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陶的历史沿革

有关宜兴紫砂陶发展研究,从专著文献来看可说是凤毛麟角,自明朝以来,仅见:

明,周高起撰“阳羡茗壶系” 

明,周嘉胄著“阳羡茗壶图谱” 

明,项子京著“项氏历代名瓷图” 

明末,周容《宜兴瓷壶记》

清,张燕昌编“阳羡陶说” 

清,吴梅鼎撰“阳羡茗壶赋” 

清,吴骞辑“阳羡名陶录” 

清,朱石梅著“壶史” 

民国廿三年(1934)年李景康、张虹合撰“阳羡砂壶图考” 

甲戌明治七年注春居兰田奥玄宝著“茗壶图录” 

其中,朱石梅壶史,已频失传。除此在其他陶瓷专著如:朱琰撰“陶说”,清篮甫、郑廷柱撰“景德镇陶录”,清陈浏著“陶雅”,民国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及有关茶道著述涉及砂壶的如:清·冯可宾“茶牋”,清·许次纾“茶疏”。再则,明清文人的摘记杂考、小品中对砂壶的评述,如:明·文震亨“长物誌”,明·沈勅“荆溪外记”,明·吴可达“荆南漫稿”,清·陈鳣松“砚斋随笔”,清·阮葵生茶余客话”,清·李笠翁“杂说”,清·陈真慧“秋园杂佩”,清·张岱“梦忆”,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清·徐子晋“前尘梦影录”等等,这些著作对紫砂艺的叙述,亦都是三言两语,记事一二,并没有提供多大重要资料。另外,地方誌如:清·嘉庆二年“宜兴县旧志”,清·光绪八年“宜兴荆溪县志”,于琨重修“常州府誌”,这些就比文人的著作叙述和记载紫砂陶,就显得多些了。从明清的文著中,大都把紫砂陶的创始年代定为正德年间。

蔡司霑《霁园丛话》记:“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次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即元朝隐士孙道明,他生于大统元年(1297),号清隐,他在元代渡过七十年,从这件“且吃茶”壶的烧制年代,可推到元代中期(待考)

关于吃茶用的紫砂茶具,最早的记述见于北宋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句,第三十五卷,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有:“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句。又欧阳修《和梅公义尝茶诗》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句,又宋人作《满庭芳》词有“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园”句。

在以上诗词中所提及的“紫泥新品”、“砂罂”、“紫瓯”都是谈及的紫砂茶具,可以说明在宋元之时已有了紫砂陶生产。但又有悬而未决之感。

关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和发展,自宜兴鼎蜀镇蠡墅村羊角山紫砂古窑的发现,为研究紫砂工艺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亦为宋时的诗人墨客称颂紫砂陶艺的诗词提供了实物佐证,文献的记载,发掘古窑的实物,两相参证,基本上解决了紫砂陶创始年的考据,紫砂陶的起源当在北宋中期。

北宋中期到明正德的五百年间,无数陶工为紫砂工艺的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他们的姓名和劳绩却被淹没了。在一些可考记载中,记下最早的紫砂名手是金沙寺僧和供春。

按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吴骞《阳羡茗陶录》和《宜兴县誌》等史籍的记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澂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由此,金沙寺僧前,还有许多未被提及姓名的制作陶缸、瓮的人,金沙寺僧亦未留下法号。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序中记到:“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缶,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世所称供春壶是也”。他的作品被称赞为:“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供春被紫砂工艺史上记下第一个名字的大师傅,“阳羡茗壶系”列为“正始”。

明嘉靖—隆庆的五十年,紫砂工艺有了初步发展,自供春后有:董翰、赵梁、元畅(有称玄锡)、时朋(亦作鹏)、李茂林诸家,茗壶系列正始。我们虽未见传器,从文献来推定,自宋元至明,紫砂壶的容积在1000cc以上,土质虽说是:“陶其细土”,但还是比较粗,从羊角山古窑发掘的陶片,紫砂陶与缸瓮泥差不多,仅略细腻些,烧成断面呈紫黑色,还原气氛严重,从供春的制陶术分析:“捏筑为胎”、“茶匙穴中”、“斲木为模”、“腹半尚现节奏”《阳羡茗陶录》,这不是做小壶的做法,南京市博物馆收藏,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径墓中出土的提梁壶,就是很好的物证,它的容积在1600cc以上。

