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贫困线与世界银行贫困标准(1)

   时常看到关于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及其与中国贫困线比较的不同说法。查询有关资料后发现,出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有时没有注意到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每人每天1.25美元,指的是购买力平价美元(2005 PPP$)。此外,还需要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依据消费价格指数对不同年份数据加以调整后,再运用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或中国的最新农村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2010年不变价)

 

   1.从购买力平价谈起 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

购买力平价(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便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国际比较项目ICP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Program)提供对GDP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可比价格和体量的测量。ICP是由多个统计管理机构组成的合伙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目前由世界银行指导,每隔若干年开展一次购买力平价的调查,中间年份则需要通过各国的GDP平减指数进行推算。

根据ICP的定义,PPPs是价格的对应值(price relatives),表示在不同经济体中同样物品或服务的本国货币价格之间的比值。对单个产品、基本分类(basic headings)以及各个层次的聚集,直到GDP层面,将计算出各自的PPPs值。

ICP的研究结果中,对GDP支出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际个人消费、健康、教育、家庭个人消费支出、政府集体消费支出、总体固定资本构成等,给出了相应的PPP值,用与1美元等值的本国货币表示。[1, 2]

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1.25美元(2005 PPP$),使用家庭个人消费支出(Individu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byHouseholds)PPP值转换为本国价格水平。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只涵盖由家庭购买的各种物品和服务,而不考虑健康、教育和社会保护等由政府或非盈利机构提供的服务。[2]

2005年,中国平均汇率1美元(US$) = 8.19(人民币)GDP PPP1美元(PPP$) = 3.45(人民币),消费PPP1美元(PPP$) = 4.09(人民币);印度平均汇率1美元(US$) = 44.10卢比,GDP PPP1美元(PPP$) = 14.67卢比,消费PPP1美元(PPP$) = 15.60卢比[1]

2011年,中国平均汇率1美元(US$) = 6.461(人民币)GDP PPP1美元(PPP$) = 3.506(人民币),消费PPP1美元(PPP$) = 3.696(人民币);印度平均汇率1美元(US$) = 46.67卢比,GDP PPP1美元(PPP$) = 15.109卢比,消费PPP1美元(PPP$) = 14.975卢比[2]

平均汇率和部分购买力平价汇率值(1美元兑人民币或卢比)

国别

中国

印度

汇率类别

平均汇率

GDP PPP

消费PPP

平均汇率

GDP PPP

消费PPP

2005

8.19

3.45

4.09

44.10

14.67

15.60

2011

6.461

3.506

3.696

46.67

15.109

14.975

可以看到,对于不同的统计项目,例如GDP和家庭个人消费支出,相应的购买力平价PPP值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年份差别较大。因此,需要注意采用适当的PPP值。如果用其它方法估算PPP值,或者用GDP PPP代替消费PPP,需要了解这只是粗略估算,可能有相当的差距。

世行的国际贫困线1.25美元,在2005年,按照家庭个人消费支出的购买力平价PPP,相当于(1.254.09=) 5.11元人民币,相当于(1.2515.6=) 19.5印度卢比。在此后的年份,需要将各国当年的人均收入通过平减指数转换为相当于2005年价格的相应收入,例如2010年的6.3元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的5.46元,约合1.334 PPP美元[3]

ICP2011 PPP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在研究人员中引发了有时很激烈的争论,即该结果是否合理地展示出全球贫困问题。贫困问题研究人员的初步计算表明,根据最新的PPP结果,在发展中世界,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数量,从12亿大幅下降到不足6亿。这种大幅下降的原因可能在于,基于2011数据的最新PPP,对中国和印度等大的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做了大幅上调,使这些国家在统计上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贫穷。[4]

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一天1.25美元,是基于一些最贫穷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平制定的。很多研究者认为,该贫困线标准普遍过低,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银行还制定了每人每天2美元较高贫困线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值或平均贫困线,并且在考虑提高其极端贫困线标准,通常在中等收入国家采用。

在采用2011 PPP之后,世界银行有可能将其极端贫困的世界标准由目前的1.25美元提高到接近2美元。有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向上修正这一贫困标准,以反应世界贫困人口生活费用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初步测算,按照新的2011 PPP,世行的贫困线需要从每天1.25美元提高到1.75美元。有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将贫困线设为等价于2011 PPP1.78美元(相当于2005 PPP1.55美元),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数量几乎下降1/3,到8.723亿。世界银行认为,在使用2011 PPP 来计算贫困数据之前,需要进行验证。[4]

2011 PPP大幅上调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收入,究竟是更准确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现实,还是统计泡沫,有待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不过其对中国和印度消费购买力平价PPP的上调,即相应PPP值减小,似乎与个人感受有差距,而且与GDP PPP的变动方向并不一致。

