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家书屋何以书多了借阅的人却少了?

农家书屋何以书多了借阅的人却少了?

 4月20日《宁夏日报》报道,宁夏著名残疾女作家、永宁县农民陆梦蝶用自家房屋开设的“田野书舍”,如今已经坚守着走过九个年头。陆梦蝶说,2003年刚开办的时候,书舍只有126本书。现在杂志有1800多本,书籍有7000多册,但“书多了,来借阅的人却少了”。

  陆梦蝶的“田野书舍”,也就是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这几年,农家书屋这个词汇并不新鲜,很多地方都有建设。但像陆梦蝶这样,一位残疾人能在西北偏僻乡村坚守九年,将“田野书舍”从百十本书发展到近万本书刊,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毫无疑问,“田野书舍”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她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也与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分不开。“田野书舍”的发展,能对农民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陆梦蝶反映的情况,“书多了,来借阅的人却少了”,又值得深思。众所周知,书籍只有被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没人到“田野书舍”借书,藏书再多也没价值,对书屋的经营也会成为无谓劳动。

  那么,到“田野书舍”借书的人何以变少了呢?很显然,绝非陆梦蝶不希望读者来,将借书者拒之门外。在笔者看来,这一情况首先反映的重要现实是,现在农村居民对读书兴趣的降低。不久前,安徽省政协委员汪潇溪、河南省政协委员张景林等都发出呼吁,警惕农村正在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如果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严峻、农家子弟上升通道继续堵塞,农村的“读书无用论”估计会更严重。

  当然也要看到,到“田野书舍”借书看的人少了,不都是大家不爱读书的原因。陆梦蝶也说,现在周边的农民大都出去打工挣钱,网络也方便,识字有文化的农民也自己开始买书看。换句话说,想看书或获取信息的农民,不一定都要到她的“田野书舍”来借书,城里、网上、家里都可以。这是个好的事情。

  不过,既然现在“农民大都出去打工挣钱,网络也方便”,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单纯提供图书报刊的农家书屋,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一方面,“田野书舍”这样的农家书屋,需要给读者提供电子读物、上网条件等。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给农家书屋捐书时,不能光注重书的数量,而应更多提供能吸引农村居民的读物。并且,由于现在交通等条件的变化,至少一些地方“村村建书屋”的做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是不尽合理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发挥书籍和书屋的作用。

  在感慨于“一个人的图书馆”之余,笔者专门查了陆梦蝶的情况。是书籍让身患残疾的她在人生最迷惘时找到未来的方向,这也是她扩大书舍的动力。她通过读书获得了剪纸技能,走上了创作之路,已经写了四部作品。而她也说了书社的存在意义,是让“村子里爱读书的人通过这里的书走出农村,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那么,让农家书屋“书多了借阅的人却少了”的尴尬不再,必须成为受高度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 李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家书屋需防只建不管
书屋里,“农”味浓
【湖南】周文程《农家书屋,我梦延伸的地方》指导老师:陈跃英
农民女作家宋庆莲:一手扶犁,一手握笔
农家书屋成为秦州农民“致富屋”
潜江市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