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宿白|永安寺勘查报告(1950年)

1950年7月21日成立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关于文物勘查团队。雁北文物勘查团由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担任团长,下设古建组、考古组两个小组,清华大学教授刘致平担任古建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陈梦家担任考古组组长。勘查团于7月21日离京,8月31日返京,共计40天,勘查了以雁北地区为主要区域的百余处古遗存,是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文化事件之一。

其时,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作为勘查团考古组成员,赴浑源县进行了勘查,并撰写了《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刊载于1951年3月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一书中。《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并非对浑源县境内所有文物的勘查报告,而仅为永安寺、圆觉寺两寺的勘查报告。编者为了排版与阅读方便,分为《永安寺勘查报告》《圆觉寺勘查报告》两部分发布,本期发布《永安寺勘查报告》。

宿白先生在浑源两寺抄录刻字及碑文时,得到考古组组员阎文儒、傅振伦的帮助;返京后,在绘制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梁架图时,得到过古建组组员赵正之、莫宗江的帮助。据说赵、莫二位在绘制梁架图时,因他们没到过永安寺,以致绘制某个木构件时出现了一个小失误,印刷时也未能得到纠正。编者才疏学浅,不能指出这一错误,谨作记录,以待来者。

本刊编辑宿白先生此文时,除了极个别的错别字外,未作任何增补删减,以保存作品原貌。

感谢侯涛博士提供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永安寺正殿

《永安寺》目次  

一、沿革

附1:寺名问题

附2:寺扩充问题

二、传法正宗殿

1.台

2.平面

3.枓栱

4.梁架

5.柱和础石

6.殿顶

7.平基藻井和天空楼阁

8.匾牌

9.彩画

10.佛像

11.年代

三、寺内其他建筑

四、碑

五、今后的保存

附录、《大永安寺禅师铭》

由圆觉寺望永安寺全部     图版二.5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

雁北一带,地势高亢,气候比较干燥,加上辽金以来,又没有多大的兵燹,所以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比别处为多。因此,我们考古组在勘察古城古墓之余,也随时注意到各地的庙宇和寺塔。但是,因为时间所限,每到一处,匆匆不能作详细调查,又因专门学识和经验不足,未能把应当拍照和测量的部份,进行完善,甚至有的全部忽略。现在把重要的材料整理出来,希望先辈方家多多指教。

此文承赵正之教授指示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梁架问题,并蒙绘制草图底稿。稿初就,又承莫宗江教授校阅一遍,多所改正,谨此致谢。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图版一.1

永  安  寺           

一、沿革

永安寺在浑源县城东北角,俗名叫“大寺”,它的兴建,据《寰宇通志·卷八十一》说是金代:“永安寺,浑源州治东北,金建。”后来一场火灾,全部毁废,寺里的僧人也都四散,至元《大永安禅师铭》上说:“神川永安寺者,古之道场。经烽火后,僧亡寺废。”元朝初年,本州大地主兼大官僚高定和他的儿子高仲栋把当时一位颇有声望的归云禅师邀来主持,捐资重新建筑了佛殿、雲堂、方丈、府库。《大永安禅师铭》上说:“有本郡高君永安居士,其子仲栋乐善居士……敬三宝……大修伽蓝,实高君之力也。于此寺有大因缘,焚香择炎,朝夕殷勤,父子相谓曰:‘若非革其律居,终不能兴。’时闻燕京归云大宗师退居竹林,……逎驰疏敬请,师欣然而来,驻锡不数年,创建佛殿、雲堂、方丈、府库,轮奂一新,成大丛林。”《寰宇通志·卷八十一》:“高定……仕元,至永安军节度使……其子仲栋……”顺治《浑源州志·卷上》也说:“永安寺,元……都元帅高定建。”归云死后若干年,寺况无大变化,一直到至元二十六年寺里又得到高家的支持,由保德州请来归云重孙西庵禅师来寺主持,并且又兴建山门,购置佛藏。《大永安禅师铭》:“(归云示寂),迩后虽经数大住持穷智极力,竟不能振。……至元已丑,永安虚席,寺门执事谋功□□州执节高仲挥、宣武将军高琰,闻保德州承天寺云溪嗣法西庵公长老,归云重孙也,有德宗师,驰疏邀之,师诺然来居。不再年……创建大解脱门五楹,……次年,遇大壇越宣差入都,经过神川,感师之德,闻叙藏经之缘,遂捐己财,宝钞五千,以充经价。遍化信心,所获不啻前数,输赀一万贯,置贝章六千轴……三门严丽,藏教焕然,成一时之壮观。”至元三十年西庵退休,三十一年奉训大夫浑源州牧杜让和监寺文兴为他立石,文中除了赞扬他的功绩之外,又附带把寺的历史叙述了一遍,这个文件,就是前面所引的《大永安禅师铭》:“奉训杜侯任之神川,慕师之道义,愍师勤迹,谓副寺文兴曰:‘退堂长老住经几何?’兴曰:‘自至元已丑,退堂癸己莫秋。’太守曰:‘若斯奇人,世固罕有。……志诸石,庶千载之下,声名不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初夏……大永安禅寺监寺文兴立石……奉训大夫浑源州牧兼管诸军□□□□□□□□杜让立石。”

