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破解“囚徒困境”?斯坦福经济学思维:给你提供一种解决方法
13:54

第6讲

干货笔记

在这门课程的开篇词中,我曾经说过,一旦你选择了经济思维的范式,那么你看待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方式都将终生得到改变。

我想到一个自己的例子:有一天半夜,我睡不着觉,就爬起来打开电视,正好看到了一部讲述星鼻鼹鼠的自然纪录片。这是一种特别神奇的动物,它的鼻根长有22根触须。当它在地下挖洞时,这些触须可以搜索和触摸它所接触的任何东西,然后寻找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它能迅速利用这一优势,向下一个位置移动。

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星鼻鼹鼠就是一个真正理性的决策者,它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位置,并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直到认识到并获得了所有潜在的利益。”理性决策者不会甘心接受伤害,他们会拒绝成为猎物,而且他们也不会去做不占优势的交易。

有一个很经典的笑话:一位经济学家和一位政治学家走在大街上。政治学家说:“快看!地上有张20美元的钞票”。经济学家说,“不可能。如果真有,早有人捡走了。”你get到这个笑点了吗?如果你没笑,那说明这个笑话并不是很有趣。但是,如果我跟一群经济学家讲这个笑话,他们肯定会笑到停不下来。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是它体现了经济学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1. 经济学家眼中效率的定义

我们来总结一下上一讲的内容:从普通的交易参与者的层面来说,培养经济思维意味着,你的注意力要放在个人选择的合理性上。而从专业的经济学家的层面来说,培养经济思维则意味着,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产生结果的效率上。当所有潜在的明确增长和自我定义的福祉实现以后,我们就实现了“效率”这个目标。如果还有潜在的利益,或者产生了伤害,那么我们就没有实现“效率”的目标。

2. 满足哪些条件,个人的理性选择才能够产生高效的社会结果?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个人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具有效率的社会结果呢?简而言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人们面对的激励必须是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也就是说,产生的每个伤害都必须得到补偿,获得的每笔收益都必须合理定价;人们的权利必须得到明确的界定,我们制定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必须完整、真实;并且我们都必须履行商定的承诺。如果我们满足这些条件,或许就没有必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了,因为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似乎充分发挥了作用。

但是,如果有一些歪曲、不准确和过失的情况,引导我们选择的激励出了问题,该怎么办?我们做出的决策很有可能对我们自己有害,我们可以自愿选择使我们或他人蒙受损失的结果。如果引导我们选择的激励不全面、不准确,那么理性决策和效率结果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理性和效率就不能彼此完美地反映对方。

那么这个时候,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就能体现它的价值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导致困难的因素,就可以找到解决相应后果的办法,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克服或纠正这些因素,从而利用理性去提高效率。

3. 解码无处不在的囚徒困境

那么,在今天这一单元的剩余时间里,我们来做第三件事,搞懂“囚徒困境”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有点深奥,但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遇到,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决策,甚至会对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存续具有着重要意义,我在后面会详细地讲解这部分内容。

现在,我又要借助你的想象力了,来构建一个场景:警察抓捕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并将他们带进两间独立的审讯室。一名侦探走进房间,给每个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会影响他们两个人,但是禁止他们俩相互交流。

具体的案情是这样发展的:这两位嫌疑人被逮捕的时候,正在驾驶一辆偷来的汽车。检察官计划以盗窃汽车罪判处他们两年监禁,而且检察官已经掌握了支持这一判决的充足证据。但是,警察还认为,当晚早些时候,这两位嫌疑人还参与了一起驾车枪击案,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因此,警察需要罪犯供认,或者由一个嫌疑人提供证词,以便对另外一名罪犯提出利用致命武器实施严重犯罪的指控。于是,警察走进审讯室,对一名嫌疑人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警察说:“如果你指控另一名嫌疑人,我可以只按盗窃汽车罪判你一年监禁,对枪击事件不予追究。你的同伴会代你接受惩罚,二罪并罚,判处八年监禁。你要为自己着想,机会就在眼前,坦白从宽吧!”

当然,警察也向另外一名嫌疑人开出了同样的条件。因此,如果你是嫌疑人之一,你怀疑你的同伴会先招供,那么你将面临八年监禁。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两个嫌疑人马上招供,那检察官就没有必要再利用其中一人,也无需他提供的证词了,检察官并不想进行两次审判。如果两个嫌疑人都招认,那么每人将接受四年监禁;如果两人都拒绝招认,那警察只能用盗窃汽车的证据起诉,每个人只会被判两年监禁。

问题来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应该做出怎样的理性决策呢?

