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会昌:儿童身上有两颗种子

——陈会昌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盛兆琦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译作40余部。

父母课堂:您曾主持过一项研究,选择208个普通孩子,从2岁起开始跟踪研究他们的社会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请问此项研究有什么重要发现? 

陈会昌: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的核心发现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控力和主动性这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

父母课堂:您能具体谈谈这两颗种子的含义吗? 

陈会昌:第一颗种子是自我控制力,即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的能力。简单地说,自我控制就是要做好别人让你做的事。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拥有自我控制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从小长到大,从参加工作一直到退休,几乎每天都在做别人让他做的事。在家里,该吃饭、睡觉的时候就应该去吃饭、睡觉;要遵守家规、家法。当然,别人的要求可能令他感到不自由、不舒服,因为规则是对人的约束。当前在儿童身上出现的,如上网成瘾、离家出走、违法乱纪等问题,其实都和缺乏自我控制力密切相关。

第二颗种子是主动性,即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比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有一些孩子善于亲近老师,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在同学中有亲和力,通常被选为班干部;善于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拥有较高威信;上课时能注意听讲,踊跃地提问题,敢于发表意见,喜欢参加讨论;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自觉地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强,喜欢自己查找学习资料,购买感兴趣的书;能较早地形成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这些都是主动性比较强的表现。

父母课堂:这样的两颗种子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影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陈会昌:是的。比如说很多孩子从小会学习弹钢琴。刚开始学琴的时候,自控力可能比较重要;后来弹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光凭第一颗种子了,还需要很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父母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的两颗种子能够和谐发展。

父母课堂:如果两颗种子不能和谐、平衡地发展,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陈会昌:我用两个事实来回答这一问题。第一个事实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优异,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

第二个事实是:据统计,从1901年到现在,犹太人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人数相当于华裔科学家的40倍,但是他们的人口却是我们的1%。在欧美各国的著名大学中,犹太裔教授远远多于华裔教授。在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裔约占60%,华裔则寥寥无几。

父母课堂:从这两个事实可以得出结论——华人的智商并不一定低于犹太人,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却很少。

陈会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可以得出此结论。长久以来,人们将各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认为,目前华人与犹太人出现的差异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相反,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来说,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是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却比较肥沃。

我们的工作团队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传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具备以下6个心理条件:

1.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

2.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

3.强烈的成长动机( 超越、巅峰动机)。

4.反潮流精神。

5.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

6.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

其中,前5条与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关,只有第6条与自控力有关。在我国,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自然与第一颗种子更相符。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对父母而言,有责任在发挥第一颗种子已有优势的同时,改善孩子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

父母课堂:感谢您的解读,让广大家长了解了两颗种子的内涵。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既重视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又不压抑孩子的天性,培养其创造力这个难题呢? 

陈会昌:我国十分重视家规、家训、家风的传承,不可否认这其中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也存在缺陷,即在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偏弱,而对自控力要求过严。现在的一些父母发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了自由和民主的重要性,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认为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然而,过于强调主动性而忽视自控力的培养,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把握好爱和严、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不是只给孩子片面的爱和自由,而是要尊重他的心灵。这其中包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力,使之在智力、品德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父母课堂: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主动性应该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谢谢您接受采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师大教授20年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颗种子” | 头条
播下孩子成长的两颗种子—— 陈会昌教授讲座实录
0-2岁婴幼儿自控力训练(最新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又不压抑其天性?
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是华人的40倍
【专家观点】跟踪208个孩子19年,发现决定孩子未来的两颗关键种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