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古镇 | 蒲江西来

西来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以冶铁出名;三国时期,这里是蒲江与邛雅地区水路通道上的重要码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在此设临溪县。自设县起,临溪一直是方圆数十里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建制历时长达500余年。临溪县名来自临溪河,临溪河又称铁溪河,发源于名山深处,该河流经百丈场、茅河场、复兴场,过临溪场一路向东,与南河和斜江河合流经新津汇入岷江。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镇,辖属于临邛县;明洪武时期又将其划转于蒲江县。现临溪古城故址遗留有夯土筑成的残余古城墙。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临溪场移址于今处并改名为西来场并设西来铺。西来场,也称西崃场,清时属“下五乡”之泰和乡。得名“西来”,传说是临溪场曾建有关帝庙,与众不同的是该庙大门西开,当地县令感念关帝爷从西而来,荫佑众生,并借用“佛法西来”之典故,将临溪场易名为西来场。“西来”之名,或与旧时的“西宁寺”有关。西宁寺,也称西林寺、西来寺,明末毁于战乱,清初重建。西来场于民国时先后设团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西来联保为西来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曾设西来人民公社,1983年,改设西来乡,1992年改置西来镇。

广袤的沃土平坝,加之充沛的溪河水量,西来一带自古就是发展农业和适宜人居的地方。往前追溯,古蜀先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居聚于此并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邻村先后出土的多具战国船棺,传递出众多的远古信息。船棺墓葬作为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古代巴蜀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丧葬习俗,在四川多地有所发现。这里出土的船棺中有玉环、战国半两钱和带有“王”字的图章等物,以及多种铁制器物。经专家们考证鉴定,船棺所葬的是蜀国开明王朝的王室族人,图章上的字是罕见的“巴蜀图语”,即巴蜀先民早期的文字雏形。

多年前,考古专家对成都平原冶铁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在西来镇外铁牛村里发现了汉代大型冶铁基地。遗址中填埋有炉砖、铁渣等冶铁废弃物,堆积物旁还发现了7个“炒钢炉”。炒钢炉的发现,表明此地的冶铁技术在当时为“国内领先”。中国古代炒钢技术大约发明于西汉中晚期,东汉《太平经》中记载:“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烧冶之”,即“炒钢”,具体操作就是将生铁加热至熔化,掺入矿石粉于其中,从而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而成钢,即通过“炒钢”过程来提高生铁的韧性和质量。西汉中期以后,使用青铜器之外,开始大量使用钢铁制品,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兵器。这些钢铁制品均来于“炒钢”技术形成的低碳铁。西来及其周边有十余处古冶铁遗址,两千多年里,当地的冶铁生产,规模庞大,其制品销往成都诸地并远销至滇黔地区。可以肯定地说,当地的冶铁制造业对农商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来一地于汉代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生产力水平。

临溪废县遗址位于场东外十里处,仅存土埂,当地人称“残城子”。遗址四围山丘农田,临溪河从一旁流过。清光绪《蒲江县乡土志》中写道:废县遗址“势若建瓴,牧童樵叟歌吟上下,苍山不改,城关已非,吊古之士为之欷歔矣。”

水陆通达,西来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北上行通邛崃,南下直达蒲江,东去接抵新津,西去邻靠名山,西来正处在四地组成的菱形区域的中心。南来北往,川西平原与雅康高原之间陆路驿站;西来东去,邛崃地区与新蒲地区之间的水路要津,镇旁临溪河边的临溪渡,为古时的官渡,也是古时水陆通衢的集贸点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惯看秋月春风,阅尽沧海桑田,码头边十余棵参天耸云、枝繁叶茂、姿态婆娑的千年古榕,目睹和经历了西来曾经的繁荣与变化。

与其它很多古镇一样,西来场保留有老街古巷。文风街、簸箕街、龙眼街、烟巷子、水巷子、花龙门子、亭子巷等构成了镇场的老街区。文风街为正街,街巷两旁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青瓦坡顶木板槅门,部分带有阁楼,建筑形态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特点。白天里,很多人家会将木槅板一扇扇地取下,开店营业;到了傍晚,又将木槅板一扇扇地安放回原位,关门歇业。老街巷里,有很多饭馆,美食美味吸引着乡人和游客。香蜡钱纸、篾活竹编、山乡土产,一些小店铺里保持着传统,也保持着小镇古风。赶场天里,场镇街上十分热闹,买卖交易的、走亲访友的、喝茶聊天的,熙来攘往。镇上有一家理发店,其门额木匾上写着“徐待诏”三个大字,很是醒目。待诏,本意是等待诏命。称呼剃头匠为“待诏”,源于清早期扎蓄辫子的规制。当然,过去的剃头匠手艺高超,剪发、剃须、刮脸、掏耳朵等,面面俱到。如今在西来场上还能见有理发师傅自称“待诏”的,其文雅显见,亦当是传统的承继。

