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遇到「不喜欢」的老师,只有「牺牲」自己吗?
userphoto

2022.09.05 上海

关注

有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孩子遇到了一个他不喜欢的老师,怎么办?

这可能发生在新学期伊始,遇到的一位新老师。

也可能是,他已经“忍耐”了很久,伴随着开学,他又回到校园,必须去面对他的不喜欢

不喜欢,对孩子重要吗?

不喜欢某位明星,但因为他和我们并没有现实的关联,即使不喜欢,也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不会激起太过剧烈的情绪,也不会对实际生活产生太多影响。

但是,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除了父母之外,非常关键的重要他人,他们在孩子学业发展,甚至人格养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不喜欢就显得对孩子比较重要。

不喜欢,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从不喜欢某位老师,演变成抗拒这门课,没有兴趣,越学越差。

  • 会主动搜索线索验证自己的不喜欢。导致越不喜欢的,越来越不喜欢。这可能发展为敌对,以及师生关系的正面冲突。

  • 因为一个局部的不喜欢,泛化成为对学校的厌恶,对学习的抗拒,从而退缩。

不管从学习本身,还是环境融入,抑或人际关系的互动,这对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可以不喜欢吗?

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人吗?

不喜欢这种主观的感受,是自然而然生发的。

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攻击,可能是被唤起了某些痛苦的记忆,可能是激发了某种不好的体验……

在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那不是我喜欢的”——

是的,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人。这是可以被允许的。

孩子的体验,和我们类似。

但当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孩子不喜欢老师,很容易激发起我们的愤怒:

  • 你怎么能不喜欢老师呢?

  • 师教你,你哪有不喜欢的道理?

  • 老师那是为你好,你怎么不识好歹?

以及焦虑:

  • 他不喜欢老师,影响学习怎么办?

  • 老师对孩子如此重要,我应该怎么办?

  • 老师似乎做得也有欠妥的地方,我该怎么沟通?

我们无法接受由于不喜欢带来的可能的问题,于是,我们很容易将孩子的“不喜欢”堵回去。

这个时刻父母来说是有挑战的。

孩子和我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情感甚至更敏感,更直接。

他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需要看到,接纳,尊重。

是的,我看见了你的不喜欢。

是的,你可以不喜欢,即使对方是你的老师。

是的——

不喜欢

当我们这样说时,我们试着将对这份主观的情感的表达,作为一个客观中立的陈述。

是的,我愿意和你一起,对不喜欢进行一个全新的探索。

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份不喜欢

尊重自己的感受,孩子看见并体验自己的不喜欢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纳他不喜欢」的那部分,和他生情感上的共

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

我们需要再向前走一步,看看这份不喜欢背后有些什么呢?

如果你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你不喜欢的是什么?

你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个模糊的答案: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啊!

不喜欢是一种感觉。一种直观的感觉,一种朦胧的感觉,一种蜷缩在一起的感觉,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感觉。

因为不喜欢,我们很自然地不喜欢去探究不喜欢的背后有什么。

但是,如果我们愿意直面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因为什么不喜欢呢?

  • 因为别人不喜欢,我也不假思索趋从?

  • 老师对我有更高(无礼)的要求我无法达到?

  • 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很失落?

  • 感受到了不公正,很愤怒?

  • 某些表情、动作、神态、语气就是激起了不好的记忆?

……

试着陪孩子去做一些梳理和剥离。

看看哪些是合理的。

哪些是过度反应。

以及那些不喜欢背后,是基于什么需要。

当孩子不再闪躲,把不喜欢在阳光下,就能让自己更清晰、更明确一些。

他能聚焦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他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理智。

他会把自己从全盘的否定中剥离出来。

他会放下自我伤害式的执着。

他会走出自我纠缠般的漩涡。

他会更理解他人。

更重要的是,他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我们能做到什么?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也无法控制他人的评价。

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行为和评价,如何诠释,如何重新定义。

我们更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自己如何回应和行动。

就算有着深深的不喜欢,这并不阻止我们向前走。

问题并不出在不喜欢」上,而是停滞其间,深陷其中。

比如,不喜欢,就无法学习了。不喜欢,就放弃自己了。不喜欢,就以牺牲学业作为武器来抗争了。

傻。

不喜欢本身并不重要,没有必要喜欢任何人。

重要的是,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喜欢。

感性地知道自己不喜欢,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不喜欢。

我可以不喜欢某个人。

但这不代表我与之为敌。

我知道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

但我也尊重那个人。

让自己变得更好,在未来更宽广的旅途中,配得上更多的喜欢。

更好地理解那个不喜欢的人

如何去理解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人,恰巧也是孩子们的功课。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因而每个人成长的背景都是不同的。

一些行为,让我们非常敏感,以至于激起强烈的情绪,甚至感受到人生攻击。

如果时空能带着我们交换人生,去过对方的生活,走过对方走过的路,也许我们就能理解,那些行为都源自何处。

如果我们浸入式地体验他们的生活,情感,也许,我们又会对那个行为有更多的诠释。

我们可以和孩子在这个层面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也许他依然无法喜欢那个人,无法接受那些行为,但是,有一个新的窗口向他们打开,温暖也会走进来,柔软会走进来。

一些我们无比敏感的,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或许,只是对方的无意识。

那不是有意对谁的攻击。

我们会放松一些,最起码,不再那么执着于解读某一个行为的特定意义。


社会化的练习

这是孩子社会化的一部分。

在未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我们无法保证孩子会一直幸运地处在一个对自己非常友好的环境里。

他们可能会遇到不喜欢的单位、领导,同事、合作伙伴。离开这个不喜欢的环境是一种选择,但没有一直离开/总是离开/持续离开这个选择项。

现实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们最终要学会适应环境,平衡情感和理智,辨证地看待人、事、物。

他们现在的练习模式,将成为未来适应更复杂环境的雏形。

这就是我们陪着孩子,拨开云雾,一层一层梳理的意义。

有些家庭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选择了转学。这也不失为一个对孩子有利的选择。如果你这样做了,同样是要和孩子就这个问题讨论透彻,带着不同的理解离开,而不是把矛盾藏起来,留下深深的“隐患”。

依然,你没有必要喜欢你的所有老师,但这不影响你和他们友好协作。

这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总有一段“犯贱”的感情
婚恋情感专家凌子 – 头条号(toutiao.com)
异性吸引力高的人,身上有这4个特征
比好好说话更重要的,是好好倾听
判断两个人是否处于暧昧关系,就看四点,特明显
刚分手的时候,如果有一些作死的行为,但并没有完全作死,怎么开展一些比较实质性的互动让对方对你上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