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司研究:深基地B(4)

【 · 原创:爱因思叹  2008-01-22 23:43 】   
  初步看了一下,根据07年半年报数据:深基地对上海宝湾的投资总额是1.6亿元,而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05万。概算一下,年回报率正好是20%,今后的回报率还可能提升。
  
  但我不确定是否还需要扣除其他隐性成本,或要考虑其他因素?
  更重要的,其他新的宝湾投资额更大,有可能保持这样的回报吗?
  请SOSME和各位大虾指点迷津。 
 
【 · 原创:wang_ll  2008-01-23 08:58 】   
  sosme兄:这两天在思考,相对于深基地过高的估值,深赤湾B是否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呢,期待你的回复哦!   
 
【 · 原创:danhua  2008-01-23 11:21 】   
  上海宝湾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因素,1年不到就100%出租,而且能提价,基地自己也说没想到。谨慎些,不能指望其他地方的物流园也像上海一样成功。
  
  现在基地最重要的是先跑马圈地,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工业地价肯定越来越贵,老的物流园租金也能随着新出来的物流园一起提价,成本却不用同步增加,我理解这是最大的好处。。。  
 
【 · 原创:sosme  2008-01-23 13:42 】   
  wang_ll君好:安全边际来源于价值与价格之间的顺差(价值-价格),而对价值的评估必然涉及到对未来的预期,我将深基地视为成长股所以在评估中已给了不少成长性溢价,深赤湾B感觉在成长性上比深基地要逊色不少,就“静态评估”的角度很难将它们进行比较。  
 
【 · 原创:sosme  2008-01-23 14:17 】   
  
  其实关于宝湾物流还有很多“谜团”:
  1、比如在一个物流基地项目中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相关设备的投资在总投资中比例各为多少?特别是在投资回报率的评估中初始的土地成本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2、 在一个项目中借贷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是多少?借贷利率是多少?
  
  很多人认为上海宝湾项目是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说法我认为有道理,做为最早启动的项目首先上海宝湾在拿地成本上就具有很大优势。我翻阅了深基地的所有投资公告,只在最近的沈阳项目中披露了土地成本19万/亩而其它项目都没有披露,这确实是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信息但如果缺乏这些信息我们很难对未来的新项目进行回报率评估。我看到过其它信息来源披露(未经公司证实)上海宝湾二期的拿地成本是35万/亩而上海宝湾一期的拿地成本不到二期的一半,虽然土地成本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但这几年土地价格的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
  
  爱因思叹君上面对上海宝湾的回报率分析我感觉是不妥的:
  首先这个项目的总投资到底是多少?爱因思叹认为是1.6亿而我了解的是4.1亿(两期总投资);
  第二:是否考虑过借贷利息成本?毕竟这个项目的启动动用了借贷资金,而那个所谓的净利润是否扣除了利息费用呢?利息的支付是深基地(总公司)支付还是上海宝湾(子公司)支付呢?从最近的报告可以看出深基地的财务费用大幅上涨,我认为这部分上涨的财务费用有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上海宝湾项目(有部分来源于其它启动中的宝湾项目)。
  
  要进行深入而接近事实的分析需要深基地提供单个宝湾项目的很多详细资料。
 
【 · 原创:爱因思叹  2008-01-23 16:53 】   
  我也疑惑这20%是不是赚得太轻松了,而且今后可能还不止20%。
  
  关于投资额我是这样理解:
  深基地本部投入的资金是1.6亿,这是报表上写的。两期投资总额4.6亿的话,其中应该包括贷款。既然说是净利润,我猜上海宝湾应是独立核算的,即已经扣除了利息、折旧、人工等费用,但愿如此。
  
  上海宝湾项目是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不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者也许会更加成功。土地价格和贷款利率都在涨,这没错,不过其具体能涨多少?也要考虑,其他城市的地会便宜些吧?人工也比上海便宜,因此综合下来成本一定会增加?会增加很多吗?我感觉也未必。
  