如果他们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他们会发现自己深深陷入了所谓博弈理论的泥潭。博弈理论学家试图以参与者制定独立战略决策为基础来考虑问题,他们将决策的影响纳入所谓的“支付矩阵”内。经过思考对手可能采取的步骤,以及预测对自己的影响后,每位选手都应该确定一个最优策略。

我们画一张思维分析图,利用“支付矩阵”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图1

首先,来看“图1”:有一张桌子,上面画出四个小格子。我们将对手的可能选择放在上面,标注上“如果同伴供认”和“同伴不供认”;然后,在左边,放上“我”的选择,标注上“如果我供认”和“我不供认”;然后,在每个格子里面,我们将得到“我”所能获得的结果。

图2

图3

图3显示的是如果他供认,而我不供认,那么我的刑期将是八年。所以说,如果他供认,我也供认,那么就会像图2显示的那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我的刑期。

图4

图5

反过来,看图4,如果对方坚持不招供,而我招供,那我只会被判一年;再看图5,如果他不招供,我也不招供,那么我将服刑两年。所以说,如果他拒绝认罪,那么我招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刑期。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如果他招供,我也应该招供。如果他不招供,我的最佳对策还是招供。所以,无论他采用什么策略,对我自己最有利的理性选择都是主动招供。

当然了,我的同伴也面临同样的“支付矩阵”,他也会进行相同的考虑。然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我们两人都招供了,都要服刑四年——这是我们俩的理性决策;但是,如果我们都拒绝配合,那么我们俩都要服刑两年。

那就是说,我们两个人理性选择之后的结果,对我们俩都不是最佳结果。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法沟通,我们不敢相信对方,也就无法达成一个可行的协议。

你能看出,在这种情况下,谁采用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吗?答案是:警察。

警察对激励方式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保证犯罪嫌疑人做出的理性决策会对警察有利。他们设置了一个理性陷阱。其实,这两个犯罪嫌疑人都不具备考虑自己决策强加给另外一方成本的充分激励,他不需要为自己造成的伤害提供补偿,也不会因为积极表现而得到报酬,他不必在整个过程中征得伙伴的同意,他们无法商量、沟通或者达成一项可行的协议。警察为两个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激励,促使他们两个同时做出损害他们总体利益的理性决策。

其实,我们可能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遭遇囚徒困境。当我们独立和分别做决策的时候,没有可以执行的协议,不能要求补偿,那么理性选择就会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果。

我讲一个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故事:我的小儿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参加学校的摔跤运动,而且每周都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为了参加比赛,他必须“减重”。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为了获得优势,摔跤运动员都会竭尽所能地降低体重:比如饿肚子、穿橡胶服、跑步等,以便减少体内的水分。有人甚至抽血减重,称完体重以后,再把血液输回体内。这肯定会有损他们的健康,甚至还有过极端脱水致死的案例,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比对手更加魁梧强壮。

这也许是一项明智之举,但前提是你的对手不会这样做。如果对方也这样做,那么在比赛时,两个原本体重为84公斤的运动员都会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暂时将体重下降到74公斤以下,然后进行比赛。

如果双方都确定对方不会减重,他们就可以在不伤害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比赛。但是,两者在做出个人理性选择时,都不敢冒这种风险,因为他们可能会面对一位原本96公斤但将体重降至84公斤的选手。于是,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囚徒困境,而且没有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个人的理性选择使两位选手都受到了伤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是修改减重背后的利益机制。像被关在警察局不同房间的犯罪嫌疑人一样,摔跤运动员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在一系列运动员减重致死事件发生后,运动管理组织介入,并引进外部管理机构,来调整这个利益回报机制。

在每个赛季开始时,监管组织对运动员进行体检,颁发一份最低认证体重,规定他们不得参加低于该重量的比赛。这样,他们把体重降低到规定体重以下也就无利可图了。只有这样,个人理性选择才能同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保持一致。所以有时候,为了保证效率,可能需要有第三方来进行理性选择。

但是,陷入囚徒困境的并非只有抢劫犯和运动员。前不久,有两大罐装汤品生产商开展了一场广告大战。每个生产商都声称,自己选用的原料非常健康、优质、天然,并且指责对方使用了不健康、非有机、甚至危险的添加剂。

随着广告战的升级,双方都陷入了不利的境地,也就是囚徒困境:如果一方自愿退出,另外一方的最佳选择就是继续进行不利于对方的负面广告宣传,尽可能地扩大影响;如果对手继续对抗,那这家公司就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这种没有价值的烧钱广告竞赛。

你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吗?双方选择了继续对抗,并在广告中不断曝光对方的缺陷。最终结果怎么样呢?罐装汤品销售全线下滑,显然消费者对所有产品都失去了信任。

如果两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恶性竞争,它们可能会获得更高的销售额,支付更少的广告费用。但是,恶性竞争一旦开始,它们就再也无法全身而退了。它们无法会面以便达成终止恶性竞争的协议,因为这会违反反垄断法。如果它们达成协议,它们就会发现自己步入了另外一个囚徒困境——它们困住了自己。

那么从这些案例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呢?

首先,理性选择可以让所有各方实现更好和更有社会效率的结果,但是它们不用非得这样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决策和我们使用的策略相互依赖,也就是说:我的最佳策略取决于你的选择,你的最佳策略也取决于我的选择。但是,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并不需要对方的同意。如果我们不能或者不想沟通协商,或者如果无法达成可以执行的协议,那么我们很可能会以理性的方式选择对双方都不利的那条路。

你可以看到,囚徒困境几乎无所不在。我们会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地遇到类似的情况。但你不用担心,经济思维可以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预告】

在下一单元中,我会把囚徒困境分析的舞台搬到公海上,了解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众多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你会了解经济学家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将囚徒“解放”出来的方案,同时你还会了解到这个方案有着怎样的工作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社科君来了(第78期) | 囚徒的抉择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犯罪的?果然与众不同
博弈论笔记2
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怎么解决?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最经济的胜利逻辑——高考复习的经济学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