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經講義》常与善人(79) 小国寡民(80)

第七十九章 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為寶。為善之道,自治為先。蓋道在內而不在外;修在己而不在人。惟事事內觀,時時返照,過則改之,善則加勉。庶明善誠身,永為天地之肖子,聖賢之完人,而不至有所缺矣。足見為善者只問己之修省,不問人之從違。如責人而不自責,觀外而不觀內,雖一時小忿,積而至於大怨,縱能十分解散,而不至於成仇。然內無返躬自責之道,懲忿窒欲之功,雖能解之於外,而不能釋之於隱微,安能清淨無塵,瀟灑自樂,而複乎本然自善之天地哉?故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惟聖人持身接物,處己待人,一以修己為主,而人之是非好惡,概不計較。譬如合同契約,分左右而執之,永以為憑,明爾無我虞,我無爾詐之意。聖人執德如執左契,只修諸己不責諸人,此所以與天地同其大也。是謂“有德者司契”。無德之人,重外輕內,常以察察為明,而人之恩怨必較,此為“無德者司徹”。夫“司徹”者,以考過為事,全不自省而民弗從,何如司契者責己重,責人輕,而人無不相孚以信!可知責人者輕己,己之善難完;責己者輕人,己之善克復也。人底於善,而天心眷顧,自億萬年而不杇。《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即太上“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謂歟?

  聖人之學,惟洗心退藏於密。以外之善好醜,是非從違,一概不計。所以汰慮沉思,凝神默照,以至於心明性見,欲淨理純,上與天合德,曆萬古而不磨。其功始於守中,其成由於胎息,內亦知之乎?古人言胎息,學人莫是看作外息外氣,的是凡息停時,那丹田中真陰真陽,元神元氣,融會一團,混成一氣,氤氤氳氳,蓬蓬勃勃,若開若闔,若有若無。視不見,聽不聞,想像之而有跡,恍惚之而有形者,此殆人生之始氣。心得之而有體,性得之而有用,人非此氣不能生。欲成上品之仙,亦離不得此氣為之主。古雲人生之始,因理有氣,因氣有形,此天地生人之順道也。返還逆修者,實從形形色色中,慢慢運起陽火陰符,收歸五明宮內,而乙太乙祖氣,天然神火烹之,即可化形而為一氣。又由此氣一煉,即可化氣成神。於此固守虛無,保養靈陽,即不還於無極之初,可以出則成形,入則無跡。道有何異於人哉?總之此個胎息,即返到父母媾精一團氣血之候。人能養此胎息,日夜以無為有為、無思有思之真意,保寧之,團聚之,即結成靈胎而為元神。迨至十月形全,脫殼而出,上透頂門,直沖霄漢,可以驂鸞鶴,上雲霄,遨遊天外,飛升玉京,直頃刻間事耳。然此胎息,雖從凡人色身中煉出,卻又不是凡精氣凡神結成;煉丹者雖離不得後天有形有色之精氣以為之本,卻又不全仗於此也。蓋後天精氣,皆有形質,便有氣數,生死輪回,勢所不免。又況粗精粗氣,盡屬蠢鈍之物,焉能有靈?要不過借此凡色身中所有之頑物,千燒萬煉,取出那點清淨無塵、至靈至神之精氣神,以為真一之氣,而返之於我,以成仙胎神丹耳。所謂抽鉛添汞之說,不過如此。其餘著形色,皆非道之正宗。古之雲:“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是知欲結神丹,成就不老之軀,非養胎息不能;欲得胎息凝結于虛無丹田中,非結得有胎,它亦不肯來歸。而純純乎動靜與俱,若有一點凡氣夾雜,凡神外馳,則神必外遊,氣必外泄,不能如子母夫婦,聚而不散也,知否?