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華傳統紋樣之花鳥昆蟲紋樣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貫穿於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觀。 下面和我一起欣賞令人驚嘆的花鳥昆蟲紋樣!

1、百花紋


又稱「滿花紋」、「萬花紋」、「萬花堆」,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多種花卉為題材繪滿器身組成的圖案,如百花堆聚。

百花紋始見於清乾隆景德鎮窯粉彩瓷器,流行於乾隆、嘉慶時期。圖案多以牡丹花為主,並繪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牽牛花等。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黑地為貴。畫面繁密細緻,五彩繽紛。由於百花繁密不易見紋飾地色,俗稱「百花不露地」,繪畫極為工緻秀麗,花之仰覆姿勢、陰陽反側,都各盡其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百花紋直頸瓶,百花爭艷,嬌美嫵媚。

2、團花紋


團花紋層次增多,形象豐富,有桃形蓮瓣團花,多裂葉形團花、圓葉形團花以及三種花形團花。是團花最為豐富的時期。此外,還有菱形紋、龜甲紋邊飾。井外邊飾層次增多,紋樣以大團花、大菱格紋為主,以及百花蔓草、半團花、多瓣小花、小菱格、方勝、方壁、龜甲紋等。邊飾中出現了百花草紋,花形自然多變,葉短、肥、圓、圍繞花朵鋪展。

3、寶相花紋


由盛開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葉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對稱的規律重新組合而成的裝飾花紋。靈感來自金屬珠寶鑲嵌的工藝美及多種花的自然美。

補充:寶相花紋是陶瓷器裝飾的傳統紋樣之一。是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變形的藝術處理,使之趨於圖案化、程式化。

寶相花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平麵糰形,以8片平展的蓮瓣構成花頭,蓮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內又填飾三曲小蓮瓣,花心由8個小圓珠和8瓣小花組成;多見於唐三彩器上,典型器如上海博物館藏三彩寶相花紋盤。另一種是立面層疊形,以層層綻開的半側面勾蓮瓣構成;多見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影青暗花纏枝寶相花紋碗、明成化青花寶相花紋碗等。

清乾隆時寶相花紋多用做輔紋來襯托主紋,從而使裝飾效果更加富麗堂皇。典型作品如乾隆粉彩折枝三果文燈籠瓶等。

4、柿蒂紋


古代寓意紋樣。顧名思義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樣,四瓣或五瓣。《酉陽雜俎》一書寫道:「木中根固,柿為最。俗謂之柿盤。」建築圖案多用柿蒂紋,寓意建築物的堅固、結實。柿蒂紋起源極早,我國古代的陶器、青銅器上已可見到。在漢代的玉劍首上也常有發現,在漢代以後就不多見了。

5、蓮花紋


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蓮花,是我國傳統花卉。《爾雅》中有「荷,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誌,代表「凈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尤其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極為流行。在石刻,陶瓷、銅鏡和彩繪上到處可見。表現形式有單線雙線、寬瓣、寶裝、凸面、正面、側面、單獨、連續、單色、彩色、鏤刻和雕鑿,變化眾多。以後歷代亦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圖案之一。

6、蓮瓣紋

蓮瓣紋是古代陶瓷最為流行的花紋裝飾,始於春秋,盛於南北朝至宋,流行於整個封建時代。春秋戰國多用立體蓮瓣作壺蓋上的裝飾。魏晉至隋代,蓮瓣紋常用堆塑手法裝飾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幾層裝飾在器物的頸、腹、足各個部位,使器物顯得繁縟華麗。也有用刻劃和模印手法製作的。唐宋時,刻劃和模印是蓮瓣紋裝飾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窯、耀州窯的佛教用品凈瓶,器身刻有多層蓮瓣紋,刀法犀利,勻凈利落。元代以後,蓮瓣紋不再作為器物的主體紋飾,多作為口沿、肩頸、腹部和底足的輔助花紋出現,裝飾技法改為繪畫。

