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曼生壶系列

曼生壶系列

转载 2016-01-05 09:00:55

传世的“曼生壶”十八款不止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加上署款“曼生”或“曼生铭”或“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薌同香)”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

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陈曼生乃西泠八家之一,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事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众皆认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乃改其斋为“桑连理馆”,由此曼生之风情可见一斑。

陈曼生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于斋中设一巨大藏室,平日赏壶,玩壶乃至日后设计壶式均在此,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一日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曰:曼兄爱佛也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之名,取曼公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及众人皆言大妙,阿曼陀室便由此而诞生,从此陈曼生就成为了“阿曼陀室”的主人。而阿曼陀室也就成了陈曼生留与后人的标志性的文化标识。

一、石瓢壶

不肥而坚 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壶铭?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铭),高:75毫米,口径:68毫米,上海收藏家唐云收藏。壶身刻行书:"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  壶底印阳文篆书"阿曼陀室",把下有"彭年"篆书小印。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diào)”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改为石“”,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与“子也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只因顾景州引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于是“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顾景州曾于1948年同时仿曼生石瓢而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滬上画坛名宿。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冶石瓢,景州石瓢,红华石瓢,淡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流归宗,同出一辙,皆出曼生矣。而此类工匠名家仿制石瓢众多,而真正知曼生“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之精髓者,古往今来有几人欤?

子冶瞿应绍(1778~1849)清代书画家、陶艺家。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晚取号瞿甫,别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上海松江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官至浙江玉环同知。其诗书画印俱精,师宗恽南田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制壶模,其在上画竹题诗,友人邓奎(符生)负责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曾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壶柄上有“彭年”印记。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

子冶石瓢”壶型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型。传世的以杨彭年及申锡二人制作为主。

画竹多而作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偶然作此当竹看,又道竹不如老。子冶自记。”?

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二、井栏壶

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曼生铭。? 

初夏一日,制壶知己彭年来访,曼生设席庭院,以紫砂茗壶为题,互交心得。彭年问近日可有新思?曼生摇头曰:“近日公务繁忙,未曾拾得!”彭年曰:“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饮甚欢。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一丫环于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取水,腰身弯得有如一只彩虾,二人见状相视而笑。曼生紧盯井栏与汲水丫环,慢慢地丫环化为一只优美的壶把,井栏化作壶身。彭年眼望曼生,已知其意,遂传下人送笔墨,当即在石桌上描绘开来,数遍而终成一壶。彭年曰:“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曼生摇头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二人相视大笑。

此壶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诫世人: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此壶造型简约,色泽偏黄泛紫,风格高洁古雅,乃传世紫砂茗壶之三大经典壶式之一。

壶身铭文: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曼生铭

三、合欢壶

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曼生在溧阳lì,在江苏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壶身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四、周盘壶

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艰辛唯有自己能够体味,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因其三足形似乳钉状故又称乳鼎壶。

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三足鼎立方显智者胸襟,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泛紫,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青铜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其境界有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诵之思之,其声愈希。拥壶自省,以净其身。相逢重大抉择,执周盘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圆。

这个款有两把不同铭文的。

壶身铭文:吾爱吾鼎,强食强饮。曼生作乳鼎铭

另一壶身铭文: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作乳鼎铭。

十四字,为阴刻秦汉体,刀法纵肆爽利。壶身有二印,把下一印为“彭年”二字,壶底中间一印为“香蘅”二字,二印均为阳文篆书。

五、横云壶

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贵子,曼生前往贺喜,归途之中,暴雨突至,于一溪旁草屋避之。转瞬雨骤停,一道美丽彩虹横挂于天,一头隐于云端,一头没于溪间,有如彩虹渴饮清泉。曼生本文人,观如此美景,岂不痴迷,久久不愿离去,至飞虹消散,犹恋恋不舍。及归至家中,有感而发,绘稿数十种,成得意之壶式。因心恋彩虹汲水,乃起名“饮虹”,但觉不足以抒怀,苦思冥想,终有所获,以“横挂彩虹,飘于云端”为意,而终定名“横云壶”。

此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流畅造型、色泽明丽而显华美高雅;壶身铭文寓意深远,乃文人壶之代表。赏其风格可曰“纤秾()”,细腻纤秀而格调明朗,浓郁华美而清新流畅。正所谓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壶之精者莫过于此。

此壶形态从容,蕴含天机,其砂质最为细腻,故表面光滑圆润,铭文寓意深奥,其造型工艺,文化内涵均达到紫砂壶之最佳境界。

壶身铭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 ,列仙之儒

雲,指茶,顧之慶《茶譜》。煎茶四要:「三候湯,凡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

,《文選/班固答賓戲》:「味道之腴」。肥美之謂

瞿,同臞,《史記/司馬相如傳》:「形容甚臞」,集解引徐廣曰:「臞,瘦也」。

列仙之儒,《漢書/司馬相如傳》注:「凡有道術皆為儒」。蘇軾《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謂嗜飲者相聚。

六、南瓜提梁壶

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曼生铭。?  

