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战狼文官: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你家破国亡

1

这是两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英雄,官不过从五品,在人才辈出的大唐盛世,他们混得很不行。

新《旧唐书》中也没有他们的单独传记,因为官职卑微,不够资格。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在异域上演了一出身陷囹圄后,覆灭一国的史诗大片。

辉煌与落寞的他们,见证和亲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刻。

事情要从玄奘大师偷渡印度学佛法讲起,为啥说是偷渡?因为那时普通人想出境,官府一般不给批。《西游记》中李世民送行,封唐僧御弟什么的,都只是小说家言。

2

贞观五年(631年),历经千难万险的玄奘来到天竺,在那烂陀寺学习九年后,他撰写的《制恶见论》,引起了戒日王的注意。

戒日王尸罗逸多是个声名显赫的军事强人,凭着象兵六万,东征西讨,统一整个北印度,建立了戒日王朝,治下民众多达2150万人。《旧唐书》中记载:“武德中,国大乱,王尸罗逸多勒兵战无前,象不弛鞍,士不释甲,因讨四天竺,皆北面臣之。”

贞观十六年(642年),20多个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婆罗门教高级学者参加了首都曲女城的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佛教教义,与会者没人能驳倒他,因而获称“大乘天”。戒日王请玄奘骑象巡游天下,宣讲说法,在天竺掀起了一场“大唐热”。

戒日王还是个剧作家,创作有《龙喜记》《璎珞传》《妙容传》等作品,他问玄奘:“听说贵国出了个了不起的皇帝,创作了《秦王破阵乐》乐舞,请你讲讲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玄奘便讲述了大唐帝国的威武和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尸罗逸多听得心旌摇曳,有了和大唐友好往来的念头:“如汝所言,吾当东面朝见汝王。”

此后,大唐与天竺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使节你来我往。

3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支三十多人的大唐代表团前往访问天竺国。

带队的是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这也是他第二次出访天竺。

五年前,还是黄水县令的王玄策第一次出访天竺,受到了高规格接待,戒日王与大臣在郊外迎接,全城观望,焚香夹道,面朝东方接受大唐国书。王玄策和使团成员先后巡游了佛教圣地摩诃菩提寺和鹫山。在回国时,戒日王还赠送了火珠、郁金香、菩提树等礼物。

从帝都长安到天竺,跋山涉水,至少要半年。

当王玄策和使节团翻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经过泥婆罗(尼泊尔)到达天竺时,正人困马乏,一场残酷的伏击却不期而至。

两千天竺士兵攻击了他们,猝不及防的王玄策等人,面对压倒性数量的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一通杀戮后,携带的礼物统统被抢,包括正使王玄策、副使蒋师仁在内的幸存者都成了俘虏。

古代通讯不便,王玄策并不知道,一年前,戒日王在恒河晨浴时离奇溺亡。群龙无首,天竺大乱,宰相阿罗那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当时,泥婆罗(今尼泊尔)已臣服于吐蕃,吐蕃进入北印度,对阿罗那顺来说,如芒在背。吐蕃的松赞干布又娶了文成公主为妻,和大唐关系融洽。

阿罗那顺担心唐朝使节团,是来干涉天竺内政,于是就下令攻击。危险关头,王玄策和蒋师仁得到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从而越狱逃脱。

按照常理,王玄策和蒋师仁应该逃回长安,奏请李世民再做定夺。但阿罗那顺的做法已彻底激怒了二人,这是对大唐帝国的公然挑衅。

两人决心一雪前耻,他们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辛都斯坦平原,翻越氧气稀薄的丛山峻岭,从天竺来到吐蕃,找到松赞干布。

凭着对两国关系的了解和使臣的身份,两人从松赞干布那里借了一千二百名战士,再动用吐蕃和泥婆罗的关系(泥婆罗国王那陵提婆的王位,曾被叔叔篡夺,不得已逃亡在外,是吐蕃收容他、并帮他复位成功),又得到七千泥婆罗骑兵。

那一刻,在寒风凛冽的雪域高原,历史上出使异国建功立业的前辈猛人傅介子、冯奉世、班超,仿佛在两人身上灵魂附体。马蹄破风,战意狂燃,两人率领着一群异族军队,朝恒河平原呼啸而去。

复仇者归来!

