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用经典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药统计及用药规律分析

摘要:为了汇总分析临床医生使用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概况,为进一步开展古方治疗鼻炎的现代临床应用及其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筛选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介绍、病例报道类文献,整理其古方、中药单味药等信息,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共纳入文献305篇,涉及267位医生或机构的治疗用药经验。使用频率较高的古方为玉屏风散(112)、桂枝汤(59)、麻黄细辛附子汤(49)等,功能类别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高频药物为炙甘草、人参、茯苓等。关联规则体现了发表补虚的治法。聚类分析得到11组药物组合。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为桂枝汤和四君子汤。认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多从肺脾肾入手,以补虚扶正为要,采用解肌发表、疏散外风、清热泻火等方法治疗,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该研究可为临床医生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定参考,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清涕、鼻痒、鼻黏膜水肿等1-2。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现已影响全球30%以上人口3。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主要使用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病情易反复、副作用大、产生耐药性等缺点。

中医古方治疗该病具有用药安全、标本兼治、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但笔者经过查阅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发现其临床研究绝大部分为指南和教科书中推荐方药4-5,难以体现临床中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医生使用古方实际情况,如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玉屏风散、桂枝汤6-7、麻黄附子细辛汤8,在教材中均少有提及。临床医生在临床施治中积累了大量使用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但各医家的经验散落于文献中缺乏规范和整理,缺少能够反映古方在临床的整体使用情况的报告。故笔者通过仔细阅读筛选中医内服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文献,统计其方药使用情况,分析整理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古方应用规律,以期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及其药效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中医或中西医治疗时使用内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介绍、病例报道类文献;(2)文献中有明确的辨证分型或对于辨证分型的阐述;(3)使用方剂名称清晰明确,且为可以在中医药知识库、中医古籍知识库等中国古籍网站搜索到的古方。

1.2 文献排除标准

(1)以实验室指标为主,未清晰描述患者临床症状的文献;(2)内容相同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录入1篇;(3)仅内服非中药进行治疗的文献;(4)仅以针灸、贴敷、推拿等进行非内服法中医治疗类文献;(5)使用的内服方剂为经验方、自拟方及出处不详的成方的文献;(6)病例或治疗经验针对对象有结膜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中耳炎等合并症的文献。

1.3 检索方法

进入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主题=变应性鼻炎”或含“主题=过敏性鼻炎”为检索词,在限定相关中医学科后,搜索自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的相关文献。

1.4 古方方名、中药规范整理

提取入选文献的中医治疗方药,同方不同名的古方方名统一规范为原名进行统计,如“桂附八味地黄汤”“桂附八味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汤”“肾气丸”均整理为“金匮肾气丸”等。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规范中药药名,若未收纳则参考《中药学》9等规范药名,如“熟地”规范为“熟地黄”等。

1.5 数据统计方法

建立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统计变应性鼻炎使用方剂及中药频次。使用软件SPSS Modeler 18.0进行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从CNKI、WanfangData、VIP、CBM数据库中共检索得到14447篇相关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得到初筛文献417篇,对其进行全文阅读并删除重复文献后最终纳入文献305篇。其中包含经验介绍39篇、病例报道145篇、经验介绍/病例报道121篇。共整理267位临床医生的治疗经验。

2.2 古方频数统计情况

在纳入的文献中涉及古方共有139个,出现频数大于等于2的古方共有69个,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古方为玉屏风散(112)、桂枝汤(59)、麻黄细辛附子汤(49)、补中益气汤(47)、小青龙汤(43)、苍耳子散(42)、金匮肾气丸(40)等,见表1。

2.3 古方功能类别频数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变应性鼻炎时补益剂(n=326)、解表剂(n=208)、治风剂(n=69)使用的最多。在补益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剂(31.96%)、补阳剂(7.72%)、气血双补剂(1.46%),解表剂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为辛温解表剂(17.44%)、扶正解表剂(7.46%)、辛凉解表剂(2.80%),治风剂中使用的全部方剂都是疏散外风剂(9.19%),结果见表2。

2.4 药物频次分析

在纳入的古方中,频数≥2的69首处方中涉及138种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炙甘草,其次是人参、芍药,频数≥5的32种中药见表3。

2.5 关联规则分析

将使用频率≥2的方剂导入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0,最大前项数为5,2项关联是益气、解表散寒功效的中药组合,3项和4项关联是解肌发表、健脾补虚功效的中药组合,结果见表4。

2.6 聚类分析

运用SPSS 18.0软件对频数≥2的方剂中的药味频数≥5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树状聚类图,得到11组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药对是中医组方特色,往往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中药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见表5。