  可能我过于乐观了,静待SOSME君的更多分析报告。  
 
【 · 原创:sosme  2008-01-24 01:00 】   
  爱因思叹君好:对深基地的分析会持续进行,我对深基地的试探性介入是长周期的计划(初定10年,未来也许会从试探性介入演变为持续性介入),说实话现在手里的资料有限要做出接近事实的分析目前还不太现实。不过我确实有兴趣把对深基地的分析做为一部侦探小说式的探寻模式,这家公司有很多待解之迷,既然仿效侦探小说式的探寻模式那就先提出一些悬念:
  
  1、宝湾物流基地的投资回报率之迷
  
  2、胜宝旺之谜:做为二股东身份颇有神秘色彩,我们对其了解太少,在1995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胜宝旺的最终大股东是淡马锡(类似新加波国资委),现在的情况怎样不知道,它对深基地的定位或期望是什么呢?
  
  3、深基地与招商局的关系之谜或未来关系的演变之谜:物流业是招商局的第一主业,招商局对物流链的整个控制企图是明确的:招商国际是码头、招商轮船是承运商、招商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商、中集是物流设备、深基地是物流基地,能够认为深基地是完全独立于招商局的吗?
  
  4、管理层之谜:说到万科会想到王石、说到中集会想到麦总,那么说到深基地我们会想到谁呢?怎样让这个低调而优秀的管理层浮出水面呢?
  
  5、再融资之谜:先进行几种假设
  (1)借贷:这是支撑目前宝湾扩张的唯一融资方式,但投资规模太大这一方式的使用已接近极限;
  (2)增发A股或B股:深基地等得到那一天吗?
  (3)爱因思叹君提到公司管理层也许正在谋划出售胜宝旺的股权来获取宝湾项目的资金;
  (4)目前宝湾的所有项目都是深基地100%控股,其实深基地只需要拿出宝湾项目30%的股权就能融到巨额资金,从宝湾项目长远的发展考虑也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比如招商局、中集、中远、中海甚至普洛斯等等,联想到主帖中提到的多层次股权结构深基地是有这个传统的,这也是我最期望的融资模式;
  (5)宝湾物流项目分拆上市
  (6)其它还未设想到的方式
  (7)也许还会是几种方式的组合
  
  关于深基地还有什么待解之迷呢?欢迎大家提供线索
  分析其实很简单,就是提出问题然后透视问题,关键点: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 原创:danhua  2008-01-24 11:37 】   
  关于胜宝旺,据我所知,中海油是有意增加持股比例,而深基地不愿意抛出,中海油可能在和新加坡股东谈判。
  爱兄说的深基地准备出售胜宝旺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吗?
  
 【 · 原创:爱因思叹  2008-01-24 18:49】   
  【 · 原创:danhua  2008-01-24 11:37 】  
  关于胜宝旺,据我所知,中海油是有意增加持股比例,而深基地不愿意抛出,中海油可能在和新加坡股东谈判。
  爱兄说的深基地准备出售胜宝旺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吗?
  ------------------------------------------
  没什么消息,是我自己的猜测而已。
  傅育宁卸下了任职10年的董事长职位,中海油服回归了A股市场,胜宝旺07年业绩开始下滑。所以,如果深基地把胜宝旺的股权卖给中海油就不奇怪了。
  如果据你所言,中海油有意增持的话,又增加了些可能性。  
 
【 · 原创:sosme  2008-01-25 11:20 】   
  先来试解“管理层之谜”:
  我查了很多资料,有些早期的资料已经很不齐全了,这里是年报中披露的一些资料
  