4

估计阿罗那顺当时是懵的,两条漏网之鱼,居然带来了一支复仇大军。

日本漫画家田中芳树写的《天竺热风录》,就是讲述王玄策在天竺的冒险故事,后来还出了漫画版。

故事中说,阿罗那顺集结六万兵马防御,其中包括能征善战的象兵。这些象兵体型巨大,令人望而生畏,是天竺传统军队的精锐。

复仇大军和阿罗那顺的六万兵马,在甘地斯河一线迎面相撞。面对体型巨大的象兵,王玄策效仿战国名将田单,把附近的牛收集起来,牛角上缚了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火牛疯狂地冲入敌阵,把大象吓得纷纷逃窜,很多阿罗那顺士兵被踩踏而死。

阿罗那顺率残兵固守茶鎛。王玄策率领大军围城后,用云梯,弩车等武器,只三天便攻破城池。

虽然火牛阵等情节是田中芳树杜撰,但阿罗那顺的惨败却是真的。史书上对这场战斗的描写非常简练:“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

阿罗那顺在城破时逃走,纠集残余兵马,准备再战一场。不想蒋师仁的伏兵早已等待多时,一番厮杀下来,天竺士兵溃不成军,阿罗那顺也被生擒。

天竺的残兵败将见国王被擒,就拥立了王后主持大局,蒋师仁乘胜追击,《新唐书》对这场战役的记录只有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击之,大溃”。阿罗那顺的王后、王子和一万二千残兵尽数被俘。

5

王玄策、蒋师仁的复仇之战震惊天竺诸国,各城邦、部落纷纷投降。(“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

东天竺曾援助阿罗那顺,王玄策准备顺势灭它。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三万只牛马犒劳,又送了一堆良弓、宝刀、精美珠宝谢罪,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天竺各国也纷纷向大唐示好。史载:“乾封三年,五天竺皆来朝。开元时,中天竺遣使者三至;南天竺一,献五色能言鸟......”

阿罗那顺和一万多名俘虏,以及无数战利品被带回长安。《旧唐书》中记载:“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天竺)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唐太宗按一贯处理敌酋的做法,把阿罗那顺好好地圈养起来。李世民死后,在昭陵前的外国首领石刻像中,就有阿罗那顺。

这段历史最让人惊奇的是,王玄策和蒋师仁不过是文官,从未统兵打仗。可他们却带着一支异国联军,在北印度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然而在唐朝君臣看来,王玄策取得的成就并不突出。盛世大唐,名将如云,谋臣若雨,李靖、李勣、李孝恭、尉迟敬德、苏定方等人,或征战四方,或维护边疆,或镇压藩镇势力,武功卓越,青史留名。

在唐太宗眼里,天竺根本无法和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相提并论,打败它也不是特别值得夸耀的事。

从几千年的历史上看,印度的武力值,在亚洲是垫底般的存在。

汉朝暴打匈奴,匈奴狠揍大月氏,大月氏攻击印度,在印度建立贵霜帝国。

唐朝暴打突厥,突厥狠揍印度,突厥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明朝暴打蒙古,蒙古狠揍印度,蒙古在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所以王玄策和蒋师仁的功劳,并没有得到多大重视,留下的记载不多,后世也没给二人立传。

王玄策因功升任朝散大夫,这是文官第十三阶,从五品下的官职。他撰著的《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也在宋代之后亡佚。

汉朝甘延寿、陈汤的那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千百年来,犹如一团烈火,燃烧在每个华夏儿女心头,张骞、傅介子、冯奉世、班超都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九个字,王玄策和蒋师仁亦然,没动大唐一兵一卒,就创造了“两人灭一国”的传奇战功。

提问:两人灭一国说的是()?

A张骞、傅介子

B王玄策、蒋师仁

C甘延寿、陈汤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元647年,一位文官带领的使团被印度团...
唐朝使臣王玄策:借兵一万横扫印度半岛,一人灭掉一国
大唐第一猛人,一人灭一国
唐朝“战狼”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因为他的祖国叫大唐
大唐使节王玄策如何单枪匹马灭古印度?
靠一支临时拼凑起的军队,他竟拉开了中原王朝和古印度的首场较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