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池县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

岳池县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

【 2011-11-16 09:10 】 【来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岳池讯(通讯员 汤才勇)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岳池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物资条件装备畜牧业,采取“育龙头、扩种源、上规模、创机制、健体系”等措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基本构建了“以生猪为基础、小家禽为优势、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全县实现畜牧业总值25.1亿元,同比增长32.3%;规模养殖产值增加3.12亿元,同比增长34.7%;畜牧业助农人均增收450元,比去年同比增加56元,实现了岳池现代畜牧业发展新突破。

  优化产业布局 特色基地初具规模

  结合资源特点和产业现状,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区域和产业带,不断壮大生猪、家禽、牛羊等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畜牧业持续增长。

  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引进华西希望集团建成岳池特驱种猪有限公司,存栏良种母猪5000头,年可生产优质仔母猪和DLY商品猪共10万头;建成了石垭镇生猪十里养殖长廊,带动发展了以四海公司、特驱集团为首的业主群体45户,形成了以九龙、乔家、石垭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肉猪生产基地,拉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生猪122.18万头,同比增长7.88%。

  壮大优质家禽生产基地。以伏龙乡孵抱大户为龙头,伏龙、中和水禽养殖示范区已初具规模,今年以来,仅伏龙乡就出栏水禽93.7万只,占全县水禽总数的15%,带动发展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650户,其中10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5户。引进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瑞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家禽产业龙头企业4个;建成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北城肉鸡场1个,翠湖土鸡育雏基地1个,瑞丰跑山鸡生态养殖基地1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今年以来,环线新发展优质鸡饲养户170户,饲养优质鸡300余万只,牵引了全县家禽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家禽1229.7万只,同比增长21.45%。

  培育优质牛羊生产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培育牛羊养殖业主,建成大佛承建肉羊、裕民兴华肉牛等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裕民、大佛、同兴、秦溪、团结、黄龙、兴隆等偏远乡镇优质牛羊养殖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出栏牛9794头、羊62814只。

  突出示范带动 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

  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提升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注重龙头培育,引进四海、华西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投资建基地、搞合作、办企业,示范带动3万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业,引导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养殖的转变,不断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今年以来,全县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27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总量达到199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场(户)455个,规模养殖场(户)总数达到4471个。其中,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北城肉鸡场和天王庙生猪集中养殖小区通过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验收,建成了全省首个圈舍使用水帘降温设施的富强种兔场、全市首家标准化大型种羊繁育基地万达种羊繁育基地。

  专合组织促进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大户+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等农民专合组织,吸引养殖户成为会员,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生产、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畜禽专合组织72个,其中,生猪协会36个、家禽协会21个、牛羊协会7个、兔业协会7个,野猪协会1个,参与农户10933户、会员3.5万人。

  良繁体系支撑产业发展。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种源场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有原种猪场1个,生猪扩繁场3个、家禽扩繁场1个、种兔场2个、种鸡场1个、种羊场1个。依托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提供优质种猪3万余头,保证了我县良种母猪的自给,降低了生猪引种疫情传播的外来风险。依托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为我县提供种鸡15万套、商品雏鸡1200万只,满足了我县及周边地区雏鸡供给。同时,通过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建成人工授精站10个,人工授精点374个,建成了覆盖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实现了生猪良种化到乡(镇)进村的目标。
深化机制创新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积极探索“订单养殖”、畜禽“托养”、“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等畜禽养殖新模式,推动了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探索“订单”模式。以岳池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农户按合同要求向企业提供优质商品猪,企业按高于市场价400-600元/吨的价格收购,保证了企业收购的生猪质量和农户养殖利润。目前,共发展“订单”养殖户(业主)2537户,订单生猪18.6万头,让利农户近1000余万元。

  探索“寄养”模式。以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猪源、饲料、技术及统一回收,大力发展生猪“寄养”模式,发展寄养户3464户,有效地解决了农户饲养生猪猪源供给难、饲料配方难、技术掌握难、产品销售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探索“托养”模式。以岳池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七统一”模式,大力发展“家禽托养”模式,发展托养户150余户,新修标准化圈舍4万平方米,年托养优质肉鸡150万只,农户出栏一只鸡平均利润可达3.00至3.80元。四是探索“循环”模式。以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广“畜(禽)-沼(气)-菜(果)”和林下养殖等生态畜牧养殖模式,有效解决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合作社有养殖户会员358户,其中,规模养殖场25户,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家禽300万只,可提供有机肥4000吨,满足2000亩蔬菜的灌溉和施肥,帮助农户节约资金240万元。全县采取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养殖场(小区)达136个。