延祐二年,高定的孙子高璞,又捐款在寺内,创建了一座传法正宗殿,当时寺的住持是月溪觉亮。传法正宗殿匾牌上详记此事:“时大元国延祐二年四月日,大功德主永安居士孙将仕郎,前本州判官高璞创建……传法住持嗣祖沙门月溪觉亮立”。

元朝末年,义兵纷起,当时的统治阶级没落逃亡,和这些统治阶级结不解缘的寺院一直等到大明帝国成立,新统治者巩固之后,才又恢复旧观,重新修葺。《寰宇通志·卷八十一》:“永安寺,……国朝洪武十六年修。”这新的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利用宗教来麻痹老百姓,所以普遍地在各地设置僧道司,浑源的僧官就设在永安寺。同时,又把永安寺大加扩充。乾隆《浑源州志·卷八》:“永安寺,明洪武间置僧会司,并报国寺入焉。”此后,嘉靖二十二年、万历十五年、十八年,地方官吏又各部份地修葺数次,传法正宗殿匾牌上记:“时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五月吉日,山西行都司大同后卫指挥使郭江重修”。又记:“时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仲春钦从守备浑源城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使云中郭江子郭翰勋孙郭恒禄重立。”万历重修地藏王堂碑记上说:“万历庚寅……州僚捐赀……重修。”

清初,大同总兵姜瓖据云中,反抗满清,明裔方应祥在州起兵响应。后来清兵炮陷东北城角,入城后又大事焚掠,永安寺想也不能例外。顺治《浑源州志·卷下》里说:“(顺治五年)三月初四日,炮陨东北城隅,……城中……殿舍,焚拆几尽,乡村扰掠一空。”

康熙初年,地方初定,地方官吏又捐金兴修。康熙永安寺焚修碑上说:“旧有永安寺,兵燹后……幸我郡宣公,讳喻斋,三韩人,来莅兹土,捐金(兴建)……告竣。”过了几年,这位宣公又在山门捐修一座牌坊。前碑上记:“……厥后,康熙十八年春,建修‘亲保善林’牌坊一座。”此后,康熙四十九年、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年,又连二接三地大事修补。康熙《重修永安寺碑》记:“戊子夏杪,余(马象观)奉命牧浑,偶一至焉,目击颓垣败瓦,(乃)首倡兴修。”传法正宗殿匾牌上也记:“大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创并修。”乾隆重修永安寺碑上说:“废久荒古,恐遂至于泯灭……首倡金……未旬日,金钱毕集,逎量度旧址,图画今制,鸠工庀材,择能而才者董其役,至壬午冬十月工竣。”

乾隆以后,整个的满清帝国趋于没落,老百姓不必说,就是州内有钱可施的地主官僚们,对此也无多大兴趣。所以除了嘉庆初年稍稍修理了一下之外,便没有什么大建设了。嘉庆《创修重修碑记》:“嘉庆十年……重修寺院。”

清末民初,更形冷落。后殿铁佛舍倒了,再也重建不起来。等到一九二五年阎匪锡山洗劫寺产之后,连正殿都日渐倾斜,无力补葺了。

插图一:永安寺的扩充(原图录自乾隆《浑源州志》卷一叶六)