2.7 复杂网络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用药网络图,通过连线的粗细表示中药之间链接的强弱程度(图2),核心处方(图3)主要为桂枝汤、四君子汤。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由于病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痛苦。本研究基于文献报道,整理分析近40年中医临床医生治疗变应性鼻炎时的古方应用概况,共纳入305篇文献,包含经验介绍39篇、病例报道145篇、经验介绍/病例报道121篇,共收集整理合计267位临床医生的治疗经验,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医生在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情况。

3.1 风寒外邪为其标,法当祛风散寒

表1使用率最高的方剂为玉屏风散,其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主要治疗虚人外感风邪,有益气固表、固表实卫的功效。玉屏风散组方药味少,很多医家都在临床中将其与其他古方合用共同治疗变应性鼻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可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转化,而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10-11,同时可通过借助辅助型T细胞2/调节性T细胞(Th2/Treg)平衡机制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10。桂枝汤能够辛温解表,调和营卫,改善鼻炎抓鼻、打喷嚏等症状,减轻炎症反应12。桂枝汤不但是临床中高频使用古方,在关联规则中四项关联结果和聚类分析的C1项均为桂枝汤的衍生变方,复杂网络分析也表明桂枝汤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核心处方。研究结果显示桂枝汤可通过抑制Th2细胞的分泌功能,减少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从而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发作频率13。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散寒,其中的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可通过IL-17、Toll样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Akt、核因子-κB(NF-κB)等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14。这3个高频使用方剂均从风邪和寒邪着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典古方。在古方基础上适当配伍祛风的药物能够增益治疗效果15,表5的C8中防风、荆芥、川芎、白芷、细辛正体现了此法。

3.2 肺脾肾虚为其本,治宜酌补3

表2中显示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补益剂使用最多,临床报告表示,变应性鼻炎的患病人群中气虚质体质占多数16,或在辨证分型中虚证占很大比例17,可以推测补益剂的大量使用与疾病特点相关。另外,研究证明了变应性鼻炎发病规律与季节和过敏原等外感因素的相关性18,每逢发病季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容易累及肾阳19。表1中的高频方剂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阳虚外感,麻黄辛温解表,附子温振里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走表又能佐附子温里,补散兼施。全方可解表通窍,温肾固本。药理研究显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有效组分是盐酸伪麻黄碱、附子总碱及细辛挥发油,主要通过抑制组胺释放和IgE的合成治疗变应性鼻炎20。麻黄细辛附子汤与盐酸西替利嗪联合使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提高单独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21。C5熟地黄、山药、附子中熟地黄入肝、肾经,山药健肺补脾,附子温里散寒,有健脾补肾的功效,在录入的方剂中温补肾阳的右归饮、金匮肾气丸等均有此3个药物。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有养,则金土自生。表5中C4的茯苓、白术均有健脾的功效,表3中的核心处方四君子汤是治疗脾气虚的基础方,众多益气健脾方剂都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来,研究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可以通过纠正并恢复Th1与Th2的细胞免疫平衡来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2

中国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各地变应性鼻炎用药的差异。如岭南地区以肺气虚弱及脾气虚弱最为常见23,伊犁地区以肺气虚寒最为常见24,成都以肺经伏热最为常见25。另外季节也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影响26,有几位医家针对不同季节的变应性鼻炎特点总结出不同的常用处方27-28。由于气候环境、个体差异等原因,指南、教材推荐用药往往不能完全涵盖临床中的诊疗情况,如玉屏风散、桂枝汤等不属于推荐用药,但在统计结果中均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在病例对照中研究者也更倾向于推荐用药的相关研究,鲜有关注推荐方外的应用。但指南、教科书等并非让医生按图索骥,应考虑在了解疾病病机及以常达变,临证权衡。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数据挖掘研究多为针对单个医家的临床用药总结29-31,鲜少有以各家医案及经验为基础数据的研究,而各医家的用药多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地域差异,难以提炼大范围适用的共性处方。

综上,本研究基于中医理、法、方、药的核心思想,以近40年临床的治疗经验和医案为载体,收集整理临床医生使用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方剂信息,一方面注重中医的“源头活水”,搜集古方今用的经验,另一方面旨在挖掘处方用药的共性。通过对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为临床医生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定参考,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但对于中医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当下仍亟需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为疗效判定的数据支撑,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杨懿,吴威,李楠,邵天赐,范琳琳,于长禾,杨关林,张会永.应用经典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药统计及用药规律分析    [J]. 药物评价研究, 2021, 44(9): 1998-2006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中药方剂
【鼻窍失温型鼻鼽,过敏性鼻炎方剂】张某,...
一道中药方剂,治愈四十年老鼻炎,对久咳不愈也有效!
高泌乳素血症临床用药规律的中医文献研究及导师李坤寅教授治验总结
名老中医的临床用药经验:中药的配伍,煎服方法和用法用量 | 道医网
【鼻炎:寒性鼻炎、热性鼻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