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初激烈反婚的我,为什么现在却渴望结婚?

李医生:

    我非常明确的表示自己不想结婚,应该是在高中阶段,那时的我很清楚婚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极度排斥婚姻。

还记得那是高二的一次家庭旅游,一家人在车上讨论起我以后结婚的问题,我比较委婉告诉他们:“我以后结不结婚,和谁结婚,和男人结婚还是和女人结婚这都是我自己的事儿,你们不要操心!”“至于孩子,我是男人生不了孩子,那要问未来我妻子的意见,当然,前提是我会娶妻。”

    我的父亲非常传统,乃至封建,“娶妻生子”、“无后为大“在他那里是纲常,也是真理。听完我这一番话,父亲直接靠边停车,在路边抽了一根烟,才回到驾驶座。我明白,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是比绝后更大的打击呢?但我的心中其实是很爽的,因为我仿佛找到了和他们对抗、报复的最好武器--我的人生。

    至于我当时不想结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从我有记忆开始,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就听见爷爷奶奶的争吵,从早上起床开始互相谩骂,到晚上熄灯在床上还能骂起来,而我只能搂着奶奶的脖子,在争吵中入睡。如果只是争吵,那给我的印象或许不会有那么深刻,更糟糕的是暴力,他们都是新社会的人,可我奶奶还活得像旧社会的鬼,被爷爷打了三十多年,直到我爷爷因为长期酗酒中风,偏瘫在床,再也挥不动拳头。

我与爷爷奶奶

    十三岁那年,我的留守儿童生涯结束了,回到了爸妈身边,她们的婚姻里没有暴力,可争吵还在继续,只是没有那么频繁和激烈。每个星期固定的几次争吵伴随了我整个青春期,他们总是闹着要离婚,总是在互相伤害,然后又原谅,又继续伤害......

    不止是我父母的婚姻,在那时我有限的生命体验中,我从来没见过任何让我向往的婚姻状态,老师的、亲戚的、长辈的,他们的婚姻大多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搭伙过日子的婚姻在我看来已经算好的了,更多的婚姻案例还是争吵,是接近恶毒的刻薄,或是疏离。

那时候的我还不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婚姻,只有自己适合的婚姻,其实,也不存在完美的世界。

    父母的婚姻成了我评价婚姻制度最初的参照系,后来我明白他们的婚姻或许是常态,是真相,但也只是一部分的真相,我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的强烈的偏见,而且还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不断被固化,被加强。这也可以理解,如果你的人生见过的婚姻都是负面案例,又如何能对婚姻产生向往呢?

    每一种认识,其实都人生经历的产物。

妈妈与我讨论离婚(最后没有成功)

    在大学里学了法学之后,我更加激烈地反对婚姻,在看了很多书和论文之后,甚至认为“婚姻制度必定消亡,婚姻制度反人类”,而且毫无顾忌地向身边的人散播这种观点。我自以为一眼就看穿了婚姻制度的真相:不就是钱嘛,这一本《婚姻法》里没有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说分钱的事儿,而且这些被立法者精心设计的法条在结婚的时候,基本用不上,都是在离婚的时候用的。

    不过扪心自问,那时我观点的激进化,还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开始搞女权了。伴随着微博上女权的兴起,像“重庆爱情天梯”这样在公共领域广为传播的爱情故事逐渐销声匿迹,糟糕的婚姻案例开始层出不穷。几乎是每天,我都能在微博上看到一些血腥的婚姻案例,这些案例通常与《婚姻法》已经关系不大了,而是和《刑法》紧密相关,这样密集的信息轰炸,当然是公共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从而有选择地推送信息所造成的的结果。但也不能如此推卸自己的责任,让我更进一步地强化对婚姻制度的厌恶的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狭隘的信息选择和并不完整的判断力。

简单粗暴的是非观念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让我一度成为了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这个“一度“大概有两年的时间。

    其次,当然是出于虚荣心,我享受到了一种掌握了新颖知识的优越感。当我在传播反婚姻制度的知识时,我仿佛是一个看破红尘、洞察一切的先行者,甚至自以为是地觉得周围的同学朋友们也太保守了,居然还把结婚当成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认知水平太低了~”。这种表面的超脱当然是幼稚的,我知道还远远不够多,我观点的坚定不过是源于狭隘的偏见与贫瘠的人生体验。

是的,就是贫瘠的人生体验,因为那时的我还没有谈过任何一场恋爱,也没有性经历,我仿佛从来没有被爱过,即便是我的父母,在当时,我也无比抗拒他们充满压迫感的爱,更不要说来自恋人的爱,我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在偏见之下,我不断的吸收着各种理论知识,完善着我的反婚理论和逻辑。我为自己反婚找到的更进一步的理由就是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如果两个人经济实力相当,那根本没有必要结婚,非要待在一起,那就同居呗,为什么非得用婚姻把自己捆绑起来?万一离婚多麻烦啊,还得分割财产。

    如果经济实力相差太大,那更没有必要结婚了,为什么要和另一个人分享巨大的财富呢,凭什么啊?还要设计复杂的婚前财产协议。而且按民政局的统计比例看,一半的夫妻都会离婚的。

.......

