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年阅读500本书的他说:想要高效读完一本书?2小时就够了!
前几天听了一个关于读书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在这里将内容整理成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常和身边的朋友聊天,发现大部分人读书有三大困难

  1、读书慢

  2、读不进去

  3、读完记不住

  我们需要走出读书的两大误区

  一、不要用看教材的思维去读书。

  很多成年人读书还延续着上学时代看教材一样的观念,觉得如果不把每个知识点都消化吸收,就对不起这本书,这种读书观念对成年人来说很不可取,看教材是为了考试,因为你不知道要考哪里,所以每一页都要看。成年人看书是为了致用,不用对一本书死磕,结果看的慢就生气,看的慢就不想看,不想看就看的更慢,一本书里哪怕只有一行字对你有用,成年人看书一定要摆脱学生思维那么这本书就值了。

  致用:

  1、对思考有用,书中有观点对你的思考有启发,开拓你的眼界,纠正你之前对某个观点的误解,书中有一百个观点,即使有九十九个你都知道,只要有一个新观点让你有所收获,那就值了。

  2、对行动有用:成年读书多半是为了学习技能,指导自己的工作,一本书对你将来的行动有指导作用,就是好书,看到新的观点和方法,经过一番思考,这本书对我们工作就有了指导意义。


  二、不要为了省时间而不做笔记

  不少人看书时不喜欢做笔记,他们认为本来看的就慢,再做笔记不就更慢了?反正做了也不看,不如不做。读书不做笔记是很多人读了记不住的重大原因,我们看了书过几天就忘了,完全不记得自己都看了什么,是因为我们不做笔记。

  读书就像吃饭,大部分时间,我们读书就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记笔记就是输出知识消化的过程,一股脑灌进去的知识,如果不消化,那并不真正属于我们,吃了不消化,等于白吃,不但不吸收还伤了胃

  我们应该把做笔记当做一种习惯,当做读书的一部分,看到书中某一段,这个知识不知道,这个观点很新奇,记下来,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个方法很好,就记下来,想想自己以前有没有用过类似的方法,将来如何用这个方法来优化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这些都是思考。我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当中也在创造新的知识,而就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消化掉了书中学到的知识,做到真正的为我所用

  万维刚老师非常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他把人读书的过程比作从内存到硬盘的一个固化的过程,看书不做笔记,看的很快,看完也感觉自己记住了,但是没过几天,全忘了,一点印象也没有,这是因为知识的记忆是有一个过程,你以为你记住了,其实他只是存在了你的缓存中,而没有固化到你的硬盘里,结果吃了几顿饭,睡了几觉,内存全都没有了。所以做笔记不单单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巩固印象的过程。我们需要用记笔记的过程,将知识固化到大脑这个硬盘里。


  提高读书效率的四个技巧

  1、主题式对比读书法

  书对比着读更省劲儿,有的人买书很“抠门”,当然了,看书更“抠门”。就是说,一本书看了十天半个月,还没看完,效率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和找不到重点,屡不清脉络也有关系。当你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时,你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忽视掉。这个时候你可以试一试主题式对比读书法。

  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学习怎么做PPT,最好在市面买最畅销的十本关于PPT制作的书回来看,围绕PPT的主题,十本书对比着看。先了解十本书的大概,如果十本书中,有八本书都讲到了同一个问题,例如:PPT制作的视觉化的思维。那么它肯定是PPT学习的一个重中之重。当我们找到了重点,在集中火力学习。这个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主题式对比读书法,不仅让我们快速的找到重点,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大量的重复的无意义的阅读,很多讲PPT的书,其实方法和原则都是大同小异的,甚至举的例子都差不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本一本的看,我们只需要找到最经典的案例,然后认真研究就可以了。

  2、重视目录

  我们要高度重视目录的作用。很多人看书并不是很注重目录,即使看也是大概用眼一扫就完事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不认真研究目录,我们就无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快速的把握,结果读书没有方向,没有侧重,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目录是什么?目录就是一本书的纲要。集中的体现了一本书的思路,逻辑,详略轻重,作者怎么想,怎么构思,我们可以通过目录了解个大概,所以用好目录很重要。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先不要急着看正文,要好好的看一下目录。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些观点,章与章之间有哪些联系,哪一章是重点?哪一章你之前就知道?哪一章你很感兴趣?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再去看书,那么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甚至可以不按顺序,挑着读。

  另一点,目录可以让我们在看书之前就订好策略,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复盘这本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读到一个章节,就把这个章节的关键词写在目录的旁边,这个关键词包括这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前没听说过的新知识点,非常感兴趣的点,以及读书时的所思所想,不用长篇大论,只记几个关键词,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就可以了。

  这时当我们把整本书读完之后再翻看目录,我们就会发现仅靠目录和关键词,就能复盘整本书,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读书效率。很多朋友说读书记不住,读完了也忘完了,这些朋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这就是目录读书法。

  3、控制节奏和注意力

  我们说话讲节奏,跑步讲节奏,读书一样讲节奏。一本书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精华,另一部分是废话。如果我们平均分配时间,这肯定是一种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吸取书的精华。所以控制节奏就需要我们在精华的部分慢下来,花一点时间细细的去品位去研究。废话的部分快起来,一眼带过。

  控制节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从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衰退,普通人可能保持十分钟的专注都很困难,况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集中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最好的那部分注意力分配给书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浪费在无聊无用的废话上面。

  那么如何区分一本书的精华和废话呢?一般情况下,序言和目录都是一本书的精华。序言会介绍一本书的写作初衷和核心思想,它直接影响你下决定是否要看这本书。目录是一本书的总纲要,它体现了整本书的框架和逻辑,好好的细读目录,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快速的了解这本书。如果你看了序言和目录,发现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激起你阅读的兴趣,那说明这本书很大可能不是你的菜。

  另外,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不一样,所以一本书的精华也因人而异。我不建议拿起一本书就从头到尾的看,而是从你最感兴趣的那一章开始,如果最感兴趣的那一章都读不下去,那你可以直接和这本书说拜拜了。

  4、带着问题读书

  首先,带着问题读书,更容易有的放矢,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看书如果没有目的性,很容易犯困,看着书上密密麻麻的字,一会就读晕了。可带着问题去读书呢,我们可以快速的提取书中的信息,没有用的就快速的跳过去了,跟问题相关的就放慢节奏,这样不仅读书的速度提上去了,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也解决了。

  其次,带着问题去读书,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读书的价值,更可以坚定自己持续读书的决心,一本书读完,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收获也没有,就很容易灰心丧气,而当读书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就会慢慢的喜欢上看书,养成持续读书的习惯。

  最后,带着问题读书,可以帮我们快速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事先一定会经过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当我们读完了一本书,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并把它放在我们的知识储备库里,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就会搭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大厦,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的知识体系形成后,我们的理解能力,读书效率,都会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因为大厦已经建成了,再读的书,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小修小补,这个自然就驾轻就熟。当然了,我们有可能会遇到颠覆我们世界观的好书,奇书,导致我们的知识体系可能需要推倒重建,这是一个跨越式的进阶,不过在我看来,这更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当我们的世界观大厦建成之后如果机缘巧合能够再次推倒重建,那绝对是一次凤凰涅槃的经历,是人生的一个极大的幸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2小时高效读完一本书?(读书高手进化论)
干货 | 我的读书笔记整理术
以前不爱读书的人,如何一年读完 100 本?| 西柚的朋友们
高效读书方法
制作读书思维导图-笔记模板
超实用!一个月读完22本书的阅读达人技巧大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