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洱哈尼族婚礼习俗之“橄榄仗”和“牛屎迎亲”

80%的普洱人,都在关注 普洱微生活

搭青棚、打“橄榄仗”和“牛屎迎亲”

哈尼哈卡多人办婚事的头一天,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各搭起一个'青棚'.这个青棚要由新郎新娘平时要好的小伙伴上山砍来木料、竹子,采来松毛、柏枝搭成。青棚上披红挂彩,装饰得喜气洋洋。搭'青棚'的当天,女方家要备办几桌酒席,请新娘的姑娘伴吃上一顿'喜饭'.席间,女伴们向要出嫁的女友祝贺,勉励她到夫家后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过好日子,还要赠送一点礼物作为纪念。

'青棚'搭好后,选择一天属'狗'日子作为娶亲的日子。
娶亲这天,新郎要请最好的伙伴陪同。陪去的人一定要双数,意思是成双成对。陪去的人要穿上最好的衣裳,带上阳伞、雨帽(竹笠)、簇拥着新郎。当娶亲的人到达女方家时,早已等候在'青棚'里的一群卡多姑娘便一哄而出,手执橄榄,嘻嘻哈哈笑着向新郎打来。这时,伴随新郎而来的伙子急忙拿出携带的阳伞和雨帽把新郎掩护起来,不让橄榄打中。并要有一两个比较得力的伙子,冒着雨点般的橄榄袭击,冲入'青棚'内将装在竹箩里的橄榄全倒在地上。与此同时,陪同新郎来的其他伙子,以最快速度跑进'青棚'里坐下来。至此姑娘们的袭击便告终止。

橄榄仗

传说,女方用'橄榄战'迎接新郎的意思是要让新郎先尝点苦头,考验一下新郎的心地是否真诚。过了这一关,夫妻双方日子就甜蜜了。还有层意思是,橄榄回味鲜甜,果实累累,象征男女双方结合后家业昌盛,子孙不断。因此,当女方伙伴向前来娶亲的新郎发动'袭击'时,男方只能招架躲避,甚至甘愿挨打而不能还手。

牛屎迎亲

牛屎迎亲是哈尼族僾尼人奇特的习俗。当迎亲的人快要到达男方家时,等候在路上的伙子们便不断地用牛屎抛打新娘,新娘则由新郎和迎亲的人护卫着用事先准备好的竹笆扇把牛屎挡掉。
据说这样做可以把新娘从娘家带来的祸殃隔在家外。新娘用牛屎追打过后种庄稼会丰收,养家禽家畜会兴旺。

'踩路'定姻缘

哈尼族少年一般到了十五、六岁,便开始改变衣饰表示已经由少年变成青年,可以寻偶结婚,且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个家庭造房盖屋时多在'大房'门外建一两间小'土房',或低矮的茅屋,称为'公房',儿女一般长到十五、六岁搬出'大房',到公房过夜,寻求伴侣,谈情说爱,但很少有与同村寨的异性求爱的。每到吉日佳节,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参加聚会,吹笛弹弦对唱,寻求恋人,一旦情投意合,便通过互赠鲜花及各种衣饰、信物吐露爱慕之情,订下百年之好。

一朵鲜花说成草

哈尼族的支系---爱尼人定婚时,男方在徵得父母同意后,就可以准备求婚的用品前去提亲,说媒的人要提一壶酒,想方设法劝说女方父母喝下两杯求婚酒,答应这桩婚事。然后,再择一个日子背上礼物到女方家商定婚期,女方父母如果收下礼物,往往要杀一只鸡招待媒人,并且十分谦逊地叙述一通女儿的毛病,那怕姑娘是一朵鲜花,也要把她说成是一棵草。这样,出嫁之后,婆家就不好再挑剔她的毛病了。

'公房'里谈情说爱

云南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有'踩路'定婚的习俗。即相爱的男女青年要求缔结婚约,双方家长也都同意了,在此情况下,还必须通过最后一关,这就是'踩路'。所谓'踩路'即约定某日某时双方家里的老人共同走过一段路,在同走的这段路上,如果没有遇见鳏夫、寡妇,也没有碰到兔子、鸟、狼等飞禽走兽,就预示着婚事吉祥如意,算是顺利通过了。否则就会被认为小伙子和姑娘婚后不能白头偕老,或将遇到灾难,因此不能结婚。于是这桩婚事就算没有指望了。

偷婚

如果男方几次求婚,女方始终不肯答应,热恋中的男女双方就会采取偷婚措施。在夜深人静时,男方约几个朋友、亲戚把姑娘偷偷地从家里接出来,藏在亲戚家里,不让她与父母见面,一种二天后,男方父母带上一壶米酒,一对腊条在亲戚陪同下到女方家里认亲。这时女方父母,只好装出一副笑脸,讲上一些客气话把这门亲事答应下来,准备结婚用的酒肉,择日举办婚礼。

公公领着媳妇回门

在普洱,哈尼族的结婚形式多数是领婚。由男方找的媒人、弟弟或堂弟去领新娘。吉日虽然都已经双方商定,但新娘的友伴有权将新娘藏起。接亲队伍常常要一边与女方亲友周旋,一边设法找到新娘将其接回村寨,进入村寨前须由新郎的母亲为媳妇换上白色裙子,才能正式进村。入房后,男方家长要杀一只公鸡、一头公猪,并先煮熟一只猪前脚让新婚夫妻吃。此后,酒宴才正式开始,由新娘向宾客逐个敬酒。婚后三个月内,新娘在丈夫的父亲或叔伯陪同下,举行回门礼。去时带鸡一只、酒一筒,糯米饭一包和熟鸡蛋。新娘在娘家仅住一夜。回来时,娘家要送给一把锄头,一把砍刀 一把镰刀 一顶雨帽和一个背篮。从此,女婿才能去岳父家。

一人出嫁百人送

哈尼的另一个支系---碧约,新娘从出嫁前三天就开始哭婚,表示与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惜别之情。哭婚者按传统的《哭婚歌》,边哭边唱,其中有相当长的章节是母亲与女儿的对哭,母亲教诲女儿怎样做媳妇、孝敬公婆。姑娘出嫁时,父母必须陪送一个猪头,作为姑娘与新郎拜堂时的供品。临走时,少则八人,多则数十人甚至全村妇女和新娘的女友近百人都来送亲,每个送亲人还要带上糯米饭,酒 肉和两包酸菜,作为路上的饭食。

跨火断线入夫门

哈尼族在迎亲时,男方家要请一对合适的中年男女前去迎娶新娘。女方家设宴款待。待新娘梳妆完毕,太阳下山后,新娘才肩着盛有自己衣物的花篾萝或茼帕,哭着离开娘家。 这时,新郎领着一群伙伴,早已在半路上等待,见新娘到来,便立即点燃三把松明火把,分别置於山路的上 中下各方。同时,路两旁插两根带叶的竹竿,中间横拉一根白线。新娘须跨过火把,扯断白线,才能被迎娶入门,正式成为夫家人。


不为哗众取宠,只为记录普洱!

做普洱市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和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定期推送普洱文化,同城活动,吃喝玩乐,新闻资讯,商家优惠等优质内容,要有自己的态度和审美观,不做作而有作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尼族婚俗
哈尼族礼仪风俗
无为新娘子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哭?
哈尼族2
乡村婚礼(28) 哈尼族传统婚礼
请收好,这是潮汕结婚必备技能(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