 董事长 副董事长 总经理 董秘 董事会成员
1998年 陈铜台 李明正 傅育宁 崔伟 陈铜台、李明正、傅育宁、王芬、方遇光、范肇平
1999年 傅育宁 许思强  崔伟 傅育宁、许思强、方遇光、王芬、范肇平、钱富浩
2000年 傅育宁 许思强  崔伟 
2001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崔伟 傅育宁、许思强、方遇光、王芬、林绍东、韩桂茂
2002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傅加林 傅育宁、许思强、韩桂茂、方遇光、王芬、林绍东
2003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傅加林 傅育宁、许思强、韩桂茂、方遇光、王芬、刘福
2004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傅加林 傅育宁、许思强、韩桂茂、方遇光、王芬、刘福
2005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傅加林 傅育宁、许思强、韩桂茂、方遇光、王芬、刘福
2006年 傅育宁 许思强 袁国成 傅加林 傅育宁、许思强、韩桂茂、方遇光、王芬、刘福
2007年 韩桂茂 斯蒂芬·斯坦利 崔伟 傅加林 崔伟、斯蒂芬·斯坦利、崔忠付、方遇光、黄反之、王芬、袁宇辉

  
  我感觉深基地的管理层中有两个关键人物:傅育宁与崔伟(韩桂茂从2002年任执行董事、2007年任董事长是深基地的第三号关键人物)
  
  傅育宁: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并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傅先生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和国际经营管理经验。主要工作经历:1988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及董事长;1991年至1998年,任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至2000年,任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至2000年,任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裁;1999年至2000年,任香港友联银行董事局主席;1999年1月至今任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崔伟先生,50岁,获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及美国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崔先生曾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于1990年在澳大利亚通讯电缆制造商深圳分公司任商务部经理。自1991年起任本公司总经理助理,1995年起历任本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2007年2月起担任本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主持日常工作,2007年5月起担任本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2007年11月担任本公司董事总经理。
  
  我发现几个重要的特点:
  (1)深基地的两次重要转型都是在二位(或三位)关键人物的主导下完成的;
  (2)深基地管理层非常稳定,这将决定公司发展战略的延续性(崔伟已在公司服务了18年);
  (3)崔伟先生在深基地的发展过程与傅先生惊人的相似,以正常的逻辑推断崔伟下一步可能会成为深基地的董事长或在招商局里获得重要职位。
  
  2007年是深基地管理层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董事长傅育宁卸任、崔伟任董事总经理全面主持日常工作。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局国际的管理人员,很多是从南山集团走出去的,目前招商局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傅育宁总裁也是南山系出身,南山集团内部高管交叉兼任深赤湾、深基地的情况是普遍的,11月新上任基地董事长韩桂茂同时也身兼赤湾数个职位.结合招商局国际总部11月从内部招聘6名高级经理人员一事来分析,所有这些人事变动都预示:“招商局集团--招商局国际--南山集团—深基地”这台战车正在发生某些积极的变化。深基地第一主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导入物流系的快车道,其原因与招商局集团暗中布局内陆城市,抢占未来集装箱货源是分不开的,07年招商局集团引入了多名外籍人员(尤其是澳洲的),新上任的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负责拓展物流业规划,新上任的深基地副董事长也是负责搞物流业的策划。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久,没有发现某位高管比如傅育宁或崔伟对深基地未来的展望与定位的信息,但深基地背后那个强大的管理层肯定预示着深基地的宝湾项目绝非灵机一动的偶然之举。
【 · 发布:panme  2008-01-25 12:04 】   
  sosme君:
  建议你去深基地公司调研一下,这样好多疑云可以解开,
  比网络里有限的资料强多了.   
 
【 · 原创:ISDN  2008-01-26 16:20 】   
  赞同Panme君的观点。
  
  关于招商局物流和深基地公司的定位,关于傅育宁先生和崔伟先生的讨论,甚至关于胜宝旺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依据不足的想象成分居多。
  
  抱歉,个人性格原因,喜欢实话直说,请SOSME兄不要介意。  
 
【 · 原创:sosme  2008-01-27 22:22 】   
  感谢Panme君、ISDN君及blackzarak君几位的建议,特别是ISDN君请大胆直言,我也是非常喜欢“实话直说”的,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在网络上码了不少字,不图名也不图利就图个探讨的乐趣,如果脱离了“实话直说”必将丧失这个论坛的意义。
  
