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银沟西上

    抄碑挺累,换写爬山。从幽深雄壮的青银沟开始。

前文《房山87》、《房山88》分别从东西两向,进入青银沟;而《房山90》则抄录了曾立于沟内的凤凰山华严寺的碑石。一直惦记着之字道大洼沟上是怎样景象。
曾在圣水峪的滑尖(华严),与老人聊天。老人称:过去老伴回三流水娘家,都是一早出发,过青银沟,上灶筒庙,过岭,中午在三流水吃饭;饭后返回,晚上到家。因为发音差异,请老人解释zàotǒng何意?大概是路如灶台烟筒一样陡直的意思,所以本人写作“灶筒”。让我一下想到“之字道”,其地形正是如同烟筒般陡直
民国《房山县志》有:“造铜岭,城西南五十里,由峪儿可通三流水”;“圣水峪,城西南五十余里,有村,俗峪儿”。所以,本人猜测:这个造铜岭,原意为灶筒岭,取自“之字道”。

 

按老人发音,“圣水泉”原叫“拉拉水”,“老龙湾”原为“落龙洼”。

青银沟内看老龙湾沟口,内如秘境,故事见《房山88》。


2014111日,从圣水泉出发,探青银沟西上之路。


地图。凤凰山华严寺简标北华严寺


圣水泉西北而上,青银沟分西、北两岔。左(西)去梯子峪,右(北)去涞沥水三岔


先北,正对凤凰山华严寺遗址,沟又分华严寺东西两岔。东沟通高处的三岔。《房山87》由此下来。

前文《房山90》碑抄可见,明代这里建有凤凰山华严禅寺。那么,在这幽深的青银沟里,四面皆山,哪儿才是原来真正的凤凰山呢?

民国版《房山县志》,将大房山主脉,自东向西,分作段:云濛山(现凤凰山,东到山口头)、连泉顶茶楼顶(猫耳山)、幽岚山(华木伦)、堵墙山(棺材山、青峰岭)、白云山青径山。其中,白云山为:“北自九口鞍,西至佛岭,南尽尚乐金粟山,皆其脉也。为大房山脉转折处,高与茶楼顶等。山腰时有白云。俗言上有水晶矿。分布面积甚广”。

但《县志》将凤凰山列在堵墙山(棺材山)条目下:“凤凰山,城西上方寺北山也,近黄山店”。

所以,我认为过去的凤凰山是指(东)前方(北)的山体。


房山90》抄录的明弘治元1489重修施烛碑记》有:“凤凰山顶扬日,香炉峰尖掛月明”,更证明了这点。

那么,西侧的这些横看如莲瓣侧看若剑戟的山体,就应该是香炉峰了。是不是取大形如炉众峰如焰呢?


分岔处,转走西沟。沟右(东)为凤凰山华严寺遗址,沟左为“之字道”。

正前方,为大房山主山脊。从地形而言,山脊符合《县志》对堵墙山白云山的划界,应当是九口鞍。曾走三流水穿越涞沥水的古道,经过这里;而且《房山87》可见,青银沟也有小道可上。


抄近道,从乱石西上华严寺遗址对面的山缝,便是“之字道”。


插两张《房山87》用过的照片,以便看清“之字道”的方位、地形。


可见,“之字道”沿陡峭的山缝“”形而上,称为“灶筒”,有一定的道理。


没多远,便是古道,人工垒砌。


不知古道已经多少年。现在少人行走,虽杂草丛生,路迹倒还清晰。


半途,下望华严寺遗址。选址不错。


路转向西侧山缝。


转弯处是一处平台,基本是“之字道”一半高度。


平台,一石挑出悬崖,是观景佳处。对面当是过去的凤凰山

对面是《房山87》从三岔下行、返回的路线。


再下瞰华严寺遗址
《县志》记录“北寨双崖”有:“自上方山山麓而西,至北寨,双崖如门,琳宮梵舍对峙左右……北寨双崖,峭立涧流……禅宫、一道院临崖相望”。禅宫道院,是不是就是这里呢?。

