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古镇 | 西昌礼州

礼州,位于西昌北约25公里处。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苏示县,为越嶲郡属。蜀汉时改置苏祁县。晋至刘宋又作苏利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苏祁县,为亮善郡属。唐武德元年(618年),苏祁县为嶲州属。唐咸通六年(865年),改属南诏国,后又改属大理国,时称“笼麽城”。元至元九年(1272年)设千户,至元十五年(1278年),取“至心朝礼”之意,改置礼州,治所迁至楂村,属罗罗斯宣慰司建昌路辖。明洪武中期设礼州守御千户所,属建昌府、建昌土卫辖。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礼州守御千户所,移宁远府西昌县丞分驻,设礼州分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礼州区署治所。上世纪五十年后,先后设礼州区公所、礼州公社,1985年改设礼州镇。

早在4000多年前,礼州先民就聚集生活于此地并具有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上世纪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对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原始陶窑1座、烧火坑9个、墓葬21座,出土石斧、石刀等石器97件、陶器300多件。出土的陶器类型有罐、钵、壶、杯、瓶、碗、碟、盏、豆、尊、桶形器等。很多陶器造型别致,纹饰多样,构思精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些出土物反映了礼州新石器文化与中原新石器文化的联系,专家们认为礼州一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礼州陈远村的汉晋古城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土筑城垣、陶片和汉五铢钱币等物,古城外围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大石墓、西汉中晚期的土坑墓、东汉至魏晋的砖石墓等,该遗址被认定为西汉苏示县城治地。礼州田坝村还发现了元代古城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地证明了建置州县前后达2000多年的礼州,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

秦汉时期,礼州为古旄牛道上的重要驿站。旄牛道,早在秦汉以前就已开通,该道始于成都,经临邛(今邛崃)、青衣(今名山)、严道(今荥经)、旄牛(今汉源),过阑县(今越西)抵达苏示(今礼州),其后经邛都(今西昌)、叶榆(今大理)、永昌(今保山),进入缅甸,继而通往南亚,以至欧洲。这是古时的重要商路,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路段。巴蜀地区的铁、铜、银、丝绸、布匹、食盐等与邛笮等地旄牛、笮马、毛皮、药材等进行贸易,以及与亚欧国家的棉花、象牙、珠宝等进行贸易。隋唐时期,该商道仍然发挥着中原地区、巴蜀地区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往来的作用。北通巴蜀,西去藏羌,南达滇越,东连黔筑,这里一直是商道上的繁华之处。

四往通达之处,必然也是历来战乱波及的地方。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帅兵在此征讨当地“叟夷(又称越巂夷,指当地的少数民族)”以后,这里即为历代王朝持兵把守的防卫重地。唐代时南诏国的建立、宋代时大理国的建立,以及其间吐蕃的侵扰和元军部队的收复战争中,该地都是诸家争夺的重要城池。明洪武时期,在凉山实行军屯制度,礼州周边至今保留着董家屯、陈远屯,以及贵屯这样的老地名。屯,即当时的卫所军士屯田之地,多以姓氏为屯名。屯田军士可保留军籍,世袭为军,即战时为军,平时为民,按规定上缴军粮或田赋。礼州四邻还有很多“堡子”,如大堡子、王家堡子、冯家堡子、蒋家堡子、寸家堡子、周家堡子、任家堡子等。堡子,即具有城墙的村子,修筑城墙以防御外地侵扰。这些“屯”和“堡子”,都是明代时军防所设置的。由此也可看礼州在古时军防上的重要性。

商道驿站,自然是行商坐贾者多,经停与客住的人多,特别是明代屯田军人及其家属的到来,使得礼州逐渐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城邑。礼州现有住民中,有不少人的先祖就是明时屯田军士或其家属,如当地边氏先祖为明洪武时期“奉旨征进建昌”的湖广籍军官;当地林氏先祖为明洪武时期“奉调守建昌礼州”的福建籍军官;当地谌氏先祖为明洪武时期“奉旨领兵来川征剿元军残部”的江西籍军官。清康雍乾时期,大量移民远道辗转而来,在这里或插占农耕,或落业经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多元的文化。《礼州胡氏族谱》中,就记载了当地胡氏先祖胡时中“原籍江西抚州府金溪县第五都西溪里,康熙年间迁居四川西昌县之分县礼州”的历史。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礼州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繁荣昌盛的小城。

现存礼州城,其基本形制为元明时期所奠定。作为军防要塞,明代时重点修筑了城墙,护城河、营盘和内外道路。清乾隆时期,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完善,原夯土城墙改以砖石加固,城内道路进行了扩宽和规整。清中期至民国早期,先后修建了和复建了数十处宫观寺庙类公共建筑,大街小巷民居也相应增多。礼州城主街道即十字交叉的东、西、南、北四街,另有几条小街小巷。东、西、南、北四街外分别有城门,东为“迎晖门”;西为“宝城门”;南为“启文门”;北为“迎恩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

