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高岚 老师

图片:转自网络

我们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需要学习与孩子在关系中相处,因为在跟孩子的关系中间,父母们总是具备主导权的人。如果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未来,那么父母们需要采取更开放的态度,才可能更好地与孩子一起面对未来!

提问:

“我家宝宝两岁多,学东西比较慢,别的宝宝像捞鱼,串珠都能很快学会,我的孩子就很难她爸爸也比较急躁焦虑,该怎么办呢,经常同时要处理两个问题。”

高岚教授解答:

孩子进行“串珠”、“捞鱼”游戏都属于小肌肉动作,即精细动作。
孩子精细动作发展较缓慢,这种现象其实存在孩子的个别差异中,父母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获取孩子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不可简单地将孩子的动作发展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因为孩子间的发展差异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如果孩子只是精细动作发展这一方面较慢,父母也不必太过焦虑,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给与孩子更多练习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

提问:

“我家孩子还小,其实我特别想去上班,但是又不舍得跟孩子分开,孩子他爸带出去一下我都不放心,以后孩子上幼儿园我都担心自己比孩子不适应,这可以怎么办呢?”

高岚教授解答: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父母育儿过程中,即在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母亲的焦虑在于自己无法与孩子分离,这可能与母亲的原生家庭及成长经历有关,母亲可能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童年中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她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关爱自己。

建议母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完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可以记录自己在见不到孩子的情况下的焦虑程度,如果发现自己的焦虑程度过重时,可以尝试需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父母需要意识到学会分离是孩子自我成长中十分重要的动力之一,如果父母不能完成与孩子的分离,可能会影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提问:

“我家孩子15岁,就觉得学习不够上进,明明能够做的很好,就是不好好学习,容易满足”

高岚教授解答:

教育问题是父母育儿过程中十分关注的,我们常说要“看见孩子”,但看见孩子不只看见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也要看见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长处。

父母们不只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学习表现上,更应该培养孩子一些课外爱好,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给与自由、开放的空间,相信孩子可以在其他方面获得发展,让孩子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一直在问“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怎么做才是对的?”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父母需要真诚地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

只有父母充分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提问:

“问大龄闪婚,怀孕期间非常痛苦,不到两岁离异,离异后都能爱孩子。这样的原生家庭要注意什么?”

高岚教授解答:

两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性的发展时期,离异事件可能会让孩子对“自我掌控”产生怀疑;如果要降低对孩子的影响,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父母需要诚实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在一起是不合适的,但是爸爸妈妈都很爱你”,而不采取逃避态度;

  • 在有关孩子的任何事情上,夫妻双方应进行协商,对孩子的要求需达成一致,不以讨好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

  • 在孩子的学校活动中,如家长开放日,父母双方尽量都参与,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都很在意我,他们很愿意了解我的生活”;

  • 家中爷爷奶奶不能给孩子树立爸爸妈妈的负面形象,否则,孩子可能会产生对爸爸或妈妈的偏见。



提问:
“老大男孩八岁,老二女孩六岁,老大不管干啥总要压制着妹妹,对自己要求就不高,但是对妹妹要求就很严格。这是兄妹的内部矛盾。还有外部矛盾:老大在家很强势,但是在外面很胆小,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自己想处理但是又害怕面对,然后就自己生闷气。”

高岚教授解答:
当妹妹出生时,哥哥(两岁)正处于自主性发展时期。此时父母更关注妹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哥哥自主性的发展,而自主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是“控制”。
因此,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哥哥会通过打压妹妹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而这恰恰也反映出哥哥内心的自卑,才会出现在外胆小退缩的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在安全前提下,父母不介入孩子间的冲突,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的矛盾;

  • 父母对哥哥与妹妹的要求需要分开,不混为一谈;

  • 保证哥哥或妹妹有与父母单独相处的时间,让孩子觉察出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并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通过与其他同伴竞争的方式来表达需求;

  • 父母可以尝试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协助孩子发展更稳定的自我。



提问:
“高老师好,我和丈夫最近吵架频繁,孩子会在吵架时表现的异常乖巧,会自己去洗漱整理,甚至自己去房间睡觉,等我和丈夫和好以后,又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依赖性,洗漱睡觉什么的又恢复了拖拉等,请问这是一种什么表现?”

高岚教授解答:
当父母发生冲突时,表面看孩子变得乖巧,实则是孩子内心不安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产生”我不好,所以你们才会吵架“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对恐惧父母关系或加深对自我的否定与攻击。

当父母和好时,孩子出现拖拉的行为,其实是在渴求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能“看见”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跟孩子说明双方吵架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并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导致爸爸妈妈吵架,降低孩子对自我的否定与攻击。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高岚教授借用了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一句话“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结论,不是每一段都是一个句号”作为总结,她表示: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用心体验遇到的每个难题或每个惊喜的时刻!

如果对育儿还有更多问题

可参加我们的“育儿问题征集活动

会邀请您进群

共同学习探讨

成长自己成长孩子

(点击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催眠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父母该如何善待孩子的提问
2.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自我,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孩子不爱说话,都是父母逼的”:你的这些疏忽,正在扼杀孩子的表达力!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养决策力从现在就开始
熊玲:在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