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在日本的活“古迹”

  川端康成大概不会想到,弥留之际自己躺在病榻上所写的那本《古都》,多年后将被嵌进京都川流不息的历史里,成为一个见证、一张名片。他笔下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京都古祭,纵然在高楼林立起的时代,依然保存着历史深处的鲜活。

  |时代祭:建都之耀|

  京都左京,沿着琵琶湖疏水道往上游漫步,忽而视野开阔,便是百廿年平安神宫伫立之处。春天的平安神宫,有京洛最美的樱花。川端康成笔下,主人公千重子和青梅竹马的真一的早春约会,便开始于神苑里一枝红色垂枝樱的惊艳。当然,平安神宫除了繁樱,还有同样闻名于世的“时代祭”。


  ▲平安神宫

  明治维新之后,明治天皇将日本都城从京都迁至江户(今东京),由此,前者结束了绵延千年的作为日本首府的特殊地位。明治28年(公元1895年),为了纪念恒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今京都)1100周年,模仿平安时代皇宫部分建筑的平安神宫得以在此建成,同时诞生的,还有集纳恒武延历时期至明治时期千余年风俗的“时代祭”。


  ▲ 神幸列

  每年10月22日,也是在恒武天皇正式迁都平安京的纪念日当天,早晨八点举行过“神幸祭”请灵后,约400人的“神幸列”将供奉在神宫之内的恒武、孝明两代天皇灵位迎往京都御所(平安时代天皇住所)。正午后,时代行列游行开始,八个时代从后往前倒序推进,从明治维新、江户、安土桃山、室町、吉野、镰仓、藤原再到最早的延历,象征着各个时代的游行队列依次出场,游行者们装扮成相应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再从京都御所出发回到平安神宫。

  观赏祭祀活动的民众,仿佛与这些故去的时代风云人物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而高仿真、高还原的时代服饰风貌,也被称为“行走的博物馆”,足以唤起一代又一代京都人对于所生所长之地古老记忆的探访之趣。


  ▲平安时代妇人列,由日本妇女装扮的紫式部与清少纳言

  时代祭与祗园祭、葵祭并称“京都三大祭”,是京都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之一。别看上面介绍的时代祭已举办超过一百二十年、累计112届,在三大祭中,它还远不如祗园祭与葵祭历史久远呢。

  |祗园祭:山鉾盛大|

  在《古都》中,川端康成将千重子与妹妹苗子初次见面的重要一章节命名为“祗园祭”,在这个灯火辉煌、声色动人的古老节日里,千重子的人生迎来转折。


  ▲八坂神社

  祗园祭不仅是“京都三大祭”之一,也与大阪的天神祭、东京的神田祭并称“日本三大祭”,并被普遍认为是后者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项祭典。

  祗园祭起源于平安时代公元869年,至今千年有余。彼时一场大型瘟疫正在京都流行,医学知识不足的人们将之归咎于牛头天王作祟,为了平息怨灵,便供奉牛头天王于当时的祗园社(今八坂神社),同时以象征日本当时66个区的66根矛搭成神轿,送至位于京都中心的天皇庭院──神泉苑,以驱除污秽。这便是祗园祭的前身。仪式举办之后,瘟疫果然慢慢平息下来,八坂神社和祗园祭,也就成为了京都人心中消病去灾、护佑平安的至高信仰。


  ▲ 山鉾巡行

  历经历史演变,祗园祭在内容、形式上有了很大改变。

  早先的神轿演变为“山鉾”。其中,“山”的形体相对较小,上设各类人物、场景造型以表现故事和传说。“鉾”则与平安时代的长矛神轿更为贴近,形体非常庞大,连长矛在内共高25米,重达10-12吨,外形十分金碧辉煌。现代祗园祭中参加巡行的神轿一共有32座,其中“鉾”9座,“山”21座。

  在举行日程上,从月初的决定山鉾巡游顺序的签取仪式,到7月10日至13日的“宵山(山鉾)建立”,到7月16日的前夜祭与7月17日最为盛大的山鉾巡行,再到7月24日的后祭,满满当当的七月,祗园祭几乎贯穿成为京都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中心盛事。


  ▲ 2014年祗园祭,于江户幕府末期蛤御门之变中被烧毁的“大船鉾”,时隔150年后盛大复原

  当然,祗园祭最为热闹、最不可错过的仍然是7月17日的山鉾巡行,围绕着巡游中心四条大街,慕名而来的观礼者摩肩接踵,而现代京都繁华的商业中心也瞬时遁入复古时空。在阵阵京都古乐伴奏中,制作精良、鲜艳明丽的山鉾徐徐而来,宛如一座座“活动的美术馆”。

  |葵祭:斋王净身|

  对于京都姑娘千重子来说,被家人领着去看贺茂川边的葵祭,是五月中最习以为常的事情。被选为葵祭“斋王”的年轻姑娘,身着十二单衣,实为五月里令人期待的一抹古雅又娇艳的色彩。


  ▲ 下鸭神社

  五月十五的葵祭,是一年中第一场大祭,也是“三大祭”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项,最早可追溯至古坟时代末期,即公元539年至571年。

  时年京都农作歉收、疾病散布,为平息风雨、祈求农作丰收,在钦明天王授意下,京都开始举行祭祀鸭神(即贺茂神)的祭典,以人戴猪头假面、系铃于马、奔马于树林间的仪式传达对神灵的敬重与祈求。因此初期祭典被称作“贺茂祭”。

  至十七世纪末的江户时代,祭典在经历多年战乱中止后再度复兴,形式上得到发展,为了感谢日神的恩惠,祭祀队列皆以双叶葵为饰,因而有了“葵祭”这一美名。葵祭在历史上属于“敕祭”的一种,作为国家级别的重大祭祀活动,规格极高,整体颇有王室典范之气。


  ▲ 行列游行,又称“路头之仪”

  今日的京都葵祭由下鸭神社与上贺茂神社联合举办。不过随着农作时代的终结,其祈求丰收的寓意有所削弱,而逐渐转化为对历史传统的祭奠,及重现平安时代向下鸭、上贺茂两神社传送天皇谕旨和供品的官员队伍场面。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川端康成所写到的“斋王队伍”。葵祭的斋王队列几乎全部由女性组成,从中心人物“斋王”,到命妇、女官、骑女,皆风仪厚重。

  斋王在贺茂川边的“净身”仪式,更是葵祭的重中之重。历史上的斋王,指的是依皇室卜卦决定出任巫女的未婚内亲王或女王,她们代表日本皇室侍奉神灵、主持祭典,而1956年后,葵祭的斋王则一般从平民未婚女姓中选出,被选定为斋王,亦成为京都女子最能引以为傲的荣耀之一。


  ▲ 斋王在进入神社之前,于贺茂川“净身”,斋王身着平安朝宫廷女性的华服,层数繁多,称为“五衣唐衣裳”

  在《古都》中,我们总能频繁地读到川端所言“历史的复活”,他所慨叹的,恰恰是二战后日本工业化愈盛,而历史传统遭至压抑的境况。京都这座千年古都,连同最能突出其精神气质的各色古祭,皆成为彼时川端对于古老文明想象的寄托。如今,他所担心的文明颠覆并未发生,以“三大祭”为首的京都古祭,带着千百年的旧风俗,仍然一次次引人注目。

  ●●●

  新媒体编辑 / 郑媛(实习生)、新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懂京都
去祭祀里面,寻找最传统的日本
日本印象(五)
平安朝廷的年中行事
京都·祇園祭
全日本居然有这么多祭!你都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