西沟伸向西北侧的绝壁之中。

东沟伸向三岔,同样是沟深路险。
按碑文“凤凰山顶扬晓日”,沟东(右)侧山体,也属凤凰山

平台具备建道院的空间,但是杂木丛生,没有看到建筑遗址。
古道沿西侧山缝而上。

草木丛生,路陡如前。

泥土落叶,覆盖了石阶。

之字道”穿行在狭窄陡峭的山缝中,回看的照片才能反映出来。

终于攀上山口,用时近半小时。左(东)侧平台休息。

东侧平台,有一山尖,登上不由豪情万丈。
稍有逊色的是阴天,能见度了差点。


顺时针四周景色。上来的山口。

之字道”在脚下深缝里。

那个山尖。

东侧脚下,是走过的青银沟北沟再分西岔处。近峰就是那片片如仰莲的山尖,挡住了青银沟主沟。
远山顶是“凤凰山顶扬晓日”处吗?

南侧,可见梯子峪大坡,斜挂在两段绝壁间。

西南,密林中似乎有小路可下,大洼沟隐在远近山间。

返回山口,才发现山口上有一小庙残址,可能就是滑尖老人提到的“灶筒庙”。它会不会就是《县志》提到的道院的后续呢?

西上走沟,平缓许多,这应该就是造铜岭古道

同样,因少人行走,草木土石遮蔽了古道。

不少路段,石阶如初。

过三分之二路途,山势稍陡,古道保存较多。

山口至此,约半小时,山顶不远了。

下望走过的古道,正对青银沟主沟。可见,这是主道,路程最短。
《县志》相关条目:“孤山口沟,城西南三十里,上自九口鞍,下至天开,长二十余里”;“孤山口沟,由天开入沟,至孤山口五里,中院五里,圣水峪西北,过造铜岭三流水,可通霞岭石堡”;“九口鞍,城西南五十里,造铜岭隘口”。

南侧的山梁,将大洼沟分割开来。

古道,在近山脊处,西拐小垭口

先上主山脊山脊缺口为人工开凿,应该是古道的一部分。

这里已是大房山主脊分水岭,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山包挡住了青峰岭三岔的视线。
按地形,九口鞍应在山包之后;按交通,九口鞍就是这里。两者相距几百米。

山脊北侧,就属三流水。村庄在左侧山后;另一僻远的山村是大滩,在右侧半山。
曾从左侧垭口过来,穿过脚下松林,去涞沥水

拉近大滩垭口,大滩村在垭口里侧。一条半山挂壁古道,连通大滩三流水
过去,三流水未开凿山洞,当是房山距离交通干线最远的村庄之一。现在,这个“”字当让位大滩了。

沿山脊西南而去。

这一带就是大房山主山脊造铜岭。自黑牛峰起,由东北—西南走向,转为-西走向。按前文《县志》,眼前诸峰都属于白云山区域,远大于现在的白云坨范围;最高处为大洼尖
右侧黄线,可近下三流水;半山黄线是隐约的近道。选择走山脊,到水泥路,再南下大洼

南侧,为大洼北沟。隐约可见,小道连通笛子草大洼

北侧地形。
三流水还有条出山古道,就是走大滩杏黄之间的沟底,过鬼门关,可到对子鞍北口。

途中可见,有小道,南下大洼北沟

沿山脊而上。

回望,褐色为走过的路线;左侧黄线为三流水涞沥水的古道。

攀上造铜岭最高处。

南望大洼北沟,天气不好,远景不清。


高处回望,来路、附近山峰,作以分辨。
现在,一般把远处的山口称“九口鞍”,左下杏黄,右绕三岔。与今天上来的山口隔一山头,相距几百米。

这张图能更清晰些。其中,三流水有两条道通上九口鞍

沿山脊西行。阴坡就是三流水的“万亩松林”。

回望。
华北一般由于降水少,阳坡水分蒸发量大,阴坡反而植被茂盛。

不远,就是三流水山脊水泥路。爬上山脊至此,也是半个小时。
自己觉得这段水泥路,是房山最好的观景佳处:懒得爬山,开车兜一圈,一览大好河山;而穿越,则四通八达,因为这里是大房山脉转折处。后文再述。