附1:寺名问题

寺名“永安”,大概是由元初高定父子捐资重建以后才开始。惟一的证据,就是尊归云禅师为第一代,《大永安禅师铭》上说:“(归云)驻锡不数年……成大丛林,尊师为第一代。”这个推测如果没有错误,那么,寺名永安,便可能因为再兴寺院的大施主号永安居士之故。至于高定号“永安居士”,又可能因为他最后的官职是永安军节度使的缘故。

高定,《元史》、《新元史》都没有传,他的事迹,见《寰宇通志·卷八十一》:“高定,浑源州人,好学敦信,尚气节,仕元为云中招讨使都元帅,永安军节度使。定谓诸子曰:‘吾蒙国恩,致位侯伯,布衣之极,曷敢久贪爵宠乎?’遂解印绶,致仕而去。”

乾隆《大同府志·卷二十二》又补充了几句:“定,长于吏治,所至奸宄屏迹。”高定、高仲栋父子既然重建寺院,而定的孙子高璞又扩充寺院,创建传法正宗殿。此外,《大永安禅师铭》中又记有高仲挥、高琰二人再兴禅寺,这二个人的名字和定子、孙,同用仲字,同从玉旁,大概也是高定的后裔。我们粗粗地整理一下记录,就可以发现高家至少有三辈和永安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当然的,过去的宗教向来是和剥削阶级、统治阶级站在一条战线上,互相利用的。等到明朝一统,新的势力发生,寺里又添置了“僧会司”,高家在僧会上的地位便从此起了变化,因而也就无力及此了。

插图二:传法正宗殿平面和寺内碑幢分布

附2:寺扩充问题

据乾隆《浑源州志·卷一》“永安寺图”,可知寺的扩允经过,大致如下(插图一):图上所画,寺前后凡三院,后院铁佛舍,舍东西有配殿,配殿两侧,各有同等面积的空地,在平面配置上,自成一系统。因此推测这个院落可能就是洪武以前的报国寺址。中院,就是以传法正宗殿为正殿的院子,大概是该殿创建时所扩充。前院自成局势,拿《大永安禅师铭》上所记至元时的建筑对比一下,可知这里的正殿相当于铭中的佛殿。东西朵殿相当方丈、云堂,东西配殿相当府库,三门仍旧。那么,元初永安寺的范围,可能就是现在寺的前院。

插图三:传法正宗殿当心间枓栱梁架断面

二、传法正宗殿(图版一·1)

传法正宗殿是永安寺正殿,在护法殿后,南向。自三门经护法殿、东西朵殿和中院东西配殿,到此恰符伽蓝七堂之数(后院铁佛舍不计数内)

传法正宗殿月台上的元经幢       图版一.2

1.台

台平面随殿身作长方形,前面附砖砌月台。月台比台窄短,正面叠石级五步。月台前部,东侧立一石幢(图版一·2),八面,文字剥蚀不可识,由须弥座和承盘上的花文,大致可以断定是元代物,西侧立一碑,文字漫漶,但还可以看出第二行下面的撰碑人姓名:“奉训大夫知沂州东□巷道人郭雨撰文并书丹”和后面的几行白话偈语。

传法正宗殿的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梭柱    图版一.3

2.平面(插图二)

殿阔五间,深三间,平面作长方形,当心间最宽,梢间其次,次间最窄。正面当心间、次间装隔扇门,梢间和山面、后面砌砖墙。金柱配置 ,系用减柱之法,只有后面一列。金柱间砌扇面墙,墙前砌大砖台,上置须弥座三,上塑阿难、迦叶。大砖台外侧,东西又各斜排三砖台,上塑四菩萨和二天王。

传法正宗殿的天王像,天宫楼阁一部分和柱头铺作、补间铺作的后尾
图版二·3

3.枓栱

此殿枓栱颇为简单,仅柱头、补间、转角各一种。配列也很疏朗,除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二朵外,次间、梢间、山面都用一朵。

  柱头铺作 系五铺作单抄单昂重栱计心造。自栌枓向外第一跳为华栱,栱端施瓜子栱、慢栱、罗汉枋。第二跳为平置的假昂,昂下刻作假华头子。假昂上置交互枓与耍头,令栱相交,假昂后尾为第二跳华栱,栱端施令栱,内侧栱承平基枋,外侧令栱承撩檐枋,耍头后尾为绰幕,紧贴梁下,绰幕端刻曲线,与《营造法式·卷三十》所画的“蝉肚绰幕”相似。(图版一·3又图版二·3)

