再不像年轻时那么苦了。

不过,我在60岁的时候就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给自己备好了棺材,虽然我身体没什么毛病,但是我们这里到了我这样年纪的人都会给自己备上棺材,一是自古以来习俗如此,二来是为了将来不给儿女们添负担,我给自己准备的棺材就放在老母亲住的老房子的厨房里,这里放着的另外一口棺材是我早就给老母亲也准备好的。

我的故事说完了,这些发黄的老照片记录了我的前半生,我虽然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但我相信我的经历也和很多农民一样,过去的苦日子虽然不堪回首,但却是现在的年轻人花钱也买不来的财富,我最庆幸的就是尽管小时候家里穷,但还是坚持读完了高中,虽然不像现在的学校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知识,但读书上学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黄继光弟弟:哥哥牺牲后黄家11人“接班”参军
农民在原有的宅基地建房,手续繁杂,令村干部苦不堪言!我是一名村干
如今,农村老人去世,办白事中一个现象让许多农民头疼,世道变了
在农村,老人在家中放置棺材,有哪一些讲究和禁忌?
?日照:合法房子被拆,89岁老人带着棺材住窝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