这次路线,是自水泥路转弯处,南下大洼南沟

途中回望,可见有两条近道,从半山腰穿来。

转弯处羊圈休息,不想悬崖如此单薄。

回望下来的小路。水泥路横在山脊。

休息后,羊圈处南拐。

下望,小路走南沟南侧。

而去路,不过是陡坡上的纤细羊道。

颤颤巍巍地走过,回望。

下面是无底沟壑。

一段平台挑出,常有人走,却下不去。大概是放羊人的瞭望台吧。

路再走滑坡陡壁。

回望,羊圈过来的这段路挺险。

下行转东,大洼南沟整体显现。可见孤屋两间。

路再南转。

这已是黑牛峰脚下。

有处山泉。

路再东转。中山“”大概是“之字道”顶部山口。
大洼是个废弃了的小自然村,废弃的梯田,废弃的房基,只有两间完好房屋。

下去的路仍不好走。

密林坡陡,落叶滑松。

回望走过的路,直线距离不远,却绕了一大圈。

三流水,这里也有不少红霄梨树。

沟南侧有隐约小路,去笛子草。选择去北侧房屋。

房屋两座,门窗已坏。三流水过来的夫妇两人在此养羊。

闲聊几句,选择走沟,路近。

沟非正路,坡度不大,却有几处陡坎,坎下是冲蚀水潭。好在不是雨季。

这坎下淤泥中陷着一只死羊,不知是失足跌落,还是雨水冲下。

第三处水潭。

下行。

这段树密。

走不远,横壁挡住去路。

看脚下,惊出冷汗:河床汇成一个漏斗,跌入地下。一失足,就呜呼了。

赶快呼喊队友寻路,原来路在左(北)侧上方。

路穿一处一人宽的山体裂缝,陡直而下。

回看裂缝上口。

裂缝幽深,不能拍出全景。

裂缝底,坡度达60o以上,是处壮观的一线天景观。

走出缝口,绝壁横在对面。

小路右(东)拐。在这绝壁沟壑里,人是那么渺小。

路刚平缓,右(南)侧又出现另一断缝。与前者平行,更为壮观。

真正的一线天,底部平缓。什么力量,使山体连续断开呢?

脚下水潭已干。这水就来自上部的那个漏斗

可是,断缝太高,光线昏暗,没看出漏斗的位置。不由再次为上部的漏斗后怕。

一线天底部,两种岩石。应该是后期水冲成坡沟。

大洼沟的这两处壮观的一线天断缝,是始料之外的。
这两处断缝,与是“之字道”侧的众多山缝的延续。

继续右(东)拐下行,巨石堆垒。沟口正对梯子峪大斜坡。

只能在乱石上翻爬。

已能看见梯子峪小道,可巨石堆垒得陡直起来。

沟口巨石拥塞,竟成垂直。

下来不易。
有点庆幸这次路线的选择,要先从这儿上行,还不一开始就懵了。

前面,就是《房山88》由梯子峪下来的小道。

回看大洼沟沟口。

南望梯子峪大斜坡。

北出梯子峪沟口。

以下路段,2010年走过,《房山88》写过。再走,还是为其幽深雄壮所震撼。

沟口正对“之字道”背侧。那“仰莲”峰侧,如剑似戟,直指天空。

一路跌宕起伏,到此,则有天门中开的畅快。

下行,沟底突宽。走在雄伟的沟中,也觉得腿脚有力。

大坡绝壁,又有了交响乐的感觉。

回望梯子峪谷口。

沟口西侧,感觉也有路可上。

离青银沟主沟不远了。

再流连回看沟口,人太渺小了。

西侧如莲瓣的峰顶。

下行,便是圣水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银沟之大洼沟线路虐行记
房山77穿越棺材山
引以为戒---2012年3月13日驴友“山峰”在房山青银沟遇难地点
北京房山:瞻房山广智寺
房山青龙湖关帝庙
房山三流水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