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米族民间的搓蹉舞

“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领舞者按一定节奏击羊皮,起到鼓声的效果,因而也叫“羊皮舞”。此外,还有“四弦舞”或“普米锅庄”之称。主要流传于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石登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

  搓磋舞,传说原有十二套,但经过长期流传,各地的舞步都有发展,不同的舞步日趋增多。不过表现手法大同小异,音型、节奏基本固定。现介绍的是六十年代以前,通甸龙塘、水俸一带跳的十二套舞步。其主要特征是:踏跺的力向为纵的关系(力点在重心脚前脚掌),跨步(走步)的力向为横的关系(力点在胯部),退步时前俯,上身和下身力向相反,上前时(自然)后仰,上下身力向亦相反(力点在小腹部位)。力向为纵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登呸楞拉”(一边两脚);力向为横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陡拜需徐蹉”(臀部相接舞),力向(上下身)相反的代表性节目有“综蹉”(团聚舞)的第一种跳法。


  速度,一般为中速。速度慢时,舞步轻盈、飘洒,仿佛微风有节奏地牵动着衣裙。速度加快时,舞步粗犷、有力。


  队形,主要有(手牵手的)单圆圈、双圆圈及半圆圈,一般习惯逆时针方向跳,也可顺时针方向跳。若围成双圆圈时,同方向和不同方向跳均可。舞时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参加跳舞的人可随时介入,也可先后起步,也可部分人舞,另一部分人边走边唱(民歌)。待唱完后,又随之起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棍法技巧
下午的节奏
华尔兹教学(整理中)
林墨根讲太极拳推手
一些少数民族舞蹈
华尔兹舞错误跳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