明万历,时大彬初时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瑯琊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阳羡茗陶录》。自此,大彬的制壶方法“大胆弃膜”《宜兴瓷壶记》徒手制作,“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茗壶系作大家”《宜兴瓷壶记》。

大彬不仅壶艺有造诣,对培育后一代亦绩辉煌,门下的李仲芳、徐友泉,师生的紫砂壶艺陶肆谣云:“壶家妙手称三大”。此期间,除时门外,还有邵盖、周后谿、邵二孙。

明末清初时门的名弟子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荂、陈俊卿、沈君盛,都饶有时门风格。《阳羡茗陶录》

还有追摹大彬和私淑者李仲芳、徐友泉的,亦应列时门派系的有:陈俊卿、闵鲁生、陈光甫、陈子畦。《阳羡茗陶录》

天启以后除时门人外,亦不乏名手,如:陈和之、陈用卿、陈仲美、沈君用、沈子澈、陈鸣远、惠孟臣诸家。他们有“气格高古,韵致清绝”的,有“重锼叠刻,细极鬼工”的,有“式极精雅,古雅浑朴”的,其中尤以鸣远最为突出,可与龚、时并称为三大名匠《阳羡茗陶录》。这一时期还有一些能手是项圣思、邵旭茂、绶馥等“技艺独绝,造工精细”、“书法亦工,有晋唐帖意。”《阳羡茗陶录》,给紫砂工艺的绚烂时期,增饰光彩。

入清以后,宜兴砂器列为贡品,由此砂艺形成两种风格,一是“式度精艳,风骨闲雅”的文人风格,一是“由朴而华、日渐巧艳”的宫廷趣味。其中以仿古风尚推崇文人风格的有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徐令音、徐次京、郑宁候、华风祥辈。走向宫廷风格的艺人有杨友兰、王南林、邵基祖、陈汉文、邵德馨、邵玉亭、邵友兰诸家为代表人物。在士人风姿的砂壶身上铺盖一层工整、繁缛而又豪华的气息,使士大夫美学理想受到损害,吴骞曾感慨地说:“阳羡茗壶,自明季盛,上者与金玉等价,百余年来,名辈既尽,时工所制,率粗俗雅,或涂以黄丹,无一可以清玩。”《桃溪客语》。风格的多变是好事,对文人风格又有一个促进和提高。著录可考的壶工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吴月亭、申锡、邵大亨、邵二泉、杨彭年诸家。其中杨彭年、邵二泉与陈曼生的合作,开创新的一页,世称曼生壶,名重一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手邵大亨,他的艺名虽远不出乡里,可他的壶艺练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严谨治艺的风貌为人楷模。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评价:“……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大亨是继鸣远后在砂艺上达到又一顶峰的人物,是砂艺史上杰出的里程碑,为后人所膜拜。

鸦片战争后,砂壶好事者,即有封建官僚和文人,又有巨商和买办,酷嗜砂艺,设馆收藏,纷纷定制专款,如黄彭年“彭年”、“子寿”壶,潘仕成“潘”壶,伍元华“万松园制”、“听涛山馆”茗壶,蔡锦泉“听松山馆”壶,吴大徵“愙斋”阳文印款壶,胡远自题铭识,张之洞号“壶公”壶,金铁芝底钤“铁画轩”,端方盖内“陶斋”及“宝华盒”印,在这一时期,壶手仍代代有人,道光~咸丰期间的朱石梅、冯彩霞、邵湘甫、邵云清等,同治—光绪—宣统期间的有:邵郝大、黄玉麟、周家福、王东石、陈光明、杨佰年、陈寿福、邵友廷、邵友兰,其中受人注视的应推朱石梅、冯彩霞、黄玉麟。

随着中国茶风的东渡,不仅促成日本茶道的盛行,同时也促成了陶瓷的发展和茶道中人对茶器的收藏,紫砂茶具必然成为茶人们罗致的对象。奥蓝田是其中的代表,他还刊行《茗壶图录》,为日本最早的紫砂茗壶专著。

