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十五难 四季的正常脉和异常脉

第十五难 四季的正常脉和异常脉

[原文一] 
     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虽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译文一] 
    问:医经上说,春天的脉象是端直的弦脉,夏天是洪大的钩脉,秋天是浮虚的毛脉,冬天是沉坚的石脉,这些是四季当令的脉象呢?还是有病的脉象? 
    答:弦钩毛石各脉,都是四季当令的脉象,春天出现弦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肝脏,在五行中属于春旺的东方木,初春万物开始生长,树木还没有长出枝叶,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出濡弱而带长的形象,因此叫做弦脉。 
    夏天出现钩脉,是它所相应的心脏,在五行中属于夏旺的南方火,万物在夏季生长是最为繁荣茂盛的时候,树枝结满了果实下垂,绿叶成萌,都是向下弯曲象钩子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来时疾速,去时迟缓,因而叫做钩脉。 
    秋天出现毛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肺脏,在五行中属于秋旺的西方金。这是万物生长到了终极,已届收成的季节,草木的花叶,都是到了秋天枯萎脱落,只有树枝还单独存在着,象人身上的亳毛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象毛似的一样轻虛而带浮象,因此叫做毛脉。 
    冬天出现石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肾脏,在五行中属于冬旺的北方水。这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在隆冬的时候,水凝结的象石块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沉湍现而带滑,因而叫做石脉。以上这几种就是四季当令的脉象。 



[原文二] 
    如有变奈何? 
    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①,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日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累累如环②,如循琅(1ang)玕(gan)③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④,如操带钩曰死。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少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霭靄如车盖⑤,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⑥,如循鸡羽曰病;按之消索⑦,如风吹毛曰死。

    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实,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⑧,湍滑如雀之喙⑨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译文二] 
    问:四季的脉象,如果有了变化,会出现怎样的形态呢? 
    答:春天的脉应该是弦脉,反常的,就是有病。

    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

    脉来轻浮虚软,好象摩循到飘动的榆树叶子,是正常的脉;若脉特别感觉到实而带滑,象摩循到坚硬的长竿一样,就是病脉,脉来急而有力,且特别坚强,如同刚张开的弓弦那样,即是死脉。

    春天的脉,由胃气精微而现弦象,是正常的脉象;如弦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弦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春天的脉,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夏天的脉应该是钩脉,反常的就是有病。

    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

    脉来象连串如环的珠子,如象摩循到滑润的美玉,是正常的脉;若脉来特别感到快速,好象鸡在举足疾走一样,就是病脉;脉来前曲后直,轻取不柔,重按不动,如同把持带钩那样,即为死脉。

    夏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钩象,是正常的脉;钩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钩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夏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秋天的脉应该是毛脉,反常的,就是有病。

    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

    脉来轻盈浮大,象车子的盖顶一样,稍用力按,便现更大的,是正常的脉;不上不下,如摩循着轻虚的鸡毛那样,就是病脉;指按在脉上,只感到轻寂空虚,如同风吹动着羽毛那样的飘忽无定,散乱无根,即为死脉。

    秋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毛象,是正常的脉;毛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毛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秋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冬天的脉应该是石脉,反常的,就是有病。

    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

    脉来寸部现大,尺部现小,上下成尖形,濡滑而象雀嘴样的,是正常的脉;若脉来象鸟啄食的接连不息,其中略带曲形,显现出钩多而胃少的,就是病脉,脉来长而软,象解开绳索那样的无力,而去时则急促有力,象以弓弹石一般,即为死脉。

    冬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石象,是正常的脉;石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石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冬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胃是容纳切饮食物的器官,主要是供给养料,成为四季脉象动力的来源,所以春夏秋冬的脉膊,都以胃气为根本。

    因此,胃气的有无,可以影响到四季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轻重,也可以做为决定死生的重要关键。

    脾脏是主中州的,它的脉气平和,在正常的时候,不可能有特殊的形象,到了脾衰的时候,才会出现脉来象雀的啄食那样,又象水滴的下漏一样,这就是脾衰在脉象上的表现。

 
[词解二] 
    ①厌厌聂聂:是形容脉来轻浮虚软的样子。吴昆说:“翮(he 鸟羽的茎状部分)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吕广说:“其脉之来,如春风吹榆叶,濡弱而调。

” 
    ②累累如环:累是连续不断的意思。环是圆环。也就是形容连串的珠子,象圆环一样的排列着。

 
    ③琅玨:是滑润的美玉,形容象珠子一样。

 
    ④前曲后居:是形容脉来全无冲和之气。前是指轻取。后是指重按。张景岳说:“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实牢而不动。

” 
    ⑤霭霭如车盖:霭霭这里作轻浮解。车盖,是车的顶棚。全句是形容浮大轻软的脉象。

 
    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是指轻虚兼涩的脉象。不上不下,就是形容涩象。鸡羽,是形容象鸡毛的轻虚。

 
    ⑦消索:是衰落清寂的现象,也是形容脉象的空虚,浮而无根。

 
    ⑧上大下兑:.上是指寸部, 下是指尺部。兑与锐同,尖的意思。

 
    ⑨喙:是鸟的嘴。

 
[按语] 
    本难是说明四季正常脉象一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等的变化,是和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温、凉、寒、热等气候变化相应的。

    本难先介绍正常脉象,然后以常衡变,说明各种反常的脉象,指出四时的平脉、病脉、死脉,并特别强调了胃气的有无与多少,是辨别这三种脉象的关键,也是人体健康、生病或死亡的主要因素。

    胃气充盛的是平脉,胃气减少的是病脉,全无胃气的是死脉。

    所谓四季脉象以胃气为本,就是不论是哪一季节的脉象,都应以和缓为主,因脾胃居中,有胃气的脉都是和缓的,正如《灵枢●终始篇》所说:“谷气也,徐而和。”《素问●. 玉机真脏篇》说:“脉弱以滑,是谓有胃气。”《四诊抉微》更有较具体的描述说:“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长不短,应手中和。”

    由此可见,从本难的内容总的说来,就是脉诊不但要注意搏动的快慢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注意各种脉象是否融和协调,也就是有无胃气的问题。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从初学到提高》之胃神根辨析
季节脉详细介绍
《难经》学习笔记25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中医把脉不骗人,看黄帝内经教把脉,五脏正常脉象、病脉和死脉
《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18)翻译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