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日本茶室的五个特点


这间屋是茶室,不过它不是我们国家的茶室,而是日本的茶室。

不同文化背景下,日本的会有哪些不同?

#1

躏口(lìn)

门推开至一边后,客人曲身,从躏口爬进茶室内。

说来倒有点像《桃花源记》里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种小小躏口的入口形式是著名茶师千利休的发明。

千利休,是研究日本茶室不能避而不谈的重要人物。据说,千利休是在大阪北部看到河船上的舱门受到的启发。

当千利休看到人们不得不在枚方码头的船上爬来爬去时,觉得很有趣,所以他开始在小茶室中使用这样的入口。

在他看来,船和茶室一样,都是一个独立世界。

#2

榻榻米

在日本,分隔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元素是地板,而不是墙壁。

夏季闷热,为了确保通风,屋内不使用桌、椅、床和其他家具,因此要设计能缓解来自地板的寒冷和潮湿的元素。

地板是木头做的,上面铺上草席,这种状态直到今天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只有当踏上日本房屋中凸起的地板平面时,才算得上是真正进入了屋子。

榻榻米的大小是根据人体测量推算出来的,大约是一至两个久坐之人的面积。

它划定出了生活空间的最小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人类住宅完美的模块化系统。

榻榻米的尺寸仍会因地区而异,但2:1 的长宽比始终保持不变。

榻榻米的布置随季节而变

#3

地炉

地炉是茶室的功能中心,它是烹茶的仪式性场所的标志。地炉只在11月至来年4月使用,其余时间都会用榻榻米将它盖住。

它不仅可以加热茶水,还可以用于供暖,因此,它位于茶室的中央,尽可能靠近客人的座位。

而在温暖的季节里则会使用可移动的风炉,风炉被尽可能放在房间里远离客人的角落。

暖和的季节里使用的风炉

#4

壁龛(kān)

日本的墙面不像中国和西方那样,会用画或其他装饰元素进行装饰。带有壁龛的房间内会有一个可以用挂轴和插花进行装饰的地方。

壁龛用于展示艺术品,还标志着屋内的“上座”。壁龛是唯一一个等级较高的地方,是为最重要的客人预留的,地位最高的客人背对着壁龛落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座位的排布发生了改变,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客人都能欣赏到装饰品。

在此后的茶道史中人们逐渐背离了千利休的哲学,因为这些人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放在行为的核心,并相应地重新设计了茶室。于是,壁龛被移出了茶室的中心。

#5

天花板

茶室内天花板的高度代表着客人的地位,人坐在天花板下,头顶的天花板越高,代表这个人越重要。

因此,壁龛上的天花板比其他的区域略高,而主人席上方的天花板最矮。

特别是在较小的茶室中,人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天花板高度、天花板的倾斜程度和不同的设计,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环境氛围,以抵消空间内物理上的狭窄和束缚感。

这么一看,茶室确实和我国的茶室大不相同。不但如此,想进入茶室还会有些要求。

比如,不允许客人佩戴手表进入茶室。故而在茶会过程中,人们是不知道时间的。人与外界相隔,时间仿佛也被隔绝在外。

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

水为茶之母,先从山中打水而返。古语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就是说,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

水自山中来,舀水入壶,想起的是山溪,忘却的是心灵杂质。

紧接着煮水。茶不同,泡茶的水温亦不同。苏轼就写过,“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煮水时,坐于壶旁,听松风鸣,此时分不清是屋外风刮过松树之声,还是壶中水沸之声。

身处的茶室就是自然,哪里还需要惦记着屋外的世界,就连向外一瞥都觉得会扰乱此时的心境。

茶香伴着春日的风,慰藉了整个茶室。

当喝茶就只是喝茶,当真是万般惬意。

今年春日,端起茶杯,只一口,便在你的味蕾里留下馥郁的回忆。

之后每次端起茶杯,便与春日撞个满怀。

如此,饮的可不只是茶,而是浓浓的春日。

★ ★ ★

这本书里有日本茶室

和日本空间美学

购买链接

还有更多日本建筑文化的书

欢迎选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室的设计
【茶道】茶室·后世的典型茶室
一个完整的日本茶会是怎样进行的?
炉火与温情
日本茶道
禅、竹、茶 一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