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式圈椅
明式圈椅以体态秀丽、造型间练、形象淳朴著称,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我国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家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此完美的设计,它的演变历程令人深思。从战国的漆几到魏晋南北朝的弯曲凭几,再到隋唐时期圈椅雏型,明式圈椅的形成经历了上千年。 

唐末至五代是中国家具型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跌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凭几经过历史的变迁,到了唐代已经不及南北朝那样流行了。这是由于高型坐具——椅子的靠背已经可以代替凭几的功效。椅子的品种开始增加,出现了最早的圈椅。 


《挥扇仕女图》 

唐代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就出现圈椅的形态——圆弧形的靠背、四条排成方形的椅腿。不过,此时的设计外观宽大厚重、浑圆丰满,椅脚还有丰富精美的雕花彩绘装饰,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凳腿处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丰满体态协调一致,成为独特的唐代风格。 

经过魏晋和隋唐的长时间过渡,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终于代替了自商、周以来历时达几千年席地跪坐的起居方式,高型家具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五代虽然已经出现了高型坐具和卧具,但大多限于贵族家庭使用,而到了宋代则普遍见于平民之所。此时家具的使用由以床为中心改为移至地上使用,从而提高了家具的坐面高度。 

汉灵帝时,从北方传入了“胡床”,其样子犹如矮凳,双足交叉的,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隋朝时,因为忌讳说“胡”字,而且这种椅子的特点是双脚交叉,张开后才能平隐,所以改名为“交床”。到了南宋,在交床后部装上托背,人们便将交床改称为交椅。在宋、元时期皇室贵族外出巡游、狩猎因其便携都带着交椅,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坐下来休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便成了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舒适度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是弧形的,是利用了椅圈抱腰的舒适感而设计,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浅。 

宋人哲学思想表现为推崇自然的道教,倡导秩序的儒教性理学,宋代以节俭简洁为美和工艺规范为美。宋代家具一反唐代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呈现出一种结构简洁工整、装饰文雅隽秀的风格。家具大多方方正正,比例优美,多数以直线部件榫卯而成,给人以简洁刚直,隽永挺秀的感觉,体现了宋代以简洁为美的观念。而此时的圈椅保留了交椅的造型,但不再是折迭的了。圈椅在宋代时称之为圆椅,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趋于朴素、雅致。其最大特点是搭脑与扶手没有台阶落差,而是顺势缓行而下。随着椅子坐高的升高,宋代圈椅已经具备明式圈椅的大体造型,出现了天圆地方的构造 。 

明代在制作家具时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和加工精细的线脚,使得圈椅在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圈椅的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圆形靠背顺势而下,造型优美,符合使用要求,人坐靠时,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圈椅的椅背做成了与人体脊椎相适的“S”型曲线,并与座面形成100度的倾角,人坐在椅子上,后背与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圈椅的扶手顶端或云头上出现雕花,更加美观。圈椅扶手下出现了较大曲率曲线优美的镰把棍,是主圈曲线在垂直方向的衬托,与靠背板相呼应。平直的座面与弯曲的扶靠形成了沉稳与流动之间的对比感,体现了明式家具大量运用曲线造型的特点。圈椅椅腿下端出现双枨连接椅腿,上为直枨下为罗锅枨,与座下沿的双直枨上下呼应,且有变化。不论是大曲率的受力构件,抑或小曲率的装饰牙板、花饰、线角,俱都呈现挺劲、简洁、圆润、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 

清朝初期,由于各地压抑政策,家具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清代的圈椅,线条平直硬拐。椅圈发生了细微变化。而靠背也变的平直无曲线且多垂直于座面。随着雕刻的增多,靠背的形状也不再局限于明代的长方条型。座面下出现罗锅枨或霸王枨装饰,椅腿下端的直枨上方,有脚踏的出现。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此时的圈椅已不如明代那般流行,圈椅的发展至此接近尾声。 



鸟足紫檀新中式圈椅,椅圈以楔钉榫五接而成形状圆如圈,扶手出头弯弧度大,尽端削至齐平,略带时尚俏皮之感。背板“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提高了木制家具的舒适度,同时对人体脊柱起了保健作用。圈椅后腿上截和鹅脖均为方形,与后背板一同托起椅圈。椅圈前低后高,就坐时让肘臂都得到支撑,十分舒适。没有联帮棍的设计也使其更显干净利落。大边抹头夹独板面心,四面平座面下四足内圆外方微向外撇,严整中又避免了过于中规中矩。圈椅两腿之间加上圆形管脚枨,造型圆润优美,劲健有力。整体素光崇尚质朴之风,不加装饰,注重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本身的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圈椅本身自然质朴的特色。 

鸟足紫檀新中式圈椅所配茶几四面平,无束腰,无牙条牙头,薄薄的冰盘沿显得轻盈,腿足用粽角榫与几面链接,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转角结合都形成六个45°斜角。粽角榫在制做时三根料的榫卯比较集中,为了牢固,在腿足下方用四根圆形管脚枨两两相连,使结构更加稳定、严谨。茶几四足与圈椅呼应,同是外方内圆微向外撇。整体线条清爽,简洁明朗。 

圈椅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与中国人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是一个关键。圈椅椅背的“圆”与四脚的“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椅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不仅呼应了“天圆地方”的认识论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曲线与直线的相结合也体现着阴阳平衡的学说。另外,圈椅也是体现中式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的范本,比如圈椅的高度、扶手的高度的搭配不仅要考虑视觉效果,还有让人正襟危坐的设计考虑;圈椅“S”形的背板是根据人体脊椎的曲线制成,证明几百年前就有“人体工学”的觉悟;榫卯结构、靠背实木弯曲工艺、局部雕刻等,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高峰。这一切,让圈椅成为一榫一卯、一板一木间的最优选择,有着经久不衰的设计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式圈椅和清式圈椅的区别
明清家具的分类——椅凳类
明清红木圈椅的特点
明清家具国之隗宝,一张图看完十三种中式椅子,你都认识吗
详解:4种常见明式家具椅子结构图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椅凳宝座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