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國寡民,地僻人稀,欲成豐大之邦,敦上禮之俗,似亦難矣。然能省其虛費,裁其繁文,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則糜費少而器物多,國家之富可致也。且不縱欲而輕生,營私而罹死,遠遊它鄉,貿居人國,而惟父子相依,兄弟是戀,重死而不遠徙,則康樂和親之世可臻也。以故“媚我君王,念茲土宇”,雖有舟輿,不肯遠適異國,以離父母邦焉。朝廷深仁厚澤,淪肌浹髓,恩同父子,誼若弟昆,是以叛亂頑徒,悉化為良善,雖有甲兵,亦無所陳之矣。如此上恬下熙,民安國泰,使複行結繩之政,樂太和之風,親親長長,宅宅田田,甘其飲食,美其衣服,予以安居而樂俗,敦厚以成風,又何患國小民寡,難以惇大成裕,仁厚可風哉?第見民愛君如父母,君視民如子弟,忠心耿耿,繫念殷殷,縱頃刻之別離,亦不忍也。雖鄰國在即,舉目能窺,雞犬相聞,頃耳可聽,而民則自少至壯,自生及死,不與鄰國一相往來。此蓋民之感恩戴德,沐化涵情,於君上者深矣!是以安無為之治,享有道之天,而不肯一步稍離。如此則國豈猶患小,民豈猶患寡哉?勢必聲教四訖,風聲遠播,而天下歸仁,萬國來同也。

  此喻年老精衰者修煉之法。夫人到老來,精氣耗散,鉛汞減少,欲修金丹大道,亦似難乎其難。不知金丹一事,非屬後天精氣,乃先天鉛汞。得其至一之道,采而取之,餌而服之,不論年老年少,皆可得藥于一時半刻,成功千十年三月。特患不聞先天真一之氣,徒取服於後天有形之精,不惟老大無成,即少壯之士,亦終無得也。惟下手之初,勉強支持,使手不妄動,足不輕行,目不外視,耳不它聽,口不聞言,心無妄想,自朝至暮,滌慮洗心,制外養中,退藏於密,不使一絲之牽,不令半毫之累——積之久久,誠至明生,自然目光內凝,舌神內蘊,心靈記憶體,四肢舒徐,頭頭合道。此喻“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然後用之無不足也。“民”比身也。人到老來,莫不畏死情極,好生心深。然畏死而不知求生,徒畏亦無益耳。惟謹慎幽獨,時時內觀,刻刻返照,不離方寸之中,久則致中致和,雖天地可位,萬物可育矣!何況近在一身,而有不位不育者乎?此立玄化,養穀神;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惺惺常在,守之不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即常應常靜,無文無武)。所謂動觀自在,靜養中和者此也。固不事河車運轉,斗柄推遷;又無須戡亂以武,野戰則宜,守城以文,沐浴為尚,取喻於臨爐進火,用師克敵也。此清淨而修之法,非陰陽補益之工。不但老人行持,可得藥還丹,即少年照此修持,亦可綿綿密密,不二不息,上合乎于穆之天。第躁進無近功,急成非大器,惟慢遊饜飫,如水之浸潤,火之薰蒸,久則義精仁熟,道有成矣。故“雖有舟輿,無可用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也。且夫進退升降,朝屯暮蒙之法,太上前已喻言:“兵者之後,必有凶年。”足見臨爐采藥行火,特為後天氣拘物蔽深者立一法程——倘不如此,則凡氣無由化,真金不可還也。若能靜養為功,不施烹煎之術,惟守虛靜中,則不知不覺,無為無思,自然渾渾淪淪,純乎以正,默然合天,不待言思擬議,而與天地流行無間。此即“使民複結繩而用之”。不立文字,不假言詮,而“上記不用籌策”也。“甘其食,美其服”,即精貫於中,氣環於外。內甘而外美,有不可名言者。“安其居,樂其俗”,則中心安仁,隨其所之,無不宜也。修煉至此,了了常明,如如自在,對境可以無心,遇物何能相染——雖有所見所聞,亦若無見無聞,絕不因色聲而生其心。故曰“鄰國相望而不相往來”。此無上上乘,無下下乘,玄之又玄,妙而又妙之功。嗚呼!學至於此,與道大適矣。

