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三)

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三)

(2006-08-09 07:06:00)
分类: 整体武术
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三)
  11、翻花舞袖:通背缠拳一百单八势中的歌诀为“孤身炮打一个翻花舞袖”,是第一排子中的技势;陈家十三式的第三套(和缠拳中的二十四势相同)则曰:“翻花舞袖如长虹(城)”;现传的炮捶架子中亦有翻花舞袖。周易拳沿用其名,而改其技势之应机运化方式。后陈家太极拳则无此势。
  元,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宋,史浩《剑舞》“念:伏以云鬟耸苍璧,雾縠罩香肌。袖翻紫电以连轩,手握青蛇而的皪。花影下、游龙自跃,锦裀上、跄凤来仪。轶态横生,瑰姿谲起。倾此入神之技,诚为骇目之观。”
  唐,刘兼《春宴河亭》:
  “柳摆轻丝拂嫩黄,槛前流水满池塘。一筵金翠临芳岸,四面烟花出粉墙。
  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
12、青龙出水:技术招势之名出于陈家沟十三式;周易拳沿用之。后陈家太极拳则无此势。通背缠拳正式大势谱名中亦无此势,只是在过渡性小技势中有此技势名称;在一百单八势的第五排子中“雀地龙按下”之后,接着便是青龙出水,之后方才是套式的三连手。陈家十三式的“青龙出水”亦应是由此而化出者,而现今十三式中雀地龙势之后的青龙出水,已是融入于雀地龙势中而不计的了。
近年徐奎生等著《通背缠拳》一书中,把许多东西都排列得很杂乱,一百单八势套路中,缺了不少的技势,雀地龙之后的这个“青龙出水”的丢失便是其一;离传统的缠拳似已有了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在三十六势散打,一百单八势短打的排列中更是乱象横生;“青龙出水月下偷瓜”的加入便是其一。更为甚者,是硬生生的加入了许多不伦不类的名堂,诸如:“一劈二拗三推跌”、“推面掌”、“推打头跌”、“一捩二靠三捩四推跌”等。说实在的,这根本就已经不是甚么短打中的东西了,更何况如此的不伦不类呢。从许多被拆散的手法名称排列上看,则更说明他们对于短打认知的模糊程度了。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黄峰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至晚巴山寻穴虎,带晓翻波出水龙。”【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师徒两个正然看处,只见那涧当中响一声,钻出一条龙来,推波掀浪,撺出崖山,就抢长老。”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 文王夸官逃五关】:“云中子取一条金棍,传雷震子,上下飞腾,盘旋如风雨之声,进退有龙蛇之势;转身似猛虎摇头,起身如蛟龙出海。呼呼响亮,闪灼光明。空中展动一团锦,左右纷纭万簇花。”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当时,杨温恰似蛟龙出水,虎豹投崖。”
  唐,《杜甫诗集》:“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13、朝阳起鼓:通背缠拳一百单八势歌为:“金鸡独立,朝阳起鼓”;是第三排子中的技势。周易拳沿用之,而运化方式上已是不同。陈家沟十三式称之为肘底看捶,这种形象性的称呼,应该是后人的改称,大约并非原来如此。此乃技势形态意义上的称呼,并非是技势应机运化意义上的称为。这大概是属于十三式沿袭传承中的漫漶现象之一,是已有失文化涵义与应机运化价值意义上的底蕴内涵。朝阳起鼓本源于戚继光的“旗鼓势”。
朝阳,有早迎日出之意;起鼓,为击鼓。清,秦嘉谟《月令粹编卷二十·昼夜时刻》:“鼓鼟:引〈周礼·地官·鼓人〉云:‘凡军旅,夜鼓鼜,’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昫。’”
旧题齐.司马穰苴撰《司马法》:“旦明鼓五通为发昫。”昫,为太阳光也。此正朝阳起鼓之名所由出者。
《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二字据本书目录补)战伐》:“魏陈琳武军赋曰:‘於是启明戒旦,长庚告昏,火烈具举,鼓角并震,千徒从唱,亿夫求和,声訇隐而动山。’”
  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第十五出】:“怎见得早朝?但见银河清浅,珠斗斓斑。数声角吹落残星,三通鼓报传清曙。银箭铜壶,点点滴滴,尚有九门寒漏;琼楼玉宇,声声隐稳,已闻万井晨钟。曈曈曚曚,苍茫初日映楼台;拂拂霏霏,葱蒨瑞烟浮禁苑。袅袅巍巍,千寻玉掌,几点瀼瀼露未晞;澄澄湛湛,万里璇穹,一片团团月初坠。三唱天鸡,咿咿喔喔,共传紫陌更阑;百啭流莺,间间关关,报道上林春晓。”
