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万年薪华为“天才少年”是如何养成的?

近日,一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其中,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霁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华为的百万年薪“天才少年”有哪些?

大佬的人才观和给高薪的理由是什么?

“天才少年”是如何养成的?

待领潮儿爷为你一一道来。

一、华为的百万年薪“天才少年”有哪些?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

任正非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

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

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分别是:

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 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左鹏飞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

其中,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论文,分别成为了华科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论文,实现了华科在这些领域中的零突破。

张霁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DAC、ICPP、SIGMOD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

姚婷读博期间,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钟钊,钟钊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大三那年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湖北赛区的特等奖,大学毕业后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钟钊之所以可以得到华为的青睐是因为他自己多年来对算法的深度学习能力,其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已经炉火纯青。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的研发人员无论在现在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

博士、多篇论文、竞赛获奖、高科技行业,

这四大成就可谓是“天才少年”标配。

二、大佬的人才观和给高薪的理由是什么?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

一般需要经历7轮左右流程:

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

那么大佬的人才观和给高薪的理由是什么?

任正非曾经在去年登上法国《观点》杂志封面的时候,在15页的杂志篇幅里,提到了自己的人才观,用三句话归纳为:

1)能力第一。他建议中国学生多参加国际大赛,因为无论是赛制、规则还是教练制订的计划,“对提升能力是有好处的”。

2)先考再面。他说不管谁进入华为,都要首先通过华为大学的考试,通过考试才有面试机会。而考试的大量题目,都是关于思维与能力的测评。

3)激活个体。相对于“鲶鱼效应”,任正非提出了一个“泥鳅理论”,希望天才少年们钻进组织,激活队伍,每个人都能充满活力,最后整个队伍都“换枪换炮”。

华为的人才培养,遵循的也是这样的逻辑:

第一、打开组织边界。

现代战争是“班长的战争”,华为的组织架构就是在适应现代化作战方式的转型,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随着华为的组织结构变革的深入,“班长”将有更多的作战能动性和更广的作战半径,以及更高效的炮火支援。

第二、跨越专业边界。

未来世界的创新点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边缘科学上,因此,培养跨界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机制是“打破专业界限”,“打破岗位界限”,通过人才的有序流动,跨岗轮换,培养面向未来的“之”字形人才。

第三、突破发展边界。

干部选拔没有年龄、资历标准,只以责任结果贡献为考核标准。孟晚舟也曾在演讲中提到,在华为,我们不论资排辈,年轻也能当将军。现在的华为,60%的部门经理是85后,41%的国家总经理是80后,还有80后的地区部总裁。

在定级方面,发表的论文成为参考价值。

发过8篇论文的才能拿到天才少年的入场券。

在署名方面,「一作」< 「顶刊一作」

科普下,一作是指论文署名的第一作者,

如果只是以共同作者署名,基本也没戏。

能够看出华为考验的不光是学习,

还是多年的积累,以及重新建构的知识体系。

三、“天才少年”是如何养成的?

1、父母影响:独立思考独立决定

张霁的父母都是老师,常会教导儿子一些原则性的道理,

比如“该玩的时候开心玩,该学的时候认真学。”

除此之外,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决定,父母都会放手让张霁自己做主。

即使儿子碰壁,父母也坦然接受,

绝不轻易帮忙。

但正是父母的“佛系”,渐渐地,独立、富有主见逐渐成为张霁成长的标签。

大学四年期间,当别人还在混日子,

不知前路茫茫的时候,张霁在大一刚开学不久,就制定了四年的规划。

古人有句话也适用于教育: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太多时候,看似“无用”的父母其实最有用。

2、个人选择:踩在时代的浪潮之上

张霁现在的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

大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如今提起AI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近些年全球几大互联网公司都将这个领域设为研究重点,自然选择的人也会增多。

一旦 人数超标,竞争压力就会提高,要想突出重围,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还有 运气 。

而张霁在2016年就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博士生,所以在这个选择上,很多人已经输了。

而其他几名同学也是集中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领域。

正确的选择有时候比盲目的努力重要的多。

3、持续努力:人生是场马拉松

张霁是从三本毕业最后进入985·211 攻读博士的学生。

起点比较低,但是却持续的自律和努力。

极致的自律、对未来清晰的规划、放手去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

这 些是“天才少年”身上看到的一点一滴的努力。

4、好的导师:虽是选择亦是可遇而不可求

一个导师对博士的影响有多大?

轻则延毕,重则生命危险。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新闻随便一搜,就是超过一半的延毕率。

眼看其他同龄人不是结婚生娃,就是事业风生水起,而自己还迟迟毕不了业,试问这谁受得了?

再看张霁的博导周可,由于和腾讯成立有联合实验室,所以张霁的博士生涯几乎都是在公司实习,非常难得。

在遇到问题时,周可老师也会主动放权,交给张霁做决定。

所以,好的导师可遇不可求。

最后领潮儿爷总结一下,

“天才少年”的养成模式,

无非四点:

放手的父母,

顶级的导师,

正确的选择,

持续的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有两位华科博士被华为高薪录用!其一年薪201万,曾复读才考上三本
刚毕业年薪201万!入选华为的“天才少年”,有何过人之处?
惊艳的成长计划表刷屏!武大首位 94 年博士入职华为,年薪达 201 万
武大94年博士年薪201万入职华为!学霸日程表曝光,简直降维打击!
华为又招201万年薪“天才少年”,内幕曝光,网友惊呼:醒醒吧,什么天才!
刚毕业就年薪201万,阿里腾讯抢着要,93年的张霁为何这么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