  自从菲利普·A·费舍与林奇倡导公司调研以来,亲自登门调研公司已成风气,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已成为分析师或基金经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不否认这是公司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对小额的业余投资者而言,我对这一方法始终抱有疑虑:
  1、相对投资额而言,这种方式的成本太高;
  2、对小投资者而言你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公司的高管,比如你到深基地基本没有与傅先生或崔伟沟通交流的机会;
  3、就我的观察而言很多所谓的公司调研几乎与打探小道消息差不多,我并不欣赏这一作派;
  4、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官方语言”,他们本身可能对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解就有问题;
  5、其实只要你关注了公司的所有公开信息,那么所谓的公司调研很难发现多少新东西;
  6、网络现在非常发达,随时都能收集到很多投资者登门的公司调研,我这篇帖子就收集了不少这类资料。
  
  我愿意做为一个典型的小额投资者,并以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公司研究之道:我认为更现实也更有效的方式是尽可能多的阅读、历史性的分析、符合价值投资逻辑的推理。
  1、我们不必向林奇那样投资上千家公司,我们只需要将有效的精力集中在几只或几十只股票或公司上,一般投资人对公司的研究也同样能达到很深的程度。我有时确实怀疑林奇一天读十几家公司报表到底能消化多少。小投资者的应对之道就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对目标公司精耕细作。
  2、历史性的分析我认为比所谓的公司调研更有效,历史特别是较长的历史是不能伪装的(或很难伪装的),公司的竞争力或未来前景必将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痕迹;
  3、有自己的分析体系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过滤,这需要投资者有些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  
 
【 · 原创:sosme  2008-01-27 23:54 】   
  我就以深基地做为一个“散户版”的公司研究标本:没有任何内幕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公开披露。2007年深基地所发公告的频率及数量之高至少是“史无前例”的,我自己感觉这是深基地加快发展与转型的积极信号,也恰好为我自己研究深基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ISDN君认为我在分析中“依据不足、想象成分居多”对此我不太认同,其实我前面所谓的分析大部分只是公司事实的陈述,真正的推理成分是很少的。毕竟投资分析是科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科学,我自己认为在分析中想象的成分越少越好,所有的想象或推理都要以事实为依据。  
 
【 · 原创:sosme  2008-01-28 00:39 】   
  最近看完了深基地的所有公告与历年年报,特别是近期的公告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主要分析了三大业务板块的海油工程与宝湾物流,其实深基地的海油后勤业务最近也有积极的变化,公司公告披露(2007.07.26、2007.09.14):
  
  1、深基地拟向南山集团租用赤湾一路以东 42 #、43 #、44 #、45 #场地共计109 ,473平方米场地的使用权,作为石油基地主营业务及其后勤配套用地,租赁期限自2006 年9 月1 日起至2026 年8 月31 日止,共20年。本次交易土地将根据租用场地得实际情况分批移交,符合土地交易条件的地块,双方将办理移交手续。2006 年9 月1 日已移交44#场地,该土地面积为23 ,361.5 平方米。其他场地在符合交易条件时,双方签字交接。交地时间为起租时间,本次交易从2006 年9月1 日起,土地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人民币7.5 元。租金每三年调整一次,从2006 年9 月1 日至2009 年8 月31日,该三年度租金上调15 %,从2009 年9 月1日开始执行。以后每三年的租金上调幅度为10%,租金将按照实际租用面积按月支付。
  
  2、本次交易的背景及原因:由于对南中国海的勘探、开发,生产活动正逐步增加,带动了海洋石油行业相关的公司对基地服务,尤其对仓库堆场的需求增加。但目前基地的仓库及堆场已达到满租,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深基地进行本次交易,新仓库按要求规定建成后,石油设备维修公司全部从基地搬迁到新库区,届时基地可变为优良作业环境的纯仓储物流后勤基地。为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
  
