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LOS ONE王座不保,谁可取而代之


作者:叶子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在科研界PMOS四大神刊的名声如雷贯耳。不过别看表面风光,其中几家的日子近年来并不好过。首先是2015年Medcine影响因子大跳水,从2014年的5.723直接腰斩到了2.133,去年更是只有1.803。

在今年9月Oncotarget不再被MEDLINE收录,Oncotarget上的文章以后很难在PubMed上找到,这对引用量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而PLOS出版社11月公布了2016年的财报,亏了170万美元,且拱手让出了“第一大期刊”的宝座。

PLOS收入大减,亏损170万美元

上个月,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公布了其2016年的财报。报告显示,去年这家“非营利性出版商” 亏损170万美元。

从这几年的财报来看PLOS的亏损并不意外,在2015年,PLOS几乎没有盈亏,扣除开支后收入约为50万美元,远远低于2014年的近500万美元,更别说2013年它的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

PLOS不是一个财务多元化的公司。它几乎完全依赖单一期刊(PLOS ONE)的单一收入模式(APC )。这使得发行商非常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和多元化出版商竞争的影响。

PLOS的收入几乎完全依靠文章处理费(APC),这就要求旗下期刊发表更多的论文来保证收入增长。但实际情况是,PLOS期刊发文量在2013年达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以王牌期刊PLOS ONE为例,2016年的发文量比2015年少了6000余篇,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极大的影响了出版社年度收入。

PLOS旗下期刊2007-2016发表的研究文章(数据:PLOS)

PLOS ONE的主编Joerg Heber 认为,期刊规模萎缩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作者的论文提交数下降;另一方面,期刊接受率也越来越低(废话,今年影响因子都破3了,再不提高接收标准等着被踢啊)。

至于说PLOS ONE这两年发文量的下跌是因为很多科研机构不承认“四大神刊”的文章,在申请基金时,也被当做负面因素,而导致中国作者投稿量急剧减少。这个说法并没有事实依据,从SCI数据库找到近几年PLOS ONE中国文章,发现其总占比一直低于20%。2014年最大(19.52%),2015年跌到了18.19%,到了2016年更是只有15.97%,远低于美国的28.66%。

Heber认为,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OA期刊的井喷,出版业竞争的加剧给PLOS带来了挑战,包括文章提交和出版量减少,同时伴有收入减少。

长江后浪推前浪,Sci Rep成最大赢家

今年早些时候,PLOS ONE的重要对手,另一本神刊Springer Nature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就超过了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期刊。

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中发表的研究文章(到2017年10月)

Scientific Reports相对PLOS ONE来说绝对是个后辈,而且两者的文章处理费用(APC)都是1495美元。

在Scientific Reports发布之时,许多学者都怀疑除了PLOS ONE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多学科OA期刊的生存空间。但现在啪啪被打脸,Scientific Reports不但好好的活了下来,并且取代了之前PLOS ONE第一的位置。那是哪些因素促成了Scientific Reports的成功呢?

影响因子

最新的2016年JCR给出的报告中,Scientific Reports的IF是4.2565,而PLOS ONE则是2.8059。对于中国博士毕业来说,IF>=3就是个门槛,因此PLOS ONE已经不在国内很多博士的考虑范围内了。此外,从2013到2015年,Scientific Reports连续三年保持在5分以上,PLOS ONE则是在3分左右。

尽管许多编辑和出版商放弃了影响因子这个指标,但根据Nature Research对于作者的调查来看,大多数科学家们还是认为IF是决定是否投稿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国学者对投Scientific Reports的热情比投PLOS ONE要高得多的多。这是因为,科研机构对于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文的科学家制定了详细的奖励办法。CNS当然是最高等级,奖励多则数百万,但这个难度……

所以退而求其次,将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上发表的论文也放在比其它SCI期刊重要得多的位置,奖励相应地也高很多倍。很多机构都把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cientific Reports认作是Nature 子刊进行重奖。

从2011-2015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在该刊的发文量的增长为25-35倍,而中国作者在此刊的发文量从2011年的19篇迅速增加至 2015年的4277篇,增长了255倍。2015年,中国作者在该刊的发文量占约40%。

对于数据公开的态度

2014年,PLOS对旗下所有期刊都制定了实验数据强制可用的政策,要求作者“使其论文中描述发现的所有数据完全公开,没有限制,除了少数例外”。所有PLOS手稿必须包含数据公开性声明,还强烈建议作者在出版前将其数据提供给公共数据库……

而Scientific Reports就好的多,只是说,作者应该分享实验数据。相关研究表明,作者共享数据的意愿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着下降,虽然数据开放的支持者提倡全面的数据透明,但生物医学界存在相当大的阻力,没有特别情况一般不会要求公开数据。

出版速度斗勇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在科研人员的口碑中,Scientific Reports比PLOS ONE出版论文更快。为了证实这一点,可以在每本期刊上找发表的100篇论文,计算了从投稿到接收,再到发表的时间。

结果是,Scientific Reports接收的时间(中位数= 99天 [ IRQ:78-146])要比PLOS ONE(中位数=132天[IRQ:100-173])少了一个月。不过在接收后,PLOS ONE(19天[IRQ:14-23])比Scientific Reports(27天[IRQ:25-28])更快的发表论文。总体来说,从投稿到发表的平均时间,Scientific Reports是126 天,PLOS ONE为151天,相差约3周。

由于这两个大型多学科的OA期刊具有相似的编辑结构和出版成本,作者当然会选择影响因子更高,发布时间更短,数据可用性政策更宽松的期刊发表。

而且相比于PLOS出版社仅仅依靠单独期刊APC的收入,Springer Nature拥有庞大而多样化的期刊和收入来源,一本期刊的年度收入波动不会让Springer Nature陷入经济困境,使他们能够通过Scientific Reports进行长期战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人最爱四大“水刊”盘点!影响因子不跌反涨?
四大“水刊”尚未平息,新版“水刊”六兄弟汹涌来袭
收费学术期刊已沦为“敛财机器”?
2015年度影响因子预测
想要提高Meta分析中稿率,不妨来看看哪些杂志最容易发表Meta分析
【Meta分析】哪些SCI杂志将Meta分析认定为Articl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