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贫困人口规模大 状况令人担忧

学者老年人贫困人口规模大 状况令人担

第一财经民生邵海鹏2016-08-16 13:10

评论0

 

 

2014年,中国低于世界银行绝对贫困线的贫困老人有4895万,占老年人比例23.09%;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为5576万,占老年人比例达到26.3%.。

日前,在“精准扶贫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朱晓提交学术论文给出这一组数据。论文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贫困问题将逐步显化。目前中国老年人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

正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较高,并且成为中国新贫困人口中的一个快速膨胀的群体,使得近年来老年人贫困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且规模巨大,同时养老需求及养老成本急剧上升,带来前所未有“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压力。

论文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该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一项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全国代表性,其调查样本的整体年龄分布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较为接近。

其中,世界银行贫困线指标有1.9美元/天(绝对贫困线)和3.1美元/天,折算2014年购买力平价分别为2448元/年和3994元/年,均高于农村新的扶贫标准2300元/年。国内贫困线分为城镇和农村的低保线,由于低保标准是由各县级部门根据当地消费及财政水平制定,各地区及城乡之间存有较大的差异,各省市城市低保线均高于农村,论文选取分城乡各省平均低保线。

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贫困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老年人贫困发生率是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并且贫困发生率随着老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之一。

比如,根据论文研究,35.88%的农村老年人收入不足1.9美元/天,即3个农村老年人就有1个人处于绝对贫困;2个农村老年人约有1个人处于相对贫困。按照最新2300元/年农村的扶贫标准,有35%农村老人总收入低于这一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7.2%的5倍。

比如,高龄老年人是陷入贫困的高危群体。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贫困发生率为30.09%~49.72%,远高于低龄、中龄老年人。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4年中国高龄老年人的基础数据,可推算得出高龄贫困老年人为770万~1272万。

另外,农村女性老年人具有农村、女性和老人三重弱势身份,更易陷入经济贫困。而独居老年人贫困的发生概率又高于非独居老年人,这就使得农村、女性独居老年人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而经济收入低下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并导致恶性循环。调查中有近80%的独居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这使经济薄弱的老年人生活更加拮据。还有就是,农村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朱晓在论文中提到,由于使用的是截面调查数据,因此只能推断具体时段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及其结构和规模。由于问卷中也没有给出老年人家庭总收入,因此贫困分析不能以家庭为单位,这可能会高估老年人贫困的发生率,因为就老年人个体来说是贫困,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其生活可能并不贫困。

此外,从贫困的内涵来看,由于贫困是一个多维概念,不仅仅经济方面受到剥夺,还有健康、社会、精神状态等,但经济贫困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贫困之源,收入仍然是衡量贫困的最重要的并具有可比性指标之一。她提到,如何构建恰当的测量指标对老年人贫困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测量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4年,中国低于世界银行绝对贫困线的贫困老人有4895万,占老年人比例23.09%;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为5576万,占老年人比例达到26.3%.

日前,在精准扶贫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朱晓提交学术论文给出这一组数据。论文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贫困问题将逐步显化。目前中国老年人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

正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较高,并且成为中国新贫困人口中的一个快速膨胀的群体,使得近年来老年人贫困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且规模巨大,同时养老需求及养老成本急剧上升,带来前所未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压力。

论文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该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一项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全国代表性,其调查样本的整体年龄分布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较为接近。

其中,世界银行贫困线指标有1.9美元/(绝对贫困线)3.1美元/天,折算2014年购买力平价分别为2448/年和3994/年,均高于农村新的扶贫标准2300/年。国内贫困线分为城镇和农村的低保线,由于低保标准是由各县级部门根据当地消费及财政水平制定,各地区及城乡之间存有较大的差异,各省市城市低保线均高于农村,论文选取分城乡各省平均低保线。

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贫困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老年人贫困发生率是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并且贫困发生率随着老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之一。

比如,根据论文研究,35.88%的农村老年人收入不足1.9美元/天,即3个农村老年人就有1个人处于绝对贫困;2个农村老年人约有1个人处于相对贫困。按照最新2300/年农村的扶贫标准,有35%农村老人总收入低于这一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7.2%5倍。

比如,高龄老年人是陷入贫困的高危群体。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贫困发生率为30.09%~49.72%,远高于低龄、中龄老年人。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4年中国高龄老年人的基础数据,可推算得出高龄贫困老年人为770~1272万。

另外,农村女性老年人具有农村、女性和老人三重弱势身份,更易陷入经济贫困。而独居老年人贫困的发生概率又高于非独居老年人,这就使得农村、女性独居老年人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而经济收入低下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并导致恶性循环。调查中有近80%的独居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这使经济薄弱的老年人生活更加拮据。还有就是,农村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朱晓在论文中提到,由于使用的是截面调查数据,因此只能推断具体时段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及其结构和规模。由于问卷中也没有给出老年人家庭总收入,因此贫困分析不能以家庭为单位,这可能会高估老年人贫困的发生率,因为就老年人个体来说是贫困,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其生活可能并不贫困。

此外,从贫困的内涵来看,由于贫困是一个多维概念,不仅仅经济方面受到剥夺,还有健康、社会、精神状态等,但经济贫困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贫困之源,收入仍然是衡量贫困的最重要的并具有可比性指标之一。她提到,如何构建恰当的测量指标对老年人贫困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测量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扶贫攻坚后,中国能否彻底摆脱贫困?
国内外反贫困理论与实践
中国式扶贫:战略调整正当其时|-国务院扶贫办
贫困依然如影随形
2016扶贫报告:中国减贫成就
机器学习得到的数学模型:传统的贫困线概念有点过时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