7、忍冬紋


古代寓意紋樣。忍冬為一種蔓生植物,俗呼「金銀花」、「金銀藤」,通稱卷草,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因名金銀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稱。又稱卷草紋,六朝時期流行的一種植物紋樣。六朝的忍冬紋比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為3個葉片,和一個葉片相對排列。有時變化多樣:有單葉的,有雙葉的,有雙葉順向的,也有兩葉相背的。有人認為它是忍冬花(金銀花)的枝葉變化,也有人認為是蓮葉的演變。《本草綱目》云:忍冬「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忍冬圖案多作為佛教裝飾,可能取其「益壽」的吉祥涵意。

東漢末期開始出現,南北朝時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以後又廣泛用於繪畫和雕刻等藝術品的裝飾上。

忍冬紋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一種植物紋,此時忍冬紋較為清瘦和程式化,一般為三葉片和多葉片,但是其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漢代銅鏡的編式稱捲雲紋就是卷草紋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複雜的卷草,近代稱香草。

蓮花和忍冬紋樣在我國古代裝飾題材已經接近尾聲。

8、纏枝紋


纏枝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纏枝紋與蓮瓣紋、捲雲紋、如意紋、回字紋等一樣,都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重要裝飾紋樣,廣泛用於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編織、刺繡、玉器、年畫、剪紙、碑刻等,甚至連糕餅木范都離不開纏枝紋。

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種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纏枝紋約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纏枝紋以牡丹組成的稱「纏枝牡丹」;以蓮花、葡萄組成的稱「纏枝蓮」和「纏枝葡萄」;以人物和鳥獸組成的稱「人物鳥獸纏枝紋」。

它是一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而成的傳統吉祥紋飾。纏枝紋所表現的「纏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為原型。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為世人所贊詠,例如金銀花,又稱「忍冬」,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再例如凌霄,宋代楊繪《凌霄花》詩云:「直繞枝幹凌霄去。」對於該花的勇於攀登,凌雲直上的品質,清人李笠翁評說道:「滕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纏枝紋就是這些藤蔓的形象再現,它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富有動感,故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從而躋身於中國吉祥物。纏枝紋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原始構思可見於戰國時期,當時在漆器的表現裝飾紋樣中,有二方連續紋樣與四方連續紋樣,它雖然表現的是「雲氣」,但它反覆、交替與穿插的藝術手法,事實上已具備了纏枝紋的基本特徵。到了漢代,纏枝紋樣成熟,被用於漆器、絲織工藝,如「萬事如意綿」與「鳥獸葡萄紋綺」等。到了唐宋時,纏枝紋被廣泛用於工藝美術製品中,如唐李德裕《鴛鴦篇》詩云:「夜夜學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共憐」,又如唐鏡中的「海獸葡萄紋」,就是一種著名的纏枝紋。再例如在唐代出土的金銀器直接出現了纏枝花紋飾。纏枝紋是我國傳統青花瓷中最主要與最具特色的裝飾紋樣之一,它最早出現於元青花中,到了明清兩代,不論是官窯還是民器,比比皆是,從而成了青花工藝的最重要裝飾語言。除瓷器外,纏枝紋還廣泛用於各類藝術品中,如傳統的插屏,其雕刻牙板幾乎都用纏枝紋,而由插屏造型衍的「南京鐘」更是離不開纏枝紋,因為對於一種計時器來講,生生不息,萬代綿延是最貼切不過的了。纏枝紋之所以具有強盛的生命力,還在於它的變化多端,婉轉多姿,它與不同的花卉組成不同的紋飾,常見的形式有「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纏枝葡萄」、「纏枝石榴」、「纏枝百合」、「纏枝寶相花」,以及「人物鳥獸纏枝紋」等。

9、卷草紋


中國傳統圖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經處理後作「S」形波狀曲線排列,構成二方連續圖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圓潤,通稱卷草紋。因盛行於唐代故名唐草紋。