    我就这样在偏见中又摸黑前行了几年,现在想想真的很可笑。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从书本和网络上借来了几条并不新鲜的理论,就自以为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仿佛一个瞎子激动地抓着大象的尾巴向周围的人宣布:“没有人比我更懂大象!”,我是如此的普通又是如此的自信啊。

    真正让我转变的还是人生经历的丰富,在我23岁那年(其实就是去年),我第一次恋爱了。

当初在一起时,我们约定在一起三个月就好,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当时都没有那么喜欢对方,只是大家都想谈恋爱了而已。她的职业是程序员,理性又天真,她像在写代码一样精确地安排着这段感情的时间与进度,只是当时的我们都没有想到,这段恋爱最后分分合合折腾了一年,直到几个月前才彻底结束。

最初我和她真的没有心动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在一起时都很清楚,她选择我是因为单身太久,想要再次体验一下恋爱的感觉,我选择她,其实是因为欲望。

但感情真的是可以培养的,只要遇到合适的人。

我和她从理性的结合开始,迅速地陷入了甜蜜、舒适的热恋,两个人彼此吸引,互相包容,有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可以自由表达,有价值观冲突的话题,我们可以平静地讨论很久,没有争吵,只有沟通。

我们经历了事情其实并不多,但又是如此印象深刻,我甚至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重现那一幕幕场景,第一次相遇,第一次共处一室,第一次误会,第一次分手,还有太多的细节:空调的温度、窗外的鸣笛、裙子的花纹以及温热的眼神和空气中飘忽不散的薰衣草洗发水的刺鼻香气.....

她的爱是如此真挚,以至于每次想到这段经历,我都会心怀感恩,因为她对我的爱远远要多过我对她的爱。

我还记得第一次分手时,我问她:“既然当初不喜欢我,为什么会和我在一起?”

她告诉我,因为在第三次约会时,她本想和我告别,但就在我送她回小区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醉汉。我当时让她在原地看着那个醉汉和他的手机,然后报警。我则跑到路尽头的小卖部买了一瓶水和一包纸巾再折返,然后细心地给那个倒在路边的醉汉喂水,又用水冲洗掉了醉汉手上的呕吐物,最后用纸巾将他的手臂和衣领擦拭干净。她当时觉得,如果将来她生病了,我也会这样照顾她。

她很坦诚,最初的确没有太多的喜欢,在一起也不是因为心动,只是因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细节。

而我,在那一刻就相对没有那么坦诚了,我当时并没有说出在一起真正的原因,因为觉得羞耻、愧疚,说出来自己仿佛就成了一个人渣。但现在可以说了,因为我想做爱,我想体验性生活,强烈的欲望驱使着我和她在一起。

嗯,听到这里,您可能会觉得这的确是开启得非常别扭的一段恋爱,但最后却真真切切地从中生长出来了真挚的感情,只是她的比我更真。那时我才第一次相信爱情原来真的存在,原来我也可以被人爱。

也正因为我体验过,我才会相信感情,正因为我拥有过,我才明白我不能失去什么。

就这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恋爱周期之后,我对爱情、恋爱、婚姻看法永远、彻底地被改变了。有人常说“人永远赚不到超出认识的钱”,但我想说人永远无法真正获得没有经历过的认知,书本上的理论是有道理的,父母的婚姻也是有参照意义的,但如果没有真正体验过真实的亲密关系,我可能还要被狭隘的负面认知困扰很久,还自以为无比正确。

    经历了这样一段坦诚、互信、包容的亲密关系,我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我终于明白了被一个人无条件的爱着是多么温暖的一件事。卧在她的怀里,搂着她的脖子,把头贴近她的胸口,那种踏实与安心的感受,就像小时候搂着奶奶的脖子睡觉一样。当我和她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想结婚,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不止一次地涌起结婚的冲动,和她在一起时是这样想的,分开后更想了。

    我开始向往幸福的家庭,开始期待未来遇到一个可以让我把自己整颗心都交给她的妻子。

    我开始想象拥有一个孩子,陪伴他健康长大,这样的生活也挺美好的。

    我想要去体验这样的人生,当我经历过爱与被爱,我就很难再接受一个人过一辈子。

    如果未来真的遇到喜欢而且合适的人,我会很想和他共度一生,更不会在意财产、金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和她分享,因为两个人是并肩站在一起的,是你我,也是我们,更重要的还是你。我终于明白了,爱人的快乐与满足也是我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其实远比自我满足的幸福更踏实。