曼生乃文士,自诩仙之徒。适值生日聚会,恰在隆冬,其时炉火新旺,曼生呼朋唤友,煮茶斗诗,乐在此中。其间好友郭麟,把壶言欢,遥指东坡,言及当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今曼翁诞辰,何妨古为今用,活火煮茶,神游古今,众皆言妙。一语惊醒梦中人,曼生惊异于提壶二字,提梁之意朦生于心,席散人尽,客去主安,长夜漫漫,秉烛夜思,绘提梁于案头,易稿数十,不得真谛。恍恍然,东方泛白,曼生信步入庭,侍女婉儿,恰送南瓜羹,曼生惊喜,忆昔年东坡归田,院内外皆种有南瓜,自己本自诩仙之徒,何不以南瓜为壶,与东坡先生同喜南瓜岂不妙哉,再入书屋,依南瓜为壶身,绘三叉提梁,得此南瓜提梁壶式。

此壶系有感于东坡提壶所得,故文人气息最浓,文人雅士,群聚得以高朋满座,独处得以与古人神交,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其风神可谓典雅,把玩此壶,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似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典丽高雅,正是落花无言意当远,人淡如菊品自高。

壶身铭文: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曼生铭

七、石銚(diào)提梁壶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曼公作石铫铭。? 

曼生某日劳累不适,修养于家中,好友江听香闻之,登门探访。曼生设茶待客,二人以茶为题,相谈甚欢。谈及古人所用茶具,认为“器之要者”首推銚,煎茶煮水皆宜。古人以石、铜、瓷为銚,读銚以薄为贵,故因石銚太厚而不宜,铜銚则腥涩异味,瓷銚又不耐火,谈及此,听香言之:“曼兄,何不以紫砂而为銚”。曼生早有此意,乃欣然提笔,画銚以为壶型,为适手而设置提梁。壶成,初命其名曰銚梁,又思不妥,因銚之初乃石器,故命名之曰石銚提梁,取清新、原始之意,终成一经典曼生壶式。

壶身铭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 。曼公作石铫铭。

(diào),《說文》:「溫器也」。《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流者,亦曰銚」。

搏,《考工記》:「搏埴之工二」。(注: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

周穜(tóng,字仁熟,宋泰州人,尤水家藏石銚壺為周穜贈蘇長公物,進呈內府,後廣寫石銚圖以贈知交。

八、石瓢提梁壶

一日兴起,曼生翻读《桐君灵》,以究茶汤之药效,恰好友诗人钱菽美到访,曼生以新制石瓢壶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随口曰:石瓢乃曼公最为钟爱之壶型,何不置提梁于此壶,以观其效?曼生心动,并致谢好友曰:一语惊醒梦中人,吾又得一新壶矣!遂依石瓢壶绘之,去壶柄,设提梁,几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壶。而其间经历了阅《桐君灵》,好友到访煮白石茶以待,曼生不禁灵感乍现,妙笔生花,为壶题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而“石瓢提梁”与“石铫提梁”成为了复的造型。

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

煮白石,田藝蘅《煮泉小品》:「緒談」:「擇水中潔淨白石,帶泉煮之,尤妙尤妙」。

白石者,乃白石茶也。据《云林遗事》记载:“倪元镇素好饮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何真粉成小块如石状,置于茶中饮之,名曰清泉白石茶。綠雲,宋吳淑《茶賦》:「其功若神,則有渠經薄片,西山白露,雲垂綠腳,香浮碧乳」。故茶可稱綠雲绿云者:以清泉煎煮白石茶,那茶汤清澈明亮,白花浮在碗面,热气袅袅而上,犹如流起的绿云也。

瓢,陸羽《茶經》引晉舍人杜毓《荈賦》:「酌之以匏」,匏,瓢也。口闊,頸薄,柄短。

桐君,宋吳淑《茶賦》:「烹茲苦茶,桐君之錄尤重」。桐君,黃帝時人,嘗採藥求道,止於浙江桐廬縣東山,隈桐樹下,因名。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以為君臣佐使。撰《藥性》及《採草錄》。

品饮清泉白石茶,何以定要相邀桐君一起品饮呢?原来此君虽识草木金石性味,并撰有记录茶事的《桐君录》但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所云:“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录哪知味”。传说中神龙氏尝百草以茶解毒,但没有煎饮过,桐君记录茶事,却没有品过茶的滋味,现在要品饮倪瓒创制的这种“白石茶”并得其真趣,自然要邀请这位“有录哪知味”的桐君了。

九、瓢提壶

三叉提梁,气势超凡,繁简得体,造型独特别致。工艺水平堪称一流,壶身工艺精雕细琢。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款迦书。?