漢代圖案中已有卷草紋。南北朝時期,卷草紋大量運用於碑刻邊飾,風格簡練樸實,節奏感強,在波狀組織中以單片花葉、雙片花葉或三片花葉對稱排列在主幹兩側,形成連續流暢的帶狀花紋。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畫中多繪有卷草紋,其素材多取忍冬。唐代卷草紋廣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葉,採用曲卷多變的線條,花朵繁複華麗,層次豐富;葉片曲卷,富有彈性;葉脈旋轉翻滾,富有動感。總體結構舒展而流暢,飽滿而華麗,生機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藝美術富麗華美的風格,並成為後世卷草紋的范模。

唐代以後,唐草紋傳承不斷,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蘭花等。明代中期重視以荷花為主體的唐草紋,後由荷花圖案演變為串枝花圖案,並廣泛運用在織錦上。明清兩代的唐草紋風格趨向繁縟、纖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氣,但仍然是重要的傳統圖案。現在,唐草紋多見於建築裝飾及染織、家具、陶瓷等裝飾。瓷器的一種輔助紋樣。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的草葉紋樣裝飾帶,故名。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稱之為「唐草」。宋元明清許多瓷窯產品上廣泛採用。

10、折枝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折枝花鳥為題材,構成與周圍紋樣無連接關係的單獨紋樣,習稱「折枝花紋」、「折枝果紋」或「折枝花果紋」,統稱折枝紋。常見有折枝梅、折枝蓮、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紋在瓷器裝飾繪畫中多作為單獨紋樣,也有配合禽鳥組成的折枝花鳥紋。以一枝單獨使用者較為多見,也有作連續式或交織式組合的。宋代定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器物上多見,元代以後更為流行。折枝紋多作主題紋樣飾於碗、盤、洗等器的內底和瓶、罐、壺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為輔紋邊飾飾於器物肩部或近口沿處的。

表現技法主要是刻劃和彩繪。宋代定窯白釉刻劃花折沿盤內底刻一株豐腴婆娑的折枝牡丹;雍正青花大盤內心繪一株桃花,雙禽在枝幹上憩息啼鳴,宛如中國畫的折枝花鳥圖。

11、蕉葉紋


以芭蕉葉組成帶狀紋飾,特指以蕉葉圖樣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的裝飾性圖案。用作瓷器裝飾始於宋代,定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多將其作為瓷器的輔助紋樣,表現手法主要是劃花。青花、釉里紅、彩瓷上廣泛採用,一般裝飾在器物的頸部或近底部。定窯刻花梅瓶的頸部飾單層蕉葉紋,龍泉窯刻花碗內飾有粗短的蕉葉紋,景德鎮窯青白瓷碗外壁刻劃雙線蕉葉紋。蕉葉紋於元、明、清時期頗為盛行,裝飾技法以彩繪為主,多繪於瓶、罐、尊等器物頸部或近底部。

景德鎮出土明洪武青花松竹梅紋執壺,頸部飾蕉葉紋,近腹部飾一周大小相間的雲肩紋,雲肩紋內繪畫蕉葉的筋脈,十分奇特,好似變形蕉葉紋。

青銅器常見紋飾

四羊方尊口沿為方形,頸部較長,從肩到足部的四棱雕有4頭綿羊,它們都向前探出半身,彎曲的羊角及身上細密的捲雲狀花紋細緻而逼真。口沿下、肩上及圈足上都有蕉葉紋和夔紋等主要裝飾花紋,極其細緻生動。

蕉葉紋四足方斝

蕉葉紋四足方斝,清中期,斝體呈方形,侈口,束頸,深腹,腹側有一獸首鋬,平底,底下有四足。頸飾三獸首及變形夔紋,腹飾蕉葉紋。

12、瓜果紋


一種典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以各種植物果實為主題。歷代裝飾手法有模印、貼塑、雕刻、彩繪等。