附1:旗鼓势:这是《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三十二势中的最后一势:“旗鼓势左右压进,近他手横劈双行;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周易拳则改为“旗鼓相当”势,与朝阳起鼓不同。正所谓:“万人同心猛如虎,关山震动挝鼙鼓。百战须当百胜归,凯歌唱满中原土”(宋,曾渊子《漳南示义军寄邑人谭野臣》)者是。亦所谓:“摇旗擂鼓各齐心”(《西游记》第六回),呐喊助威势莫挡者是。技势之用此者,取其形似而用近之意趣也。技势为:一掌上举以为旗,一捶置于对胁侧方以为击鼓之势。“旗鼓势”,又如“两阵对圆,擂鼓摇旗,呐喊一声”(《元曲选外编》612页)之气势。戚继光《纪效新书·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云:“名将所先,旗鼓而已”。阵仗进退,则要“耳听金鼓,目视旌旗”(《纪效新书·操练营阵旗鼓篇第八》)了。故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明,徐渭《英烈传》【第二十八回 燕王耀兵大江上 建文计穷思出亡】:“ 燕王因命众军,伐木造筏,又命扬旗击鼓,声张其势。”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六韬·卷六·犬韬·教战》:“凡领三军,必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②、旌旗指麾之变法。
  旗鼓势,也指武艺的门户架式。明,洪楩《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员外道:‘要使旗鼓。’那官人道:‘好,使旗鼓!’员外道:‘使旗鼓来!’杨官人使了一个旗鼓。茶博士拣俸,才开两条棒起,斗不得三两合,早输了一个人。正是:未曾伸出拿云手,莫把蓝柴一样看。”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四十三》:“时又有清源尉吕元泰,亦上书言时政曰:‘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督敛贫弱,伤政体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义之朝,法胡虏之俗?”
范晔撰《后汉书《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少仕州郡。”“嚣复遣兵佐征西大将军冯异击之,走鲔,遣歙上状。帝报以手书曰:‘……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附2:肘底看捶:概无典故渊源,已是俗化了的表面运化形态性的技势名称。
  武术技术招势的名称设定,古来的传统是有文化深蕴涵义的。而现在所见到的许多表面形态化了的技势名称,一是基于运化过程时的形象方便易记,诸如肘底看捶之类的技势名称;二是许多教授者的逐渐淡忘错记了技势名称,到时为了搪塞,不得不临时起名别称了;有些则干脆以现代规格化的、更为易记的弓、马、虚、仆等来说招势,虽然是好记,但却是失去了传统文化内涵的神韵底气。如此也便严重的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逐渐淡化了武艺练人的内涵修养价值,从而使许多人浮躁于血气之勇,失却了浩然“止戈为武”之大义。那怕是练太极拳的人,也都带了几分极易于冲动的气势。如此一来,更会逐渐淡忘了武艺文化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致使武术逐渐淡出了文化的层面,缩小了文化人研究意趣的介入。
  这样说是会招来许多的非议,因为现实中却也有许多的文人置身参与其间,但由于武术艺术知识深度的限制,既制约了技术层面的深入研究趋势,更制约了武艺文化深入研究的层次。如今尽管有了一种武术技术招势名称的复古现象,尽管有了一种武术行文上的仿古现象,而却也无不体现了一种模仿的层面,遑少深厚内涵的层级。这也无不影响着武术社会层面上的联络沟通趋势。既影响着上层文化的深涵厚蕴,也尤其影响着武术社会文化普及方面的研究,似乎逐渐高贵了于社会底层武术文化形式上的普及发展与研究趋势。要不然也不会形成今天的武术叫好不叫座的发展形势,更不会使宣传新闻界的人士懒于提及与报道。
  14、前招、后招:技势之名出于陈家十三式拳法,是由通背缠拳中的左右开门见山势演化而来。周易拳则据此演化为“含苞待放”势,应机运化方式皆有所不同。
  《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既答曰:‘金城郡,昔为韩遂所见屠剥,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户不满五百。则到官,内抚彫残,外鸠离散,今见户千馀。又梁烧杂种羌,昔与遂同恶,遂毙之后,越出障塞。则前后招怀,归就郡者三千馀落,皆恤以威恩,为官效用。’”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蛮獠林邑赤土真腊婆利”:
