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陰病脈證並治

364.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痛,饑而不欲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365.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366.厥陰,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367.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368.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369.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370.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素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並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能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371.傷寒六七日,脈遲,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腹中應冷。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黃芩湯方】

372.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後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其喉不痹。

373.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374.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知自愈。

375.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376.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烏梅丸方】

377.傷寒,熱少微厥,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不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378.病者,手足厥冷,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379.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380.傷寒,厥四日,熱煩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

381.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382.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383.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84.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385.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也。此為亡血,下之則死。

386.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387.傷寒,脈促,手足厥逆,不可灸之。

388.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

389.傷寒,手足厥逆,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加人參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附子湯主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附子湯方】

390.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復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391.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392.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393.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湯方】

394.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人參附子湯主之。不差,復以人參干薑湯與之。

【人參附子湯方】

【人參乾薑湯方】

395.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96.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黃升麻湯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麻黃昇麻湯方】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

397.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

398.下利,脈數者,有微熱,汗出者,為欲愈;脈緊者,為未解。

399.下利,手足厥逆,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400.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圊膿血,柏葉阿膠湯主之。

【柏葉阿膠湯方】

401.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402.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403.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404.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405.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406.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407.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

408.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

409.下利,其人虛極者,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主之。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方】

410.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四逆湯方】

【桂枝湯方】

411.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

412.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方】

413.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梔子豉湯方】

414.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參湯主之。

【紫參湯方】

415.氣利,訶黎勒散主之。

【訶梨勒散方】

416.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417.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方】

418.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方】

419.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420.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421.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薑散主之。

【半夏乾薑散方】

422.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423.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下利,利之則愈。

424.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生薑半夏湯方】

425.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橘皮湯方】

426.噦逆,其人虛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橘皮竹茹湯方】

427.諸嘔,穀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小半夏湯方】

428.便膿血,相傳為病,此名疫利。其原因於夏,而發於秋,熱燥相摶,遂傷氣血,流於腸間,其後乃重,脈洪變數,黃連茯苓湯主之。

【黃連茯苓湯方】

429.病人嘔吐涎沫,心痛,若腹痛,發作有時,其脈反洪大者,此蟲之為病也,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

430.厥陰病,脈弦而緊,弦則衝氣不行,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摶,即為寒疝。繞臍而痛,手足厥冷,是其候也。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大烏頭煎方】

431.寒疝,腹中痛,若脅下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432寒疝,腹中痛,手足不仁,若逆冷,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者,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433.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時有上下,此為狐疝,宜先刺厥陰之俞,後與蜘蛛散。

【蜘蛛散方】

434.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

435.趺陽脈浮而數,浮則為氣,數則消穀而大便堅。堅數相摶,即為消渴。

436.消渴,小便多,飲一鬥,小便亦一鬥者,腎氣丸主之。

【腎氣丸方】

437.消渴,脈浮,有微熱,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438.消渴,欲飲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茯苓澤瀉湯方】

439.消渴,欲得水,而貪飲不休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

440.小便痛閉,下如粟狀,少腹弦急,痛引臍中,其名曰淋,此熱結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湯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湯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傷寒約言錄,胡希恕著(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胎臚藥錄臆測之10 : 人參】 ? 矽谷中醫損友團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67講
經方治療口乾渴
伤寒论条文方歌整合 - 中医针推外治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 医学专业交流与执业医...
金匱要略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