辛亥革命后,工商一体的窑户纷纷兴起,大窑户在外埠设店的近十多家。民国时期,蜀山有专营紫砂的“老豫丰”、“新福康”、“利永”等。一九一七年蜀山北厂创办江苏省立陶瓷工厂,招聘技工和技术工人,生产紫砂陶,民国十年利用公司在宜兴蜀山开办“利用陶工传习所”,招收培养艺徒。民国二十年后,在长江下游各省、市都有紫砂经销地。民国廿三年,成立“宜兴县陶业,紫砂陶业工会”至三十五年十月此会解散,另立“宜兴县陶器业整理委员会”。

抗日战争前,紫砂工艺在芝加哥、巴拿马、伦敦、费城、比利士等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涌现的优秀艺人有:冯桂林、范鼎甫、程寿珍、赵松亭、汪宝根、陈汉西、俞国良、范大生、李保珍、范福奎等。

抗战爆发,连年战祸,窑业衰落,民不聊生,艺人们流亡的流亡,弃业的弃业,七百多人的紫砂艺工队伍,至一九四九年只剩下二十多人,紫砂几乎陷入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境地。

一九五O年,“宜兴陶业产销联合营业处”(简称“陶联处”)成立。一九五五年一月,“宜兴鼎蜀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砂货车间蜀山紫砂工场”成立。为及时抢救这项传统工艺,同年十月,招考录取第一批廿六名“紫砂工艺班学员”。(注) 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蒋蓉等七位紫砂技艺高超的从业人员为“艺人”(相等现在的工艺师称号)。其中五位艺人任“技术辅导”,培育新生力量。一九五六年又招收第二批廿六名紫砂工艺班学员。一九五七年又招十多名,一九五八年创办“宜兴紫砂中学”,发展工人学员有二千多人。一九六O年由于发展速度太快,进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精简,至一九八O(19661977文革期间外)。生产稳步上升,从业人员稳固在七、八百人左右。紫砂厂成立了“紫砂研究所”、“紫砂中心试验室”,研制新装饰,新工艺,新产品,新造型。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紫砂行业上分别新建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和各村办厂,从业人员扩大到近五千人左右。

一九七九年紫砂陶器荣获国家“银质奖”,一九八三年“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荣获国家“金质奖”。李昌鸿、沈蘧华、沈汉生合作“竹简茶具”,顾绍培、谭泉海合作“百寿瓶”荣获一九八四年春季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注:全厂二千多职工奖励工资一级)

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蒋蓉七位艺人的工艺成就,不仅与历代巨匠名齐,而且卓有超越的贡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老师,他的紫砂工

(注:一九五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为抢救传统工艺,培育工艺接班人决定建立“扬州漆器工艺班”、“无锡惠山泥人工艺班”、“宜兴紫砂工艺班”,招收学员,培育工艺接班和人。) 艺艺术造诣和精湛的技艺,又树一座里程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耸立在紫砂艺史的制高点上,为人楷模。一代新人茁壮成长,紫砂业经考评,一九八九年三月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有顾景舟、蒋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李碧芳、汪寅仙、吕尧臣、顾绍培、吴震、鲍志强、何道洪、谭泉海、储立之等。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有:鲍仲梅、潘持平、何听初、曹婉芬、周桂珍、张洪华、谢曼伦、葛明仙、毛国强、沈汉生等。一九九五年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有:咸仲英、程辉、周正严、夏俊伟、凌夕苟、曹亚麟等,另外,早在一九五五年从艺的潘春芳授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许承权授予助教。还有一位非常可惜的人才高海庚,因劳疾辞离人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紫砂造型创作天才,英年早逝,确是一大损失。其他单位亦有很多出色人才,亦就不一一例举了。工艺美术师有四十多位,助理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技术员有百数,高工中有顾景舟、蒋蓉、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吕尧臣、谭泉海、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周桂珍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真是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昌盛于一九四九年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茶而生——那些令人口水一地的宜兴古茶器(第一辑)
紫砂泰斗顾景舟毕生心血巨著,大陆版首次问世!
中国紫砂茶具集锦
紫砂陶史概论 顾景舟
紫砂壶的特点
徐风《一壶乾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