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了解南诏大理国白文字瓦


  关于“僰文”(白文)的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元代翰林修撰杨载所著的昆明筇竹寺《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明代杨慎《滇载记》、谢肇淛《滇略》都提到“以僰人之言为书”的“僰文诸籍”。遗憾的是这些史籍中所述的白文文献都没有流传至今,且明清以后一直到民国初期,人们都没有见到过所谓的“僰文”文献,因此,白文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元明时期的流传使用情况如何,一直是历史的悬案。直至20世纪30年代,南诏大理国有字残瓦的出土,才从文献资料上证明了白文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

  1938年至1940年,吴金鼎、王介忱、曾昭燏等对苍山洱海地区的南诏大理国故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有字残瓦200余片,共 54 个字符。这些瓦片一面是细布纹,另一面印有文字和符号。这些残瓦距今1300多年,即为南诏大理国时期之物。有字瓦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沉寂多年的白文问题又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上面所书文字即“僰文”。有字瓦的出土,为白族“有文字说”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历史证据,并揭开了白文科学研究的序幕。

  1953 年,孙太初先生等在姚安和巍山发现并收集到有字瓦 100 多片。此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羊苴咩城、龙口城、龙尾城、白王冢、大厘城、三塔寺、一塔寺、金梭岛、中和峰、圣应峰、、感通寺、邓川德源城、弥渡白崖城、巍山垅圩图山、姚安诸葛寺和高坨山等遗址中,也陆续发现了大量有字残瓦。其年代大体都属南诏时期,个别也有大理国时期的。这些字瓦现分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大理州博物馆等机构。

  字瓦上的符号和文字,包括如下几类:

  (1)记号。多为线条类的简单符号,所代表的信息难以确知,或为有特殊宗教意义之符号。有时也和文字符号连用。

  (2)自创文字符号。大多由汉字增减笔画而成,如在“天”字上面再加一横构成新字。其中一些字在其他白文文献中也有出现。另有少量用汉字偏旁重新组合的新造字,如,“銉晟井”、“苜罣”、“白伝”、“寘”等。这说明,当时的白文以增减汉字笔画为主要造字手段,用汉字偏旁重新组合的造字法已有使用,但还不占优势。

  (3)汉字人名。

  (4)汉字记白语。其形体虽为汉字,但无法用汉语理解,表达的当是白语音义。如“官诺”按现代白语可读为guaf no,意为“官家的”;“买诺”读为merz no,意为“买的”;“买子”读为merz zid,意为“买去,买走”,等等。借用汉字表达白语音义,是白文最常使用的书写方法,也是白文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书写符号构成形式。

  当前一些学者对字瓦上面的符号是否是白文还有疑问。从字瓦符号的构成方式看,可以确认字瓦与今天的白文一脉相承,为假借汉字与自造字的混合型符号系统,自造字的造字方法也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可以确认字瓦是白文文献。只是由于书写在字瓦上的符号仅起一种标记作用,内容大多限于简单的人名、时间、用途或祝辞等,而非独立成文的语句和篇章,和人们所理解的白文文献还有一定区别。但用白文符号标记建筑材料,也从侧面证明南诏大理国时期民间使用白文是较为普遍的。

  虽然白文字瓦的数量很多,但字符的释读困难很大,首先是由于单片字瓦上的符号较为零散,而非完整的语句,且字瓦绝大多数都为残片;其次是其造字方法还没有广泛应用“形声相益”原则,而是以增减笔画为主,所造成的新字很难从字形上推知音义;此外,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先民语言与当代白语有很大的差异,人们难以用现代白语去释读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白语。这些原因,都使得字瓦的释读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目前只有少数一些符号得到了初步释读。白文字瓦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历史遗物,也是白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仍像一座装满无限谜题的宝库,等待人们去探究和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理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大理挖色《大理国释氏戒净建绘高兴兰若篆烛碑并序》
殷群 寸云激 | 白文文献的研究与新发现
碑刻
汉字的造字方法——指事(附常见的指事字)
汉字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