十、乳瓯壶

乳泉霏雪,沁我吟颊。曼生作铭。? 

曼生十年寒窗,进京赶考,至拔贡赴潥阳上任,上任伊始,踌躇满志,转瞬不觉几载。其时妻妾不在身边,每每长夜独处,不禁思伊人温情。某日因公务途经潥阳街头,偶然举目而望,竟见一少妇依门喂婴。曼公亦性情中人,不禁心摇神移,心猿意马,不觉轿至县衙,曼生犹口称“妙哉,美哉!”心有所动,然曼公毕竟高人雅士,且爱壶成痴,仅仅有此一想而已,遂想乳汁甘露,滋养生灵万物,何不成一茗壶,寓情寓意,饮之如甘乳琼浆,岂不美哉。乃当即呵传笔墨,易稿七七四十九次,方终成乳瓯,再铭以妙句,此一款式问世上日即风靡一时,后世更是奉为经典。

曼生虽为君子,但也并非超凡,亦为性情中人,更何况自古文人多风流,曼公同样也风流爱美,不可明示之情以一壶尽化之,或养生之道,或阴阳之理,尽在此间风情别样。

此壶珠圆玉润,谓之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此壶聚万物之灵气,乃万物之源,把壶品茗,谓之饮之水思之源矣!

壶身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颊。曼生作铭。

乳鼎,古時煮藥煎茶器也。乳指茶。

乳泉,陸羽《茶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又明田藝蘅《煮泉小品》:「異泉」:「乳泉,石鍾乳山骨之膏髓也。其泉色白而體重,極甘而香,若甘露也」。

霏雪,《廣雅》:「雪,雪也」。田藝蘅《煮泉小品》引李虛己建()茶呈學士詩:「試將梁苑雪,煎動建()溪春」。是雪尤宜茶飲也。

,《說文通以定聲》:「沁,假借為浸,唐人詩用『沁脾』字。」

,《說文》:「面旁也」。

十一、石扁壶

曼生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故追求者众,以“斯室陋室,唯无德馨”自居。曼生一生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尽显才学。潥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biān治病的石针)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流、鈕、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曼生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喜极而泣,有诗为证:

无悔三载苦寻觅,南柯一梦巧画伊。尽展平生八斗才,一朝得之累吾泣。

初识石扁,并不起眼,造型古拙,壶面粗糙,再观之,则觉其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乃觉此壶大拙大雅,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是最为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

此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完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此壶风格清绝奇峻,品其境界: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正是:一把茗壶清入骨,三盏淡茶瓢欲仙,吾辈今日当拥壶自珍,遥念曼公。

壶身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壶铭

十二、匏(páo)瓜壶

飲之吉,匏瓜無匹。?

清朝官制,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曼生夫妻不能长相厮守。曼生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洛阳赋》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只独勤”句得匏瓜,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曼生不禁哑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释我之苦矣。遂遍寻匏瓜数日,日日观摩,终成此一不寻常之壶式,名曰:匏瓜壶

此壶与曼生葫芦壶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之新不可多得,成壶本意乃缓解思念之苦,壶身铭文却是以瓠壶饮茶最适合,寓吉祥美满之意。若干年后此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猷的藏品,而吴大猷又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既是巧合也是缘分,后来“大风堂”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看到了这把流落民间的匏瓜壶便给唐云以重金买了回来,从而成为唐云八壶精舍藏壶之一。

品此壶之风格曰:疏野。疏野者,疏宕超脱,不拘于物,野性寓于率真,天机见之自然,固非一味粗野荒疏者所可得。把此壶也,陶陶然返璞归真,所谓桃花流水,时时迷路;而深山桂树,往往逢人。当年曼公融情入壶,而今拥者赏之释怀。

壶身铭文:飲之吉,匏瓜無匹(配也 曼生铭。

匏瓜,一作瓠()瓜。《群芳譜》:「瓠子江南名扁蒲」。按葫盧類之普通者有以下數種:果實細長橢圓者曰瓠,扁圓者曰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曰葫,葫之兩端大而腰細者曰蒲盧

