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古镇 | 内江椑木

椑木镇,位于内江市南外沱江边,距内江城区十多公里远。滚滚南下的沱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回头湾,椑木镇恰在这湾头边外。地利天成,自古这里是川南各地进入省城的水路和陆路之必经要道,也是方圆百里内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誉称“川南第一门户”,名副其实。

椑木,其名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镇内玉屏山上曾长有很多椑柿树(又名油柿,也叫漆柿),家喻户晓,后以椑木称呼此地。另一种说法是此地富长旱稗,乡民习惯用稗草籽制作饴糖和酿酒,久而久之,便将当地取名叫稗木。《内江县志》中就记有:“椑木镇原名稗木镇。”有关资料表明,至少在清乾隆时期,这里就有了椑木塘(注:塘,宋元至明清时期按邮驿制度或军事建制单位的命名)的地名。椑木建制久远,明洪武时曾在沱江对岸黄金坝设巡检司。清康熙时期,椑木场迁徙于玉屏山下今址,清晚设镇。民国时期,椑木镇先后析出椑东、椑北、椑西、椑南等乡镇。1958年,设立椑木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为椑木乡,后又改设为镇。

水陆通衢,椑木场繁荣于农商贸易,唐宋时期椑木就成为沱江上的重要码头和驿站。明清时期,连接长江的沱江成为外地和外国商船进入四川内陆的重要航道,椑木由此而成为川南的商贸重镇。上世纪50年代初,成渝铁路建成,更是让椑木成为当时少有的水路、公路和铁路“三通”的小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较发达的地方工业,使得椑木在四川农工商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椑木镇的规模发展,始于清早期,即外省移民的到来。清中期时,镇上先后建起了天后宫(福建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川主庙(四川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和南华宫(广东会馆)。根深基厚的移民文化据此可略见一斑。镇内外还有很多唐宋以来不同时期修建的古寺庙,如龙觉寺、隆教寺、东岳庙、马王庙、王爷庙等。椑木镇很早就受到现代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清同治二年(1863年),法国传教士就借助水道来到了椑木镇,讲学传教,并从这里起源发展并影响到周边其他地方,相继在椑木镇、县城和其他乡镇建起了教堂、学校、医院等教会机构,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教育、医学、科学技术等。在此影响下,清晚至民国时期,椑木镇崇文重学,名人辈出,工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很多乡镇。

玉屏街为古镇的主街,南北贯通,北边直达江边码头。玉屏街也是早期的商业街,街两边为联排的民居建筑,多为前店后宅形式的砖木结构平房。玉屏街中通几条小巷——古佛巷、三元巷、板板巷、兴隆巷等,以前很多大家富户就住在街西外近河边的一些小巷弄里。至今,在这些依山顺坡的巷弄里,还保留着众多的大宅院,其中不乏华贵精美的建筑。这些大户宅院既是椑木镇近代移民奋斗史的重要证物,也是椑木镇近代工商业发展史的重要证物。

椑木镇紧邻内江老县城,实际上也是过去内江县城及其周边较大区域内货物周转和集散的重要水码头。清晚期至民国年间,椑木码头,樯桅毗连,人喧马嘶,热闹非凡。富贾巨商纷纷在椑木修建店铺和宅院,外来客人和工人的数量猛增,镇场街道建筑与民居建筑规模也迅速扩展。椑木码头各种商贸物资中,粮食和蔗糖是最多的。内江种植甘蔗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清中晚期达至规模生产,这要归功于清早中期引入南方蔗种和先进制糖技术的闽粤籍移民。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对清嘉庆、道光年间内江乡下的种蔗情况有这样的描述:“沿江左右,自西徂东,尤以执蔗为务。”因利润丰厚,制糖成为当时快速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清末时,内江一地大小糖厂作坊有近2000家,“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注:漏棚,民间之称呼,指使用漏钵、漏罐等装置生产蔗糖的大糖坊)”,名震四方的商号有“全兴和、“全兴永”、“天赐生”和“德厚长”等,蔗糖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故内江很早就有“甜城”的美称。当时,外地商帮——山西帮、陕西帮、甘肃帮等也涌入内江,争相购并各乡糖坊、漏棚,市场竞争很是激烈。椑木镇不少富户正是以经营糖业起家发财的。手工制糖,包括石磙榨蔗、熬糖、压泥制糖、晒糖、碾磨等多个工序,效率不高,成品质量很不稳定。上个世纪50年代,椑木镇沱江边建起了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现代化工厂——内江糖厂,榨蔗能力和制糖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内江糖厂的设立,大大提升了椑木镇的工商业地位和内江制糖业的声誉。1960年,盛产蔗糖的古巴派出以切·格瓦拉为团长的经济代表团专程造访了椑木镇。

谈及椑木镇的工业制造,不能不提到抗日战争时期椑木镇的四川酒精厂。抗战期间,能源物资供应紧张,战时必需品之酒精尤为奇缺。因糖厂有榨蔗后的副产品——糖蜜(注:糖蜜经发酵蒸馏后可提取酒精),作为大后方乡镇的内江椑木,被国民政府选中建设规模生产酒精的基地。经专家实地考察和厂区的前期配置后,1938年7月,酒精厂在成渝公路与沱江交汇处椑木镇的凿坝滩建起并投产。沱江上游糖厂密布,丰富的酒精原料糖蜜顺流而下即可运抵工厂,经成渝公路又可将酒精产品快捷地运输至战时各地,酒精厂为战时汽车的燃料供给和医疗救护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大量外来人员也随着工厂的建成和码头的繁忙纷至沓来,民国时期,椑木镇的城建规模和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古码头、旧宅院、老工厂,以及热闹的街市,是游访碑木镇的四大看点。沱江码头,见证了椑木镇船运业的繁盛往事,高高的石堤岸和长长的石阶梯,以及江边众多的建筑物,让人触目兴叹。四下分布的旧时宅居,庭院深深,古色古香,走进院落,顿有时空倒流之感。如今,这些院落里仍住着很多人户,他们那闲适、祥和、传统地道的生活状态,亦让人羡慕和流盼。如果有时间,或者说感兴趣的话,四川酒精厂和内江糖厂旧址是应该去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大后方支援前线的抗战史和椑木镇制糖的工业史。椑木镇街场,是远近十里八村的大场,每逢赶场天,很多乡民都会早早地赶来。沿街为市,买卖东西,人来人往,吆喝四起,乡味十分浓厚。老街两旁,多家茶馆里,座无虚席。比起城市,乡村里的热闹,多了一份亲近和简单。

椑木镇的美食也是名声在外。烧鸡公、肥肠鱼、跳水兔,有滋有味。板板桥的油炸粑,更是招人厚爱。对于很多人来说,品味之外,是久存的念想。

众多保持完好的古旧建筑,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椑木镇最为珍贵的和有特色的资源。如何保护和经营这些资源,应该是椑木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维持现状,原汁原味地保留,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渝路上老码头,切·格瓦拉到访地 | 椑木
【中国糖史】20世纪30年代后,四川糖业再度繁荣
四川古镇 | 自贡牛佛
【历史文化】一座古大院 半部甜城史——内江龙门镇曾家大院‖曾向红
内江糖厂——内江人的'专属记忆'
古镇杂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