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生气,这些事也千万别对孩子做!

 2016-12-20 

- 文= 丹妈 -

闺蜜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一人带俩娃,几天前的深夜,她发信息给我:“刚把孩子狠狠地揍了一顿,现在睡着了,我却内疚地想哭了,无法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你不会理解……”

谁说不能,我当然理解。昨天叮当爸有事回老家,就我一个人带娃,晚上是各种闹腾,我还要忙着写文章,一急起来,似乎也要开始传说中的带娃狂躁症了。

乱发脾气,应该是大部分妈妈的软肋,更是所有孩子的痛楚。不止是孩子难养,工作的压力,婆媳的矛盾,家务的繁重,爱人的不解……似乎随便一个点都能变成愤怒的火种,都能压垮怒火中煎熬的我们。

明知不该发火,可孩子一不听话,那个火就蹭蹭蹭的上来,接着就是一阵狂风骤雨。

于是,少女“火”成了怨妇,孩子“伤”成了窟窿......

怒不择言之下,平时那些我们对老公、对外人,都会犹豫一下的刺耳话,面对孩子,却冲口而出。真是,什么戳心说什么,什么伤人做什么。

可丹妈今天就想来和大家说说,有些话,有些事,再生气也真的不能用在孩子身上,针对会原地爆炸:

01  威胁: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爱)你了!

威胁有很多种,比如: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爱)你了”——用爱威胁;

“你再这样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用武力威胁;

“你再这样以后都别想出门”——用孩子的自由、权益威胁。

这些话看似最有力,其实也最容易失效,两个原因:

●  很多“威胁”都是说到做不到,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看出你只是吓唬他,就不当回事了。

●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这样说,他们就越要去试试你威胁的事,验验这威胁真不真。

而对于完全依恋父母的婴幼儿来说,杀伤力最大的威胁还属那句:不要(爱)你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爸妈不要(爱)他,更恐怖的事?没有!

因为孩子从威胁感受到的是极度不安和否定:

“妈妈老这样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不爱我,抛弃我了。”

“原来我不是妈妈心里最重要的人,卑微得还不如一个玩具、一句话、一件事。”

更可怕的是,孩子还会从威胁中得到到一个扭曲的讯息:任何人爱我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我按他们说的做,牺牲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自卑、讨好的“包子”性格便由此形成。

不要用爱作为筹码要挟你的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并没有那么廉价。

02  贴标签、羞辱:你真是笨死了!当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笨、懒、蠢、脏、胆小、没用……这些词你都对孩子用过多少。

也许你会说,我只是随口说说,可不幸的是,孩子会真的把这些话当真。

有多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立竿见影,百试不爽。

心理学有个词叫“消极暗示”,就是父母常对孩子贴坏标签,使得孩子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消极的意见,并产生认同,从而变得消极。

对于小朋友来说,父母就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观众和裁判,他们需要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评价决定了孩子的自我形象。

丹妈出生的时候,爷爷重男轻女不太高兴,我妈说,在我半岁的时候,有一晚我一直吵闹着不睡,爷爷嫌烦,冲着我嚷了一句:“哭什么哭,这种孩子长大了也没出息!”

我妈说那么小的我,竟然好像听懂了一样,嚎哭了一整晚,之后几个月都不理爷爷。其实长大后,我爷爷对我也不算太坏,可对他总是亲昵不起来,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吧。

羞辱伤害的不仅是孩子对你的感情,还会一刀刀削掉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我不会,我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不敢,我做了就会被人笑”……

请记住,我们给孩子贴的每一个标签,孩子从中理解到的绝不止是“我这样的行为很蠢”,而是“我就是笨懒蠢”!

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孩子需要的是引导,是教育,而不是羞辱。

03  打:讲道理那么多,都不如打一顿管用

“不要打孩子”这句话都快被各种育儿专家讲烂了。

之前丹妈也以从小被打大的表弟亲身经历 ? 从小被打骂的孩子,内心非死即残  为大家详细讲述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众多伤害:

我们打伤的不仅是孩子的身,而是孩子的心;

丹妈在文中记录下表弟的一句话,说出了许多被打孩子的真实内心:“被打只会让我觉得下次做坏事的时候要更小心,更狡猾,”

亲子之间活成了猫捉老鼠的关系,教育又从何谈起 ?

之前有读者问丹妈,为什么我家孩子总喜欢暴打别人?我问下,你或者你家人,有没有经常打孩子?她回答说:有,孩子爸见他不听话就会打,还打得好狠!