十三、曼生壶系列之——笠荫壶

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阿曼陀室
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

曼生笃信佛教,故喜作佛壶,日常行事,观察入微。某仲夏之晌午,曼生微服出巡,体恤民情,行色匆匆,饥渴难耐,偶遇一山间小店,信步入坐,清茶入口,酷热顿失。邻桌端坐一僧,观其举止,不禁颔首,起身相揖曰:“施主此生有佛缘,阿弥陀佛。”曼生还之以礼,僧人以斗笠赠之,乃飘然而去。曼生愕然,执笠于手,若有所思,乃呼小二,笔墨伺候。

山间小店哪来四宝,小二情急撕账本空页以就之。曼生执笔,依笠而绘,壶随心生,跃然纸上,曼生慨叹佛之无量,惆然无语,感恩所获清凉馈赠,谢佛之赠斗笠,随名笠荫壶。

此壶铭文耐人寻味,意为笠能遮阴去暑,茶能涤渴去烦,静抚心灵,孰轻孰重,连佛也说不清,道不明,还是由把壶之人细细品味其中之奥妙,安享人生之福吧!告诫世人珍惜眼前之人之物,失之不再,重在惜福。

观此壶,形若箬笠,造型简朴端庄。以情造型,浑然交融,故精神倍显,正是精含于内,神见于外。古人云:“人无精神,便如槁木;文无精神,便如死灰。”壶无精神,便为俗器。更可贵者,精神从自然来,惟其自然浑成,妙得造化机杼,方能生气远出,精神迸露,佛家学说蕴含其中。把此壶而饮,观其色,抚其形,饮其茗,闻其香,思其神,想此亦如沐其情,如临其境,悠悠然令人神往。

壶身铭文: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阿曼陀室

十四、却月壶

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我为规,曼生铭。?

酷爱紫砂壶的陈曼生乃文人才子,自古文人多风流,身居地方官,无奈风月,遂寄情于古典文学,尤好两情相悦之典故,为官二年,十五之夜,闲暇之余,夜读《水浒》,不禁为师师与燕青之情所动,唏嘘间,挥毫留师师赠燕青之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书桌,以已为燕青,默诵数遍,有如身临其境,其情,不禁暗然伤神,临窗抬头,满月如轮,挂于天际,浮想联翩,一日之隔,满月则亏,有如人生,患得患失,遂手绘一满月壶,观之却竖置不能立,横置不优雅,乃弃之,再看诗词,“月有阴晴曼生不觉已是泪挂两颊,为己?为壶?为师师?不得而知,而又一经典紫砂壶式,却已然成形。

曼生虽有感而发得此却月壶式,却是他长期寄情于壶,融情于壶的体现,或许,也正是有了却月,今人所读到的曼公行文似乎皆缺少下句,文犹未完,意犹未尽,留与世人无限之遐想空间,而曼生本人的思维中却是自有他的结论的,或许他也在等待他的知音到来,此也应了凡事满则亏,盈则溢之阴阳天机,世人若执却月能以曼公“置之座隅,以我为规”而行为,或许就是曼公最大的欣慰了吧!

此壶为曼生珍爱,寓意天人合一,阴阳调合,告之世人凡事过犹不及,居安思危,才能宠辱不惊,谨慎行事,才能平安度世。情之深,意之切,融之入壶,以壶寄情,可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拥有,憧憬明天,或曰:爱我所爱,情我所情,无悔无怨。此壶为弦月状,有飘逸之风,胸无芥蒂,意趣清远者方能为之,把此壶也,飘飘然如乘月仙洲游,凌虚步空,太清飞升,潇洒绝尘,如不可执,抱憾一生,如执却月,吾心飞翔!

壶身铭文: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我为规,曼生铭

卻月, 半月形曰卻月。謂壺形。却,退也。

,《史記/曰者傳》:「月滿必虧」。《書/大禹謨》:「滿招損」。

,《說文》:「有法度也

十五、葫芦壶

型如实物,充满情趣,线条优美浑圆,小环设计精巧,拔动生响,与壶体相得益彰,制作精湛,泥质特殊耐人寻味,砂质匀均,乃壶中珍品。

曼生自幼家境贫寒,故饱读诗书,刻苦用功,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得以入仕途,却不忘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亲戚亦多为清贫之家。一日,一远房外甥来访,竟以一担青葫芦为礼。曼生不觉礼薄,热情款待。侄儿虽清贫,却也酷爱读书,临走道别:“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恭贺亲舅福、禄双全。”曼生大喜,连声道谢。外甥别后,曼生捧葫芦逐一观看,甚觉可爱,遂信手拎起一只,置于案头作画,画毕再观,越觉有趣,重又置笔墨,依葫芦作紫砂壶式样。