2005-2011年至今,中国和印度的物价指数上涨速度好像比美国要快一些,因此购买力应该相对下降。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也印证了人民币的购买力略有下降。20056月,中国一份巨无霸的价格为10.5元人民币,美国的价格为3.06美元,中国的巨无霸指数为3.4320117月,中国一份巨无霸的价格为14.65元人民币,美国的价格为4.07美元,中国的巨无霸指数为3.60,比2005年略有上升。

 

2. 印度的贫困线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援引印度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部分资料,以作比较。

关于印度近年来的贫困率和贫困人口数量,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25美元(2005 PPP$)的贫困线以及每人每天2美元贫困线,世界银行网站给出的最近3个年份的人口占比和数量如下表所示。(Poverty& Equity,http://povertydata.worldbank.org/poverty/country/IND)

世界银行估算的印度近年贫困率和贫困人口数量

年份

2004

2009

2011

统计项目

占比

人口数量

占比

人口数量

占比

人口数量

1.25美元

41.6%

4.686亿

32.7%

3.934亿

23.6%

2.884亿

2美元

75.6%

8.512亿

68.8%

8.269亿

59.2%

7.234亿

197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由Y.K. Alagh领导的工作组制定的贫困线依据平均热量需求,农村地区每人每天2400大卡,城市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把标准热量需转换为等价的货币支出。根据1973-74全国抽样调查(NSS)数据,相应的消费支出(包括食物和非食物)在农村地区为每人每月49.09卢比,城市为56.64卢比,称为贫困线。计划委员会根据物价变化相应调整1973-74的贫困线,从而估算出此后年份的贫困线[5]

198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组建了D.T. Lakdawala为主席的一个专家组,重新研究贫困人口估算方法问题。该专家组于1993年提交了一份报告,印度政府于1997年接受了该报告提出的方法,用作此后官方估算贫困人口的基础。Lakdawala专家组保留了原来的全国范围的农村和城市的贫困线,但是对各邦分别定出贫困线,以反映各邦之间的价格差别。采用Lakdawala方法的2004-2005年全国贫困线为农村人每月356.3卢比城市538.60卢比贫困率为27.5%,贫困人口3.0172亿。[5]

2005年,印度计划委员会组建了由Suresh D. Tendulkar担任主席的专家组,研究抽样调查数据和贫困相关问题。该专家组在2009年提交了自己的建议,2011-12全国贫困线为农村人每月816卢比城市1000卢比,分别约合每人每27卢比和33卢比。根据Tendulkar方法估算的最近几个年份的贫困数据如下表所示,贫困线单位为每人每月卢比。[5]

Tendulkar方法估算的最近几个年份的贫困数据

年份

农村贫困线

城市贫困线

总贫困率(%)

总贫困人口(亿)

2004-05

447

579

37.2

4.0761

2009-10

673

860

29.8

3.5468

2011-12

816

1000

21.9

2.6978

印度民众认为,按照Tendulkar标准,一天吃上两顿饭可能都有困难。由于公众大规模抗议这一异常低的贫困线,2012年,印度计划委员会组建了由印度央行前行长C. Rangarajan为首的专家组,重新考虑估算贫困和认定贫困人口的Tendulkar方案。

2014年,C. Rangarajan专家组向印度的人民党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将最低贫困线上调至农村地区每人每月972卢比城市1407卢比,分别合每人每天32卢比和47卢比。按照Rangarajan的贫困线估算,2011-12年,贫困率为29.5%,贫困人口3.6299亿。2009-10年,贫困线为农村地区每人每月801卢比城市1198卢比,贫困率为38.2%,贫困人口4.5462亿。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购买力平价2011 PPP1美元(PPP$) = 15.11卢比,每人每天农村32卢比、城市47卢比,相当于每人每天农村2.14美元、城市3.10美元,全国总体每人每天2.44 美元。[5]

不过,Rangarajan2014年报告并没有平息批评的声音,印度的NDA政府没有接受该报告。今年3月,印度政府组建了以NITI Aayog (国家转型委员会, 取代计委)副主席Arvind Panagariya为首的工作组,以便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解决贫困问题的建议。该工作组可能建议采用40%的界限值,根据2011年的NSSO消费支出数据,来计算贫困人口数量,这将使贫困人口数量达到4.84亿。[6] 政府可借助基于独特身份证(Aadhaar)的测量贫困指标的机制来认定居民的详细情况,为贫困人口设计灵活的福利架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全球“第一”靠谱吗?有一个结论依然没有变!
挣多少钱才不叫穷人?(深度好文)
中国真的很富了吗?
中国与世界银行贫困标准的比较
废除钞票搜查黄金,印度出大问题了!
2012年IMF成员购买力平价(PPP)GDP及人均GDP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