  补间铺作 除耍头尾端置齐心枓,承托平棊方和柱头铺作不同外,余全同。(图版一·3又图版二·3)

    转角铺作 系缠柱造,栌枓3:1在角柱上,两在两旁的普拍主上。自此三栌枓口中,正侧二面皆出单昂抄单昂,角斗在斜角线上,更出角昂各一跳。正侧面跳皆施重栱,栱皆为鸳鸯交手栱,联贯左右跳头而相交在角栱角昂之上,第二跳为鸳鸯交手列栱,和各缝耍头,由昂相交,以支角部正侧两面相交的撩檐枋。由昂上置宝瓶,以承老角梁(图版一·4),角栱、角昂的后尾皆作角华栱,由昂后伸为耍头,和第二跳头上的搭角令栱相交以承平棊方。附角枓上的华栱后尾仍为华栱,第二跳作麻叶头,余与补间铺作同。

传法正宗殿的转角铺作     图版一·4

4.梁架

檐柱各柱头间施阑额,其上施曾拍枋,枋平扁,比阑额宽。普拍枋和阑额出头的角上,都刻作海棠卷瓣。

当心间 前面檐柱和金柱间施五椽栿,栿外端置于柱头铺作上,梁头并未挑出,内端入金柱与后面搭牵相交。五椽栿上为四椽栿,置于前后下平槫缝下的蝉肚绰幕上。绰幕下施櫨枓,枓下置两瓣驼峰,这是后来明清十字隔架科的滥觞。四椽栿上,于前后上平榑缝置三瓣驼峰,上架方圆襻间各一层,在圆襻间上架平梁。平梁上立蜀柱,施襻间两层和栌枓、翼形栱,上襻间上承脊榑,榑下前后并置又手。后檐柱和金柱间施搭牵,两端与五椽栿同。(插图三)

次间 脊榑下未施又手,四椽袱上两驼峰间另施蜀柱,蜀柱上置十字枓栱,以承上平榑交头。转角铺作后尾另以抹角袱承托角梁后尾,角梁后尾挑承下平榑交头。(插图四)

传法正宗殿稍间丁袱和角梁仰视       插图四

5.柱和础石

  次间、稍间柱有升起。檐柱系梭柱,全部有卷杀,最大直径在由柱底算起柱高的四分之一处,这样卷杀方法和已经知道的几处梭柱如定兴石柱、日本法隆寺、营造法式、安平圣姑庙等全不相同,但若从最大直径靠近柱底一点来讲,它是和安平圣姑庙比较接近。柱和枓栱的比例约是3.5:1,和已毁的正定阳和楼相似。(图版一·3)础石施复盆,和明清以来流行的古镜不同,石面剥落,原来是否缕雕花文,现已不可辨识。

6.殿顶

殿为四注顶,最上部有极微的推山(图版一·1)。角柱生起,所以檐的全部成为两端翘起圆合的曲线。檐椽、飞檐椽的卷杀,由外端一直可以到椽长的三分之一以后,线条柔缓,极为美观。殿顶覆盖黄琉璃瓦,瓦色尚鲜,正脊、垂脊都有琉璃雕砖所砌。琉璃鸱吻和正脊正中的琉璃瓦饰,样式和大同善化寺普贤阁的极为类似,都是清代作品。(图版一·1)。

传法正宗殿当间的佛像、壁画和天空楼阁的一部分    图版二.2

7.平基藻井和天空楼阁

次间、稍间都是徹上明造。当心间佛像顶上起藻井,藻井前置平棊。

平棊藻井下,扇面墙和五椽栿上,起天空楼阁:在五椽栿上的是重檐,施枓栱三层,即上檐、下檐、平坐。扇面墙上的是单檐,施枓栱二层,上层承托藻井下缘(图版二·2)。全部枓栱,都用四十五度斜栱。这部精巧的小木作,高不过四尺,结构玲珑,可惜我们的照像未能完成任务,现在只好就记忆所及,略略报导一下。

传法正宗殿匾牌      图版一.5

8.匾牌(图版一·5)

匾牌悬当心间檐下,高大朴素,全部都未鐫花,牌带下垂,牌舌嵌牌带内,这种样式,正像《营造法式·卷七》所说:“牌舌,牌面下两带之内横施者。”而匾正中的“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体兼颜柳,方整古劲,也不像明以后的书法。等到第二次覆勘时仔细观察,才发现牌匾两侧还有五行小字。