瓜果紋始見於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紋和石榴紋較為多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寓意多子多孫。江西水吉宋墓出土的耀州窯青釉盤,盤內刻劃石榴樹上三童嬉戲的花紋。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紋組成秋實畫面,如青花大盤上多繪葡萄、西瓜、芭蕉與花草組成的秋實圖案。明清兩代陶瓷器上,瓜果紋樣增多,表現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以青花、釉里紅、彩繪及雕刻等多種手法及色彩表現石榴紋、荔枝紋、葡萄紋、枇杷紋、桃紋、西瓜紋、蘋果紋、櫻桃紋等,並在吉祥觀念影響下,形成豐富多彩的吉祥紋飾。

瓜果紋構圖方法多樣,有適合式布局,如明宣德青花盤,利用盤心圓面,滿繪葉茂果碩的葡萄或其他瓜果;也有單獨紋樣的構圖,如成化鬥彩葡萄紋杯,腹部繪環繞的折枝葡萄;還有散點式布局,如宣德青花梅瓶或玉壺春瓶上的桃枝、石榴、荔枝、枇杷、蘋果等紋樣;更有均齊式布局,如在釉里紅高足杯上,繪等距環布的3隻桃或3隻蘋果,習稱「三果紋」。清代吉祥紋飾盛行,瓜果紋寓意更豐。康熙釉里紅桃蝠紋瓶、雍正青花桃蝠紋瓶,都描繪桃樹結碩果、蝙蝠天上飛的紋樣,以桃喻壽,以蝠喻福,祝賀福壽雙全。康熙民窯青花瓷盤盤心繪一枝葡萄,旁書「福壽蒲萄」四字,將葡萄象徵福壽,甚為罕見。乾隆黃地青花瓶上以佛手、桃、石榴三果組成寓意多福、多壽、多子的畫面,習稱「福壽三多」紋。

13、桃紋


在傳說中西王母的蟠桃樹,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桃樹是長壽之樹。因此民諺中有「榴開百子福,桃獻千年壽。」之說,誕辰獻「壽桃」祝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14、海石榴紋


一種典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間視為象徵多子的祥瑞之果,海石榴紋遂成為一種吉祥紋飾。石榴和蝴蝶配合,「蝴」與「福」諧音,構成了「多子多福」的寓意。

海石榴系從伊朗傳入,最早出現在唐三彩陶器上,有模印貼花,也有刻花施彩手法,多與寶相花、蓮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開的花朵中心露出飽綻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滿是石榴子,有的稱「海石榴花」。

海石榴紋於宋、元、明、清瓷器裝飾上多有所見。宋定窯白釉盤面上的印花海石榴紋線條微微凸起,有淺浮雕之美。元代青花瓷上海石榴紋多作輔助紋樣,飾於器物的肩部。明清瓷器上以榴房多子為基本寓意的紋飾也較為多見。

15、葡萄紋


佛教藝術中菩薩手持葡萄是表示五穀不損,所以葡萄紋帶有五穀豐豋的寓意。此外,葡萄枝葉蔓延,果實纍纍,也特別貼近人們祈盼子孫綿長、家庭興旺的願望,所以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題材。

附圖是大門山牆上的葡萄紋磚雕。

16、牡丹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牡丹花為主題。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徵。宋時被稱為「富貴之花」。故成為瓷器上的流行裝飾。

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交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五代越窯、宋代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製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定窯器上常出現一枝獨秀的單朵牡丹,耀州窯瓷器上多見花朵兩兩相對,磁州窯枕面上還可見隨雲頭形曲線繪畫3朵牡丹。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耀州窯青釉碗內壁刻劃一枝牡丹,花朵盛開,枝葉繁茂,布滿全器,作適合式構圖。又有刻劃兩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對的對稱式構圖;耀州窯青釉瓶上的刻劃牡丹枝莖纏繞,花葉紛披,作均衡式構圖。宋代亦見將牡丹紋用作輔助紋飾的,如定窯、耀州窯的刻花、印花鳳銜牡丹紋。