  坚持多方筹集 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投入大、资金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全力拓展资金渠道,为全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出台《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县财政每年拨付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用于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场污染治理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

  争取项目投入。积极向上争取现代农业生猪项目、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及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等项目,整合其他涉农项目,用于现代畜牧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共争取中省畜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6634.07万元;整合涉农项目1354万元,全部用于现代畜牧业发展。

  吸引信贷投入。深化银政关系,协调农业银行、农业担保公司、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及规模养殖业主发放养殖业信贷资金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生产企业、养殖业主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鼓励社会投入。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业主)到岳池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鼓励养殖户自筹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方法,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近年来,共引导农户及业主投入资金8.29亿元。

  加强疫病防控 产业风险有效降低

  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疫病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畜牧系统机构改革,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7人;在44个乡镇(含翠管会)设立畜牧兽医站,配备83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村级兽医室374个,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8月,县级动物疫病中心实验室成功通过省实验室考核专家组的检查验收。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乡镇设立44个疫病快速检测点,建立各项检测标准和检测制度,完善养殖小区(场)质量安全备案制度,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6个。规模出栏无公害优质生猪、家禽分别达33.8万头、177.91万只,占规模出栏总量的70.43%、74.06%。

  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助农增收”、“科技之春”、“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狠抓养殖科学实用技术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行“行政干部包发展、业务干部包技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级畜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与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点联系,全力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将科技兴牧和依法治牧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畜牧发展科技含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长宁6月15日讯 (通讯员 蒲淑鲜) 近年来,长宁县工商局认真做好指导、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拓展业务,促进农村经济政策发展。截至6月底,长宁县相继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3户,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发展势头好。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形式已从最初的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发展,管理从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管理发展,销售从各自联系对外销售向统一对外发展,核算由单户核算逐步向统一核算发展,服务逐步由分散指导向统一服务发展,种养技术由传统逐步向现代标准化发展,发展模式由单一的种养植殖向种养综合加工、销售发展。

  促进了增收。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观念转变、增强了科技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同时学到了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拓宽了致富门路。如于长宁县朝天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业务范围涵盖全县特色和优势行业。该县登记注册的9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特色农产品和畜产品等10余个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全县农业产业,包括粮食、蔬菜、蘑菇、竹木、水果、畜禽、蚕桑、生猪、西瓜、竹荪、花卉、水产、农机服务等10多个,主要产业主要以、竹荪、稻谷、高梁、梨子、枇杷、地膜种植等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绝大多数涵盖了该县特色农畜产品和优势行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环节进一步延伸。许多合作社从以往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覆盖种苗引进、农资采购、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品牌建设等领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合作,延伸了合作链条,提升了合作质量。

  品牌创建能力增强。合作社品牌意识增强,积极注册自己的商标,争创基地和产品认证,取得明显成效。长宁县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戎州”“竹蕾”“竹海”“仙隅洞“竹农”“竹里红金”特色农产品商标,长宁县金土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竹海一品”西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从而使长宁“竹海一品”西瓜成为全省首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西瓜类产品。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
 
——通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熊忠明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县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发展我县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掌握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途径和办法,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铁溪镇大巴山食用菌协会、铁溪镇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烟溪乡秦巴春茶叶协会、铁佛镇三江口生猪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

  一、发展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为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县“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入落实,分布于粮油、食用菌、茶叶、畜牧等产业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76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家),合作社成员19632人,辐射带动农户46290户,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1.68万元。全县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建设优质粮油基地25万亩(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18余万亩),粮食产量近24万吨;诺江镇—广纳镇连片畜牧园区,年出栏生猪52.2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9.36亿元;建设了10.5万亩茶叶基地,茶叶产值1.76亿元;建立食用菌基地乡(镇)25个,年产量达9万吨,产值达6亿元;同时,注重产业品牌创建工作,生产的银耳、茶叶系列产品中,已有5个产品获准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近年来,从上级争取专项资金65万元,重点对4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引导性支持,从资金上保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销售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总体来讲,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运行良好,趋于管理逐步规范,效益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