这五行小字都是写上去的,因此每次油饰装新之后,就需要重写一回,所以所记的时间虽然不同,但是字迹都是一人手笔。而当中的“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则是浮刻木面,还是雪菴溥光的旧迹。雪菴溥光俗姓李,大同人,是元代的大书家,道光《大同府志·卷十七》里说:“李溥光,幼出家为僧,号雪菴和尚,喜读书,经传子史,无不淹贯,善诗,工书,笔法遒劲,尤长于擘窠大字,一时宫殿匾额,皆出其手。至元间,奉诏蓄发,授昭文馆大学士,著《雪菴集贴》行世。”雁北僻县居然还发现六百年前名家榜题,真是出人意料之外!

传法正宗殿扇面墙后面下部的供养人壁画     图版二.1

9.彩画

殿内外梁架、斗栱、栱眼壁和当心间的平棊藻井、天宫楼阁上的彩画,颜色鲜艳,都是乾隆以后所重绘。

东西两壁画水陆神王,这种佛道混合的图画,也不是清以前的作品。

从墙画十大明王,巨壮诡怪,笔力飞动,不像明以后作。但线条有复笔痕迹,知经后世重描。

当心间扇面墙的正面,画菩萨,两侧各有二侍者,上部角隅画二飞天,全幅笔意磊落遒劲,可能是元画,但经重描(图版二·2)。扇面墙后,中间画观音和二侍者,行笔更是雄健圆转,大概因为位置无关重要,所以后世重描的次数比较少。扇墙后面的下部,画满了一排一排注有姓名和捐款数目的供养人像,东侧都着清式官服,最前面的是宣成义,壁上题字:

“信官 宣成义 功德主”

宣成义就是上面所引康熙《永安寺焚修碑记》的作者,乾隆《浑源州志·卷五》说他康熙十二年时任知州:

“宣成义,奉天辽阳人,荫生。康熙十二年任(知州)。”

那么这一部分画的时代,便可得到结论。西侧的也着官服,年代应和东侧相同。但当中的却着明代衣冠,题字中记舍财的文字,也不说施银而说施钞,如

“施主 刘山妻孙氏 施钞叁拾两”(图版二·1)。

彩画笔调也比两侧暗旧,所以它可能还是明代作品。

传法正宗殿的天王塑像   图版二.4

10.佛像

殿内佛像,大概都是旧塑,但屡经后世修饰,所以有的显得呆板。须弥座上的三坐佛,就是如此(图版二·2);佛侧的阿难、伽叶和菩萨(图版二·3),比较生动;外侧的天王更为雄壮(图版二·4),但最能保持原来姿态的是当心间五椽袱下悬空向佛作礼拜状的二个天女,线条柔和优美,最是妙塑!

11.年代

总结上述,我们从木建形制上,可以断定这座传法正宗殿还是元延祐年间的遗构;无论石碑、匾牌中写了多少重修、创建、创修等字样,其实都是夸大之辞。我们只要参考一下城内成化年间所修的文庙大成殿,和邻县阳高宣德八年所修的永福寺大殿(图版五·23)等附近的明清建筑,便可以分辨出来。

    梁栿枓栱、绰幕、驼峰、普拍方、础石等都是元代的标准样式,梭柱、翼形栱、轻微的推山、和阑额出头部份的割截形式,更是元以前的旧制;但其中也孕育了一些后日的手法,如十字隔架枓,驼峰式的托木和附角枓上的麻叶头等。这种现象正说明我国古建筑的发展,也和其他一切事务一样,都是永久不停地在变化!

插图五

三、寺内其他建筑(插图五、图版二·5)

寺内其他建筑都经明清重建,施用斗栱的只有朵殿,钟、鼓楼和山门。山门的样式比较旧些,角柱有侧脚和轻微的升起,门内二天王塑像也比较生动,不像明以后物。

四、碑

    除月台上二座元刻外,传法正宗殿东朵殿的东窗下,嵌有至元三十一年的永安禅师铭(参看附录),月台下西侧大碑,文字剥蚀,大概也是元物。此外,明清石碑共九座,参看插图二。