  3、合理性:深基地作为中国南海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提供后勤服务基地,近几年业务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目前仓库和堆场均已满租,而且随着中国南海石油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仓储空间。而深圳市赤湾港区的用地全部由南山集团协议使用、开发。在这种形势下,深基地租用南山集团42#、43 #、44 #、45#四块地用于新建仓库和堆场,以扩大仓储能力,是对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做出的积极反映,且租用的紧邻的土地更利于管理和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能力,为提升深基地业绩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进行本次交易是合理的。
  
  4、公平性:本次交易的价格为每平方米每月人民币7.5元。我们参考了南山集团一年前租给其他附属公司或子公司的土地价格,一年前租用的是刚开发的毛地,再利用时还需要一定的开发成本,价格稍低。目前,周边其他地块的出租价格也都高于此价格。我们参考了深基地2006年11 月租出去的44 #地情况,价格已大大高于本次交易价格每平方米每月7.5元。鉴于以上原因,再考虑到深圳土地出租价格的上涨趋势,本财务顾问认为,本次交易定价公平,没有损害深基地非关联方股东的利益。
  ----------------------------------------------------------
  
  从以上公告披露可以推理出以下观点:
  
  1、深基地的海油后勤业务发展形式很好,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完全可以期待管理层所言的“个位数”增长可以实现,而且超预期增长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前面引述过网友的公司调研情况:目前新增的东高地面积约为原基地的1/4);
  
  2、目前深基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瓶颈,不过深基地的海油后勤业务的扩张消耗的资金不大,毕竟是分批移交而且按月支付,再结合交易的价格可以看出大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是支持的也是尊重股东权益的。
  
  3、对海油后勤基地的拓展是基于对中国海洋石油的信心,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不太相信深基地会放弃海油工程业务,上面爱君说的深基地准备出售胜宝旺我感觉可能性不大,深基地拓展资金来源的途径是很多的,而出售胜宝旺我认为是最不可能的途径。
 
【 · 原创:ISDN  2008-01-28 09:35 】   
  谢谢SOSME兄的理解,让大家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讨论问题。
  本人跟踪200053只有大约1年,而且业余投资,实际上了解确实不深。
  
  不过我认为在全景式的定性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公司直接调研确认关键点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此也和SOSME兄以及大家探讨对于上述几个问题的理解:
  
  1.深基地在整个招商局物流体系中的地位: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定位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yes,坦率的说我可以接受20元以下的买入价。否则需要谨慎。
  
  目前我的观点:深基地是招商局集团的孙级公司,在整个集团的战略中:码头和大物流,银行金融,地产中,200053处于比较边缘的低位。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是包含在一些例证和公司交流基础上的观点。虽然我本人也认同200053是好公司,并且已经成为股东1年。但是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和000024确实无法相比。000024集团明确其作为地产的旗舰存在。从而多方面集中资源,并且真金白银买入股份确保直接控股。
  
  和000024可以对比的是,深基地的物流业务。大家都曾经憧憬统一到招商局集团的物流体系中,可是是否有证据支持?
  我能看到的就是南山集团对于公司的低利率贷款支持,没有招商局的动作。坦率的说,如果招商局真的支持,200053的动作不会这么慢,这么需要融资。大家可以看看公司的公告,目前项目基本都被延迟,这大部分就是资金紧张的原因,如果有集团的全力支持,公司的发展纳入了集团的统一战略,是否会出现上述现象,大家可以思考。该观点我和公司有过交流,公司的观点很明确:公司和招商局物流只是客户关系,招商局物流在每个地区只是租用大约2~3万平米的场地,并不足以让200053来为此建设基地,200053的考量是自己的考量,并不和招商局物流的全国布局重合。而傅育宁博士只是在公司需要的关键时刻,例如在各地拿地的时候帮助公司出面梳理关系。
  
  另外一个佐证是:深赤湾,同样是南山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其实本来也应该招商局集团整体战略下的一个整合目标,但是这部分港口和招商局的深圳西部港口整合战略是完全相符的,而且也一直被市场憧憬,可是迟迟没有动作。
  