西来场古建筑很多。早年场上有一座王爷庙,后来改作禹帝宫。禹帝宫为合院殿式建筑,包括正殿、厢房、戏台等建筑单元,民国时曾作为学堂使用,后来划归为供销社,可惜已被拆除。明末清初,湖广、江西,以及山陕等地移民先后迁徙来到西来,留下了很多带有外地建筑风格的商馆民宅。禹帝宫,就是湖广移民修建的同乡会馆,故又称湖广馆。万寿宫,又称江西馆,据说是江西籍移民钱氏先祖于清康熙年间所建,二层砖木建筑,包括山门、戏台、正殿、厢房、后殿,以及两个天井,转角楼四面相通,曾是西来场最为宏大气派的建筑物。封火墙高大的贺家老屋是陕西籍移民修建。据说贺家创办“大川号”商号,经营米、盐、布等商品,在蒲江地区颇为风光。贺家对面是另一富商徐钧太,徐家所建的过街楼和小街楼,也是当时耀眼的气派建筑,曾被改为私塾,后来因年久失修被毁。旧时西来场上还建有杨泗庙和西林寺。西来场的繁盛,清初外省移民功不可没。明末清初,遭受战乱影响,相当长的时间里蒲江一带也是人烟几绝,田地荒芜,在清廷垦荒优抚政策下,外省多地移民纷至沓来。清光绪《蒲江县乡土志》记载:“国初垦辟招徕,湖湘父老先负襁而至,粤赣秦继之,不远千里,愿受一尘。”西来一带,山清水秀土沃,自然是移民聚居繁衍的上选之地。

最具文化色彩,也是西来镇上的标志性建筑,文风塔和戏台是西来的两处古代遗存。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文风塔(也叫“惜字宫”或“字库”),高约8米,重檐翘角,石砌六方塔身上精雕细刻、漆色浓艳,顶层匾额镌刻有“文风塔”三字,塔身正面刻有“惜字宫”三字。惜字宫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地方,产生于“敬惜字纸”、“惜字得福”的古文化环境。惜字宫正面刻有联文:“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透过该对联能看到惜字宫所蕴含的厚重精深的文化。建于清朝中期的西来古戏台,至今仍在使用。逢年过节,或举行各类活动时,常常都有戏剧表演,届时台上敲锣打鼓,亢音高唱;台下熙熙攘攘,摇头晃脑,场面甚是热闹。

“百颗灯”,是西来场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场上居民都要在街头举行燃灯挂灯仪式。高高的灯杆顶部有一伞盖,灯杆两侧竖列分别挂有18盏灯,另灯杆顶部和底部台座外各有一盏灯。灯的数量多,当地人称其为“百颗灯”。烧香点烛、求神拜佛、祈福许愿,是挂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镇场西头过漫水桥,再往西走几百米,就是“成都战役纪念馆”。成都战役,指194912月国共双方部队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新津、邛崃、大邑,以及蒲江西来一带为主战场。此次战役中,国民党军第五兵团七个军被全歼。其后,国民党军多个部队相继投降和瓦解。纪念馆中展出了有关成都战役的一些图片、图书和文物,纪念馆对面为“成都战役烈士陵园”。

春天里的西来镇,大概是景色最美的时候。站在河边抬眼望去,大片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菜花,还有茂林修竹掩映的林盘。燕子会在每年这个时候飞来,“叽叽、啾啾”,在田地和溪河的上方飞舞。每户农家的屋檐下都密布着燕窝,燕子忽来忽去。这可是川西平原里已经很难看到的景象了。触景生情,笔者曾随赋一首小诗:“菜花地里浅深黄,衔筑泥窝雨燕忙。农舍门前飞靓影,客人抬眼探房梁。”

古镇,免不了要进行新的开发。西来镇场边新建了来安廊桥、鹤山书院、临溪画院、临溪塔等建筑。新旧两处,增加了游人玩乐看点。古镇商业味道渐浓,游人渐增,自然也多了些喧嚣。不过,黄昏或清晨的宁静中,游走在老街古巷,或河边桥廊,呼吸着乡村里清新的空气,依然让人感到惬意和舒心。毕竟,这是远离城市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姚古镇
最浪漫小镇——蒲江县西来镇
一座适合慢生活的禅茶小镇,蒲江西来古镇
蒲江公众信息网
西来古镇解说词
蒲江西来镇:千年古榕卧临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