元、明、清三代牡丹紋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紋,裝飾在瓶、碗、盤、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瓷器上的牡丹紋更豐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纏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盤上的折枝牡丹紋、青花玉壺春瓶的纏枝牡丹紋,圖案精緻,裝飾效果強烈。明嘉靖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壺,在器腹部桃形開光中貼金描畫孔雀牡丹紋,尤顯富貴華麗。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都是工筆重彩,一絲不苟,將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表現得淋漓盡致。

17、繡球花紋


一種瓷器裝飾紋樣,因花朵形狀頗似繡球而得名,常以大小不等的花頭或龍鳳等主體形象,做圓形或橢圓形的適合構成,疏密均勻的排列在器物的裝飾帶中,適用於各種造型的器物。有十團,八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等團花吉祥紋樣,兩個團花相聯稱「雙球花」,多個小團花遍布,即為「遍地繡球」,又稱「皮球花」,或「金錢蟒」,於清代景德鎮窯彩繪瓷上較為多見。

18、蘭花紋

傳統寓意紋樣。《本草經》:「蘭草主殺蟲毐,辟不祥,久服輕身不老。」《楚辭》:「級秋蘭以為佩。」古人認為:「德芬芳者佩蘭,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故而古人以幽谷蘭喻隱逸之君子。

19、梅花紋

歲寒三友梅居其一。梅能於老乾發新枝,又能禦寒開花,故古人用以象徵不老不衰。梅瓣為五,民間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祿、壽、喜、財。因此,明清以來梅花紋樣是最喜聞樂見的傳統寓意紋樣之一。

20、菊花紋

菊花,古代又名節華、更生、朱贏、金蕊、周盈、延年、陰成等別名。菊花是我國的傳統花卉之一。《山海經·中山經》:「岷山之首曰女兒之山,其草多鵝」。菊花是「長壽」之花,據傳在G縣以北河岸上芳菊叢生,其水頗秀,有個叫胡廣的人得了病,常飲此水,後大病痊癒,竟長命百歲。還傳說朱孺子常飲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後成了神仙。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令人長壽有徵。菊花還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隱逸者」,並贊它風勁齋逾遠,霜寒色更鮮。故常喻為君子。菊和蘭都是文人極喜愛的花,將菊花紋樣賦予多種多樣的含意。

21、鳥紋

鳥紋是一種傳統的裝飾紋樣。廣義上可包含由鳥紋與其他內容組合而成的紋飾,如花鳥紋;狹義上則僅指純粹鳥紋或以鳥紋為主體的紋飾。神話性質的鳳紋或其他瑞禽紋也可歸在鳥紋類屬。常見於青銅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

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鳳鳥紋按照構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一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

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鳥紋(9張)?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鳥紋的出現發展與古人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關,原民最初以鳥紋象徵男性生殖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

22、鶴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古人以鶴為仙禽,喻意長壽。《淮南子·說林訓》記:「鶴壽千歲,以報其游」,用鶴紋蘊涵廷年益壽之意。

鶴紋始見於唐代,越窯青瓷上有刻劃鶴在雲間飛翔的圖案,習稱「雲鶴紋」。

宋代耀州窯青釉瓷器上有雙鶴展翅上下翻飛、群鶴飛舞穿行雲間以及群鶴與博古相間的圖案,還有罕見的仙人騎鶴紋樣。明、清瓷器上多畫丹頂鶴,景德鎮窯青花瓷、五彩瓷、黃釉綠彩瓷上多見,有仙鶴銜籌飛向海上瑤台祝壽,稱作「海屋添籌」紋。有雲鶴紋葫蘆瓶,鶴紋與壽字相配,組成長壽畫面。有黃綠彩鶴紋碗,鶴銜葫蘆穿雲而飛,寓意福祿壽。有琺瑯彩瓶,群鶴與梅樹組成的紋樣別有情致。