  综上,我的理解是:200053的母公司南山集团,其实其发展道路和招商局集团并不完全重合的。这一点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虽然他们在股权上有关系。因此,对于200053和招商局物流的关系,我倾向认为是独立而平行的客户关系居多,并非统一战略下的关系。  
 
【 · 原创:ISDN  2008-01-28 09:42 】   
  关于傅育宁博士和崔伟先生的比较,我个人没有能力进行辨别是否后者就是公司的培养对象。  
 
【 · 原创:ISDN  2008-01-28 10:23 】   
  SOSME君好!
  
  其实我上述所说:依据不足的想象成分居多。可能和下面这段话的关系比较大:
  
  还是那句话:我喜欢实话直说,请SOSME兄海涵了。
  
  -----------------------------------
  “(3)崔伟先生在深基地的发展过程与傅先生惊人的相似,以正常的逻辑推断崔伟下一步可能会成为深基地的董事长或在招商局里获得重要职位。
  
  2007年是深基地管理层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董事长傅育宁卸任、崔伟任董事总经理全面主持日常工作。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局国际的管理人员,很多是从南山集团走出去的,目前招商局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傅育宁总裁也是南山系出身,南山集团内部高管交叉兼任深赤湾、深基地的情况是普遍的,11月新上任基地董事长韩桂茂同时也身兼赤湾数个职位.结合招商局国际总部11月从内部招聘6名高级经理人员一事来分析,所有这些人事变动都预示:“招商局集团--招商局国际--南山集团—深基地”这台战车正在发生某些积极的变化。深基地第一主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导入物流系的快车道,其原因与招商局集团暗中布局内陆城市,抢占未来集装箱货源是分不开的,07年招商局集团引入了多名外籍人员(尤其是澳洲的),新上任的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负责拓展物流业规划,新上任的深基地副董事长也是负责搞物流业的策划。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久,没有发现某位高管比如傅育宁或崔伟对深基地未来的展望与定位的信息,但深基地背后那个强大的管理层肯定预示着深基地的宝湾项目绝非灵机一动的偶然之举。”
  
  -----------------------------------
  坦率的说,虽然投资是科学的艺术,或者艺术的科学,想像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大胆推理,需要小心求证。在上面的一段话中,我感到SOSME兄可能是因为对于200053“爱不释手”有些情绪化了(个人意见),不符合君的一贯之理性风格。一一列举如下:
  
