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鹿十年】从舌尖上的美食到舌尖上的安全:古代食品安全法

喜欢历史,请点浩然文史

10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使数十万计的花朵枯萎。尽管“谈鹿色变”的年月已经过去,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化为记忆芯片,植入人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了。食品安全问题,刺激着全民神经。任何被爆出的问题食品,都足以引发一场全国性恐慌。关注食品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值此三鹿事件十年,我们草就了这篇小文,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有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舌尖上的美食:

国‍人的饮食审美情结

如今,人人以“吃货”自居,这个词不知始于谁之手,它带有自嘲的意味,又带着溢于言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个极伟大的创造。我们中华民族本是一个“好吃”的民族,喜欢吃,也看重吃。对中国人而言,吃不仅是关乎果腹的基本生存需要,同时还是一个丰富的审美过程。

孔夫子在饮食方面就是个极讲究的人。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啈,鱼馁而内败,不食。色恶,不食。息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食物做得越精致越好,鱼肉切得越精细越好。食物变质,鱼肉腐烂,不吃。颜色不佳,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孔子的讲究,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士大夫的饮食观

唐代诗人孟浩然,讲究饮食的意境美。他在《过故人庄》中吟咏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翠柏、小村、绿树,风吹草香,在这山中小村里,和老友享用美食,慢话往事,岂不惬意?

孟浩然与老友的一次约饭

宋代苏东坡对吃的热爱,妇孺皆知。他有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可以说概括了古人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墨子云:“食必求饱,然后求美。”从食之色、香、味,到食之情、意、境,饮食,成为一场必须要讲究的审美活动。

二、舌尖上的危险:病从口入

老子说,善与恶,美与丑,对立统一。食物的美好背后,隐藏着丑恶的一面——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今人的“发明”,从有市场的那一刻起,这一问题就出现了,它就像一个病灶,几千年来,迁延不愈。“柴米油盐酱醋茶。”关乎民生的各类食物,在黑心商人看来,无一不可制假。这里仅列二三例,“以开眼界”:

1、注水猪肉由来已久

如宋人袁采《袁氏世范》记载:“以物市于人,弊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食物坏了,重新加工,拿到市场上照样卖。吃的米麦喷过水,吃的肉注过水,食物中毒吃死人自认倒霉。

电视剧《茶馆》中旗人家领的发霉皇粮

2、史上最侮辱智商的劣质酒

自古,酒就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祭祀、宴饮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酒也被黑心商家染指。

明朝有一首讽刺诗《行香子》,其中讲到市场上售卖假酒(劣质酒)的现象:“这一壶约重三斤。君还不信,把秤来称,倒有一斤泥,一斤水,一斤瓶。”

高档酒瓶装的,到底是酒,还是水泥?对着这样的酒,是否还能“当歌”?

3、茶叶“别有洞天”

茶,本是儒雅清新的象征。隋唐以来,饮茶风气日盛。黑心商家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制售假冒伪劣茶叶,以次充好。

为了辨别茶叶高下、真伪,宋朝采取“开汤采评”的办法,就是现场泡茶,来观察茶的色、味、形以及杂质,一经发现有掺假者,就依据律令严惩。

三、舌尖上的安全:古代‍食品安全法

食品市场乱象丛生,历朝历代无不颁布重典,以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先秦时期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孰(通熟),不鬻于市”(《礼记·王制》)。五谷和瓜果不熟的话,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售卖的。我们现在吃的香蕉,有一些是用药物催熟的。

汉代的食品安全法相当严厉,汉代第一位丞相萧何,在制定《九章律》时,将盗窃罪置于九律之首。犯盗窃罪轻者一般处以罚金,根据所盗赃值为标准。

1983年在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出土的《二年律令》,记载了西汉前期关于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脏),与盗同法。”

张家山汉简

肉类腐败应尽快销毁,不得销售,否则将视同盗窃罪,追究变质食品所有人及相关官员的刑责。

隋唐以后,食品安全法愈加严苛。如唐代《唐律疏议》对销售变质食品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1、“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对未根据规定销毁变质食物的营业者,杖九十。何谓杖刑?杖刑是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即“去衣受杖”。脱去衣服受杖九十,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侮辱,同时进行。

杖刑

2、“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故意售卖变质过期食品致人发病者,徒一年,即犯人带钳或枷服劳役一年。果出售变质食品,导致他人死亡,判处绞刑。

3、“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他人不知情误食变质有毒食物而致死的,对食品所有者追究过失杀人罪。

古代对扰乱食品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极其严重。尽管如此,市场上以次充好、将变质食品重新加工进行售卖的行为仍在时时发生,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然刺痛着国人的神经。

四、舌尖上的智慧:

老百姓如何应对食品安全

老百姓在食物匮乏或经济紧张的时候,就是连一些变质的食物,也是要吃的。不过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对付变质食物的方法——吃大蒜!

蒜是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此后遍及全国。关于蒜的功用,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唯蒜虽久而味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施至臭腐,则化为神奇;用之鼎俎,则可代醯酱;旅途尤为有功,炎风瘴雨之所不能加,食餲腊毒之所不能害。此亦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

蒜不仅可以作为烹饪的作料,调和美味,还可以祛湿祛疫,解毒杀毒。加在腐臭食品里面,有神奇的功效,能够排除变质食物和干肉的毒性。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蒜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当然,尽管大蒜有解毒功效,在今天物产都相对丰富的条件下,大家还是要吃健康卫生的食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既要扇明星耳光,也要摸央视屁股?—?令狐补充@呼喊与细语
食品追溯查询不该存在“空白期”
不厌其“改”:三审“三鹿” 立法背后的故事 专题报道-中国营养联盟-中国营养健康行业服务第...
从舌尖效应看旅游宣传
非新闻第506期:真材实料吃得放心
【营养与健康】春节吃货不完全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