  二、组织特征

  1、特色化突出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做强品牌、助推市场、组建营销队伍、建立营销网络突出了通江特色产业的发展。如:大巴山食用菌协会在近8年时间,发展专业村8个33个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食用菌150万斤,组建了1支专业经纪人队伍,年销售食用菌达3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成为“省百强协会”。秦巴春茶叶协会带动农户1500户,发展以茶叶为骨干的主导产业,发展茶园面积5000亩,加工机械30台,实现社员户均收入16500元,人均增收3600元,打造了“龙虎银芽”、“龙虎山茶”等品牌。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除自身发展茶叶2000亩外,辐射带动茶农500余户,带动茶农人均增收2200元,打造了“罗村绿茶”、“罗村茗眉”等品牌。

  2、多元化牵头兴办。一是依托农村专业大户或由他们兴办的企业办协会。这些专业大户扎根农村,信誉较高,其兴办的各类协会在筹集资金、提供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如空山乡村民杨仕家针对广大农户有传统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缺乏技术指导,销售难度大的实际,及时组织成立了空山乡脱毒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解决了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带动社员在马铃薯种植上户均增收600元;通江县铁佛供销社三江口生猪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刘礼爱共同投资,带动平坝、跑马、中岭、凤凰四个村养殖大户59户。二是由能人牵头,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通过发挥“能人效应”,由“能人”带领广大农民办实体,搞加工,闯市场,促增收。如:通江县秦巴春茶叶协会,由能人曾乾发带领,社员由成立初的8户发展到现在的200户,发展龙虎山、苏家梁、坎上、回头线、向阳坝、陈家梁、李家坝、土墙房子、赵家河、陈家河、阳大坪等10个茶叶合作社,建设基地5000亩,实现年产值1100万元;通江县五狮城茶叶专业合作社由能人陈诗仁带动,发展员工125人,有专业技术人才35人,公司厂房占地6000平方米,打造了“翰林牌”、“兆园山”商标;通江县感恩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残疾人彭仁荣带动,发展果蔬120亩、生猪养殖800余头,带动农户80余户。三是龙头企业创办,部分龙头企业为了与农户结成更为紧密的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更强的带头作用,同时也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牵头创办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通江县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五统一分”的运作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和以户为单位分散生产),实现了劳动互助、生产资料信息共享、技术相互交流、切实保障了每一个社员的利益。四是依托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办协会,利用这些单位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与农民联合起来,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如:通江县银耳协会、通江县茶叶协会、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民互助合作社等。

  3、多形式盘活并存。从服务范围、经营活动划分,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产加销一体型。表现为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合专业生产大户,组成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服务和产品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如:通江县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民胜镇益民科技合作社。二是产销结合型。主要是以产品为依托,以销售为重点,联合生产大户,兴办合作社或协会;如:通江县大巴山食用菌专业协会,通江县三江口生猪专业合作社。三是信息及销售服务型。主要是根据专业生产的需要,联合专业大户,建立以市场销售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合作社。如:通江县铁佛供销社三江口生猪协会,依据不同时期生猪市场价格及时向养殖户提供信息服务;通江县周子坪食用菌协会按照不同时期市场价格及消费倾向向社员提供信息通报;通江县润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合同、资金收取和其它业务服务;通江县雾露溪银耳专业合作依法为成员提供银耳生产资料的购买,银耳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银耳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四是技术服务型。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如:植保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底,全县植保专业合作社达110个,会员22460多户,拥有机器1125台,实行种苗统一购买、病虫统一防治、技术统一培训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广纳镇海椒专业合作社、三溪乡兴农果蔬合作社都以为社员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服务为主。五是扶贫互助型。充分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发动广大群众入社,采取村级自主管理,利用小额贷款方式支持农户发展产业。如:三溪乡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15万,群众入股5万,用于借贷支持生猪养殖大户发展养殖业。按资金使用情况收取使用费,现使总资金达到20万元,扶持的生猪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