五、今后的保存

在这座大寺里,我们应当首先予以注意的,就是传法正宗殿。殿两稍间丁栿都有些拔榫,当心间柱架已经部分下沉,东山墙裂缝,前后枓栱部分脱落;塑像有的被挖剥,门窗脱失,最要紧的是东稍间屋顶漏雨。因此,我们建筑最好赶快派遣专家仔细勘测,然后再作有计划地修理保管。

其实是山门,山门正门现已闭塞,但后门却在洞开,闲人可以随时出入,塑像可虑。此外,铁佛舍牌楼等都圮毁,前院全部都已改用,朵殿、配殿无甚重要,不必一一详述了。

附录:《大永安寺禅师铭》

《大永安禅师铭》石刻,是我们第二次覆勘时发现,匆匆忙忙拓了二张,效果都不甚好,模糊不清,不能付印,现录全文如下:

……公□□住持神川大永安禅师铭

神川永安寺者,古之道场,经烽火后,僧亡寺废,惟法堂、钟楼至□□□□矣。

□□□□有本郡节帅高君永安居士,其子仲栋乐善居士,家备为□□敬三宝,因夙世曾行于布施,故今得享于富饶,□里大修伽蓝,□实高君之力也。于此寺有大因缘,焚香择火,朝夕殷勤。父子相谓,若非革其律居,终不能兴,宜得大禅老王之延接,方委以增郡邑之□。维时,闻燕京归云大宗师退居竹林,禅学道行,蔚为时称,若得之供养,□门之幸也。逎驰疏敬请,师欣然而来,驻锡不数年,创建佛殿、云堂、方丈、府库,轮奂一新,成大丛林。尊师为第一代,蒞事精严,勋有师法,衲□望风而来,众□咸百千指。师将示寂,谓众曰:“吾于此寺所抚有三殿,□圣容、三门、藏教未得完具,他日儿孙当有继我者。”迩后,虽经数大住持,穷智极力,竟不能振。一时斋粥尚犹不绝,况藏经、三门乎?□□台西,□砌墁址,□州重云彩绘大殿。至元己丑,永安虚席,寺门执事谋于□□州执节高仲挥、宣武将军高琰,闻保德州承天寺云溪嗣法西庵公长老,归云重孙也,有德宗师,驰疏邀之。师诺然来居,不再年罄□盂,创建大解脱门五楹,从若化成。次年遇大壇越,宣差入都,曾经过神川。感师之德,闻叙藏经之缘,遂捐已财,宝钞五千,以充经价。遍化信心,所获不啻前数,轮赀一万贯,置贝章六千轴,□□□六百倜。三门严丽,藏经焕然,成一时之壮观,遐迩见闻,叹未曾有。观其西庵举止威重,作事不凡,以为归云再世矣。缘寺告成,寺门肃然,倦于应接,思求居养而乃退休。官员耆宿洎功德主具疏复请,坚辞不应。有奉训杜侯,任之神川,慕师之道义,愍师勤迹,谓副寺文兴曰:“退堂长老住经几何?”兴曰:“自至元已丑,退堂癸已莫秋。”太守曰:“若斯奇人,世固罕有,前后五鼓焉,大缘事其功弗浅,益誌诸石,庶千载之下,声名不朽,亦激后昆奋思□之心耳。”一日,杜侯挈朋吏李琏同副寺,谒余为之记。愚自矜□,奉训杜侯气量若湖海,皎然如日月,秉性忠直,胸怀磊落,鲜德薄缘,焉肯崇信。辞让不获,而谓曰:事之隆者,故有待于时,而□于人,虽有人而不遇其时亦不能成。纵遇,时不得其人,亦不能成。矧此利高,天发心□,为倡尤值休明之时,功求圆而中发。今西庵老岁□以疲之际,□风凋瘵之时,兴于此殊胜,缘行如此,饶益行其所谓离,□能为之事,兴因直书,以为记。

至元三十一年岁在甲午初夏朱明□□

中□□宫退隐西严撰,大永安禅寺监寺文兴立石

大寺僧首座道, 云中石匠刘昇刊

奉训大夫浑源州牧兼管诸军培奥内□□寺□ 杜让 立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浑源永安寺
浑源永安寺建筑
《引用》浑源县永安寺
大同浑源永安寺八百神仙拼图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大同渾源永安寺【圖文】
山西恒山脚下的小县,有中国第一传法正宗殿,可看到罕见的水陆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