至民国早期,礼州城内外的各类宫观寺庙多达40多个,包括祖师殿(西禅寺)、关帝庙、城隍庙、观音阁、玉皇庙、财神庙、文昌宫、佛祖殿、牛王庙、天王庙、五显庙、孔明庙、止水寺等,此外还有多个移民同乡会馆,如天上宫、万寿宫、忠烈宫、川主庙等。天上宫即福建籍移民会馆;万寿宫即江西籍移民会馆;忠烈宫即贵州籍移民会馆;川主庙即四川籍移民会馆。这些移民会馆,记录了早年各地移民迁徙落业礼州的历史,也由此可看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相融相合。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春,宁远知府查礼来此巡视,“楂村”、“礼州”古今两地名合起来恰好是他的名字查(楂)礼,令查知府乐不可支,礼州之风土人情亦让他陶醉而诗兴大发。查礼,号俭堂,先后担任多地知府,查礼也是藏书家、画家和诗人,著有《铜鼓书堂藏印》、《画梅题跋》、《铜鼓书堂词话》等书作。查礼做诗《礼州行》,全句为:“鸡鸣逐晓风,雨后归云净。策马穿树行,春光曙色映。桃杏花半开,溪暖鱼游泳。看山如黛横,临水犹窥镜。载驰抵礼州,居民颇殷盛。俗淳时亦安,习俗无争竞。是州余之名,是村余之姓。奇遇非所希,怪此二难并。”诗句中对景物风情的描写,似可让人对当时的礼州感知一二。

礼州,被称为“西昌首场”,古往今来,这里的街市一直吸引着四方乡邻,以及西昌、冕宁、喜德三地的商贾。清中晚期以来,礼州的蜡虫市、生丝市、烟市、木材市等,远近闻名,每天一场的农贸市场热闹兴旺。大街小巷里,各类商号铺馆与各类作坊,多不胜数,如盐店、米店、白铁坊、豆腐坊、挂面坊、染坊、布庄、裁缝铺、酱铺、香蜡铺、蔑器铺、中药铺、剃头铺,等等。饭馆、茶馆、旅店更是随处可见。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礼州每年都要举行“蜡虫会”、“蚕丝会”和“烟会”,会期中,远至湖北、陕西、甘肃、云南,以及省内多地都会来人,在这里洽谈采购,周边乡人更是蜂拥而至,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本地与外地的一些艺演杂耍团体也会搭台设场,平添几分热闹。很多商人也先后留居下来,置地落业,成为礼州新的居民。

礼州城仍保留有很多古建筑,比较典型的如西禅寺、文昌宫等。西禅寺,位于古城东北角,主体建筑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各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等。金碧辉煌、富丽大气,西禅寺常年香火旺盛,僧人信众来往不绝。文昌宫,位于南街,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4年),为三进合院式殿堂建筑。整个建筑群包括正殿、戏楼(魁星阁)、厢房、钟鼓楼等单元。建筑布局规整、工造精细,很有气势。清晚时,曾在宫内开建书院,后来改设为小学堂,再后来又改设为礼州小学。

农历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日,每年的这一天 ,西禅寺里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祈福法会。清早起,礼州城内外的信众和莲友就会陆续来到这里。寺里地上摆满了红烛,焚香塔和焚香炉中插满了燃香,殿前坝中还陈设着很多莲花、糖果,以及丰盛的斋食等。待到上午九时许,寺内已是人山人海,虔诚的信众和莲友焚香燃烛,接二连三地走进大殿里顶礼膜拜。中午,在僧人主持下举行了祈福仪式。仪式后,还有拈香礼佛、诵经祈祷等系列佛事活动。

礼州现存的民居多为清中晚期与民国时期建造的,一般都是木结构、砖木或土木结构。临街房屋以二层为主,底商或前店后宅式比较普遍。民居房屋中不乏合院式建筑,其中胡家大院、孙家大院、唐家大院、杨家大院等为旧时的大户宅院。这些大院占地面积大、布局讲究、工造精致,或淡雅古朴,或富丽堂皇,配以亭台楼阁,间种花草树木,实为民居建筑之典范,令人赏心悦目。

礼州也留有“红色”痕迹。19355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入驻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入驻6天里,红军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陕北的战略方针。至今,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依稀可见。红军驻扎礼州期间,北街的“广生堂”和“同德堂”成为临时的“红军医院”。520日晚九时半,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广生堂”楼上发布了“万万火急的行动电令”。红军的经停,在礼州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给礼州增添了新的旅游观光景点。

众多的古旧建筑,以及朴实地道的民众生活,使得礼州不同于那些“打造”后的、商业化浓厚的所谓古城镇。当地的风土人情会给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街巷中的各种美食也很有特色。来此一游,绝不虚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西昌----礼州古镇
谒河州堡子
秦乃西戎 还是东夷——出土文物告诉你答案
南红教父(有哪个瞬间,你觉得努力真的有用?6)
走近凉山:路过礼州古镇
四川省最好听的一个县,也是一个美女如林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