这就是啊,经常被打的孩子,只是表现屈服于暴力之下的盲目顺从,永远都不会是内心的醒悟。

有些孩子被打得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看人脸色行事。

而有些孩子,则内心藏有愤怒,这种愤怒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发泄出来,比如攻击别的孩子。

确是,打比教容易。

温和的教育,不会像打骂效果来得立竿见影。

但是你这种简单粗暴的、图快图省事的教育方式带来心灵创伤,有可能需要用孩子的一生来偿还。

而且,总是打打打,会让孩子误认为“力气大就是强”“凶就是厉害”“有啥事搞不定就用武力解决”,理解与沟通才是我们在人类社会混下去的最佳方式。

04  冷暴力:(摆脸色)一边去,我现在不想和你说话

可能有些妈妈会说,我管不了他,我躲着他还不行吗?!当妈的就不能想一下静静吗?!

可以啊,你想静静就静静,可别甩脸子给孩子看啊,你可以在奄奄一息中,认真的告诉孩子:“妈已经被你弄得累了,妈现在就想一个人静静”。

请拿出你坚定的眼神,严肃的气场,让孩子get到你是真的想静静,而不是在用“不理他”来给他点颜色看看。

真正的冷暴力是故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漠不关心,从精神上折磨孩子,冷暴力的对孩子的伤害不比打骂这些热暴力轻。

你冷漠的表情,无视的眼神,决然的背影,看似无声,其实胜有声。

孩子没有听到你的骂与怨,却能真切的感受“妈妈不理我了”“我已经糟糕到妈妈连话都不想和我说了”“我不值得妈妈爱”……我该怎么办……

爱用冷暴力的父母,你们确定这些是你想和孩子表达的意思吗?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父母脸一沉,自己就大气不敢喘却又不知所措的恐惧吗?

孩子也许会忘记你对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却会永远记得那种阴郁的气氛,自己无助、恐惧的感受,形成难以修复的阴影

还有什么比让一个孩子能看到妈妈,却不能和妈妈说话、互动,彼此隔离更虐心的事?

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也不可能总是忍着。

怒伤身,忍着气,就如同在水下憋气一样,试图不再发火的决心永远是半途而废。

要想不被脾气控制,丹妈在之前的 ? 如何在这操蛋的生活里保持不发火  中介绍了很多方法。

可脾气上来的时候,除了打,除了骂,除了冷暴力,就真的没有伤害性更低的发泄方法了吗?丹妈最后再给大家支个招:

怒从口出的时候,记得“对事不对人”。

●  多说“我”:

我真的很生气,我真的快被逼疯了!

我恨不得想把这堆东西都扔出去!

孩子需要从中了解的是——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做的事情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你对这件事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把表达的重点集中在“事”和你的“感受”上,孩子才有可能尝试去理解你的感受,改变自己的行为。

●  少说“你”,所有的人生攻击都是由“你”开头的:

“我讨厌你”“你给我滚出去!”“你这个没用的!”“你怎么又这样”

大家留心就会发现,“你”的开始,注定就是一连串的指责,孩子感到自我被攻击,就会开始一连串的争辩、逃避、对抗。

这个技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比起伤害到孩子和家人,丹妈真的更更愿意去训练自己,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成长。

亲爱的,请别再说做不到,我们需要的是发泄,而不是伤害,孩子需要的是教育,不是教训,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修炼!

 丹妈碎碎念     丹妈曾在心理辅导中带领过“控制情绪,学会沟通”家长训练课程,在后续的活动效果问卷中,其实有近半数的家长表示,自己面对孩子的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孩子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更让我坚信了戈登的那句:父母不应该受到责备,而应该得到训练。丹妈也曾分享过情绪管理的文章,查看 发火 可以看全部文章。

寒假快到了,丹妈觉得又是分享好电影、好动画、好书的节奏了。之前平台上分享过这些电影动画,回复 电影 可查看全部文章

也提供下载链接,结果最近百度云抽风,很多链接都失效了。这几天,丹妈也是马不停蹄地在重新做分享,争取寒假前全部系统地整理出来,分享给你们。

丹妈一直想有个私人家庭影院,上个月让叮当爸考察了市场上的家用投影仪,试了几台畅销的品牌,有一台真是深得我心啊,简直满了我这个电影发烧友对家庭投影仪的所有要求,不伤眼,没辐射,高清晰,还有各种电影资源......太美妙啦!

一个好消息,上周五推送的文章 ? 一部《小猪佩奇》让中国90%的家长感到惭愧,很多读者要求粉猪的返场,搞定啦,后天开团。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毁掉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威胁”,希望你从来没做过
父母再生气,这几句话也千万别对孩子说
比起打骂,伤孩子最深的竟是这4件事!很多爸妈天天都在做
《小舍得》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育儿有尺,管教有度
孩子吵闹?怎么办?吓唬?威胁?这样做才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