23、孔雀紋

始見於宋代,明清流行的瓷器紋飾之一。孔雀是深受民間喜愛,在傳說中擁有九德的吉祥鳥,由於孔雀尾羽紋飾美麗,開屏時「紋飾明顯」,和「文明」諧音,故孔雀開屏則寓意「天下文明」,表示對盛世的嚮往。

24、鴛鴦紋

傳統寓意紋樣。駕鴦,鳥名。體小於鴨。雄(鴛)羽色絢麗;雌(鴦)略小,背蒼褐色。雌雄偶居不離,故以之比喻夫婦。《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傳》「駕鴦,匹鳥。」

25、喜鵲紋


喜鵲紋:瓷器裝飾題材之一。兩隻喜鵲寓意雙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歡喜。和豹子一起寓意報喜。喜鵲和蓮在一起寓意得喜得連科。

民間傳說鵲能報喜,故稱喜鵲。宋代王炎有詩句:「家書未到鵲先喜」。喜鵲作為紋飾出現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飾有喜鵲紋飾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鵲紋飾才廣為流傳,其中尤以喜鵲登梅紋較常見。

26、雁紋

雁紋是鳳鳥紋之一種,為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是鳥紋中雁的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27、鴨紋

青銅器裝飾之一。形似鴨,扁長嘴,垂尾,作蹬伏狀。有的作行走狀。以鴨形作裝飾,在商周銅器中甚為罕見,僅在殷代和戰國銅器上見過。

28、草蟲紋

草蟲紋為明清瓷器裝飾紋樣之一,草蟲指草木中的昆蟲,有蜻蜓、知了、蚱蜢、蟈蟈、螳螂、蜜蜂、蟋蟀等等。南北朝草蟲紋就興起,但是瓷器上的草蟲紋出新得較晚,只是作為景物中的點綴。直到清代才進一步成熟。民國時期湧現一批在瓷器上畫草蟲紋的名家。

29、蝴蝶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狹義上指僅裝飾蝴蝶紋,廣義上包含以蝴蝶為主配以其他內容的紋飾。

由於受到宋代花鳥畫的影響,蝴蝶紋開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紋多取蝴蝶對飛紋樣作圓形構圖。內蒙古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越窯青釉洗、河北定縣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窯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劃刻細線雙碟紋。宋吉州窯剪紙鳳梅蝶紋盞,以剪紙貼花手法將與雙鳳相配的雙蝶紋表現得形簡神傳。明代青花瓷、五彩瓷、鬥彩瓷上,蝴蝶多與花卉組成主題紋飾,表現蝶戀花的意境,習稱「花蝶紋」。

蝴蝶紋也有作為輔助紋樣點綴在花鳥畫面中的。典型器物有明成化鬥彩團蝶紋罐、萬曆五彩花鳥花碟紋蒜頭瓶等。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紋,有圖案風格的團蝶紋,也有寫實風格的飛蝶紋。康熙五彩蝴蝶紋瓶,採用散點式構圖法,在瓶體上繪畫成雙成對或三隻兩隻聚集飛舞的蝴蝶,清麗新巧。還有一種在冰裂紋地上繪畫彩蝶翻飛,裝飾手法別具一格。雍正粉彩團蝶紋碗,以草花與雙飛蝶構成的5組團蝶紋均勻環布碗壁,精緻美觀。雍正以後瓷器上還盛行一種瓜碟紋,即以瓜蔓與蝶紋相配,諧音「瓜瓞」,習稱「瓜瓞綿綿」,寓意子孫萬代連綿不絕,典型作品有乾隆粉彩瓜蝶紋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瓷器纹饰中的植物纹饰,从瓷器纹饰读懂传统文化寓意
[物品器具] 中国传统纹样之——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篇
用“植物”传递信息的茶具图纹解码第二期
瓷器的植物纹饰
一图看懂瓷器16种植物纹饰
明洪武青花瓷 故宫博物院典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