  4、多样化利益机制。一是资本股份合作。即合作社以资金、土地、技术、资源入股合作经营。如:大巴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就是共同投资兴办,即由310个社员共同融资,再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原材料、统一价格进行市场销售;田竹园茶叶合作社也是以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融入资本,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大户的带头作用,以“基地+社员+经纪人+公司”的模式运作。二是产品购销合作。这类专业合作社,主要以购销形式存在。或收购社员的产品,按市场定价,一次结算,不再返利,如果销售环节亏损,社员也不再补亏;或是按批发价向入会社员统一供种、供药、供料等,使社员在生产环节受益。如:田竹园茶叶合作社就是按市场价格对社员生产的茶叶实行保底收购,年底返利。三是生产技术合作。这类协会,与会员大多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由协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开展培训、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合作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如:通江县三江口生猪专业合作社,通江县植保专业合作社。四是效益考核合作。合作社依照社员分布情况实行群体联结、带动联结、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如:秦巴春茶叶协会。群体联结即按社员分布情况,5-10户又分成一个茶叶生产组,选配组长负责上联合作社、下联社员;带动联结即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园和科技示范户,示范园带动500户、科技示范户带动10户发展茶叶产业;利益联结即按“一次定价、二次返利”,增产有奖的激励机制引导茶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风险防范即在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中提取30%作为风险备用金,用于人才培养、风险防范等。

  三、主要作用

  (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广大农村的分散农户集聚在一起,依托科技部门联系,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途径,很快把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到农户,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生产技术、产品价格和组织老百姓有序进入市场的问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市场风险,规模性地发展产业,集中性地打造品牌,组织性地销往市场,增加社员效益。如: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往市场极大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户收入;通江县润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户分散的农机聚集起来,打季节时差跨省作业,既带动了本地农户的机械化生产,又使社员分散农机具有组织地从事经营,增加了收入。

  (二)探索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社员+经纪人+公司”、“基地+农户+行业”等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民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有效地发展生产,延长生产链,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大巴山食用菌协会和空山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由过去农户“小打小闹”生产发展为现在依托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由协会及合作社与社员签订销售合同,提供菌种和薯种、肥料、技术指导、保证食用菌和马铃薯优价收购,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增。

  (三)加快了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步伐。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及协会带动,食用菌产业覆盖25个乡镇、75个村,核心面积超过3万亩;以兴隆、烟溪连片茶叶产业基地为核心,建立了覆盖5个乡镇22个村的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茶叶经营企业5家;建立优质商品粮油基地25万亩;以空山为中心,在空山、至诚、铁厂等15个乡镇发展马铃薯种植;在大小通江河(永安、铁溪等9个乡镇)区域发展以核桃、银杏、板栗为主的干果产业基地;至诚、唱歌等13个乡镇发展干果林、商品林园区,加快了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步伐。

  (四)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技合作按市场需求引进、实验、示范,传播农业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质量,成为新时期农村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如:田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茶叶专业技术培训,购置专业机具,建立销售网络,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秦巴春茶叶协会通过推广茶树优良品种,标准化建设,地膜栽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机器管理采收,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级和推广。

  (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一是农民可以将土地就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中收取土地租费;二是劳动力可以就地实现转移,增加劳务收入;三是农户产品通过专合组织直销市场增加收入;四是通过农村经济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乡镇没有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没有尝到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和甜头。个别地方存在对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问不多,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对一些部门牵头举办的,也只求形式,不求效果;认为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个人的事,业主的事,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群众基础不够牢靠。一些农户不懂什么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发展这种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

  2、管理不规范。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上,虽然国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但真正按法规开展工作的合作社却不多。有的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合作社制度不完善,有的合作社管理不透明,有的合作社把服务大多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层面上,有的合作社带动的农户非常少,有的合作社对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有的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及社员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合作社培训社员时没有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3、辐射带动不强。有的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专业协会,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对加工、外销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合作内容,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开展得比较少。特别是全县还存在部分空壳社、翻牌社,对农户发展几乎无服务能力。有些基本只是为了争取项目、套取国家资金而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扶持力度不够。一是政策宣传上力度不强,县级部门和乡镇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深,没有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政策和典型;二是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强,由于财政资金困难,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不到财政补助扶持;三是技术支持上力度不强,地域面积广、业务人员少、交通条件差、社员结构良莠不齐,致使技术支持力度达不到要求。四是管理指导上力度不强,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涉农部门、各级科协、各乡镇都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造成了管理不规范,情况不清,指导不力。

  五、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强化宣传,提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方式;是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政务网及各种会议宣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序发展,让全社会都认识和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突出重点,引导和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和发展中,相关部门和乡镇应该参照省内外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一些企业、农户根据食用菌、茶叶等特色资源,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市场连接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连接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连接农户的发展格局。