    这样的人生并不俗套,很踏实,我喜欢踏实,这会给我安全感,我也喜欢付出,为爱的人付出,这会给我满足。

    这些期待与希望,都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给我带来的,我以前也从未想过,谈一段恋爱竟然可以让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我真的很感恩这段亲密的关系,感恩她给我的爱,感恩这一路的陪伴与成长,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我青春期时,虽然讨厌婚姻,却非常相信爱情,相信缘分。但长期的孤独与空虚又让我对爱情失去了信心,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我,在经历了世事后,最终又开始相信爱情,这一次不再是幼稚的遐想,而深思熟虑后的笃定。我仿佛明白了以前听过的那句玄而又玄的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含义,幼小时相信一些朴素的道理,是出于天真纯良的本性,年轻时不相信了,是出于经历后的幻灭,经历后又选择重新相信是因为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依然认为当初朴素的道理是对的,而这时选择相信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我曾经非常自卑,又极其自以为是,常常陷入自我认识的高潮中无法自拔,我会鄙视一切世俗的东西,不光是婚姻,还有婚礼、婚纱、钻戒,在我自负的判断里,那些不过是虚假的仪式和商业的骗局。

但现在的我更加包容了,因为这些问题我和她都曾经探讨过,我的认知或许是基于多了解了一些信息,但我的态度却远远不够宽容。爱一个人,不是为了说服他,不是为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们可以平和的沟通,但在充分交流完想法后,更应该做的是尊重对方的想法,哪怕是执念,哪怕只是一个天真的愿景。

如果世俗的仪式感可以让她满足、开心,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去满足她呢?执拗地纠结细枝末节的对与错,本质上还是把自己的感受排在了对方感受的前面,但在一段亲密包容的关系里,其实只有对方开心了,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快乐。

爱别人,比爱自己更幸福。

我曾经和家庭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张,成长中有太多不愉快的经历,我和父母的关系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对抗升级,每爆发一次冲突,就往心里多压了一块石头,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堵墙。

但前几天我给父亲打了一通坦诚的电话,对他来说很意外,我竟然想结婚了,我竟然第一次如此真诚地表达对家庭、对父母的爱,他可能以为我成熟了,终于认同了他的观点和理念。

是,也不是,我的确更成熟了,但也并没有认同他的观点,我只是在深思熟虑后,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只是努力地在自己的人生路径上和家庭的路径上尽可能地寻找交汇点,是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对抗和撕裂,我想与家庭和解了。

一方面是对父母的感恩。嗯......我总不能一边感恩前女友,一边却对父母视若仇敌吧,感恩本来就是应该感谢所有帮助自己成长的人。

另一方面也是自省,我总不能一边期待未来的家庭,却把自己现在的家庭弄得一团糟吧。而我在青春期时曾呼吁呐喊的那些独立与自由,其实在今天看来,我所谓的独立,其实只是为了逃避家庭,我所谓的自由,其实只是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

人的自由和独立不能以放弃责任为代价,而应该以承担责任为前提。

嗯,责任感,我直到24岁才真正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人最高贵的品质,永远不是我曾经以为的浪漫、自由、独立,而是责任感。我曾经以为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放浪形骸地过自我的生活,写诗、听音乐、及时行乐,但现在才发现那些事情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和爱人。

我与父亲的和解

这些都是她教会我的,因为最初与她相恋时,我刚毕业还在不停的找工作,几乎身无分文,我吃饭、打车甚至与她开房都是她付的钱。那一刻我真的特别难受和愧疚,不是因为觉得失了男人的面子,而是因为我没有承担自己该尽的那一份责任。那时我才明白,我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因为爱我的人在默默负重前行。

我以前花父母的钱,享受父母的爱从未如此愧疚过,只觉得理所应当,第一次因为她,我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以及一份无条件的爱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

有人可能会觉得“吃软饭”还不爽吗?其实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吃软饭”最大的伤害是最对自尊的践踏,但对我来说,最大的伤害,是自己由于无法回馈同等的爱而产生的愧疚。

尽管这段亲密关系对我的影响是如此深刻,但我并不后悔分开,因为这段感情对她来说并不公平。我常常会自责,初次恋爱的我远远不够成熟,不够关心她,不够有责任感,也不够有能力,我就像一只发情的泰迪,基于性冲动开启了一段恋爱,却没有思考过,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

之前我发了一条微博,故作客观地说:评价一段恋爱最重要的不是分与和,而是是否有成长、有收获。是啊,从我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我成长了太多,我学会了如何去谈恋爱,也收获了真正的爱,但这对她公平吗?这客观、理性的结论,又何尝不是自我的辩解呢?内心种种终究还是骗不过自己,“对自己坦诚一些”也是她最后一次分手时告诉我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明星自爆婚后4年分房睡:我劝你别高估婚姻
媒婆课堂:法盲结婚也可怕
“和婆婆一起生活了十几天,我终于看清了她的真面目。”
我跟你爷爷关系那么好 尤其跟你奶奶的交情打破了世俗的偏见
360智脑谈论恋爱和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之一
奶奶去世后,爷爷患了老年痴呆症认不出人来,他说一话我们都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