本是信手涂描,岂料一绘成真,壶钮上之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生乐之,遂命名葫芦壶,取“福禄”双全之意。

此壶特别之处在于壶钮置一小环,轻轻把玩丁当之音不绝,有如曼生细语送福,可谓情通古今,情趣盎然,壶似葫芦,情寄相思。其壶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瓯彝。观此壶有沉着之气,其一曰意味淳厚,气势沉雄;其二曰矫健劲朗,沉中蕴清,壶钮小环,盎然生情,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壶身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曼生铭。

胡蘆,笑貌。《孔叢子/抗志》:「衛君乃胡蘆大笑」。

十六、合斗壶

造型与工艺:棱角分明,方正可鉴,四平八稳,制技精巧,美妙绝仑。

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曼生。?

壶身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曼生。

北斗,斗宿也。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北斗,又名南斗。《詩/小雅/大東》:「維有北斗,不可以把酒漿」。疏:「二十八宿連四方為名者,唯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并在南方之時,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考古質疑》:「四方列宿,隨時迭運。姑以春言之:井、鬼,柳星見於南方則斗牛、女、虛為北方之宿爾、以其正當北斗之衡;故彼既曰北斗,則此曰南斗,所以別也」。

銀河瀉,銀河,天文學名辭。為白雲色之帶,在天空中成一偉觀。瀉,水傾洩也。

闌干,編木為遮闌橫鈄庭院間曰闌干。古樂府《善哉行》:「北斗闌干」。謂北斗橫鈄之意。

另有一壶身铭文:奭()斗,天漿,潤渴墨

,《說文》作奭斗:「挹(yì)也,從斗奭(shì)聲。舉朱切」。段注:挹亦抒也。《詩》箋《禮》注皆用奭斗,皆謂挹酒於尊中也。

漿,謂甘露。《瑞應圖》:「甘露,美露也。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古以甘露為瑞徵,謂天下昇平則甘露降。

渴墨,謂筆枯少墨也。李日華《渴筆頌》:「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奔馳獚難制。]

十七、合欢壶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

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chǎ,一种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壶铭:八饼头網,为鸶为凤,得雌者昌。

十八、曼生壶系列之——半瓦壶

延年。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壶身铭文:正面:延年(以铁线小篆);

背面: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另有一壶铭文: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廷年

十九、曼生壶系列之——半瓢壶

漿,謂甘露。《瑞應圖》:「甘露,美露也。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古以甘露為瑞徵,謂天下昇平則甘露降。

渴墨,謂筆枯少墨也。李日華《渴筆頌》:「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奔馳獚難制。]

壶身铭文: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羼泉清玩

二十、曼生壶系列之——半瓜壶

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壶身铭文: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二十一、三元式内胆壶

造型与高蛋宝壶有相似之处,壶内有茶胆,泥色润佳,形制重叠得体,柔和雅巧,容量大小适度,使用功能极佳,壶嘴滴水不涎。底印“符生邓奎监造”,盖印“友兰”。壶身铭:“三元式,注以丹泉,饮之吉,勿相忘,曼生仿古。”书画家邓奎设计监造,制壶名家邵友兰精心制作,珠联璧合,颇具个性,是件实用性强、饶有趣味的茶艺文物。 

二十二、半月瓦当

此壶瓦当形体,造型奇古,泥片镶接,构思巧妙。壶 钮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线条分明,作工精细,古韵盎然。

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
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

壶铭: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后附曼生铭壶40式。

1.南瓜提梁壶、2石铫提梁壶、3石瓢提梁壶、4石瓢壶、5井栏壶、6乳瓯壶、7石扁壶、8周盘壶、9匏瓜壶、10合欢壶、11笠荫壶、12横云壶、13葫芦壶、14合斗壶、15却月壶、16半月瓦当壶、17半瓜壶、18半瓢壶、19合盘壶、20果圆壶、21汉方壶、22镜瓦壶、23钿合壶、24天鸡壶,25春胜壶、26百衲壶、27牛铎壶、28飞鸿延年壶、29方壶、30古春壶、31饮虹壶、32圆珠壶、33汲(吉)直壶、34棋奁壶、35覆斗壶、36六方壶、37四方壶、38传炉壶、39柱礎壶、40钟鼓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玩壶必修课:曼生十八的故事及其图片
曼生十八式注解
识器|曼生十八式
【紫砂壶】曼生十八式的潜台词
重温·曼生经典十八式
陈曼生十八壶式:紫砂铭含苍海心(中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