  3、尽力争取上级财政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的同时,根据地方财力,努力争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4、规范引导,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市场经济法规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管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力争培育更多、更好的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成立县级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构建面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平台,大力发挥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相互交流,实现互惠互利的作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广大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做出新贡献。(作者系四川省通江县委农办主任)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但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从2009年开始,我们跟踪调查了长沙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看到这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形式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等主要形式。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较为普遍,也更符合农民的愿望与利益。但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沙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短缺,生产资料供不上来,严重挫伤了农民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革新农业技术的积极性,甚至使许多好的农业开发项目胎死腹中,甚或有始无终、难以为继。究其根本,一是农民自身资金积累投入有限,二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资金短缺,三是龙头企业投资到位游离难决,四是政府资金扶持力度疲软,五是银行农业信贷支持断裂。

  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体系,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村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推动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国家土地流转中介市场与信托中心,发挥土地流转在信贷担保中的功能。这一机构不能是完全市场化的机构,必须是国家派出机构采取政策性导向的市场化运作,使农户把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中介市场公布土地流转信息,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农业生产用地不被撂荒或侵占。这样,农民手中零散的需要流转的土地可以得到及时的信托与流转,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土地信息收集与土地集中使用,可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把握度与执行度,可以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信贷提供抵押和担保平台。

  二、建立国家农贷担保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具体设想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发放农业投资基金等,建立农贷担保基金和农业投资基金体系,对不同农业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同时建立农贷担保和投资监督中心,对国家担保和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及其义务农业技术服务。

  三、建立农村合作金融协会,实现农民互利自救发展农业经济。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农民协会,集聚农户规模创设农村合作金融协会,实现农业发展自救。

  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包括四个方面: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功能;提高国家商业银行的农业信贷积极性;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结构与功能;规范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与资金用途。

  五、健全农业投资风险保障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在一些环境优良的农村地区及风险较小农业部门,调动商业保险机构的积极性,合理创设农业保险险种,为农业生产铺设平安大道。二是对一些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农村地区及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的农业部门,国家应制定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和农业生产保险机制,由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生产保险,建立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基金,把农民的农业生产风险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金融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
 
刘登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如鱼得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经济工作的一个新平台。

  发展速度加快。到今年9月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792个,带动农户45.3万户。合作社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有的正在走向联合,成为乡村乃至区县主导产业发展的纽带。

  扶持政策的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成为政府扶持郊区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新平台。各级政府整合政策资源,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把合作社作为承担政府支持农业发展项目的主要载体。

  合作社发展融入了北京市郊区建设。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服从、服务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批量,满足集市、超市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显示出活力。适应经济发展,合作社不断创新,平谷、密云、大兴、通州等区县出现了以土地流转、沼气服务、资金互助等为新内容的专业合作社。顺义区的农业机械合作社,面向兄弟社服务,把千家万户带入了依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轨道。

  经营服务方式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内容不断扩充,从为社员提供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服务,到必要的联合作业服务,不断向联合包装、加工、共创品牌等方面延伸。昌平等区县的合作社还探索出了面向困难社员开展“托管服务”的新方式。合作社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通过服务正在促进各个领域的产业一体化发展。

  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市把“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作为推进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组织注册登记、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示范项目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区县出现了一批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服务完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典型。

  业务指导有方有力。密云、平谷、延庆等区县顺应合作社发展新形势,积极调整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其他多数区县经管部门也都建立了专职科室,以保证政府职能准确到位。昌平农委引导合作社成立“昌平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联盟”,支持合作社之间联合销售产品,克服单个合作社销售能力弱小的困难。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北京市建立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市和区县政府及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帮助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加工、储藏和销售设施,配备营销设备,开展各类培训,有效提高了服务带动能力。

  制定《实施办法》,为发展保驾护航。北京市郊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城乡职业交错,休闲、旅游农业项目种类繁多,农产品安全质量要求高,合作社之间迫切需要联合与合作,合作社内部融资需求迫切等特点。为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满足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北京市人大颁布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从设立与发展、指导与服务、扶持与促进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使北京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有法可依。

  抓示范,树典型,不断发挥榜样的作用。2010年,北京市组织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已评选出50家市级示范社和49家示范社建设单位,并在财政资金、项目申报、科技推广与培训、金融支持、政策性保险、“农超对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完善强化服务功能。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业“一盘散沙”问题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通过专业合作社使专业户、专业村走上了团结起来闯市场的发展道路。通过合作社,让一家一户的农产品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品牌化,走进了超市,使我们看到了北京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

