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与高俅下

           苏轼与高球的那点事儿(下)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甚至是一贬再贬。余秋雨先生把原因归结为小人嫉妒和谏官的无情。反正苏轼是倒霉透了!

元佑八年(1093),垂帘听政的宣仁高太后去世,哲宗开始亲政,重申变革主张。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己申请远离京城,外补为河北的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越发的偏执,著名的“乌台诗案”让苏轼更陷入了一场冤狱。乌台,就是御史台,中央纪委和最高检察院吧。黑衣御史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词语,不容分辩就把他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惠州西湖还留下了他不少优美的诗词。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个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离“双规”只差一步了。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被再次贬到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当别驾,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才算拨云见日,遇赦北归。一路颠簸,还没有回到汴京,半路上就病死在了常州。

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苏轼被赦免的时候高俅有何表现。但据《挥麈后录》说:高俅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掖之情和最后的推荐。他利用自己的方便在徽宗跟前替苏轼说几句好话,是可以肯定的,在情理之中的。何况,后来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去抚问,送一些金银财物,帮助他们解决来往与居住的困难。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讨厌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赏识。

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是位很有胸怀气度甚至是过于善良的大好人,他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的弟弟苏子由提醒他爱才也要分个好坏人,过于善良也是一种迂腐。他还讥笑子由说:眼里见不到一个好人,这是一种病啊。

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互对立,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然而当苏门子弟贫困得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救助了他们,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时重振家风。这大概是高俅一生中唯一有人性的、知恩图报的善举吧?

我们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之初,进军快兵临城下之际,高俅护送太上皇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病,不得不返回了京城治疗、休养。当时大奸臣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人被百姓痛骂为祸国殃民的“六贼”,被钦宗下令暗杀的暗杀,流放的流放。惟独高俅不在“六贼”的名册,免于此祸,那是因为此前他已经病死于家中。

可能是苏学士九泉之下也添了不少好言,阎王老子才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你看,高俅这厮到末了还落一善终,真是阴错阳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得君心
次韵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卅首》[七绝]
苏轼《归院帖》(传说如此?乞更批示)
苏轼《归园帖》
苏轼行书《归园帖》
苏轼的行书《归园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