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2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备课资源

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例5“比较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并体会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4.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处于一年级,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定为: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的组成”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流程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力求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1. 在1~100中,从(    )到(    )是一位数;从(    )到(    )是两位数;100是(    )位数。

    2. 比59少1的数是(    ),比59多1的数是 (    )。

    3. 5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首先进行数的组成和数的顺序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好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自主学习

教学例5(用熊大和熊二为树浇水,比赛谁浇得多导入,熊大浇了42棵树,熊二浇了37棵树。)

谈话:熊大说它浇得多,熊二说它的7比2大,它们争论了好久也没得出答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提问:比较谁浇得多,其实就是比较什么?

你能用哪些方法比较42和37的大小?

【设计意图:熊大和熊二是当今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利用孩子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1.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2.整合方法,总结概括。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两个一组成,37由三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大于37。

小结:都是两位数,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大的数大。

【设计意图:在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时,注重培养比较大小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结果。】

3. 比较23和25的大小。(熊大浇了23棵树,熊二浇了25棵树。)

(学生小组合作比大小)

方法一: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看看哪个数对应的珠子多,那个数就大。

方法二: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的前面,所以23<25。

方法三:23和25的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以23<25。

小结:十位相同,个位大的数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弄清楚怎样拨珠,然后利用计数器直观地比较大小。接着把计数器上的比较过程进一步抽象到数位顺序表上,最后从根据数位顺序表的含义进一步归纳出比较两位数大小得一般方法。在这个环节安排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在互动中讨论学习。】

4.比较100和99的大小。

小结:位数多的数大,三位数大于两位数。

(四)精讲点拨

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1)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十位比起,十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五)测评总结

1.达标练习

(1)判断。

(2)课本P42“做一做”。

(3)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38    60    79    98    58   100

(4)( )里最大能填几?  

         ①58>( )   ②( )<100   ③71>(  )+30

(5)快乐任务。

回家后把家人的年龄记下来,然后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一排。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通过验证可以加强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应用。从直观看图比大小,到看计数器比大小,最后上升到直接看数抽象比大小,这样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小结,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3.作业布置

本书44页第3题,45页的第5题。

四、板书设计

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将例题设计成熊大和熊二比赛为树浇水,引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用小棒和计数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知识,练习题设计了不同题型,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仍有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练习题处理上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最后总结字出现的先后顺序还有一点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数  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小节,本单元包括数数  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3页的主题图,34-35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其中33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1做一做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2是通过让学生摆放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这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有的能数出100以内的数,对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除了关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三、教法、学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愉快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带领同学们回忆0—20各数,并指名数一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都认识过哪些数字朋友。【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通过数20以内的数,为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奠

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2、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主题图    教师用语言描述: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老师想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带同学们去大草原看一看。(教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草原图)

你们瞧,这里的景色多迷人呀!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不远处还跑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羊,(课件出示一群小羊)同学们数数看,有几只?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设计的先出示一群羊10只,而不是20只一起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是10只,从而为下面出示100只羊打基础。】    最后出示其他8群羊,老师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请大家先估一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他学具。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教师接着演示把其他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一共是几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怎样数又快又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

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一个十。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二个十。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这是几个十?最后生回答10个十。

教师接着问: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例1做一做    做一做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五十七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五十七接着数就是五十八,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当数到五十九时问:五十九后面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理解五十九根小棒再加1根是六十根,五十九后面应该是六十。然后接着数到六十三。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对口令游戏,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数到七十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4、教学例2    例2是学习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请同学们摆七十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呢?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七十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7捆。

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七十里面有(   )个十。

教师板书七十里面有( 7 )个十。

然后出示四十六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四十六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生回答教师板书:四十六里面有( 4 )个十和( 6 )个一。【设计意图: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

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板书:数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五、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六、设计理念

双基训练要扎实,照顾全体由易而难,适当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文萃科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比大小》教学反思
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总复习(一)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3.1数数和估计数量)导学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