  ~~~~~~~~~~~~~~~~~~~~~~~~~~~~~~~~~~~~
  “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局国际的管理人员,很多是从南山集团走出去的”(招商局集团,招商局国际和南山集团的管理层,我没有能力辨别其未来的走势。不知道SOSME兄是否有例证?)
  
  “目前招商局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傅育宁总裁也是南山系出身”(事实上,招商局集团战略的掌握者我认为应该是董事长秦晓先生。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我查到的情况都是秦先生在前,傅先生在后,而且国资委等重大场合,秦先生出席,另外,秦先生是政协委员而傅先生不是,在中国国情下这个情况应该可以说明我的观点)
  
  南山集团内部高管交叉兼任深赤湾、深基地的情况是普遍的(南山集团,200053,000022的领导互相兼任应该是正常现象。因为200053,000022是同属南山旗下的重要公司,也是两个上市公司,可以理解。)
  
  深基地第一主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导入物流系的快车道,其原因与招商局集团暗中布局内陆城市,抢占未来集装箱货源是分不开的(这段话我的看法,请参阅我上个回帖中的论述。SOSME兄是否有例证?)
  
  “07年招商局集团引入了多名外籍人员(尤其是澳洲的),新上任的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负责拓展物流业规划,新上任的深基地副董事长也是负责搞物流业的策划。”
  (至于澳洲人士,我的理解是由于胜科物流被澳大利亚Toll物流收购了,所以是二股东的代表。当然确实代表了公司对于物流项目的重视。包括韩桂茂先生和其他专业人士的换届当选,应该是反应了公司一贯的专业人士管理的作风。而前期傅育宁先生调任了集团总裁后,仍然兼任200053董事长,我个人认为更多应该是名义上考量:没有直接证据,但是我印象中,似乎有傅先生没有出席董事会的情形,猜想因为傅先生集团的工作非常繁忙吧)。 
 
【 · 原创:ISDN  2008-01-28 10:32 】   
  投资从我的理解来说,是对于标的的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过程,由于个人的能力所限,就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感谢SOSME兄的发言,让大家更多的分享。
  我的上述发言也是我自己摸象的结果,虽然和SOSME兄在某些观点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希望在和大家共享的过程中,更多的交流和收获。
  ------------------------------------
  总体而言,我的观点是:200053也许是一个长期标的,但是确实价格比较高。呵呵!不过SOSME兄说的好: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标的价格总是偏高。
 
【 · 原创:sosme  2008-01-28 11:06 】   
  感谢ISDN君的发言,我在上面列举了关于深基地的很多“待解之谜”――之所以是迷就是因为没有答案、未来充满了变化,故我们的探讨也只是解密的过程而已,最终的解密需要漫长的时间,我有足够的耐心于ISDN共同守候。
  
  明确一个观点:目前招商局集团的第一号人物应该是秦晓先生,傅育宁先生是招商局国际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招商局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我今年给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招商局研究”,招商局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对深基地的研究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目前我们已经从最边缘的深基地逐步延伸到招商局系统的高层了。
  
  ISDN君看来对众迷之中的“深基地与招商局的关系之谜或未来关系的演变之谜”非常感兴趣,其实我对此从未寄予不切实际的想象,我认为招商局对物流链的控制是分层次的:在码头与港口资源上是力求控制的、而对配套的物流设备(中集)、物流基地(深基地)只是有限控制,“深基地与招商局的关系”类似“中集与招商局的关系”,与中集一样深基地在发展中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在发展战略上是受招商局影响的,它们是多赢的合作关系而非控制关系。
  1、宝湾基地是招商物流全国扩张的重要平台;
  2、招商物流是宝湾基地的重要客户,在宝湾发展初期这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是宝湾相对其它物流基地竞争对手的优势之一;
  3、招商局也许(这是自以为是的猜测)是通过宝湾项目将码头与港口资源向内陆延伸,这与集装箱运输向内陆延伸的趋势吻合,这与中集的发展战略有相似性;
  4、大物流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深基地不需要招商局来给它定位、它完全有能力在这个大物流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与中集一样)。
  
  另同意ISDN君的这个观点:“200053也许是一个长期标的,但是确实价格比较高”,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深基地至少有资格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 
 
【 · 原创:sosme  2008-01-28 11:34 】   
  在研究深基地的宝湾物流基地项目我找了一个对比公司:普洛斯
  在研究深基地的海油工程项目(胜宝旺)也需要找了一个对比公司:海油工程(600583),做为A股市场的一只明星股对我们最有利之处是有大量的相关资讯,在未来的研究中会部分涉及到对600583的分析。
  
  在主帖中已经分析了胜宝旺(蓬莱巨涛)与海油工程(600583)分别与中海油的关系,中海油对两者的不对等定位让胜宝旺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在胜宝旺的核心业务导油管产业链中,设计和导油管海上运输占了利润的2/3,制造只占1/3。胜宝旺的业务来自海油工程(600583)而非中海油这无论如何都让人郁闷,在整个导油管产业链中胜宝旺目前只是一个简单制造商的角色,希望胜宝旺的海外拓展业务能有所起色、至少部分摆脱中海油歧视政策的消极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傅育宁带着两个秘密退休了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图)
三个角度看华润傅育宁为何意外发难王石
关于资金管理(或仓位管理)的思考
中国十大物流公司
亚洲第二大物流巨头“押宝”中国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