  “永平初,东荆州表太守桓叔兴前后招慰大阳蛮,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诏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检行置之。”前招、后招,为招怀,招慰,招伏。
  附1:开门见山:此名出通背缠拳一百单八势的第一排子中,势分左右两势,故有左右开门见山之称。技势用拳,与十三式的前、后招的用掌不同。
  宋·严羽《诗评》:“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
  附2:含苞待放:此名见于周易拳中,因技势的运化方式近似而命名。虽是由缠拳的开门见山势演化而来,但并无任何近似的运化形势;似乎近似于十三式的前后招,也并无近似的运化方式。技势有所谓“造化有功堪属目,火中菡萏吐黄金”(《道藏》20—702页)之艺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正在谈论,已交巳初。只见宫人纷纷来报,此处同群芳圃牡丹,俱已放叶含苞,顷刻就要开花了。”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迨至菡萏成花。”
菡萏,含苞待放之荷花,故有“菡萏雨催待暮开,晚香霭霭冒凉台。几枝渠影摇红板,疑似美人步月来”(《道书一贯·道诗易简卷二》)之说。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霜红秋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第四十九回:“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只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
  元,姚燧《中吕·阳春曲》: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诗气豪,凭换紫罗袍!
  石榴子露颜回齿,菡萏花含月女姿。不知张敞画眉时,甚意思,墨点了那些儿。”
宋,李清照《词论·一四》:“良卿曰:‘少游词,如花含苞,故不甚见其力量。其实后来作手,无不胚胎于此。’”
  宋,程公许《昌元郡圃看海棠红苞烂然示有开者问读以诗》:
    “画本争如觌面奇,含苞香露已霏霏。阿娇早合贮金屋,南子似羞褰锦帷。
  花信定因寒较晚,赏心何事巧相违。壁题恨欠江城句,彩笔夜班能为挥”。
周易拳的含苞待放一有似于斯意者。此所谓意化之兵用者是。物非坚不可摧之物,而功炼之所至者,则无坚不可摧也。故而柔弱之可权于拳者,亦有其柔弱可胜之道可炼也。是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常道不可至者,“非常道”之可至也,“道”之“道”可至也。
15、高探马:此为通背缠拳一百单八势第一排子中的技势,歌为:“探马势太祖高传”。陈家沟十三式亦名“高探马”,但运化方式已与通背缠拳有了一定的距离。后陈家十三式的太极拳法中的高探马,则更有相去甚远之势。通背缠拳却是分为两招的技法形势:一为探马;二为拴马的技势机势。似有于暗渡陈仓之势,故而周易拳法改名为“暗渡陈仓”势,当然运化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技势源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三十二势中的第3势:“探马势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之至善。”少林拳、“太极拳”皆有高探马之名,惟技势的应机运化方式甚为不同。
明,无名氏《说唐》【第七回 打擂台英雄聚会 解幽州姑侄相逢】:“童环上得台来,便使个高探马势,抢将进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他两个战有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行者心中暗喜道:‘这个泼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孙的这根棒。等老孙丢个破绽与他,看他可认得。’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转个‘大中平’,挑开他那口刀,又使个‘叶底偷桃势’望妖精头顶一棍,就打得他无影无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打 跆拳道 泰拳 截拳道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老架一二路套路名称
第546期:内家拳“五字诀”新解
(92)[转载]怎样认识太极拳的“双重”
寻找真正的太极拳
“寻根溯源”:十三势拳与杨氏太极拳的源起及拳谱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