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病时注意这个细节,就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争取机会,请告诉所有人!

“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这是很多人到大医院看病后最常见的吐槽。

 

且不去探讨这种抱怨有几分是夸张几分是实情,也且不去讨论导致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我们就先假定看病真的只有三分钟,那么,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三分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让医生了解自身病情,并做出最合适的诊断和处理?

 

作为医生,在门诊看病时我最怕遇到两种病人。

 

一种是看病时两手空空什么资料都不带的病人;另一种是虽然带了资料,却只有一堆凌乱的影像片子,没有任何书面报告的人。

 

不仅是怕,有时还烦!

 

只可惜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越烦什么越碰到什么,每次看门诊时总会遇到那么几个这样的病人。 


医:“请问有什么不舒服。”

 

患:“blablablabla……”

 

医:“到其他医院看过吗?”

 

患:“看过。”

 

医:“带资料了吗?”

 

患:“哦,没有。”

 

医:“为什么没带?”

 

患:“忘了,医院电脑不都是联网的吗,看不到吗?”

 

或者是这样的场景:

 

医:“之前住过院吗?”

 

患:“住过。”

 

医:“在哪个医院?”

 

患:“就在你们医院。”

 

医:“出院证明呢?”

 

患:“报账时,全交了。”

 

医:“还带其他资料吗?”

 

患:“没有。”

 

医:“为什么不带?”

 

患:“你们医院系统不是有记录吗,查一下不就知道啦?”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万遍,不是所有的医院电脑系统都是联网的,病历资料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

 

即使是同一家医院,住院系统和门诊系统也大多都是独立的系统,互相之间并不能随意地查阅;虽然,门诊记录可以翻阅,但只是简单地诊疗记录,检查结果如非专门查阅,是看不到的!

 

尽管,在大家的想象中,互联网技术已是非常地先进和普及,这些东西理论上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头分分钟就可以看到,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或者说,未来或许可以,但至少眼下并不行。

 

而且,即使电脑可以查阅,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而时间,恰恰是门诊时最紧缺的东西!

 

医生缺,因为一堆的病人还在等着看病,即使看完病后,还有一啪啦的事情等着要做。

 

患者缺,因为总想把疾病的前因后果各种有用没用的信息一股脑儿都告诉医生,恨不得把病情的发展预后跟自己有关的无关的情况都打听地清清楚楚。

 

一边是正在看诊的病人表述不清,检查资料没有带,无任何东西可供参考;一边是等着看病的病人排成长队,还在诊室外不停地敲门。

 

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真是让人着急得要崩溃。

 

怎么办?

 

还不是只有耐心,或者是强作耐心地问诊、查体?

 

但是,你知道,面对一个一无所知的病人,要仔细地全面了解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需要多长时间吗?

 

至少半个小时!

 

而在门诊的时候,只允许花多长时间?

 

几分钟!

 

在几分钟之内,在没有任何材料可资参考的情况之下,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病情并做出判断和处理,大家认为可能吗?

 

第二种情况是,病人带了资料,但却只是一堆凌乱的影像片,并没有任何书面报告。

 

问为什么不带书面的报告和病情资料,对方回答,不是有片子,看不出来吗?

 

大家可能觉得第二种情况要比第一种情况好得多,片子看不出来,是医生的水平有问题。

 

是这样吗?

 

先给大家科普一个概念。

 

病情资料是指能反映病人情况的所有资料,通常包括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还有手术记录等能反映病情的重要的记录和报告。

 

影像片子只是影响学检查的一部分资料。

 

而且,考虑到打印的成本,院方提供给患方的(CT或MRI)影像片子往往只是影像扫描检查时成百上千序列图片中节选的一小部分,并非是全部图像。

 

所以,不是门诊医生不愿意看影像片子,而是因为打印在胶片的上的影像图片,不只信号有耗损,还极度浓缩,太小看不清楚,并且图片还不是全部。

 


影像科医生写CT或MRI报告是在高分辨率的电脑上通读全部片子后才给出的检查结论,写一份全面详细地报告往往需时近半个小时。

 

你说,让门诊医生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患者携带的影像片子做出病情判断与查看检查报告相比,哪种更可靠?

 

其实,有时候,还不是医生不想看片子,也不是看片子不重要,实在是因为把病人装在一个口袋里的那一堆凌乱的片子分门别类的按时间顺序整理出来都要花好长的时间,更别说还要一帧一帧地看那些缩小得不能再缩小的图片啦。

 

所以,别拿着片子又不给报告想考医生,医生不是没有水平,而是没有时间!

 

话又说回来,老是遇到这样的病人,你说,烦不烦?

 

医生心里烦,说话语气上自然没有好声气,服务态度上多半没有好脸色。

 

人都是情绪动物。心情不高兴,自然也不容易仔细看病,耐心看病。

 

你说,这样的结果损害的又是谁的利益?

 

如果说,看病只有几分钟时间,如何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尽快地把病情表述清楚,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情况,而不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无谓的事情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与医生沟通诊疗意见,是不是就相当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诊疗时间争取到了更多治愈康复的机会?

 

而这样做,又有何难?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就诊前携带上所有的检查资料,包括门诊病历、出院证明、重要的检查结果、内镜报告、病理报告、手术记录,还有影像片子。

 

为进一步节约医生查看资料的时间,尽量把检查结果按时间顺序排放,装订成本,放在文件袋里。

 


同时,把影像片子分门别类整理好,CT的片子放在CT袋里,MRI的片子放在MRI的袋里,不同时点检查的片子分开存放,袋子上用记号笔醒目地标明检查时间。

 

到医院看病,尤其是到名气大的医院看病是很辛苦!看病前要跟领导请假,看病时进医院前要堵车,进医院后还不停排队,临看病时又只有几分钟时间,想说的话都没有说想问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又离开诊室,是挺闹心的!

 

但是,别忙着发牢骚,也别忙着抱怨医生。

 

当医生也不容易。半天门诊要看那么多病人,看得慢了,后面的病人催得紧;看得快了,正在看的病人不高兴;还不能出错,还不能态度差,心里有火还不能表现太明显。也很难!

 

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温暖。

 

看病前多做些准备工作,看病时多几分包容的心;进诊室前敲个门,出诊室时道声谢谢。你会发现,医生的态度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差,看病的体验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病如何才多快好省
CT片别这样卷,请保管好你的医疗资料
【科普】什么才是就医正确姿势?
心脏病患者异地门诊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看病怎么挂对号、挂上号!收藏这份全套看病攻略!
医生最不喜欢的看病方式,你占了几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