  若論修道,古有兩等修法:有清淨而修者,有陰陽而補者。清淨而修,即煉虛一著,不必煉精煉氣為也。然非上等根器,不能語此。若果根蒂不凡,從此一步做去,都是順天地自然之道,不似吾師今日之教,尚多作為也。蓋人身之中,原有陰陽坎離、乾坤闔辟、日月水火、升降進退之機,猶天之運行,皆自然而然,無須為之推遷。但只一正其元神,使之不知不覺,無思無慮,那清空一氣,浩浩蕩蕩,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來,如乾坤之闔辟,日月之往來,水火之升降,陰陽之否泰,進退如此而已矣。雖有火候,不過清心寡欲,主靜內觀,使真氣運行不息而已。雖有進退升降,不過以真水常升,真火常降而已。縱道沐浴,亦不過懲忿窒欲,滌慮洗心,令太和在抱而已。雖有得藥成丹,亦不過以神為父,以炁為母,兩兩扭結一團,融通無間,生出天地生我之初一點真靈,即所謂離宮之真精,又謂人身之真汞;以我神炁煉比一個真汞,結胎成嬰,日後生出陽神,官骸血脈,五臟六腑,毛髮肌膚,靈明知覺,無一件不與人肖——分之可化為萬身,合之仍歸一氣——要皆自神父氣母,兩兩交媾,而煆出這個真汞之精,以為陽神者也。然此真汞,須有生髮之候。蓋心為五臟之中炁,中炁一升,五臟之炁隨升,中炁一降,五臟之炁隨降。其生也,由於真汞之動;其息也,由於真汞之靜。要之動靜升降,皆屬自然之道,惟順其自然之運用可矣。但此步工法,自古神仙,少有從此一步下手者。何謂陰陽兩補?必先識得太極開基,先天一陽發生,然後將我這點真陽之氣,投入丹田之中,猶父母交媾,精血合作一團,入於胞胎之內,此為先天真種,種在乾家交感宮,日運鉛汞,漸生漸長,它日出胎,方成脫殼神仙。若無此個真種,是空煉也。雖有所得,亦不過保固色身,不能生出法象也。知之否?有此一點真陽之氣,入於胞胎,然後加以神光下照,久久真陽有動機,不妨將坎中之水,引之上升,離宮之火,導之下降,直將色身所有陰滓屍氣煉化,只取得一味真氣,配我靈陽,合而為丹,養之為神,可以飛升變化——然此亦自然之道也。凡人落在後天,神氣多耗,年華又老,猶走路之人,離家已遠,不得不從遠處回來,所以必要費力也。夫以神氣兩分,未能合而為一,日間打坐,必用一點意思,幾分氣力,將我神氣,兩兩入于丹田之中,不許一絲外走,一息出,一息入。我惟順其呼吸之息,自一而十,自十而百,而千而萬,在所不拘。如此緊閉大門,存神丹扃,作一陣,然後外息暫停,真息始動。我于此又溫養一陣,然後真陽之氣,蓬蓬勃勃,真如風湧雲騰一般,我急忙開關引之上升。其升也以神不以氣,但須凝神了照尾閭,一路之上足矣。到得真氣衝衝,溫養片刻,然後下降。總之真陽初動,必須用點氣力,然後可升可降。蓋以凡身濁氣太重,必十分鼓蕩,乃能祛其塵垢,而後有清清白白之神氣,為我煉成丹本。所以古人雲:始而采藥,非用武火猛烹急煉,則真金不能出礦——此武火所以名為野戰也。至於升降已畢,丹田氣滿,心神安泰,然後以煉虛之法,順其氣機而為之足矣。此雖勉強,亦是自然當如此者,生須照此行持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車秘旨》讀者李涵虛
尹真人廖陽殿问答编 (清-闵一得)
李永霖:玄修口訣註疏
黄元吉真人《道德经讲义》九卷(下)
樂育堂語錄別集
三车秘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