  政府扶持抱团农民,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富差距问题。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产业组织,有了专业合作社,落实政府的产业政策就有了对象和载体。通过合作社的协调服务,既克服了农户之间的技术素质差别,又通过规模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通过加工、贸易创造工商利润,从而扩展了农民社员的就业和盈利空间。通过合作社平台,政府的农村经济工作获得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工作新途径。

  依法规范发展,看主流、看方向、看社员满意。面对问题,北京市积极务实地帮助合作社解决,按照多数社员的意愿办事,服从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扶持中规范管理,促进了合作社依法规范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指导组成员)
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发挥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3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7.25万个,是2008年同期的6倍多,实有入社农户达2300多万户。前不久,我们对重庆市、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日益显现的作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为农村各项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就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客观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如重庆市某粮食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服务”,统一配送优质水稻品种、统一垫支生产成本、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粮食,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并打造了两个“绿色食品”品牌,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促进农民共同致富。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这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合作社办企业”,尽管目前数量还不多,但代表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采用这种形式,农民既可以在生产经营中增加收入,也能够从加工、销售增值中获得利润,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如重庆市綦江县某花生合作社,在合作生产的基础上办起花生加工厂,为社员增加收入40多万元。

  提高涉农项目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组建的联合体。把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承担涉农项目的主体,能够提高涉农项目的效益,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如重庆市涪陵区某大米合作社2009年承担了全区水稻高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获得项目补助资金40万元,用于购置设备、技术培训和农民劳务补助,合作社水稻种植户每户增收700元左右。

  改善农村社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又是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如辽宁省瓦房店市某果业合作社,发展农民社员3000多人,每年都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社员的业余生活。实践表明,凡是合作社搞得好的地方,社员不仅可以在经济上受益,而且可以在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文化意识、守法意识等方面得到提升。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还处在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普遍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权制度不明晰,部分合作社的资产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二是民主管理制度不落实,不能真正按章程办事。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三是盈余分配不规范。很多合作社没有进行盈余返还,有的虽然进行了盈余返还,但返还比例没有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缺人才、缺资金、缺建设用地。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二是资金实力弱,缺乏可抵押资产。如辽宁省法库县某葡萄专业合作社想投资建温室大棚,发展禽肉深加工,但受制于贷款难而无法实现。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已成为发展瓶颈。如辽宁省法库县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准备建设一座冷藏库,由于没有征地指标而无法开工。四是超市收取的费用过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承受,影响了二者的对接。

  培训严重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其根源则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据辽宁省统计,全省1万多家合作社及相关指导服务部门,急需培训的人员约2万多人,还不包括大量的普通社员。培训工作跟不上,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

  尚未成为承担涉农项目的主体。近年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有所增加。前不久,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的意见》,但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据了解,目前许多农业项目尚未将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

  税务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税务登记类型五花八门。有的合作社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有的登记为合伙公司,有的登记为集体企业,基本是往公司、企业类靠。二是税收政策须进一步梳理完善。发达地区的合作社基本是免税的,但在欠发达地区一般要向合作社征税。农民反映,不办合作社时不用纳税,加入合作社后生产的产品没变,反而要纳税。三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合作社产品销售发票。有的合作社通过与超市的对接把产品销售到大中城市,但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合作社产品销售发票,超市企业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不按规定减免超市企业的增值税,合作社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应当采取的对策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稳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不能强制取消,只能通过经济政策、典型示范、惠农措施等手段引导其规范发展。

  扶持合作社与扶持龙头企业的关系。在继续给予龙头企业项目支持的同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示范社承担支农建设项目。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设置一批支农项目,如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农业、标准化畜牧小区、冷链系统与加工等。

  扶强与扶弱的关系。坚持“不同阶段的合作社,帮扶重点不同”的原则,认真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合作社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农村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如村集体经济、农业技术服务协会、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等,都是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组织形式,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都是现代农业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都在不同的生产关系载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应根据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国家在政策上都应给予扶持和引导,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参与扶持指导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各地情况看,财政、金融、农业、工商、税务、商业等部门和科协、供销社等系统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但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还相对欠缺。在这个方面,国外有许多成熟的做法。一些国家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如泰国的农业合作部、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合作社管理局、巴西农业部的合作社指导司等。目前,国内一些省份也设立了专门的指导部门,如江苏省农委的合作社指导处、湖北省农业厅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辽宁省等地则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指导。应借鉴国外做法,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设立全国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和服务机构,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陈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挥工商职能 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桐城市兴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合作社成立仪式领导讲话
关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优秀论文选编】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